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3126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docx

张家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

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2.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晶体的熔点是80℃B.晶体熔化从第5min开始

C.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3.将甲乙两种固体加热,分别记下他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做成图像如图,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甲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甲物质是晶体

B.甲物质熔化时,耗时6分钟

C.开始加热时,可以看出固态的甲物体温度升高的快,说明甲比乙先开始熔化

D.在第5分钟,甲和乙两种物质的状态都是由固态和液态共同存在

4.我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5.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薄雾缥缈

C.

露珠晶莹

D.

霜满枝头

6.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

B.蒸发和沸腾都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C.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蒸发时不吸收热量

D.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7.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内可直接使用100℃的沸水

B.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

C.甲图实验比乙图实验更合理

D.乙图碘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比甲图碘锤中多1种

8.天气炎热,小明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棒冰以及吃棒冰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液化现象

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

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是凝固现象

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升华吸热现象

9.《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汽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液化形成的

10.如图所示,甲为自制温度计,乙为水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

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热水中液柱会升高

B.甲:

将玻璃细管做长一些,自制温度计的精度更高

C.乙:

敲击水琴,瓶和瓶内水振动发声,c的音调最高

D.乙:

向水琴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顺序为dabc

1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B.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1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

13.对一定量某物质持续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象所示。

由图像信息,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处于熔化过程,_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第15min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称之为______,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4.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沸点是100℃。

当烧杯内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里的水______达到100℃(选填“能”或“不能”),______沸腾(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

1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_____现象。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露的形成是_____现象。

16.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配戴的护目镜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在玻璃片上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使之变模糊;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棒贴紧舌头,舌头迅速被“冻”在冰棒上,是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严冬的早晨,窗户玻璃的表面结有一层冰花,这是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17.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两种使气体液化的方式,图1是生活中人们使用的煤气罐,其内主要装有液化石油气,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的;图2是在烧开水的水壶嘴上方放置一块冷玻璃板,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板上凝成了小水珠,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气体液化的。

能够使所有气体液化的方式是______。

18.如图甲,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变成液体的,利用打火机还可以做以下实验,在燃料喷口套上一根细铜管,压下打火机的按钮,气体燃料会沿铜管上升,在铜管的顶端就可以点燃(如图乙),在此实验中,燃料会在喷口附近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____热,在铜管下端的外壁出现霜,这是_______现象,在筒管上端外壁还会出现小水珠,这是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到你的脸”,这句话用来形容雾霾天气非常严重。

其中雾的形成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_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太阳出来后,雾气会慢慢散去,这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0.如图,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红色液面清晰可见,这是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的世界上的第一支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判断,细管上的最大刻度值应在管的________(选填“上”或“下”)端。

三、解答题

21.为了探究空气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小明准备把冰棒放在茶杯中进行观察,小明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只冰棒,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棒在向外冒“白气”(如图所示);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

(1)请你解释上述三种现象中“白花花的粉”、“白气”和“冒汗”的形成原因;

(2)请说明空气冷却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22.闷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冰镇汽水,过一会儿,汽水瓶外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

这是什么缘故?

23.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提到“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意思是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

你认为“露结为霜”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24.暑假,小琳和妈妈一起准备午餐,她发现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蛋壳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小琳解释这一现象?

25.图是八年级小敏同学开展的一次课外小实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她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加点的文字作出解释:

(1)_____;

(2)_____.

26.请阅读《温度计及其现代发展》并回答问题。

温度计及其现代发展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各大医院设置体温监测点,合理、安全分诊发热患者。

各小区、路口、商场、车站都安排了体温监测,排查疑似病例。

真正把体温测量用于临床诊断的是德国医生冯德利希在1858年提出并实施的。

当时水银温度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因为温度计离开人体,一遇冷空气,指示的温度就降下来。

英国医生阿尔伯特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在温度计的水银管里造一处狭道,体温计放在嘴里水银柱上升到实际体温刻度,取出后水银柱在狭道处断开,使狭道以上的部分始终保持体温示数。

这样便诞生了医用体温计,如图1所示。

为什么会采用水银作为介质呢?

主要原因是水银的内聚力大,不浸润玻璃,能在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从而实现离开人体读数。

同时,水银的密度大,比同体积的酒精或煤油的惯性大,保证它能在使用前被甩回到玻璃泡内。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电子体温计,如图2所示。

现在的电子体温计通过液晶直接显示体温,有的可以精确到0.01°C。

温度的测量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在很多场合需要一些技巧。

体温计只是一例。

又如,炼铁时的温度高达1000℃以上,这时不能使用通常的温度计,因为玻璃会熔化。

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温度计呢?

