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1879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1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docx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

 

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

自1895年第一部电影诞生以来,电影产业发展势头一直十分强劲,即使在经济萧条时期,电影产业也拥有骄人的业绩,在经济衰退时还具有“口红效应”。

19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中电影产业成为了美国的第四大产业,甚至在二战爆发期间,美国政府还将电影业与军工企业并举,直至今日电影业也是美国排名前十的产业。

韩国影视产业的也繁荣于10多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

电影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在工业化中后期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当今社会,一部大片票房收入过亿美元已成常态。

美国电影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已在1%以上。

2009年美国电影海外影票房收入达193亿美元,是国内票房收入的一半以上,每年的电影版权收入上千亿美元。

当前,电影产业链不断延伸,与工业结合越来越紧密。

从广告效应到影景饰品、物品、服饰开发再到影视主题公园建设等,电影产业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

一、国外电影产业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一)美国电影产业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美国电影是世界电影产业的核心,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美国的文化产业,而且对全球电影产业和文化产业产生着巨大影响。

据美国2009年4月发布的《美国影视产业经济效应》报告指出,2007年美国电影产业就业人数达25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74700美元;全年工作人员工资性收入411亿美元;影视厂商、供应商、小企业和企业家的收入达382亿美元;给国家贡献的税收达130亿美元之多;净出口额达136亿美元。

1、1895~1986年美国电影产业与工业化概况

美国工业化发端于1808的禁运和1814年的美英战争即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上半叶,农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相对较弱的工业则以棉纺工业为先导逐渐开始工业化之路。

到1860年,美国棉纺工业仅次于英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时期美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为纺织、面粉和木材工业。

就是在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迸入了工业化社会前期。

这一时期,美国的农业、轻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教育业等发展逐渐协调起来。

1810-1860年,工业生产年增长率达到4.7%,工业产值占全世界15%,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

美国工业化开始后近一个世纪,即1895年12月28在法国诞生了世界第一部电影,该第一部电影由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次年4月美国第一部电影在纽约由爱迪生发明的维斯科普放映机进行了第一次放映,此后,美国电影的放映很快遍及全国。

这一时期,制造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类新兴部门相继出现。

消费品工业(轻工业)、生产资料工业(重工业)迅速发展,消费品行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从1880年的68.9%削减为1914年的57.8%,同时期内生产资料行业的比重却由31.1%上升到42.2%。

相对于消费品工业所占工业比重的相对下降,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显得更为迅速。

美国工业快速发展的20世纪初,即1904年,美国电影产业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由许多相互竞争、互相挤兑的小型公司组成。

1905年美国五分线剧院建成,从此电影这个新生产业第一次在美国有机会作为一种娱乐媒体独立存在。

后来,“双卷”取代“单卷”,产生了足够长的故事片电影。

最后,第一流的华丽影院取代了五分线影院剧院。

这个时期,与电影技术不断革新相比,美国工业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1900~1913年美国工业平均增长率为5.4%。

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导致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大国的电影产量大幅缩减,而美国的电影产业则迅速崛起。

此时,1914年左右,牲畜加工业、钢铁业、服装业、木材加工业、机械业等行业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类行业。

从轻、重工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轻工业发展虽有所下降,却也始终保持着一定的速度,这个时期美国工业正逐步从以轻工业为主转变为更为合理的重轻混合型。

1916年起,美国成为了首屈一指的电影产品供应国,而且直到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先地位。

1908年—1911年,电影专利公司主宰着整个美国电影产业。

但是电影专利公司在1912年被法院宣判莱坦环扣专利权无效之后权势尽失。

许多独立公司很快进行重组和扩展,并进而形成了一种影片厂制度。

一战开始即1914~1928年美国工业平均增长率为8.1%,这个时期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缓慢,电影技术革新不多,革命性技术处于孕育阶段。

1919年开始,美国电影工业发展模式出现电影制片厂购买、建造影剧院的垂直整合发展模式。

这时期美国电影拍摄工作分工逐渐专业化和细密化。

许多大电影公司逐渐集中于洛杉矶一带建造制片厂设施,好莱坞影城的形成就是始于这个时期。

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业结构日趋优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汽车制造、飞机工业、电气设备、化工石油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得到迅速发展。

其中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钢铁、玻璃、石油等工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房地产、服务业的大发展,进而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也就是在美国工业结构趋于优化的20年代,世界电影发生了历史性的革新,美国于1926年至1927年首次推出了加有声音和音乐效果的影片,从此终结了无声电影的历史,开启了电影新纪元。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工业化基本完成,即美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以及工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数都超过了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随后,即在美国电影产业进入有声电影的1927~1945期间,美国传统工业进入缓慢的现代化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世界经济大萧条和使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趋于缓慢,1929~1933年美国工业平均增长率为1.8%,电影产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相对应其他产业来说,电影产业是发展较好的为数不多的产业之一,而且在经济低谷时期(即1933年),人们对电影的热衷更是胜过往昔。

