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1751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反思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脚丫、拽住”等词语。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文中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新故事。

[教学重难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片段。

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

出示《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封面,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书名。

2.了解封面,介绍作者。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疑问。

2.鼓励其他学生自主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不能解决且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

问题预设: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

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三、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课文

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

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奶奶讲了4个故事,分别是:

张三劈面撞到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李四远足旅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到一个宝葫芦。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王葆希望得到一个宝葫芦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四、理清脉络

1.说一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说,教师点拨、汇总。

第1~4自然段可以概括为:

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少先队员。

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1)第5~18自然段:

奶奶每逢要求我做什么,就得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听奶奶讲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第19~21自然段:

我想有一个万能的宝葫芦。

五、识记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我见过“向日葵”和“秋葵”,它们都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2)我在《西游记》中看见过“妖怪”这个词,所以我认识“妖”。

(3)我是通过拆分编故事的方法记住“撵”字的,两个车夫将小偷拽出门去。

六、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预设:

(1)“妖”字右边是“夭”,不是“天”。

(2)“规矩”中的“矩”变读为轻声。

“矩”与“短”不同,形近易错。

(3)“舔”右上是“天”,不是“夭”。

右下是“”,不是“小”或“氺”。

2.教师重点指导难字书写后,学生抄写本课生字。

七、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写3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宝葫芦的秘密是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索秘密。

二、学习第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思考:

“我”从哪听说的宝葫芦的秘密?

2.奶奶为什么经常讲故事给“我”听?

3.体会童话故事语言的童趣。

三、学习第5~18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课文,思考:

“我”和奶奶的规矩是什么?

2.除了课本提出的要求,“我”还可能提出哪些要求让奶奶讲故事?

3.重组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

(1)出示句子,生讲述故事。

(2)重组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理清故事的层次。

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中间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张三想:

“我要吃水蜜桃。

”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按照“来历——作用”的框架,生试着讲奶奶讲的宝葫芦的秘密。

不局限于已有的内容,可充分发挥想象力。

四、学习第19~21自然段

1.王葆听奶奶讲了那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有什么想法?

小组合作读第19~21自然段,在文段中找一找答案。

2.“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也期待可以得到一个宝葫芦,“我”希望宝葫芦怎样帮助“我”呢?

3.出示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中的截图(与宝葫芦的来历和作用相关联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四人一组创编故事。

(1)点拨: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王葆也渐渐长大。

有一天……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想……果然……

(2)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评选出“故事大王”。

 

五、拓展阅读

1.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本书中有详尽的介绍。

2.课件展示王葆得到宝葫芦后遇到的一系列麻烦,宝葫芦给王葆添了这么多麻烦,最终他会怎样做?

王葆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自己可从此得了一个经验教训。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启示。

3.看到王葆的经历,你还希望有一个宝葫芦吗?

说说理由。

[教学板书]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自我介绍

听宝葫芦的故事

“我”想有一个宝葫芦不劳而获,带

来的不是幸

福,而是烦恼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质朴,想象奇妙,适合这一学段的学生阅读。

在课文的讲解中,我注重对故事的引导,通过简单的故事,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创编故事,体会不劳而获并不能成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激发他们阅读后续故事的兴趣。

不足之处:

学生不能完全发散思维,尽情地想象,对于“奇妙”的理解不够透彻。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3.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

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4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3.体会王葆淘气的童真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师板书课题(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启发思考:

读读课题,看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1:

读了课题,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节选。

预设2:

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宝葫芦的故事。

3.唤起旧知:

说到宝葫芦,你想到了和宝葫芦有关的哪些故事?

预设1:

我想到了《西游记》中银角大王的宝葫芦能把人吸进去,真是太神奇啦!

预设2:

我想到了《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娃是由七个不同颜色的葫芦变成的。

4.教师引导:

你们知道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可真不少!

那课文中的宝葫芦又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创设奇妙的氛围,使学生初步感受童话的奇妙。

由学生已有的对宝葫芦的认识,引出本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朗读课文:

同学们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地要读一读这篇文章了?

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

相信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很好的预习,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组织交流:

在这些词语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呢?

