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126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docx

西方文论史1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史

第一节文论

一、文论的概念

文论:

是人们对文学的认识,理解而成的观念形态,又称之为文学观。

二、文论的表现形式

1、凝聚为理论形态例如:

古希腊亚里土多德《诗学》17世纪文艺理论家布瓦罗的《诗的艺术》

2、参透在作品中

如:

高尔基的《母亲》

3、散布为社会心理

如:

西方的“模仿说”、中国的“文以载道”

二、文论的产生及学习西方文论的方法

(一)文论的产生

1、文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文论与一定的哲学思想相联系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不同的哲学方法就会影响到人们对文学的认识。

如19世经初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论就是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而产生的.

(二)、学习西方文论的方法

1读文论作品,要读懂全文,领会文意。

2把握西方的社会现实、哲学思潮,领敛论思想产生的背景。

3理清西方文论发展的线索,把握每一个时期的文论内容。

第二章古希腊文论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其文论对后来欧洲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文学丰富,神话、史诗、戏剧、抒情诗等为文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的说来,古希腊的文艺思想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文学与社会的现实关系(模仿说);

(二)文学创作的动力(灵感说);

(三)文学的教化功能(服务现实);

(四)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真实性);

(五)文学的功效(心灵的净化)。

第一节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472-公元前347)。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

主要的专著有《伊安》、会饮》、《理想国》等。

主要的文艺思想有:

一、模仿说

模仿说是古希腊时期人们对艺术的基本理解,在柏拉图之前有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

他们都强调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柏拉图是这种理论的总结者。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理式论”。

在他看来,“理式世界”是一个绝对真实存在的实体,它超越客观世界而存在,并决定了现实的物质世界。

现实世界本质上都是对这个理式世界的模仿,而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因而艺术在本质上是不真实的它是“影子的影子”“同真理隔了三层”。

二、灵感说

古希腊的文论家都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来源于神的启示,即灵感说。

柏拉图对此作了深刻的揭示,认为灵感说包括三个面:

1.灵感的来源。

2.灵感的表现形式。

3.获得灵感的过程。

三、关于文学的教化作用

模仿艺术的三条罪状:

*1、模仿的艺术真理里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2、模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了辩解的理由;

*3、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模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伤癖”。

第二节亚里士多德

一、生平简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自然科学家。

其文论的代表作《诗学》是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部经典专著。

他的文艺思想主要有:

二、文艺思想

1、文学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

在文学的本质问题上,他继承了模仿说的观点,但对模仿说做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他认为现实社会是真实的,文学史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所以,文学是真实的它反映出社会的真理。

文学是模仿人的行动及人们的生活,它不是客观的临摹,而是一种重新的创造,需要作家做仔细的观察,才能写出生动的这深化了模仿说的理论。

2、文学的真实性。

他认为文学比历史更加真实,因为它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文学作品是通过个别反映一般特殊反映普遍,文学的真实性是蕴含了事物的本质,揭示生活的真理。

3、悲剧

(1)“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用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第六章)

在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包含四层意思,即悲剧的基本性质、悲剧的媒介、悲剧的模仿方式、悲剧的作用。

(2)悲剧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说:

悲剧艺术是一种特别艺术(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其中之二是模仿的媒介,其中之一是模仿的方式,其余三者是模仿的对象,悲剧艺术的成分尽在于此

在关于悲剧的六要素里,亚里士多德最看重的是情节,其次是性格。

因为情节是悲剧的基础,又是悲剧的灵魂。

第三章古罗马文论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在文化方面,古罗马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在文艺理论上,他从古希腊对文艺的本质探讨转到了对文学技巧和形式的探讨。

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修辞学时代”,但就主流而言,它还是深受古希腊文论的影响,所以称之为“罗马古典主义”,主要文论家贺拉斯和朗吉努斯。

第一节贺拉斯

一、生平及著作

贺拉斯(公元前65-公元8),罗马杰出的诗人和文艺批评家。

其代表作是《诗艺》,这是一封诗体书信,主要谈个人的创作体会,其文艺理论观点主要有:

(一)借鉴与创新的原则

(二)、合式原则

合式原则主要指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自然、符合情理、符合观众的心理、符合艺术原则。

具体体现在:

首先,在结构上要和谐得体、首尾一致;其次,人物的性格要与人物的职业,年纪相符;再次,要有高贵的内容和优雅的形式。

(三)、寓教于乐原则

他继承了古希腊文论中的“教化功能”,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

第二节朗吉努斯

一、生平及著作

朗吉努斯(生卒不详),朗吉努斯晚贺拉斯大约一个世纪。

他唯一保存下来的作品

是论文“PeriHupsous”现在通译《论崇高》

在文艺理论方面,朗吉努斯主要对文学作品的伟大的思想和语言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指出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体现出“崇高”这一特征。