整个30年代期间,尽管大多数好莱坞大公司都遇到了财政上的困难甚至处于关门倒闭的困境,但是好莱坞一年仍然持续生产数百部影片,并且持续开发着新技术和不同风格的电影类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1939~1944年美国工业出现了17.4%的高速增长。

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业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加强军事科技研究。

二战后,美国工业一直以4%左右的较低速度平稳增长,其中汽车、钢铁、建筑、化学、机械、食品加工、金属冶炼及纺织等传统工业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

20世纪中期,以电子计算机发明为标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部门,加快了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换代,以网络技术、微电子、新型材料、光导、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纳米技术和海洋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不断加速美国工业现代化进程。

1956年,美国白领人数超过蓝领人数,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信息方面工作人数多于生产人员,信息产业脱颖而出。

在高新技术风起云涌之时,即1960年前后,好莱坞电影生产工业基础开始遥遥欲坠,各制品厂对超级大片无法保证票房的事实反应滞后,致使好莱坞电影本土观众下降,这时期美国电影产业处于萧条状态。

总体而言美国战后到1987年间,工业产值在经济总产值中的占比明显下降,由1950年的29.1%下降到了1987年的18.9%,40多年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

见表1。

表1美国工业在GDP中的比重

时间

1950

1960

1970

1980

1987

比重(%)

29.1

28

24.8

21.3

18.9

资料来源:

丁浩金,试论美国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9页。

2、1986年以来美国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状况

自1973年以来,特别是能源危机以后,美国工业结构的重心正从传统的基本工业转向尖端技术部门,基础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日益缩小,服务业、信息业持续扩大。

工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高技术密集型转化,高技术中以微电子技术、新型(智能)机器人、全球通讯和生物工程等为主。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高科技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电影产业对美国经济贡献度越来越大。

美国电影票房收入与人均GDP同步增长,见图一和图二。

1986年,美国影视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票房收入为37.778亿美元,2008年美国尽管深陷于金融危机的泥潭之中,整个经济形势处于低迷状态,但电影产业仍在快速发展,据艺恩咨询(Mpqq&NielsenEDI)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电影本国票房收入达到89.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比2007年的87.7亿美元同比增加1.7%;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票房收入达98亿美元,占全球票房总额的35%,同比增长1.7%。

整个北美市场(含加拿大)2008年上映影片数量同比略有上升,全年达610部,2007年为599部,观众人次比2007年小幅下降,约为13.64亿人(2007年14亿人)。

图1:

美国(北美地区)票房收入与人均GDP对比图

资料来源:

附表1、表2。

2009年美国电影票房收入达106美元的历史新高,相比于1986年增长了2.8倍。

北美以外的票房收入2009年达到了290亿美元。

详见附表1和表2。

从产业结构来看,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呈逐年下降态势,而作为电影产业中比较稳定的票房收入却在逐年增加。

1986年美国票房北美地区收入为27.78以美元,1987年达4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8%,1986年至1989年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该时期,即1973~1984年的十二年间,美国第二产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为30%左右,到了1985年下降为27.5%。

1990~1991年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美国电影票房收入急剧下降,由1990年的50.33亿美元下降到了1991年的48.03亿美元,同比下降4.3%,1992年票房收入有所回升。

1992~2002年美国北美地区的票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47%,这个时期,1995~1999年美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6%左右;1992~2002年年均票房收入增长率为6.47%;2003~2005,北美地区美国的票房收入有所下降,2006年至今,美国北美地区电影票房收入稳步回升。

与此同时美国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继续下降,2007年美国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到了22%。

见表图2。

图2:

美国1986—2009年产业结构与电影票房(北美地区)收入状况对比

图资料来源:

附表1和附表2。

从票房收入结构来看,自2001年来美国票房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外,据美国电影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北美地区以外的票房收入与北美地区的收入都是80多亿美元,2002~2009年,北美以外票房年均收入为北美地区的2倍左右。

2002年北美地区的票房收入是91亿美元,而北美以外地区的收入是105美元。

2003~2008年,北美地区以外的收入接近北美地区收入的2倍。

2009年美国电影票房在美国地区的收入是106亿美元,北美地区以外的收入为193亿美元。

如除去加拿大,美国海外收入与本国相比远远不止2倍。

见图3和表2。

 

图3:

美国票房收入结构图,资料来源:

表2。

表2美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单位:

亿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北美地区收入

81

91

92

93

88

92

96

96

106

北美以外的收入

86

105

109

157

143

163

166

181

193

总收入

167

196

201

250

231

255

262

277

299

资料来源:

美国电影协会(MPAA)

