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820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docx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矫正措施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

(1)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短暂、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一件事,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或走神开小差等。

(2)活动过多.多动症儿童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

上课小动作多、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

喜欢惹人、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

(3)冲动任性、情绪易激动。

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易哭、易冲动、常发脾气。

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辨是非,有的说谎、逃学、欺骗、有的外出不归、甚至染上恶习。

(4)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虽然智力正常,但都表现出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成绩低下。

有的智力很好,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表现为忽上忽下、成绩波动很大,成绩呈跳板样改变,抓一抓成绩就上去,不抓就下降,甚至造成留级.

(5)精细及协调动作困难,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如系钮扣、系鞋带、削笔动作不灵活,走路不成直线等。

(6)神经系统体征。

常见的如指鼻试验,快速对指试验,轮替试验,翻手试验为阳性。

儿童多动症治疗

对于儿童多动症应采取教育引导、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相结合的疗法。

1.行为治疗:

应采用适合儿童特点的认知活动来改善儿童的注意力。

例:

当多动症儿童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讲、动作减少、没有离位乱跑、能安静做作业,老师应给予表扬或奖励一面小红旗。

如出现与同学打仗、上课喊叫,应给予记个黑圈,并给孩子讲,每增加一个黑圈就取消一面小红旗,如积累一定数量的小红旗,可以换取某种权利或要求,如:

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书籍、可让其玩30分钟的电子游戏等。

用这种奖励的方法来训练患儿,培养其自控能力,使多动症儿童的不良行为明显改善。

2.自我控制训练:

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训练,让患儿学会自我行为控制。

例:

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回答,并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问题前完成四个动作:

1)停止其他活动,2)保持安静,3)看清题目、听要求,4)开口回答问题。

这样可控制孩子的冲动行为。

此外在孩子过马路前完成停、看、听一系列动作。

通过以上训练,可提高患儿的自控能力。

3.放松疗法:

多动症儿童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让患儿进行全身肌肉放松。

4.支持疗法:

家长应帮助患儿解决由于受挫折后而致的情绪抑郁和由于学习困难而导致的自信心不足。

5.药物治疗:

常应用中枢兴奋剂治疗,如服用利他林治疗可受到满意的效果。

6.饮食治疗:

让患儿多吃绿色食物,限制吃含甲醛、水扬酸的食物。

7.教育引导:

家长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要一致,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多参加体育活动。

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包括心理教育治疗和药物治疗。

关于多动症的药物治疗,国外主张用精神振奋剂治疗,但英国则很少应用。

一般认为轻度儿童多动症可以用教育、引导的方法纠正,但中、重度多动症,单纯用心理教育、家庭辅导等方法,收效甚微,则必须采用药物治疗。

当然,用中药和西药则不尽相同,药物的副作用和敏感性因人而异。

但总之,在治疗儿童多动症中,综合运用心理、教育、中医疗法,是能够取得较好疗效的。

药物治疗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包括中药(方剂、中成药)和西药,中药一般没有副作用,而西药则有许多毒副作用,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中药治疗是解决多动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仍不能集中注意力,并有学习和行为障碍,经确诊后,就应立即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当然,用药要慎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用药标准一般由临床经验决定,但一般在时间上宜早不宜晚,治疗愈晚愈易加重心理障碍。

可参考以下几点:

(1)年龄已达3岁以上,完全具备诊断条件,包括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行为障碍、任性冲动等,经脑诱发电位及心理测试确诊为多动症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2)多动表现不突出,但思想很难集中,学习困难严重,成绩很差或逐渐下降者,也宜试用药物治疗,观察效果。

(3)学习无困难,但有多动行为,思想不很集中,或冲动任性,扰乱课堂秩序,则可先进行心理指导和行为训练,若症状加重或学习成绩还是下降,再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西药

目前,西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有三大类:

(1)精神振奋剂;

(2)a2受体激动剂;(3)三环类抗忧郁药;(4)其它药物。

精神振奋剂(兴奋剂)是常用药物,包括利他林、匹莫林和苯丙胺。

a2受体激动剂常用可乐定(Clonidine)。

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是三环类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郁剂。

其它新药有安非布他酮、氟西汀及去甲替林等。

注意:

这些药物都具有明显的副作用,长期服药后会出现长不高、性早熟等严重不良反应,疗效因人而异,现在国内临床医生已经很少开这些药,服用应严格遵照医嘱用法及用量。

常用中成药(包括方剂)包括传统古方及现代研制新药两种。

传统古方有:

(1)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孔圣枕中丹,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多动症;

(2)柏子养心丸,适用于心气虚证多动症;(3)礞石滚痰丸、黄连温胆汤加味,适用于湿热内蕴、痰火扰心证多动症;(4)血腑逐瘀丸、生化汤丸,适用于心肝肾失调证多动症;(5)养心汤、甘麦大枣汤,适用于心气虚、心脾两虚证多动症;(6)祛瘀静神汤,适用于瘀血内阻、脉络失养证多动症。

现代研制的部分新药有:

(1)静灵口服液:

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多动症;

(2)地牡宁神口服液:

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旺所致的小儿神思涣散,多动急躁,多语高昂,夜寐不安,舌红少苔,弦脉细数的儿童多动症。

(3)健脑益智宁1——5号,分别用于:

肝肾阴虚型、阴虚火旺型、虚火妄动型、痰热内扰型、心火旺盛型等。

(4)健儿贴:

适用于儿童多动症原因所致的注意力障碍,学习困难以及行为障碍等脑功能障碍。

同时对改善儿童睡眠障碍有明显效果。

(5)多动宁胶囊:

远志辛苦,微温,宁心安神,祛痰开窍。

石菖蒲辛温,开窍安神,化湿和胃。

龙骨甘涩平,镇惊安神,与远志、石菖蒲相伍,更显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之功,疗效尤佳。

西药副反应及预防

有人曾总结17种儿童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只有失眠、食欲减退、胃痛和头痛4种与药物有关,且食欲减退和胃痛与剂量有关。

服用精神振奋剂出现倦睡、脑晕、皮疹、抽动、害怕或颤抖等,则可能用量过大或对此类药过敏。

对此,建议有以下病症的多动症患儿应禁用或慎用精神振奋剂:

(1)抽动症;

(2)精神病;(3)心脏病或高血压;(4)过多焦虑或害怕;(5)抑郁症严重;(6)有明显脑外伤;(7)癫痫。

为保证疗效、减少副作用,也可通过以下方法预防:

1.服药在进餐或餐后进行,减少药物对胃肠刺激;

2. 用药从最小剂量开始,慢慢适应,视情况增减药量;

3.应遵医嘱,切忌滥用药物;

4.若副反应不太强烈,仅有轻度厌食、胃肠不适,可坚持用药,同时加服VB6,多酶片或中成药,以减少反应;

5.密切观察药效及副反应,和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若副反应过强,头痛、失眠、恶心、呕吐,则应立即停药。

7.考虑到西药副作用大,有些儿童对西药过敏等因素在临床上多采用中药治疗,口服+外用见效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药物与儿童发育

   学龄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如果长时间服用西药,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抑制大脑的发育,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目前常用的儿童多动症诊断方法

由于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顽皮"之间不易区分,这给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鉴别造成了困难,迄今为止,国内外还缺乏一种客观的、特异性很强的诊断儿童多动症的方法,而大多采用综合性的方法进行诊断。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

(1)了解病史,填写多动动症病历卡,记录病史。

(2)体格检查,检查"软性神经征"及畸形等。

(3)由家长根据诊断量表进行评分。

(4)由教师根据诊断量表进行评分。

(5)当场进行多动症心理测试。

(6)有选择地进行智能测试。

(7)进行脑电生理检查。

(8)进行脑部影像检查(CT、MRI)。

(9)进行血、尿生化检查。

(10)记录疗效观察表,观察药物疗效。

大多数医生有这样的感觉,多动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确认就困难了。

有些利用儿童服用中枢兴奋剂如利他林后观察其疗效的办法,依据多动症状减轻情况来诊断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但是正常儿童服用兴奋剂后也可能出现活动减少、注意力增强的现象。

因此,根据服用兴奋剂后症状变化来诊断儿童多动症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家长如何配合治疗多动症的孩子

作为多动症孩子的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得了多动症和其它病一样,虽然表现不同,但和其它患儿一样需要关心和体贴。

不能误认为小孩的病态是“不学好”,“故意捣乱”等。

更不能因为孩子那些不受欢迎的病态行为而动辄责打,否则加重了患儿的心理压力,会使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更差,长此下去,患儿的症状势必加重。

家长和老师要多体谅、关心患儿,对其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切忌简单、粗暴或过分迁就;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防止感冒和过度疲劳,保证睡眠;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等等。

注重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治病的信心,加强自制力;其次要注意饮食,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第三是家长和老师多体谅、关心患儿,多正面教育,切忌简单、粗暴;第四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整个过程和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注意坚持治疗,不要让孩子擅自终止用药。

采用多向治疗的方法,包括:

家庭干预;心理治疗:

耐心反复地进行个别教育、训练,以鼓励为主增强自信心;统合训练;学校干预:

技能训练,矫正教室行为;饮食疗法:

均衡饮食:

有报导儿童偏食某种食品表现出不能耐受或在吃过某种食品后出现行为异常,就应禁用这种食品,食物添加剂和色素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其中心理治疗应该作为重点方向,患者行为与感情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

多动症可发生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严重影响在学校和家庭的正常活动以及社会效,缺少自爱自尊。

同时多动受情绪的影响,患儿兴奋紧张时增加,而在注意力集中时减少。

心理治疗对于多动引起的情绪、行为、学习困难和注意力障碍则有很大益处。

所以,心理因素对多动症病情轻重有一定影响,而治疗时不能单独用药物进行治疗,家庭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做为辅助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服药的患儿,应按医嘱给药并认真观察反映。

