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056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6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x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

二〇一一年三月

北方春玉米亩产8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编

月份

节气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品种类型及

产量构成

主要品种:

郑单958、先玉335、京单28、辽单565、农华101和32D22等。

产量构成:

每亩4000穗以上,每穗500-600粒,千粒重330-400克,单穗粒重200克左右。

生育时期

播种:

4月下旬~5月上旬出苗:

5月中旬~5月下旬拔节:

6月中旬抽雄、散粉、吐丝:

7月下旬~8月上旬成熟、收获:

9月下旬~10月上旬

播前准备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物理性状好,20厘米以下的土层呈上实下虚状态,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速效氮100毫克/千克左右,速效磷20毫克/千克左右,速效钾100毫克/千克左右的地块。

整地

秋季收获玉米后,在机械灭茬和部分秸秆粉碎还田基础上深耕(松)30~40厘米,打破犁底层,平整土地(翻、耕、耙、耢),改善墒情,应对玉米春季干旱,同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根系生长。

精选种子

播前精选种子,确保种子纯度≥98%,发芽率≥95%,发芽势强,籽粒饱满均匀,无破损粒和病粒。

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晒种、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增强种子活力,以控制苗期的灰飞虱、蚜虫、粗缩病、丝黑穗病及地老虎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精细播种

北方地区早春温度较低,因此切忌过早播种,以减少弱苗,提高出苗整齐度,避免病虫害特别是地下害虫和丝黑穗病等土传病害的侵害。

一般5~10厘米地温稳定达到7~8℃,即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播种。

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宽行距80厘米与窄行距40厘米交替)机械播种,做到播深一致、下种均匀。

播种后及时镇压保墒。

根据品种特性、留苗密度及种子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适宜播种量,一般每亩3~4公斤。

合理密植

半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留苗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紧凑型品种为4500~5000株。

定苗时,要多留10%苗,留大苗、壮苗,以提高保株成穗率。

辅助措施包括:

3叶期及时间苗、5叶期及时定苗,留大苗、壮苗、齐苗;及时去除病株和无效株;抽雄前10~15天,喷施玉米生长调节剂壮丰灵或玉黄金等化学调控物质(浓度为通常用量的1/3~1/2)可有效地控制玉米群体发育,具有较好增产效果。

科学施肥

①施肥原则:

根据“因需施肥”的高产施肥原则,确定多元素肥料的配方及施用方法。

肥料运筹上,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减少拔节肥、重施穗肥、增施花粒肥。

②施肥量:

每年每亩高产田增施优质有机肥2立方米、氮17~20公斤、P2O510~12公斤、K2O10~13公斤(折合尿素37~43公斤、标准过磷酸钙71~86公斤、硫酸钾21~27公斤)。

③施肥时期:

分基肥、种肥、拔节肥、穗肥和花粒肥5次施用。

●基肥:

结合深耕,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及30%氮肥施入土壤中。

●种肥:

一般以磷酸二胺或尿素作种肥,每亩施磷酸二胺3~5公斤、尿素5公斤(约占总氮量的10%)。

●拔节肥:

拔节期,追施占总量20%的氮肥,以垄沟深施方式施入。

●穗肥:

大喇叭口期,追施总氮量的30%。

●花粒肥:

灌浆初期,追施总氮量的10%,延长玉米根系和叶片的生理活性,防早衰,保粒数,增粒重。

灌溉

根据北方春玉米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播种时若土壤干旱应浇好底墒水或实行坐水种,保证播种后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抽雄前后15天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此期若缺水会造成果穗秃尖、少粒,降低粒重,造成减产。

因此,此期若降雨偏少,出现旱情,应及时浇水补灌。

病虫害防治

防治杂草

播种后及时喷施化学除草剂。

一般可用40%乙阿合剂(每亩200毫升,兑水45~60公斤)或玉草灵(每亩160~180毫升,兑水30~45公斤)等进行封闭。

玉草灵还可用于苗后处理,但应在玉米2叶1心前、杂草1~2叶期喷施。

喷药时应退着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切忌漏喷或重喷,以免药效不好或发生局部药害。

另外,注意不要在雨前或有风天气进行喷药。

防治病害

①丝黑穗病:

采用种衣剂包衣,播前按药种比1:

40进行包衣,或10%烯唑乳油20克拌种子100公斤,堆闷24小时,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7%进行拌种。

②粗缩病:

蚜虫和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的传播者,应对其进行重点防治。

在苗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进行杀灭。

对粗缩病发病地块,可选用1.5%植病灵800倍液,或20%病毒宁1000倍液,并分别加入0.2%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后喷施,可有效控制粗缩病的发生。

③大、小斑病: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每隔5天喷1次,连喷2~3次。

④瘤黑粉病:

在粉锈宁拌种基础上,于抽雄前10天左右喷施500~800倍液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减轻黑粉病的再侵染。

防治玉米螟

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生物防治包括释放赤眼蜂和白僵菌封垛两种方法。

①赤眼蜂防治:

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20%时,后推8天进行第1次放蜂,间隔5天后进行第2次放峰(每亩放蜂1.5万头、1个放蜂点)。

②白僵菌防治:

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按每平方米用0.2公斤菌粉进行封垛。

另外,还可利用化学药剂如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拌细砂5~6公斤,撒于玉米心叶或叶腋),授粉后用80%敌敌畏(200倍液,每株3毫升滴于顶部花丝内)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

保证10月5日以后收获,使玉米籽粒充分成熟,降低籽粒含水率,增加百粒重,提高玉米产量。

黄淮海区夏玉米亩产8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编

月份

节气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品种类型及

产量构成

主要品种:

郑单958、浚单20、鲁单981、登海605、农华101和中科11等。

产量构成:

紧凑型品种每亩5000穗,每穗480粒,千粒重340克,单穗粒重165克;大穗型品种每亩4000穗,每穗560粒,千粒重360克,单穗粒重200克。

生育时期

播种:

6月上旬~6月中旬出苗:

6月中旬拔节:

6月下旬抽雄、散粉、吐丝:

7月下旬~8月上旬成熟、收获:

9月下旬~10月上旬

播前准备

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1%以上,速效氮8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2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水源充足,灌排条件好的地块。

精选种子

播前精选种子,所选用品种的种子应达到以下质量标准:

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率≤13%。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禁止使用含有克百威(呋喃丹)和甲拌磷(3911)等杀虫剂的种衣剂,应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玉米种衣剂。

可用5.4%吡•戊玉米种衣剂进行包衣,以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等;或采用戊唑醇、福美双和粉锈宁等药剂进行拌种,以减轻丝黑穗病的发生;或用辛硫磷和毒死蜱等药剂进行拌种,以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蝼蛄和蛴螬等地下害虫。

精细播种

一般于6月5~15日进行播种,即小麦收获后及时抢茬夏直播。

采用等行或大小行足墒机械播种,根据墒情酌情浇水。

播种量一般为每亩2~3公斤,可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

合理密植

一般紧凑型玉米品种的留苗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紧凑大穗型品种为4000~4500株。

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及时查苗、补苗,拔除小弱株,提高群体整齐度,保证植株健壮,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科学施肥

①施肥原则:

在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以上)的前提下,夏玉米以施化肥为主,并要注意平衡氮、硫、磷营养,进行配方施肥。

在肥料运筹上,应轻施苗肥、重施大口肥、补追花粒肥。

②施肥量:

根据产量确定施肥量,一般高产田按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施用纯氮3公斤、P2O51公斤、K2O2公斤计算。

亩产800公斤的地块每亩需施纯氮24~25公斤、P2O58~10公斤、K2O20~24公斤(折合尿素52~55公斤,标准过磷酸钙56~63公斤,硫酸钾25~28公斤)。

高肥地取低限指标,中肥地取高限指标。

另外,还要增施硫酸锌(1公斤/亩)。

③施肥方法:

可选用含硫玉米缓控专用肥,于苗期一次性施入。

也可分苗肥、穗肥和花粒肥3次施用。

●苗肥:

拔节期,将氮肥总量的30%和全部的磷、钾、硫、锌肥,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15~20厘米),以促根壮苗。

●穗肥:

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50%并注意深施,以促穗大粒多。

●花粒肥:

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20%,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灌溉

