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277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docx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

《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社会传统文化教案20篇!

(1)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中秋节》含反思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

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

有一次有位朋友问: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

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

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

月饼。

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

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

她是怎么变化的呢?

[教案来自:

快思教案网.]什么时候变细?

什么时候最圆?

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

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

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

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

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

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

绘画《会变的月亮》。

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

例如:

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

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

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2)大班社会教案《中国的传统食品》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关于传统食品饺子、粽子、月饼的知识。

2、萌发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的热爱之情。

3、懂得谦让、分享,能注意餐饮礼仪。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视频《除夕的来历》、《粽子的来历》、《月饼的来历》

2、食品:

饺子、月饼、粽子

3、饺子粽子月饼图片、外国传统美食图片若干

4、盘子、筷子、擦手毛巾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除夕》

1、师:

刚才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你们知道这一天叫什么?

mdash;mdash;除夕。

你们知道除夕为什么要吃饺子吃团圆饭吗?

2、放视频:

介绍除夕吃饺子的来历

3、小结:

原来吃饺子是表达我们中国人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我们幼儿园在迎接新年的到来也会包饺子,回忆一下我们包饺子吃饺子的快乐时光吧。

4、出示图片(2015年迎新年包饺子的图片)

(二)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吃的文化

1、师:

饺子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知道什么叫做传统食品吗?

经过历史的洗礼,至今仍旧保留下来的食品为传统食品。

2、师:

除了饺子还有什么呢?

请看:

出示粽子图片3、师:

你们喜欢吃吗?

你们知道哪个节日会吃这个食品?

你们知道粽子的来历吗?

4、播放视频《粽子的来历》

5、小结:

原来粽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食品,它不仅只是用来吃的,而且它代表着一种含义。

6、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两种传统食品了,(教案.出自:

快思.教案网.)那么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食品?

(幼儿纷纷发言)引出月饼。

7、师:

你们知道月饼的来历吗?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

8、播放视频《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9、小结:

看完这个视频,你们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看来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文化还意义深刻。

(三)中国传统食物品尝和分享

1、师:

没想到我们中国的食品背后这么丰富的故事吧,你们想不想尝一尝?

2、出示食品,请配教老师把食品端过来,师:

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现场,要和你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请幼儿自主选择食品并尝一尝,并提醒幼儿要与同伴、客人老师分享食品,也要注意卫生,吃之前用湿毛巾擦手。

4、小结:

刚才我发现你们过去拿食品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有礼貌,懂得谦让,懂得分享,也很爱卫生,吃东西前后都会擦手吃完也会擦嘴巴,这都值得老师表扬。

四、结束延伸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外国传统食品文化。

2、师:

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几种传统食品,而且还品尝了,平时,我也看见你们带了外国传统食品来幼儿园吃,那么回家后可以要你们的爸爸妈妈告诉你们有关外国传统美食的故事。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赏美食、说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

优点之处:

1.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2.学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老师的帮助,及与同学的协作、交流,同时利用学生已知信息为基础,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认识,符合教学规律。

不足之处:

1.识字课,识记字形没有贯穿与课堂当中。

2.写字时间不够10分钟。

整改措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深刻认识到:

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

(3)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快乐端午节》含反思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

《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

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

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

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

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

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

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

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

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

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4)大班社会优秀教案:

客家擂茶真好喝含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

客家擂茶真好喝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喝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

  2、让幼儿初步学习制作客家擂茶。

  3、通过让幼儿闻闻、尝尝、做做,体验制作擂茶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擂茶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让幼儿初步学习客家擂茶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擂棍的使用

  教学准备:

  1、擂茶工具:

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由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擂棍;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勺子等(四套)

  擂茶的用料:

茶叶、芝麻、花生等(四套),记录表四份

  2、事先擂好的擂茶

  3、课件(制作擂茶的过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育理论依据:

  新《纲要》指出: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因此让幼儿动手做擂茶,了解本乡本土的文化,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过程:

  一、闻一闻,尝一尝,引起幼儿对制作擂茶的兴趣。

(第一课时)

  1、出示准备好的擂茶,并提问: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道特别好喝的茶,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擂茶,你们喝过擂茶吗?