在美学上,朗吉努斯提出了“崇高”这一概念。

由此,“崇高”被确立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对西方美学影响十分深远。

二、文艺思想

(一)崇高作品的特征

1.崇高的作品给人的不是说服,而是狂喜。

2.崇高的作品具有普遍的情感感染力。

3.崇高的作品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二)崇高的来源

1.庄严伟大的思想

2.强烈而激动的情感

3.运用辞藻的技术

4.高雅的措辞

5.结构的富丽堂皇

第四章中世纪文论

第一节圣奥古斯丁

一、生平简尔

圣奥古斯了(350-430),中世纪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其主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忏悔录》。

主要的文学思想有:

1、上帝是美的本体(源泉)

2、世俗文艺是虚假的,它伤风败俗。

第二节托马斯阿奎那

一、生平简介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他是中世纪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著有《神学大全》等。

主要文艺思想有:

1、文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对上帝世界的模仿。

2、、艺术应该重视形式美。

既然美的艺术是对上帝的模仿,那它在形式也必须是美的。

他说美有三要素,是“完整”;二是“适当的比例与和谐”;三是“鲜明”完整‘和谐”,鲜明”是美的具体表现。

所以,美的艺术应该有美的形式。

3、马克思主义典型观成熟:

恩格斯致敏:

考茨基信:

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典型进行把握和观照。

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

在文艺理论方面,虽然中世纪的神学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仍然很大,但是许多文艺理论家都主张文学模仿现实社会,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文论思想,主要表现在:

首先,肯定了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否定了神学的文论思想。

其次,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肯定世俗生活,歌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再次,主张文学的创作采用民族语言,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文论思想打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强调文学要表现人们的生活,主要的文艺理论家是但丁、莎士比亚。

第一节但丁

一、生平简介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但丁生活在意大利由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但丁主要的文论著作是《致斯加拉大亲王书》,《论俗语》等

二、主要的文艺思想有:

1、“寓意说”

但丁认为文学是以语言为材料来创作的艺术,而语言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它有四义:

字面义、比喻义、道德义和寓言义。

除字面义以外的都称为寓意。

2、文学创作应该使用民族语言。

而“俗语更能表达民众的情感,使人民喜闻乐见,而拉丁语只有少数人才能懂得,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所以,文学创作应该使用民族语言。

第三节莎士比亚

一、生平简介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诗人,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大师,是“巨人中的巨人”,被马克思称为文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学中“

二、文艺思想

1、艺术是对现实社会的模仿。

2、戏剧的真实还在于表演。

3、艺术需要想象。

第五章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论

概述:

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文艺思想,它主要在法国产生并波及到其它国家。

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是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是社会现实的影响。

古典主义就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反映。

它强调表现无冲突,和谐的审美理想。

布瓦洛是其代表

第一节布瓦洛

一、生平及著作

布瓦洛(1636-1711),17世纪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其代表作是《诗的艺术》。

这是一篇一千多行的诗体论文,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封建社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

1、理性原则

那么,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怎么表现出理性呢?

(1)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要歌颂王权、写高贵人物;

(2)在作品的形式上,要注意结构上的首尾一致,主次分明。

(3)强调戏剧结构必须严格遵守“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要一致。

),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

2、自然原则

布瓦洛认为“真”即自然虚伪永远都是无聊乏,他说味,令人生厌的,唯有自然是真实的”。

但是,布瓦洛所说的“自然”不是指自然山水,客观世界,而是指事物中的“常理”,人性中的“常情”。

3、道德原则

4、古典原则

第六章启蒙主义文论

18世纪的欧洲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进行殊死搏斗的时期,资产阶级为彻底推翻封建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即启蒙运动。

18世纪的启蒙主义文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文学领域就是否定古典主义,崇尚自由,值导情感,变现普通百姓的生活。

第一节法国的启蒙主义文论

一、伏尔泰的文艺思想

伏尔泰(1694-1778),19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小说家、文艺理论家。

他的文论代表作是《论史诗》

(一)文艺思想:

1、艺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2.艺术不应该盲目模仿古人。

二、卢梭

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家。

他在思想上较为激进提出“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被人们奉为“思想导师”,其主要的文论著作有,《论科学与艺术》、《致达朗贝尔的信》、《音乐词典》等。

(一)文艺思想:

1、否定现实,主张艺术“返回自然”。

2、倡导情感。

文学艺术的本质从“模仿说向“情感说”转变。

三、狄德罗

狄德罗(1713-1784),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运动思想家、美学家和文学理论家。

主要的文论著作:

《和多华尔的谈话》、《论戏剧艺术》

1、严肃剧的理论

在此之前,悲剧和喜剧的概念是不容混淆的,二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狄德罗打破了这种严格的界限,提出了“严肃剧”的理论。

狄德罗提出的严肃剧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正剧”。

也称为“市民剧。

2.艺术的自然原则和真实原则

狄德罗所说的艺术的自然原则是指艺术应严格地模仿自然,“自然”是艺术的模特。

艺术的真实性原则是指艺术应在真实地模仿自然的基础上,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逼真的程度。

第二节德国启蒙主义文论

(一)莱辛的文艺思想

莱辛(1729-1781),18世纪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文艺理论家。

莱辛开创了德国民族文学的新纪元,被称为是“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的文论著作是《拉奥孔》和《汉堡剧评》。

1、主张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

2、戏剧应该表现民众的生活。

3、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

4、注重戏剧人物的刻画。

第七章德国古典文论

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论是指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流行于德国的文艺思想。

因为这一时期人们把古希腊的文化作为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想范型来尊崇,所以,历史上就把这个时期的文艺思想称为“德国的古典文论。

德国古典文论的代表人物是康德、黑格尔、歌德、席勒。

第一节康德

一、康德的生平

康德(1724-1804),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

主要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其中,《判断力批判》是他的文论代表作。

二、康德的文艺思想

1.对美的认识

康德把美分为“纯粹美”和“依存美”。

依存美”是现实的美,而纯粹美”是理想的美。

2.关于艺术的本质

A、游戏说。

康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自由的游戏。

B、天才。

“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则。

天才的作品具有的特征:

(1)天才的作品具有独创性。

(2)天才的作品具有典范性。

(3)天才的作品需要很高的鉴赏力。

第二节席勒

一、席勒的生平及著作

席勒(1759-1805),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剧作家和文学理论家。

席勒主要的著作有《论美书简》、《审美教育书简》、《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

二、文艺思想

1.艺术的起源游戏说

席勒继承并发挥了康德的思想,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

注意:

康德这里所说的“游戏”是指“审美。

席勒认为,人的身上存在两种冲动,即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

在古希腊,这两种冲动是和谐的,所以人性是美好的。

但古希腊以后,感性和理性时时在冲突,人性分裂了。

那怎样才能恢复人性的完整呢?

那就是通过“自由的游戏”,即审美和艺术才能实现。

2.审美教育

3、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席勒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来探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提出了“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

的理论。

A、素朴的诗。

是指模仿自然的诗,这时,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艺术真实地反映了自然,外在的美与人的内心美是一致的。

B、感伤的诗。

是指表达理想的诗。

这时,人与自然分离了,现实的一切都使人性分裂,人们只能在理想中表达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因此产生了感伤的诗。

C、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结合席勒认为理想的诗是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结合。

即艺术既要反映现实的生活,又要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例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既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又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第三节黑格尔

一、生平及著作

黑格尔(1770-1831)18-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被马克思誉为“哲学领域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黑格尔一生著述很多,主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

《美学》是他文艺理论的代表作。

二、文艺思想

1、美的本质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定义有三层意思:

A、美是理念。

B、美是感性显现所谓感性显现就是指理念显现为具体的感性形象,成为能诉诸于人的感官和心灵的艺术形象。

理念只有作为生动的感性形象的时候才是美的。

C、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艺术美

艺术美是由人类心灵的浇灌而产生的,它高于自然美。

艺术美不是对自然的机械模仿,而是人类的一种新的创造和发现。

3、艺术美创造的动因。

人类为何要在现实时空之外,去创造艺术?

艺术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的确认。

4、艺术理想。

5.艺术体裁。

由此产生三种不同的艺术:

A.象征型艺术

这是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

在这一期,物质的形式压倒了精神的内容,人们的认识能力还很低下,只能用象征的手段表现精神的内容,象征成为一种符号,暗示事物隐藏的普遍意义。

例如:

狮子象征刚强,狐狸象征狡猾

B.古典型艺术

这一时期,人们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理念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明确的,人们可用恰当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理念内容,这是最完美的艺术,例如古希腊文学:

C.浪漫型艺术

在这一时期,作为精神的理念超出了物质的形式,精神抛开了外在世果,返回到自己的内心世果,艺术追求绝对的内心生活。

因此,浪漫型犹具有内向性,主观性和抒情性特征。

例如浪漫义诗歌

第九章浪漫主义文论

在欧洲,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流时

期,具理论形成也在这个时期,它的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却以鲜明的

理论和丰富的文学实践对后世的世界文学产了深刻的影响.