1821年物理学家塞贝克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流回路,如图3所示。

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接触点B加热,另一个接触点A保持低温,环路里产生电流。

两个接头的温度差越大,电流就越强。

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

根据这个道理制造出了热电偶温度计,它能直接放入高温炉里测温,如图4所示。

辐射温度计也能测量上千摄氏度甚至上万摄氏度的高温。

它通过光学方法测定物体的辐射,进而得知物体温度。

新式“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又叫“测温枪”,如图5所示,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

除了可以方便地测量体温,这种奇妙的“手枪”还可以测量从零下几十摄氏度到上千摄氏度范围内的温度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的常见医用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医用体温计常用水银作为介质,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

A.水银的熔点低B.水银的内聚力大C.水银的毒性对人体不产生影响

(3)在熔化金属时,可以选用哪种温度计_____

A.水银体温计B.酒精温度计C.热电偶温度计

(4)如图6所示的探针式食品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可能与________的工作原理相同

A.水银体温计B.热电偶温度计C.测温枪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甲容器为密封结构,类似高压锅,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液面处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甲容器中水沸点超过了100℃,此时乙试管中的水已经沸腾。

故乙试管中的水先沸腾,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

A

A.如图所示,熔化温度不变,即为熔点,熔点为80℃,故A选项正确;

B.从第10min开始熔化,故B选项错误;

C.从第10min开始熔化,第25min结束,故熔化的时间为15min,故C选项错误;

D.熔化过程中一直吸热,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3.A

解析:

A

A.甲熔化时温度不变,故是晶体,A选项正确;

B.甲物质从2min开始熔化,6min结束,故熔化时间为4min,故B选项错误;

C.由于乙物质是晶体,一只都在熔化,故C选项错误;

D.非晶体无法看出哪一个时间段是固态和液态,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B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环境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雾,故A错误;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这是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外的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

A

A.冰雪消融的过程属于熔化,该过程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属于液化,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

A

A.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只是剧烈程度不同,故A正确;

B.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故B错误;

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沸点下进行的,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故C错误;

D.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D

A.因为碘的熔点为113.7℃,高于沸水的温度,故可以使用100℃的沸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甲图,“碘锤”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113.7℃,碘吸热可能升华,可能熔化而且熔化后的液态碘还可能汽化;所以图甲的加热方式更合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解析:

C

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水蒸气直接形成了固态冰,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液态水凝固成了固态冰,故C正确;

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由于固态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D

A.雪是高空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

B.霜是地面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体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体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C

A.甲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热水中液柱会升高,故A不正确;

B.甲将玻璃管做的细一些,自制温度计的精度会更高,故B不正确;

C.乙敲击水琴,瓶和瓶内水振动发声,c的音调最高,故C正确;

D.向水琴瓶口吹气,瓶内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发出声音的单调由低到高顺序为cbad,故D不正确。

故选C。

11.A

解析:

A

A.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而水银的凝固点高,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由固态熔化成液态时需要吸热,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得舞台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目的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被烫伤,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解析:

B

A.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C错误;

D.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吸收固液共存晶体

解析:

吸收固液共存晶体

[1][2][3]由图像可看出第10min到25min期间物质持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的特征,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晶体熔化过程中当温度达到熔点后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直达物质全部熔化。

14.能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解析:

能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2][3]烧杯内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里的水从烧杯中的水中吸热,温度可以达到100℃,但是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100℃不变,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没有温度差,不能从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15.凝华液化

解析:

凝华液化

[1]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现象。

[2]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的过程,是液化现象。

16.液化凝固室内

解析:

液化凝固室内

[1]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片液化形成水雾附在上面使之变模糊。

[2]舌头迅速被“冻”在冰棒上,是因为口水遇冷凝固造成的。

[3]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窗户玻璃凝华形成的。

17.压缩体积降低温度降低温度

解析:

压缩体积降低温度降低温度

[1][2][3]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的;降低温度能够使所有气体液化,在烧开水的水壶嘴上方放置一块冷玻璃板,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使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板上液化凝成了小水珠。

18.压缩体积汽化吸凝华液化【分析】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装入打火机后是液态的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的方法:

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物质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汽化吸热由气态到固态是凝华由

解析:

压缩体积汽化吸凝华液化

【分析】

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装入打火机后是液态的,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的方法:

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物质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汽化吸热,由气态到固态是凝华,由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1]打火机内装的是液态的丁烷气体,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变成液体的。

[2][3]燃料会在喷口附近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

[4]在铜管下端的外壁出现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5]在铜管上端外壁还会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9.液化吸热

解析:

液化吸热

[1]雾的形成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

[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故选吸热。

20.下

解析: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容器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液柱下降;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空气遇冷收缩液柱在大气压作用下升高。

所以空气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在下方,最小刻度值在上方。

三、解答题

21.

(1)见解析;

(2)见解析

(1)“白花花的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冰棒上,是凝华过程;“白气”和“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

(2)空气冷却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

22.见解析

从冰箱中取出的冰镇汽水,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汽水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汽水瓶上,所以汽水瓶外壁会出现许多小珠。

23.不正确,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

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并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露,露再凝固形成霜。

24.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温度比室温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外壳上;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发生汽化(蒸发),所以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

【解析】

【分析】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蛋壳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鸡蛋,发生了液体现象;

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是水珠又发生了汽化现象,水珠变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5.有杂质的冰的凝固点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

【解析】

(1)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的原因是:

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了冰的熔点,使冰容易熔化;

(2)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的外底部形成霜。

点睛:

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特点,主要是考查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以及凝华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认识。

26.液体的热胀冷缩BCB

(1)[1]常见的医用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2]由题意可知“为什么会采用水银作为介质呢?

主要原因是水银的内聚力大,不浸润玻璃,能在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则医用体温计常用水银作为介质主要原因之一是水银的内聚力大,故B符合题意。

(3)[3]由题意“根据这个道理制造出了热电偶温度计,它能直接放入高温炉里测温”,在熔化金属时,可以选用热电偶温度计,故C符合题意。

(4)[4]由题意“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

根据这个道理制造出了热电偶温度计,它能直接放入高温炉里测温”,可知图6所示的探针式食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可能与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