预设1:

多音字“冲”在这读“chòng”,它还有一个读音“chōnɡ”,可以组词“冲动”。

预设2:

“矩”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三声jǔ,在词语“规矩”中读轻声ju。

教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多音字“冲”,那就让我们把它放到语境中再来读一读。

教师引导:

关于多音字的读音,同学们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辨别。

学习了生词,我们再来看看生字,这些字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舔”字。

“舔”的右半部分上面是“天”,所以第一笔是“横”;下面是“心”字的变形,最后两点要并排写。

预设:

我想提醒大家“拽”字右上角没有“点”。

教师提出要求:

你们都抓住了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和容易写错的地方,可真会学习啊!

现在请同学们把咱们强调的字在语文田字格本上正确、美观地写一遍,再挑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练一练吧。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理清结构

启发思考:

学习了生字词,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了王葆、奶奶和宝葫芦的故事,那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呢?

组织交流: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王葆进行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7自然段):

奶奶给王葆讲了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8-21自然段):

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2.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

谁能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呢?

预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他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设计意图: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四、探讨故事,品析人物

1.初步了解人物

启发思考:

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此时,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

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2:

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

预设3:

宝葫芦里有什么秘密呢?

教师引导:

同学们心中的疑问可真不少!

我们一个一个解决。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王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

全班交流:

预设1:

我知道了王葆是一名少先队员。

预设2:

我知道了王葆喜欢听故事。

预设3:

我觉得王葆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挺正式的。

预设4:

我觉得王葆确实挺爱听故事的,因为他在介绍和宝葫芦的故事时特神秘。

2.探讨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

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

王葆这么爱听故事,奶奶给他讲了哪些故事呢?

预设:

讲的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教师追问:

你能找到奶奶讲的关于宝葫芦的几个故事吗?

预设:

张三遇到了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到宝葫芦。

教师再次追问:

这些人得到宝葫芦后生活有什么变化呢?

预设1:

张三想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冒出一条大花狗。

预设2:

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预设3:

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师启发思考:

是啊,那么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预设:

共同点是这几个人得到宝葫芦后都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不同点是这几个人得到宝葫芦的途径不一样。

教师引导:

虽然这四个人得到宝葫芦的途径不同,但他们得到宝葫芦后都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啊?

预设:

我觉得宝葫芦太神奇了!

教师随机板书(宝葫芦:

神奇)

指导朗读:

神奇的宝葫芦给张三等人的生活带来了奇妙的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我们来读一读15—17自然段,在朗读中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吧。

3.指导创编故事

启发思考:

奶奶讲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课文中对这些故事都是一笔带过,下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根据已有内容进行创编,大胆想象其中奇妙的情节。

教师引导:

同学们可以按照“谁?

在什么地方得到宝葫芦?

宝葫芦给他带来怎样的变化?

”的思路进行创编。

全班交流:

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创编吧。

预设:

赵六是个勤劳的农夫。

有一天,他到地里掘地,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

会是什么东西呢?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掘,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葫芦。

赵六不禁有些失望。

他想:

“如果挖上来的是块金子该多好呀!

”奇迹出现了,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立刻出现在他面前!

教师总结:

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这样的创编真有奇幻色彩!

4.深入分析人物

教师引导:

一得到宝葫芦,要什么就有什么,可真是太神奇了!

就是这么神奇的宝葫芦,关于它的故事总能让王葆百听不厌。

于是,王葆跟奶奶立了个规矩,是什么呢?

预设:

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

教师引导:

“每逢”、“规矩”可以怎么理解呢?

预设1:

“每逢”可以用“拆字解词法”来理解,“每”是“每次”,“逢”是“遇到”,“每逢”就是每次遇到的意思。

预设2: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规”是“画圆形的工具”,“矩”是“画方形的工具”,“规矩”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教师点拨:

你们真会学习!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拆字解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来理解词义。

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启发思考:

王葆竟然还跟奶奶讲规矩!