夏玉米各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

播种期75%左右、苗期60%~75%、拔节期65%~75%、抽穗期75%~85%、灌浆期67%~75%。

夏玉米生长期内,自然降雨与玉米生长发育需水要同步。

除苗期外,各生育时期田间持水量降到60%以下时均应及时浇水。

病虫害防治

防治杂草

播种后,墒情好时可直接喷施40%乙阿合剂(每亩200~250毫升),或每亩用33%二甲戊乐灵(施田补)乳油100毫升加72%都尔乳油75毫升兑水50升,混匀后进行封闭式喷雾;墒情差时,玉米幼苗3~5叶、杂草2~5叶期,每亩喷施4%玉农乐悬浮剂(烟嘧磺隆)100毫升;也可在玉米幼苗7~8叶期使用灭生性除草剂20%百草枯(克芜踪)水剂进行定向喷雾处理。

锈病防治

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害虫

①防治苗期粘虫、蓟马:

用灭幼脲和辛硫磷乳油等喷雾防治粘虫,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

②防治玉米螟:

小喇叭口期(第9~10片叶展开),每亩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0.25公斤,掺细砂7.5公斤,混匀后撒入心叶(1.5~2克/株)。

有条件的地方,当田间百株卵块达3~4块时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幼虫。

也可在玉米螟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适时收获

在玉米成熟期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果穗收获后及时晾晒。

玉米收获后,严禁焚烧秸秆,应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

适于青贮的品种可以适时收获,秸秆青贮用作饲料。

灾害应变措施

①涝灾:

玉米生长前期,植株怕涝,淹水时间不应超过0.5天。

而生长后期,玉米植株对涝渍敏感性降低,淹水不得超过1天。

②雹灾:

苗期若遭遇雹灾,应加强肥水管理,可喷施叶面肥,促其恢复,降低产量损失。

拔节后若遭遇严重雹灾,应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田间诊断,并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③风灾:

若玉米植株在小喇叭口期前遭遇大风而出现倒伏,则可不采取措施,产量基本不受影响。

而对于小喇叭口期后遭遇大风而出现的倒伏则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以促迎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降低产量损失。

黄淮海区夏玉米亩产10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编

月份

节气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品种类型及

产量构成

主要品种:

登海662、登海701、登海661、郑单958等。

产量构成:

每亩6000穗,每穗500粒,千粒重340克,单穗粒重170克。

生育时期

播种:

6月上旬~6月中旬出苗:

6月中旬拔节:

7月上旬抽雄、散粉、吐丝:

7月下旬~8月上旬成熟、收获:

9月下旬~10月上旬

播前准备

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速效氮9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2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水源充足,灌排条件好的地块。

整地

播前进行耕地(或旋耕),耙耢整平,以确保播种质量。

肥料准备及施肥

实现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高产目标,每亩需施有机肥2000公斤、纯氮约25~27公斤(尿素约53~57公斤)、P2O515~18公斤(标准过磷酸钙100~125公斤)、K2O28~30公斤(硫酸钾57~60公斤),可根据地力水平进行适度调整。

施用复混肥料时,应按上述氮磷钾总量科学计算。

另外,每亩增施2公斤硫酸锌。

全部有机肥、磷肥、锌肥和总钾量的50%、总氮量的10%于播前结合整地施入土壤。

精选种子

种子质量应高于GB4404.1-2008要求。

种子纯度≥99%,发芽率≥98%,净度≥99%,含水量≤13%。

选用饱满均匀一致的种子,以提高出苗率和群体整齐度。

种子处理

根据种植区域常发病虫害进行拌种或种衣剂包衣。

可选择5.4%吡虫啉•戊唑醇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玉米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以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丝黑穗病和纹枯病等;还可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药剂进行拌种,以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禁止使用含有克百威(呋喃丹)、甲拌磷(3911)等的种衣剂。

精细播种

播种时期

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一般于6月5~15日播种。

播种方式

夏直播,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

等行距种植时,行距为60~65厘米;大小行种植时,大行距80~90厘米、小行距30~40厘米。

采用人工点播或玉米精量播种机播种,播深3~5厘米。

播种期应酌情造墒,或浇好“蒙头水”,以创造良好墒情,确保播种质量。

播种量

一般每亩3~4公斤,可根据品种特性和播种方式酌情增减。

田间管理

苗期

及时间苗、定苗:

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不得延迟,严防苗荒。

一般超级玉米品种每亩留苗6000~7000株,注意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

中耕除草:

结合中耕进行除草。

以人工灭除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播后墒情好时,每亩可直接喷施40%乙•阿合剂等200~250毫升兑水50升进行封闭式喷雾;墒情差时,可于玉米幼苗3~5叶、杂草2~5叶期,每亩喷施4%玉农乐悬浮剂(烟嘧磺隆)100毫升兑水50升喷雾;也可在玉米幼苗7~8叶期,每亩用灭生性除草剂20%百草枯(克芜踪)150毫升水剂兑水50升进行定向喷雾。

防治地下害虫:

防治地老虎,可于成虫盛发期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汞灯诱杀,降低虫口密度。

出苗后,可于早晨撬开新危害植株根部附近的土块,人工捕捉幼虫;或出苗后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250克(兑水稀释200倍液)与炒熟的豆粕(5公斤/亩)混合成毒饵,沿幼苗一侧集中撒施。

穗期

拔除小弱株:

在小喇叭口期(第8~9叶展开)、大喇叭口期(第12片叶展开)和抽雄期及时拔除小弱株,以提高群体整齐度,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证植株健壮。

化学调控:

拔节(第6叶展开)至小喇叭口期,对玉米长势过旺地块合理喷施安全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健壮素、多效唑等),以防倒伏。

植物生长调节剂要符合DB37/274.3-2000要求。

长势正常的玉米田则不必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追肥:

拔节期追施总钾量的50%和总氮量的20%,大喇叭口期追施总氮量的50%,开沟深施。

防治玉米螟:

成虫盛发期,可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汞灯诱杀。

田间百株卵块达3~4块时,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释放量每亩2~3万头,分2次释放,间隔5~7天。

小喇叭口期,也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和细砂按1:

4的比例混合,于傍晚前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1.5~2克。

花粒期

去雄和辅助授粉:

雄穗抽出而未开花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除雄穗,但地头、地边4米内不宜去雄。

盛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肥水供应:

散粉后10天,追施总氮量的15%~20%;后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补追氮肥。

花粒期保障水分充足供应,遇旱则及时浇灌。

防治病害:

可采用不同抗病基因型品种间作或混作的种植方式防治和降低病害发生率。

夏玉米生长后期易发生锈病、小斑病等病害,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籽粒灌浆期,每亩可用80毫升全能、70克三唑酮与50克磷酸二氢钾的混合剂进行叶面喷施,以防治红蜘蛛、锈病和纹枯病。

适时收获

成熟期收获。

玉米成熟期的标志为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

可在10月5~10日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

玉米收获后,严禁焚烧秸秆,应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

西南区玉米亩产8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编

月份

节气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品种类型及

产量构成

主要品种:

成单30、中单808、正大619、黔兴201、川单418、正红311、玉美头168、黔单16号、云瑞8号、渝单30、云德3号、隆单8号等。

产量构成:

每亩4500~4800穗,每穗530~550粒,千粒重320克左右,单穗粒重170~180克。

播前准备

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0.8%以上,速效氮6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80毫克/千克以上。

同时,必须选择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保证或降水较充沛的冷凉地区,且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左右、玉米关键生长季昼夜温差9℃以上、生育期内降水量600毫米以上或水源充足的区域。

肥水供应

播栽前,对播种带整地后挖1条深20厘米、宽10厘米的“肥水沟”。

先将化肥匀撒于沟下层,上面再撒农家肥。

一般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锌1公斤、氯化钾15公斤、硫酸镁4公斤、腐熟干粪1000公斤,每亩浇底水3000公斤。

种子准备

精选种子,除去坏种、烂种和病种。

所选种子应达到纯度≥98%,发芽率≥90%,净度≥98%,含水率≤13%,并按照规定进行种子包衣。

精细播种

适期播种

春播时间一般为4月10日前。

根据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特点(避开倒春寒和高温伏旱)和耕作制度可适当提早或推迟,因地制宜确定当地最佳播种期。