(幼儿自由讨论)

  2、现在老师请你们来品尝一下老师制作的擂茶,看看味道如何?

(分发擂茶)

  

(1)闻一闻,闻到了什么味道?

(清香味)

  

(2)尝一尝,感觉怎么样?

(很清爽,喉咙很舒服等)

  3、你们想知道好喝的擂茶是什么人发明的?

擂茶是怎么做成的?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客家爱擂茶的文化习俗。

  1、放多媒体课件,(一个客家装扮的客家女人在擂擂茶,旁边放有芝麻、茶叶等材料)

  看完后提问:

这个阿姨为什么这样打扮?

她在干什么呀?

(先让幼儿说,再老师说)

  小结:

擂茶是客家人发明的,古时候客家人就喜欢用芝麻、茶叶放到擂钵里用擂棍来回地擂,然后放入开水,发现很好喝,后来就用擂茶来热情招待客人,客人都很喜欢喝,慢慢地客家人就形成了喝擂茶的习俗了,有什么重大的节日和活动客家人都喜欢献上擂茶,表示欢迎客人的到来。

  提问:

客家人是怎样做擂茶的?

什么时候喜欢做擂茶?

  三、介绍客家擂茶的用处。

  1、好喝的擂茶

  老师每次回老家的时候,家乡人经常用擂茶招待我们,可好喝了,现在老师也学会做擂茶,除了放芝麻、茶叶以外,还会放许多的东西,如加入花生、蔬菜、菊花、红小豆等等,香气扑鼻,味道棒极了。

  2、营养的擂茶。

  擂茶不但好喝,而且是一道非常有营养的汤茶,因为在茶里面可以放好多的食品,可以补充维生素,经常吃擂茶,小朋友的身体会长得棒棒的。

  3、治病的擂茶。

  除此以外,擂茶还可以治很多病呢,比如说生病感冒了,小朋友可以多喝擂茶,可以驱寒,这样就能把你身体上的病毒赶跑,很快就会好的,所以小朋友要多吃擂茶,假如小朋友不喜欢喝茶叶那就少放点茶叶。

  4、提问:

擂茶有什么用处?

  擂茶的用处可真大,小朋友你们想学做擂茶吗?

等下老师就教你们学做擂茶。

  三、幼儿制作擂茶。

(第二课时)

  1、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制作擂茶的过程。

  看完后提问:

  

(1)老师介绍擂擂茶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擂钵、擂棍、捞子。

  这个阿姨手里拿的是什么?

(介绍雷棍)

  这个大盆子用来干什么?

(介绍雷钵:

里面不光滑,很粗糙,并让幼儿摸一摸)

  

(2)教师示范,并重点让幼儿观察老师如何使用擂棍的。

  小朋友在使用擂棍的时候,要用点力,然后在擂钵里绕圆来回地和里面的材料摩擦,把食品磨碎就可以了。

  (3)放课件,让幼儿完整观察制作擂茶的过程。

  2、幼儿制作擂茶

  

(1)老师提示:

现在我们分四个组,每个组有一套擂擂茶的工具,是什么?

还有一些要用到的材料,有什么材料?

这些材料由小朋友选择自己的口味。

每个组有一张记录表,你们用了什么东西,就做个记号。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让幼儿学习如何使用擂棍。

  四、擂茶品尝会。

  1、现在小朋友的擂茶已经做好了,每个组派个代表,说说你们组用了什么材料做成的。

  2、请小朋友互相品尝客家擂茶。

并讨论用什么材料做的更好喝?

  小结:

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做客家擂茶,客家擂茶好不好喝呀?

回家后做给家人喝,好吗?