他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全班交流:

预设1:

他不洗脚、不剪指甲,非要让奶奶讲故事才肯做这些事,可以看出他是个顽皮、淘气的孩子。

预设2:

王葆特别爱听故事,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充满好奇的孩子。

预设3:

王葆跟奶奶立规矩,跟奶奶撒娇,从这里我看出王葆和奶奶的感情很深。

教师随机板书(王葆:

顽皮、淘气、好奇)

(设计意图:

分析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宝葫芦的神奇作用,创编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会创作。

五、课后作业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宝葫芦的故事,还对王葆这个人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宝葫芦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课下请同学们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

神奇

王葆:

顽皮、淘气、好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葵”。

2.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课文的内容,探究了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既感受了童话的奇妙,又对王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宝葫芦的故事。

(设计意图:

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探究原因,品析人物

1.探究原因

教师启发思考:

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

全班交流:

预设1:

王葆做算术题不知道怎么列式时,渴望有一个宝葫芦帮他,这样他就省心了。

预设2:

王葆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也渴望有个宝葫芦帮帮他。

预设3:

王葆在比赛种向日葵时,他的向日葵长得又瘦又长,他希望得到宝葫芦的帮助,使他有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

教师引导:

是啊,他希望向日葵长得又瘦又长。

“葵”这个字笔画比较多,在书写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预设:

“葵”字的笔顺要注意,第六笔和第七笔都是“撇”,第八笔是“捺”。

教师启发思考: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在遇到什么困难时也想得到宝葫芦呢?

得到后又会怎么样呢?

全班交流:

预设1:

我语文学得不太好,真希望有个宝葫芦帮帮我,让我每次听写都考100分。

预设2:

我不敢学游泳,总怕呛水,要是有个宝葫芦就好了,让我一下子就学会游泳。

教师继续引导:

看来,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希望有个宝葫芦帮助自己。

在这本书中,王葆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请你们大胆猜一猜,试着用这个句子说一说,王葆还遇到了哪些困难,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帮助呢?

全班交流:

预设1:

我和同学下五子棋,输了好几局,我想到了它,“要是我有一个宝葫芦,一定能赢。

预设2:

学校组织运动会,我参加200米赛跑,得了倒数第二名,我想到了它,“要是我有一个宝葫芦,我一定能跑第一名。

教师引导: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影的片段吧,看看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教师引导:

同学们,此时你知道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了吗?

组织交流:

预设1:

因为奶奶讲的宝葫芦特别神奇,要什么有什么,所以王葆希望也有一个宝葫芦,可以帮他解决困难。

预设2:

王葆希望宝葫芦帮他把每件事做好。

预设3:

王葆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

教师小结:

是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每件事都很成功,希望别人夸奖自己,所以一遇到困难王葆就特别希望得到一个宝葫芦帮他迅速解决这些困难,这也是王葆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之一。

教师随机板书(解决困难)

2.品析人物

启发思考:

同学们,此时,你们觉得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组织交流:

预设1:

我觉得他是个爱幻想的孩子,每次遇到困难,他都希望用宝葫芦解决。

预设2:

我觉得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希望宝葫芦帮他做好每件事,这样别人就会夸奖他。

教师随机板书(爱幻想自尊心强)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王葆想拥有宝葫芦的真正原因,并且更深入了解王葆这个人物形象。

三、介绍作者,延伸阅读

1.介绍作者

教师引导: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童话故事不仅充满丰富的想象,情节还很曲折。

其实,这篇课文就是张天翼写的《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开头部分,通过查阅资料你对作者有了哪些了解?

组织交流:

预设1:

张天翼是中国当代作家。

预设2:

《宝葫芦的秘密》是他的代表作。

教师补充:

是啊,张天翼是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延伸阅读

补充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很有影响力,在2007年还被改编成了动画电影,登上了大荧幕呢!

教师引导:

同学们,此时你们是不是觉得得到宝葫芦后可幸福了,要什么就有什么。

但是你们不知道呀,得到宝葫芦后还有烦恼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来读读书中的片段,感受感受吧。

激发阅读兴趣:

你们瞧,此时的王葆还觉得宝葫芦带给他的是幸福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葫芦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课本的导读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

五、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

神奇

王葆:

顽皮淘气好奇爱幻想自尊心强

【课后反思】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作为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是落实“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和“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这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王葆的形象;在感受童话奇妙的基础上创编故事。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比如在探讨“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以及“王葆还遇到了哪些困难,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帮助?

”这些问题时,学生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另外,学生创编故事后,可以在班里举行创编故事比赛,激发学生创编的兴趣,为学生今后自己写童话故事积累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