采用宽窄行、等行距育苗移栽或精量直播。

播种量一般每亩2.0~2.5公斤,可根据品种千粒重酌情增减。

育苗移栽

西南玉米主产区土壤“酸、粘、瘦、薄”,直播深浅不一、出苗不整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育苗移栽可确保玉米苗全、苗齐、苗壮。

亩产800公斤以上的玉米高产田最好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具体技术规范:

选用背风向阳的肥沃菜园地,先深挖整平,做成1.3~1.7米宽的苗床,便于盖膜、管理和起苗;

营养土配制以30%~40%的腐熟有机渣料和60%~70%的肥沃细土为基质,每100公斤料土加入过磷酸钙1公斤、尿素0.1公斤,混匀后加清粪水至“手捏成团,触地即散”时为宜;

将营养土装至营养杯或软盘的80%后,压实在苗床中。

育苗数量要多于计划苗数的10%以上;

每杯或每孔播种1~2粒,撒细土盖种厚度不少于1厘米。

用已备好的2米长的竹片在苗床上搭上拱,再盖上2米宽的农膜,四周用土压严实。

出苗后,及时浇水和揭膜炼苗,以防烧苗;

当苗床幼苗达到1叶1心时,大田提前使用“定距移栽打孔器”进行定距打孔,再分级、定向、错窝、单株双行移栽。

移栽苗比目标苗数多5%,幼苗5~6片可见叶时进行间苗和定苗;

栽后管理。

必须以促根、壮苗为中心,紧促紧管。

要勤查苗,早追肥,早治虫,并结合中耕松土促其快返苗、早发苗,力争在穗分化之前尽快形成较大的营养体,为高产奠定基础。

田间管理

苗期

化学除草:

将莠去津类胶悬剂与乙草胺乳油(或异丙甲草胺)混合,兑水后在播后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土壤喷雾。

干旱年份或干旱地区,土壤处理效果差,可用莠去津类乳油兑水在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在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反之使用低剂量,苗带施药按施药面积酌情减量。

施药要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不能使用低容量喷雾器及弥雾机施药。

间、定苗:

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

留大苗、壮苗、齐苗,不苛求等距,但要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

耐密中穗型品种留苗密度一般每亩4800~5000株,耐密大穗型品种留苗密度一般每亩4500株左右。

早追苗肥:

4~6叶是玉米需磷临界期,易造成土壤速效磷供应不足,导致玉米苗矮小纤细,甚至出现整株紫茎紫叶,严重者导致苗衰苗枯。

此时,应结合中耕除草早追苗肥,每亩可施过磷酸钙20~30公斤、尿素5~10公斤,兑匀人畜粪水500公斤。

穗期

大喇叭口期或见展叶差4.5~5叶或叶龄指数50%~60%时猛施穗肥,以农家水粪兑匀速效氮肥,肥水齐上,以促穗分化。

所施穗肥占总施氮量的50%,即每亩施尿素20~25公斤,兑匀人畜粪水3000公斤。

花粒期

追肥:

玉米生长后期若脱肥,可用1%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最好于上午9时前或下午5时后进行叶面喷施。

病虫害防治:

●大斑病: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于雄花期喷l~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小斑病: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于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粘虫:

6月中旬~7月上旬,平均每株1头粘虫时,每亩用2.5%功夫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毫升兑水30公斤,或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将粘虫消灭在3龄前。

●玉米螟:

白僵菌防治一般在春季玉米螟化蛹前,对玉米和高梁秸、茬垛用白僵菌75~100克/立方米与10倍的细土(或滑石粉)拌匀,喷粉封垛;6月末可在植株心叶间投洒白僵菌防治1、2龄玉米螟幼虫;或在玉米放螟羽化盛期用50%敌敌畏乳油浸泡的高梁秆2~3根/立方米熏杀羽化成虫。

赤眼蜂防治可于6月初~7月10日剖秆调查,当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1天为第1次放蜂适期(每亩0.7万头),隔5~7天第2次放峰(每亩0.8万头)。

每亩1~2个点,将蜂卡固定在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将螟虫消灭在孵化前。

适时收获

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

备注

在高海拔和干旱地区可推广地膜覆盖。

黑龙江省玉米亩产8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编

月份

节气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品种类型及

产量构成

第一积温带

主要品种:

先玉335、郑单958、京单28、兴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