当前美国电影版权产业已成为电影产业的核心部分。

2007年,美国生产影片590部,国内票房收入96.3亿美元,国际票房收入267.2亿美元,电影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36万人。

由于美国电影作品的版权保护期不断延长,在保护期内可以不断创造收入。

加上其不断开发电影产品,其产业链延伸至图书、服装、玩具、影像制品、广告、电视、网络及主题公园等。

10年前,美国电影版权产业的综合收益已超越700亿美元。

目前已达10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占美国GDP的比重接近1%。

电影产品的出口创汇,甚至超过航空、汽车等行业。

通过估算,美国电影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于1987年超过1%,达1.049%,1999~2009年的10年间,每年贡献率都在1%以上,2009年为1.251%。

(二)英国电影产业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1、1895~1980年英国电影产业发展与工业化状况

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早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就进行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19世纪末年(1895年)电影面世时,英国工业化的程度已经比较高,是当时的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电影诞生后不久,英国电影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其革新性而在国际上广受欢迎,然而,面对来自法国、意大利、美国和丹麦的竞争,英国电影很快丧失竞争力。

1920年中期,整个英国发行的剧情片中不到5%是本国制作。

针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在1927年通过了一个配额法案,这个法案要求发行商至少要制作一定比例的英国影片,并且规定影剧院要让出一定长的放映时间专门放映这些电影。

在此后10年间,这个配额比例不断增加,到了1937年已达到20%。

这个法案使英国电影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的剧情片数量达到了美国的一倍半。

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16.5%。

1934年,全英国有超过总数1/4的工人失业。

同时,英国的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巨额赤字,1931年,英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超过一亿英镑,大批黄金外流,黄金储备急剧下降,不得不宣布放弃英镑金本位。

该时期的英国工业除军工企业发展较好外其他工业企业处于减产、停产甚至倒闭状态。

在经济不景气、工业发展几乎停滞的这个时期,英国电影却得到了很大发展。

30年代,英国电影出现了短期的繁荣景象,每年影片生产量为150部到200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业无法正常生产,大部分电影界人才被征入伍,故事片生产从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

但观众反而有增无减,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线上升,电影产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发展。

到了50年初期英国的电影繁荣期并宣告结束。

为了维持和保护本国电影事业,英国政府仍旧采用上映定额分配办法,规定从1950年起,分配英国影片上映的定额要增加到30%,可惜当时娱乐捐税仍保持战时标准,电影事业所得实惠甚微。

英国政府于1949年成立了国家电影筹资公司,通过该公司将钱借给电影企业;接着1950年又成立了英国电影生产基金会,专门支配从电影票上征收的捐税,作为补助电影生产。

不过,这个时期电视越来越受观众欢迎,电影院的上座率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电影产业受到了电视据和电视节目的冲击。

60年代,英国电影企业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困境采取了合作拍片模式,这个时期英国利用美国的资金拍了不少影片。

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为了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国会通过了一个新电影法案,把本国影片在影院的分配定额提高到30%,并增加了电影筹资公司预算。

随着电视越来越普遍,影院上座率不断降低,尽管提高票价,1976年也落到票房收入的历史最低点,同年,英国订立一条税法,规定外侨影片制作者在全世界范围收入的75%要交纳所得税,从而阻塞了国外投资。

这一年,英国故事片生产降到64部;1977年又降到42部。

2、1980至今英国电影产业和工业化状况

进入80年代,英国电影产业有所好转,1981年的《火的战车》和1982年的《甘地》两片连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这期间英国影片市场仍然被美国电影所垄断,在全部票房收入中,英国影片仅占10%左右,许多影片在国内的收入仅能收回投资的10~40%。

这一时期,英国电影处于稳定发展之中,票房收入在逐年增加。

电影票房收入在1980年达27.49亿美元,1992年为48.72亿美元,13年间增长了近1.8倍;2009票房收入达到了105.9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是1980年收入的近4倍。

这个时期英国经济在缓慢发展,工业产值也在缓慢增加,其中高新技术带动的工业发展比较快速,传统工业发展则比较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总体来说,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但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仍然处于下降趋势。

对比英国GDP和电影票房收入,可知1980年以来英国GDP和票数收入同步持续增加,票房收入增加速度总体大于GDP的增长速度。

(见图4)。

图4:

英国工业增长与票房增加图,资料来源:

附表4和附表5

从产业结构看,产业结构继续向高度化和深度化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比重逐年降低。

从1964年到1992年的统计数字来看1964年英国的工业产出在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为41%,就业占47%,其中制造业产出31%,就业38%,到了1980年二产业比重下降为37.2%,相较于1964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1992年下降到26.8%,相对于1980年下降了10.4个百分点。

(见图5)

图5英国产业结构变化图资料来源:

附表5

英国电影产业的对外出口效应十分明显。

1995年净出口为1.06亿英镑,1996年进出口达2.36亿英镑,同步增长200%;1999年达2.45亿英镑,2006年增加到2.32亿英镑,1999年和2006年的净出口额相比于1995年来说,均达2倍多。

英国电影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受经济周期影响要小许多。

1981~1984年的GDP增长速度继续四年负增长,但票房收入年均增长率超10%。

而1985年和1986年两年的GDP增长速度为正增长,但1985年的票房收入增长率却是负7%,下降不少。

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英国GDP增长率为负3.84,而票房收入的下降同样较小。

二、中国电影产业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1、1978年以前中国电影产业与工业化状况

19世纪末,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被引入中国,通过与中国观众、市场磨合、适应,逐渐由一种个体拍摄活动发展为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娱乐产业。

电影生产机构的企业化经营是早期中国电影生产机构主要存在形式。

电影引进中国初期(1894~1913年),中国工业处于近代工业发展初期,这个时期帝国主义在其势力范围内大量开工设厂,同时官营资本工业有所发展、民营资本工业也初步得到了发展。

1914~1926年,中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是中国近代工业的繁荣时期。

也就在这个时期,中国民族电影形成了第一次商业浪潮,不同电影企业分别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形态。

中国电影业从20世纪初开始起步,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已初具规模,30年代末,中国电影产业规模已比较大,电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掘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模式。

1927~1937年的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经历了“发展——停滞——发展”的三个过程。

而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给刚刚步入正轨、初具规模的中国电影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企业发展几乎停滞,生存经营变得十分艰难。

这时期(1937~1949年)的中国官营资本工业继续发展,而民营资本工业则由发展走向衰落,不少企业停工停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营(私营)电影企业一直缺失,而由于国有电影机构身份和行为的特殊性,中国电影业可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电影企业。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一条模仿苏联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工业企业的发展模式基本属于国营,民营、私营企业极少,现代公司制公司企业基本没有。

这个时期的工业企业和电影企业都处于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发展、经营模式基本相同。

194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只有44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6.1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为70%,工业产值比重为30%,重工业占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仅为7.9%。

1949年~1978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8倍,工业总产值增加29倍,其中,工业增加62.5倍,农、工、轻(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为32.7:

53.6:

13.7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的根本性转变,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2、1978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和工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业在探索中开拓前进,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电影业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继续成长壮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中央关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电影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中国电影业改革从1993开始,到2003年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2003年中国的票房收入是11亿元,相对2002年增长了16%,2004年和2009年的票房收入更是到达了40%以上,收入分别为15.7亿美元和62.06亿元。

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的综合性收入22亿元,2009年达106.65亿元,相比于2003年增加了5倍。

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0.162‰,2004年开始每年的贡献率都在0.225‰以上,到2009年达到了0.3%的最高点。

中国电影产业的变化状况见图5。

图5中国电影产业产值

自2003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产值逐年增加,年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

在电影产业产值不断增加的同时,工业总产值也在祝逐年增加,但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电影产也的增长速度。

二者之间的变化见图6。

图6中国电影产业与工业发展趋势图

中国电影产量自2003年以来也是逐年增加,2003年共生产电影201部,2009年为456部,七年的时间产量增加了一倍多。

影院数量和银屏数也在逐年增多。

详见表2。

表2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国内总票房(亿元)

11

15.7

20

26.2

33.27

43.41

62.06

增长(%)

16

43

27

31

26

30

43

国产电影票房

8.3

11

14.4

18.01

27.31

35.6

进口电影票房

6.7

9

11.8

15.26

16.1

27

海外销售及票房收入

5.5

11

16.5

19.1

20.2

25.28

27.7

电影频道广告收入

7

10

11.5

12

13.79

15.64

16.89

总收入(综合性收入)

22

36

48

57.3

67.26

84.33

106.65

增长(%)

63.6

33.3

19.4

17

25.4

26.5

影院数(家)

1108

1188

1243

1325

1427

1545

1687

银幕数(块)

2296

2396

2668

3034

3527

4097

4723

电影产量(部)

201

256

302

392

402

406

456

资料来源:

尹鸿石慧敏.2008:

中国电影产业备忘[M].2009

(2):

5-13.

中国工业在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停的发展,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加。

我国1949年的工农业净产值比为15.5:

84.5,到1970年,这一比例达到了50.5:

49.5,工业超过了农业,这是“我国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半工业社会的转变”。

1978年前后,中国进入了农业工业化阶段;到了1998年,因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工业产值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GDP的49%,而第一产业则降到18%,国家统计局认为“这一结构同一些已实现化的国家相趋近”。

当前中国工业化正值高度向深度转变的后工业化时期。

二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以来48%开始,到1992年下降到了43%,随后有所回升。

自1978年以来的32年中工业比重均值为45.75%,二产比重变化不大,一产比重一直下降,三产比重逐年增加。

1978年前后,来中国进入了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