尽量避免不良刺激,嘈杂的环境,防止感冒和过度疲劳,保证睡眠,补充营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床、就餐、就寝等

小儿多动症忌食

(1)忌食含水杨酸盐类较多的食物 西红柿、苹果、橘子和杏子等含甲基水杨酸食物,这些食物会使有遗传因素的小儿产生多动症。

因此,应不吃或不吃这些食物,包括不宜服水杨酸类的药品。

 

 

(2)忌用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 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

“专供婴儿的主辅食品除按规定可加入强化剂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剂、色素、香精、谷氨酸钠及不适宜的食品添加剂”。

国外学者认为酒石黄等人工色素、香精、胡椒油等调味剂和多动症发病有关。

所以多动症小儿不宜吃有色素的食物,如可乐、橘子水、果子露、蜜饯、奶油蛋糕上的红绿裱花,以及加调味剂的各种食品。

 (3)忌食含铅量高的食物,避免使用含铅食具 ,铅的摄入对小儿多动症有相当影响,小儿应避免使用含铅食具,不吃受铅污染的食物,如贝类、大虾、向日葵、蒿苣、甘蓝、皮蛋,以及在冶炼厂周围种植的蔬菜和炒米花。

也不要饮用酒精类饮料,因酒精生产过程中最易受铅污染,酒精进入体内还会促进消化道对铅的吸收。

 

 (4)忌多食含铝量高的食物 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能使人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金属元素,多动症小儿不要使用没有涂膜的铝质食具、容器、或用其煮高蛋白、酸性食物和饮料。

不要持久服用含铝较多的中、西成药,如氢氧化铝抗酸剂,尤其不能与含柠檬酸的果汁同时服用。

含有铝添加剂加工后人的食品如油条应少食。

茶叶含铝较多,应避免咀嚼,但茶水里的铝很少。

 

 (5)忌食含酷氨酸的食品 乳类、乳制品、豆腐皮、大豆、松鱼干富含酷氨酸,而多动症患儿大便中P-甲酚的含量要高于正常儿童,P-甲酚是人肠道微生物对酷氨酸进行代谢的产物,故应避免大量食用。

 

 (6)忌多食糖类 甜点心、各式糖果、饮料、冷饮等含糖量高的食品,若摄入过多,能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小儿则可能出现多动症,故应少吃。

 (7)忌偏食 小儿大脑细胞的发育生长和智力开发,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如高蛋白、高卵磷脂、高维生素B、含锌量高的食物和鱼类食品,以活化大脑神经细胞,改善大脑功能,提高判断力,减少失误。

因此,小儿多动症患儿切忌偏食,特别应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如肉类和动物肝。

若饮食中铁缺乏,会引起大脑酶功能的紊乱,影响患儿情绪,加重多动症状。

当然,烟碱酸缺乏,贫血和体内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也会影响小儿多动症的治疗。

多动症有哪些矫正措施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远较女孩多。

一般认为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第二,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母亲孕期疾病:

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

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生后一到两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第三,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

在童年时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

第四,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早期智力开发要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吃含有调味品、人工色素和铅、铝的食物也会导致多动;还有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

但是,孩子的活泼好动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当超出这个正常的范围后,就有可能是多动症。

如何区别多动症患儿与顽皮儿童呢首先,在注意力方面,多动症患儿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书”、“动画片”时,也不能专心致志;但顽皮儿童却不同,在看“小人书”、“动画片”时能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

其次,在行动目的性方面,顽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

而多动症患儿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

再次,在自控能力方面,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乱闹。

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

另外,顽皮儿童虽活动亦多,但约束自己方面较多动症患儿好得多,一般性多动行为可以随着儿童发展和教育影响逐渐改善。

而多动症儿童(七岁以下)的早期症状,应及早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能好转。

   ▲药物不能代替教育对儿童多动症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代替教育,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应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教育多动症患儿要从培养良好习惯人手,耐心地矫正儿童的多动行为。

矫正中应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逐步养成专心学习和做事的习惯。

   ▲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

家长应对多动症患儿关心、体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

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求巩固。

   ▲父母的教育要保持一致父亲需纠正急躁、粗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的弱点,努力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只要父母教育方式正确,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同学校的联系,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

▲控制一下孩子的饮食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家长还必须适当控制一下孩子的饮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含水杨酸盐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含铅、铝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发生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

相反,多动症的患儿只要限止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

   ▲要求必须切合实际家长应该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于多动症患儿的要求不应过于苛求,切莫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也不能急于求成。

只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要想完全矫正过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把过多的精力发挥出来多动症患儿的精力比较旺盛,对于他们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其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

家长和老师要组织他们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如有条件,应安排他们做一些室外内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

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应逐步培养多动症患儿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也可以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

如果儿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应从小培养多动症患儿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早晨要按时起床,最好参加一定时间的晨练;饮食定量定时,并注意营养;中午要适当午休,晚上要准时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不要迁就孩子的兴趣而让他看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多动症患儿应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

父母应和老师、医生经常保持联系,争取孩子、医生、家长、教师四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矫正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