  教学评析

  我在客家文化城喝过我在老家田村喝过了当问到小朋友有喝过擂茶时,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当问到擂茶是怎么做成的,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小朋友不知道好喝的擂茶是怎么做出来的,更不知道擂茶的由来,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幼儿了解客家擂茶的由来,让幼儿对擂茶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让幼儿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特别是在让幼儿体验制作擂茶过程中,小朋友积极性很高,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组长也分配了幼儿各自的任务,小朋友合作地很愉快,并且敢于探索。

通过擂茶品尝会让幼儿学会了分享,小朋友脸上个个洋溢着笑脸。

老师,我要擂擂茶给爸爸妈妈喝。

我要擂擂茶给客人喝。

下次,我们擂擂茶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喝但是用擂棍擂擂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5)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有礼貌的小人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意识,鼓励幼儿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纸、笔每人一份。

  2.日常生活中进行常规培养。

  活动过程:

  一、教师问:

小朋友们好。

  幼儿回答:

老师好。

  教师高兴地说:

你们真有礼貌。

现在我向小朋友提个问题,你们平时是如何讲礼貌的?

(幼儿发言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画出简示图。

  幼儿说:

每天早晨第一次见到老师要鞠躬问早。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来园问好的简示图。

  幼儿说:

小朋友应友好地在一起玩。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手拉手的简示图。

  二、当幼儿对规则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归纳总结。

幼儿说:

小朋友摔倒,我把他扶起来。

教师画出这个情节的简示图,然后归纳为:

别人遇到困难,我们应主动帮助。

  幼儿说:

不能爬栏杆。

教师归纳为:

应主动纠正别人的错误行为。

  三、有些规则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

  教师说:

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打断人家的谈话,但如果我们有急事非说不可,怎么办?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要先说:

对不起,打扰您一下。

教师再把此情景的简示图画出来。

  教师问:

小朋友和别人游戏发生矛盾时,如果你认为你有理,怎么办?

请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

如果游戏时两人发生矛盾,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四、请幼儿给整幅图取个名字。

  教师定为:

有礼貌的小人儿是我。

幼儿取的名字只要不离开讲礼貌的主题即可。

  五、结束时,教师说:

请小朋友把这6条规则看图说一遍,然后画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

(幼儿画图时,不要求和教师画得一样,只要能说明规则即可)

  活动提示:

  1.本次活动30分钟。

  2.本次活动应让幼儿充分发言,在大家发言后再画出规则图示。

  3.讨论后的规则,可制成图表挂在室内明显处,作为幼儿园小朋友守则。

自评:

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不仅为其入小学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打好基础。

规则对幼儿来讲并不陌生,因为他们一来到幼儿园就遇到各种规则,如按时吃饭、午睡、游戏。

但是幼儿年龄小,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还很差,他们的语言行动易受当时情绪和情景的影响,因此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特别是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更为重要,这也是设计本次活动的主旨。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选用图示的手段,把幼儿应掌握的规则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来,画出情景的简示图,用来说明规则的具体内容,这样幼儿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记住。

我用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后确定规则,这样易被幼儿接受,幼儿记忆也较深刻。

孩子们都是愿意进步、渴望被人夸奖的,我启发幼儿把图示中那个有礼貌的小人儿当成是自己,幼儿画的时候也画成自己,这是一种激励方法,让幼儿自觉有意识地像画中的小人儿那样做,这样比教师简单地说教效果好得多。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

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6)大班社会教案《有用的筷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势正确,能挑、拨、夹东西。

  3、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

认识筷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2、难点:

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1、收集废旧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颜色,幼儿每人一双。

  2、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玻璃球、杏(话梅)核、小纸团、玉米粒等,供幼儿练习持筷夹东西。

  3、几种常见的筷子(竹筷、木筷、铁筷、塑料筷、不锈钢筷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筷子:

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

引导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各种筷子。

  2、引导幼儿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问题。

  

(1)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

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师这里有几种筷子?