浪漫主义在这个时期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

一急剧动荡的社会和普遍失望的心态

二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三是文学崇尚描写理想,抒发情感,反对写实。

第一节德国文论

一、耶拿派待人的诗歌理论

耶拿派诗人:

指19世纪早期以史雷格尔、诺凡利斯等为代表的一批德国青年诗人,他们生活在耶拿城市,创办了《雅典娜神庙》这一东志,被反称为“耶拿派待人。

1、诗是无限自由的

2、诗应该表现宗教的精神

3、美的艺术是无目的性的

第二节英国文论

一、”湖畔派‘

湖畔派是指19纪初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否定业革命,厌恶城市文明。

他们的诗歌大都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赞美宁静的乡村生活,因此被后人成为“湖畔派”诗人。

他的代表作《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三节法国文论

雨果是最卓越的代表。

一、雨果生平及著作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理论家。

文论代表作是《克伦威尔<序言>》

雨果的一生就是浪漫的一生。

二、文学理论

1、艺术是时代的产物

2、艺术应该遵守“美丑对照原则”

因此,作为美的艺术应该遵循“美丑对照的原则”既要写美的,也要写丑的;既要写光明的,也要写黑暗的。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3、艺术应该表现对理想的追求

第十章现实主义文论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欧洲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所谓现实主义一般是指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文学艺术,在创作手法上采用典型化的原则。

和浪漫主义文学一样,它的产生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现实;

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

三、反映现实真实的需要

第一节法国文论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其文学创作和理论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司汤达和巴尔扎克。

一、巴尔扎克的文艺思想

(一)巴尔扎克的生平及著作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人间喜剧》以编年史的方式反映子19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二)巴尔扎克的文艺思想

巴尔扎克的文艺思想

主要从文学创作实践来探讨文学问题,体现在《<人间喜剧>前言》中。

1、文学应该严格模仿现实

模仿现实。

他说:

“文学的使命就是描写现实”;“从来的小说家都是自己同时代的秘书。

2、文学的真实性

巴尔扎克认为,文学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充分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真实。

要实现文学的真实性,首先就要注重细节的真实性。

他说:

小说在细节上不真实的话,它就毫不足取。

其次,要通过这种细节真实去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

3、典型化理论

典型理论的发展线索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布瓦洛

黑格尔––巴尔扎克––马克思

巴尔法克的典型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典型人物。

它集中体现了和它类似的人物性格特征。

二是典型环境。

所有的人物都是环境的产物,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必须结合特定的环境来描写。

第二节别林斯基的文艺思想

一、别林斯基的生平及著作

别林斯基(1815--1848),俄国伟大的文学批评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二、别林斯基的文艺思想:

1、文学应该真实地反映现实

2、艺术应该为社会事业服务

3、文学艺术应该用形象思维

第十一章实证主义文论

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1798-1857)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类的思

维已经进入到科学思维的阶段。

人们只能把推理和观察的手段结合起来,通过实证来揭示

“确定”的事实。

这些思想自然会影响到文学领域,为人们认识文学的本质提供新的理论武器,于是产生了实证主义文论。

主要的文论家是“丹纳”和“左拉”

第一节丹纳

一、丹纳的生平及著作

丹纳(T1828-18957,19世纪后期法国的文艺理论家艺术史家。

主要的文论著作是《艺术哲学》

丹纳的文艺思想主要强调文学与“种族”、“时代和“环境”的关系

1.种族。

2.环境。

3.时代丹纳认为除“种族”和“环境”外,还有一个影响人们审美意识的主要因素,那就是“时代”。

种族”是内部之源,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是后天动力但我们应该看到,这只是对文学艺术解释的一种观点,而不是唯一正确的观点。

第二节左拉

一、生平及著作

左拉1841.1902)法国19世纪后期著名的小说家、文艺理论家。

左拉深受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从生物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文学。

左拉的文论著作主要是实验小说论》。

二、主要的文论观点

1、艺术是对人的本质的揭示

人作为自然生命的存在,要揭示他的真正本质就要采用科学(生物、遗传)的方法

他的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就是用遗传学的理论解释了小说中人物的行为。

2、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

他所说的“真实”意思是文学要对生活作客观、无动于衷的描写,作家就是生活的一个记录员,要客观真实,不做任何改动。

3、艺术创作应该遵守科学实验的方法

试验方法是被看作认识自然规律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创作。

结语:

(1)左拉的实证主义文论是19世纪科学发展的产物,他强调艺术写人时应重视对其自然性的揭示,这有他合理的一面。

但是,这却忽视了文学对人的社会性的揭示,这是片面的。

(2)左拉强调要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文学创作,这就否定了文学艺术创作中情感因素和形象思维,实质是抹杀了艺术中的审美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