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3406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第一课时

1.句子

关联词: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单句组合在一起,常常用一些关联词来连接。

它们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关系:

指几个分句的意思并列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

又……又……、既……又(也)……、一边……一边……、一面……一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

例句:

1、天安门既高大又庄严。

2、这件衣服既漂亮,又大方。

(2).递进关系:

指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

例:

不但(仅)……而且……、不仅……也……、要……还要……、不但……还……、不但不……反而……、连……也……、……甚至……

例句:

1、我们不仅要学好本领,而且要锻炼好身体。

2、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还会造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3、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3).选择关系:

两个或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个意思,表示要在这几个意思中选择一个。

例:

是……还是、不是……就是……、宁可……也不……、或是……或是……

例句:

1、你是改正错误争取做好学生,还是坚持错误不改呢?

2、小明喜爱球类运动,每天清早,他不是打球,就是踢球去了。

3、我宁可给老师责罚,也不说谎,隐瞒真相。

(4).转折关系:

指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跟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例:

……可是……、……却……、虽然……但是……、尽管……还是……、……然而……

例句:

1、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我坚持锻炼。

2、尽管天气严寒,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3、妈妈爱静,爸爸却爱动,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5).假设关系:

指后一个分句是根据前一个分句推论出来的结果。

如: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

例句:

1、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

2、如果明天下雨,旅行就要取消了。

3、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那么定会闯祸。

(6).因果关系:

指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后一个分句表示结果。

如: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例句:

1、我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2、由于弟弟粗心大意,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3、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所以需要用拐杖来走路。

4、之所以大家都喜欢看这本书,是因为它太精彩了。

(7).条件关系:

指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上述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

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也……

例句:

1、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2、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3、不管多少险阻,我也无惧前进。

(8)、承接关系:

……一……就……、首先……然后……、……便…………于是……、……才……、……接著……

例句:

1、哥哥拟好作文大纲,才打草稿。

2、我一做好功课,便到球场踢球

拓展:

(一)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

“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

”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

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二)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

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三)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

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四)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

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

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

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

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

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

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反问句改陈述句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例: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陈述句换成反问句

先将原句进行否定(即改成个否定句),然后加上表反问的语气词(句子一定要通顺),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即:

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顺口溜:

……怎么会(能)……呢?

难道……吗?

有“不”去一“不”,无“不”加“不”,问号别忘末尾处。

例:

1、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

2、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3、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

4、我们不能忘记李老师的亲切教诲。

5、谁都是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才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把”字句变“被”字句:

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2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3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

4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被黑暗吞没了。

5李强被一本好书吸引住了。

 

第二课时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8种: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

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

运用拟人,可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设问: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不是的。

4.夸张:

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

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6.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借代:

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例如:

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8.对偶:

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词语类型篇

(1)ABB

白忙吗红彤彤笑盈盈火辣辣毛茸茸笑嘻嘻白花花  亮晶晶  胖乎乎  绿油油  乐呵呵 水汪汪

(2)AABB

  浩浩荡荡郁郁苍苍恍恍惚惚嘟嘟囔囔蹦蹦跳跳勤勤恳恳高高兴兴 弯弯曲曲模模糊糊 舒舒服服  来来往往  明明白白  严严实实

(3)ABAB

商量商量  收拾收拾  讨论讨论  研究研究  走动走动  考虑考虑

(4)AABC

帘帘飞瀑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皑皑白雪心心相印  彬彬有礼  井井有条  恋恋不舍  楚楚动人  落落大方

(5)ABCC

得意扬扬  空空如也  生机勃勃  生气勃勃闷闷不乐闪闪发光跃跃欲试炯炯有神空空如也可怜巴巴  无所事事  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6)ABAC

人山人海若隐若现大模大样如怨如诉自由自在惟妙惟肖

(7)带反义词山崩地裂左顾右盼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头重脚轻东奔西走

成语特点篇

1、含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积少成多、左邻右舍、里应外合、黑白相间、头重脚轻

2、含近义词的成语——生龙活虎  胡言乱语  东奔西走  千言万语    

3、表示高兴的成语——兴高采烈  眼开眼笑  欣喜若狂  喜出望外扬眉吐气

4、三字俗语:

红眼病、摔跟斗、笑面虎、碰钉子、墙头草、顺风耳、千里目

5、表示性格特点的成语

活泼可爱  能说会道  温柔体贴  心灵手巧  虚心好学  精明能干

6、关于动物的成语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

7、描写四季特点的成语:

春: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花香鸟语  花红柳绿  百花盛开

夏:

骄阳似火 暑气逼人 烈日当空 绿树成荫

秋: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春种秋收

冬: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白雪皑皑  鹅毛大雪

反义词总汇

崭新—陈旧  荒凉—繁华 奢侈—俭朴 沸腾—平静  茂盛—枯萎    

热闹—安静  新鲜—陈旧  牢固—松散  漫长—短暂  冷酷—热情  

点燃—熄灭  高傲—谦虚  平静—沸腾 熟悉—陌生   干燥—潮湿 

平坦—崎岖  简单—复杂 粗糙—光滑 弯曲—笔直   仔细—马虎  

新鲜—陈旧  慎重—随意  宽敞—狭小 安静—吵闹  隐蔽—公开 

笨拙—灵巧  偶然—经常  窄小—宽大 温柔—粗暴   猛烈—微弱 

古怪—正常   混浊—清澈  谦虚—骄傲 丑陋—漂亮   快乐—悲伤 

郑重—轻率  淘气—乖巧  反抗—顺从 辛苦—轻松  偶然—经常  

温柔—粗暴   讨厌—喜欢  陡峭—平坦  悲哀—快乐  潮湿—干燥 

喜悦—伤心   懒惰—勤劳  红润—苍白 责备—表扬   轻松—沉重

迟钝—敏捷  高傲—谦虚 黄昏—清晨   幻想—现实   慈爱—凶恶 

疏远—亲近  古怪—平常  温柔—粗暴  陡峭—平坦  静寂—嘈杂

兴奋—忧愁  天堂—地狱  慎重—轻率  柔弱—强壮  牢固—松散  

温暖—寒冷  盛开—凋谢  喧闹—安静  冷酷—热情  拆除—填补  

融化—凝结  勇猛—胆小  谴责—赞许  凋零—绽放  沉着—慌张

出乎意料—理所当然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从容不迫—惊慌失措  风平浪静—风号怒吼  

慢条斯理—雷厉风行生气勃勃—无精打采

六、近义词总汇

1、陆续—连续 茂盛—茂密  逼近—靠近  颤动—抖动  展示—展现

2、慎重—谨慎  柔弱—软弱  隐蔽—隐藏  休想—别想  牢固—坚固  

3、舒服—舒畅  均匀—平均  允许—准许  喧闹—吵闹  提醒—提示  

4、冷酷—冷漠  凝视—注视  孤独—孤单  洋溢—充满  训斥—斥责  

5、淘气—顽皮 勇猛—勇敢  响动—动静  陡峭—峻峭  凝结—凝聚  

6、懒惰—懒散  平稳—平衡  协调—和谐  期待—等待  

7、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