(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铁筷等,筷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3)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

(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

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锈钢筷是人们吃饭用的,铁筷子一般是帮助人们夹一些如蜂窝煤、焦炭等比较烫的物品,长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来夹刚炸好的油条,以免烫伤)

  (4)为什么吃饭用筷子更好?

(幼儿回答,老师小结:

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长期使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

外国人吃饭一般都用刀、*等)

  3、启发幼儿联想。

  

(1)你还见过或知道有什么样的筷子?

(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小结:

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种类也比较多,有一些筷子比较名贵和讲究,如过去皇宫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银筷等,现在已陈列在博物馆保存,供人们欣赏)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筷子虽然使用比较方便、卫生,但为了保护树木,国家已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

并让幼儿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还可以做什么用?

(练习夹东西、拼摆图形、涂上颜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纸等)

  4、老师讲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

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大拇指在连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5、幼儿练习拿筷子:

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挑、拨桌上准备的东西,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并启发幼儿说一说:

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

为什么?

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

还是拿下面好夹?

为什么?

(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为光滑且小难夹,杏核和小纸团有棱角好夹)

  6、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筷子好用?

为什么?

(竹筷、木筷好用,因为竹筷、木筷不滑,好夹东西)

  

(2)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么?

(不咬筷子、不用筷子击桌子、击碗,不拿筷子玩等)

  活动延伸:

  1、用旧挂历纸自制纸筷子,供游戏时用。

  2、收集旧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师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学做筷子操。

  活动反思:

  通过猜谜语,引起了幼儿观察筷子的兴趣,认识了筷子的特点、种类及什么情况下使用筷子,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85%的幼儿基本学会了拿筷子,会用筷子,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

(7)大班社会教案《小猫为什么搬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小猫搬家的原因,树立保护水质等环境意识。

  2、培养幼儿爬,走平衡木等动作的灵敏性。

  3、对幼儿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自制钓鱼杆,与幼儿人数相等

  2、玩具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桥)体育器材

  3、手机

  4、保护河水,此处严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入题

  1、师:

小朋友,小猫最喜欢吃什么?

(小鱼)小鱼生长在哪里(水里)

  2、师:

老师带小朋友到times;times;河和times;河边看到什么

  3、小结幼儿回答情况,问幼儿,小朋友,times;条河边被居民倒垃圾,水变脏了,小鱼没了,小猫钓不到鱼吃怎么办谁能替小猫想办法(加以总结)(幼儿讨论:

给小猫搬家,买小鱼给小猫吃,爬到树上去让爸爸开大卡车把垃圾运走,找环保叔叔不让倒垃圾)

  

(二)游戏活动

  1、师:

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times;times;河里没有垃圾污染,那里的鱼多,我们先帮小猫把家搬到那条河边去住,好让小猫能钓到鱼吃,小朋友扮演小猫,把钓竿子带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times;条河边的垃圾运走后再搬回来。

  2、向幼儿讲清游戏规则:

玩法:

全班分成6队,每队人数相等,每队第一个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手拿钓鱼竿,要翻过小山,走过小桥(注意安全)鱼竿和头饰不准丢,到小猫新家后站好(每队前一个幼儿到家后,后一个幼儿才能搬家.看哪队幼儿搬得快,先结束的一队是优胜者,选出前三名)

  3、老师作示范表演后,幼儿开始游戏,不该跑的幼儿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后总结发奖,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教者接电话:

  内容:

小猫原来的家小河的垃圾运走了,居民们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鱼又游回来了(表扬小朋友环保意识强)

  5、把消息告诉幼儿后,再把家用同样方法搬回去

  (三)总结游戏情况,出示保护河水人人有责,严禁乱倒垃圾的牌子,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大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

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这些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能自主创造一些动作,使得整个活动能很好的开展下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进活动中,孤僻的行为有所改观。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由于他们入园我就是班主任,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