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3945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区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A.AB.BC.CD.D

3.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4.小红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HCl、NaOH、NaClB.KNO3、NaCl、FeCl3

C.NaOH、Na2CO3、NaClD.CuSO4、H2SO4、NaCl

5.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如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A.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会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

B.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看到液面上升,产生蓝色沉淀

C.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有气泡冒出

D.打开活塞K,装置③中会有液体流入,产生蓝色沉淀

6.向一定量的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甲和固体乙,

如图,则: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7.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在碳酸钠B.可能有氢氧化钠

C.一定有碳酸钙D.可能有氢氧化钙

二、实验题

8.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请结合小科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

(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请你帮小科补充完整性质2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__(选填“某些金属氧化物”或“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_____,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_____。

在图2所示的反应结束后,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当溶液pH=10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三、填空题

9.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0.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表示)的质量分数。

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

(1)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L,通过计算,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上述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

_____(写一个)。

11.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1)每年钢铁锈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铁制品锈蚀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小科取某钢铁厂生铁样品进行实验:

将四份不同质量的生铁样品(假定其中只含单质铁和单质碳)分别加到100g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生铁样品的质量m1/g

2.88

5.76

9.24

10.28

生成H2的质量m2/g

0.1

0.2

0.3

m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____。

②该生铁样品中铁和碳的质量比是_____。

③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_____,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m2与加入生铁样品质量m1的关系图_____。

五、计算题

12.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它的化学式为C6H12O6,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

(2)180克葡萄糖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_____。

13.13g锌与148.4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产生氢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分析】

本题从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分析。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若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就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构成和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可知,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物,一种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

2.B

【解析】

A、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用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的方法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故A错误;

B、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铁丝表面会有铜析出,说明金属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金属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从而比较出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正确;

C、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同时稀硫酸也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故C错误;

D、用过滤的方法去除难溶性的杂质,所以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是将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Mg反应速率大于Fe,两者生成的氢气的量一样。

A、由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24份质量的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那么生成同量的氢气,消耗的Fe的质量大于Mg,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生成同量的氢气,Mg肯定有剩余,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氢气的量相同,消耗的盐酸的量也相同,正确;C、由图可知,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同量的氢气,消耗的Fe的质量更多,因此错误。

4.C

【详解】

无色溶液所含的溶质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A、HCl、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两者不能共存,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不合理;

B、三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3溶液呈黄色,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不合理;

C、三者之间不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

D、三者之间不反应,但CuSO4呈蓝色,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不合理。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无色溶液所含的溶质,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5.D

【解析】

A.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烧瓶内,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会有气泡冒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黑色固体不会消失;B.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生成的氧气进入装置②中,装置②中压强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内液面上升;C.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生成的氧气进入装置②中,但由于气体在液面上,装置②中不会有气泡冒出;D.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生成的氧气进入装置②中,装置②中压强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内液面上升,使装置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流入③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选D

6.D

【详解】

金属活动性Al>Zn>Cu>Ag,所以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铜粉后与AgNO3发生反应,但是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Al(NO3)3一定在溶液中;

①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Al(NO3) 3和Zn(NO3)2;

②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说明铜已经与AgNO3发生反应,而锌已经全部反应,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锌,锌过量,铜未参加反应,溶液中AgNO3被反应完全,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故选D。

7.C

【详解】

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有不溶物说明有碳酸钙,滤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有碳酸钠,故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

碳酸钙可能是固体粉末中就有的成分,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故固体粉末中可能有氢氧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钙,可能有碳酸钙;

故说一定有碳酸钙不正确。

故选C。

8.非金属氧化物H2SO4+2NaOH=Na2SO4+H2O,硫酸根离子、钠离子Na2SO4、NaOH

【分析】

本题主要从碱的化学性质方面分析。

【详解】

(1)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答案为非金属氧化物;

(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H2O,故答案为H2SO4+2NaOH=Na2SO4+H2O;

(3)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硫酸根离子、钠离子,故答案为硫酸根离子、钠离子;

(4)反应后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当溶液pH=10时,溶液呈碱性,而生成物硫酸钠和水为中性,由此推断NaOH过量,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2SO4、NaOH。

【点睛】

1、碱的化学性质:

使酚酞试液变红;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2、沉淀难溶于水,故无法解离,能溶于水的物质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对应的阴、阳离子。

9.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

【解析】

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B点时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镁,C点硫酸镁过量,溶质是Mg(NO3)2和MgSO4

10.CaCO3+2HCl═CaCl2+H2O+CO2↑25%无法考虑盐酸加入后烧瓶内物质所占体积的变化对测定数据产生的影响(或稀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或其他合理答案)

【分析】

本题从二氧化碳的制取、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面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致使氢氧化钙变质,滴加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至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碳酸钙反应完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因此读数为165mL,即0.165L,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g•L﹣1,因此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33g。

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3x。

X=0.25%

答:

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为25%。

故答案为25%;

(3)在实验过程中无法考虑盐酸加入后烧瓶内物质所占体积的变化对测定数据产生的影响,可能会对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产生一定的影响,故答案为无法考虑盐酸加入后烧瓶内物质所占体积的变化对测定数据产生的影响(或稀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或其他合理答案)。

11.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0.335:

114.7%

【详解】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由第1、2两次可知2.88g样品只能生成0.1g氢气,所以5.76g生成0.2g氢气,8.64g能生成0.3氢气,结果图示中表明是9.24g生铁样品与100g硫酸反应得到0.3g氢气,这说明生铁样品过量,硫酸已经被全部反应完,所以再加入生铁生成氢气的量也不会变,所以m值为0.3,故答案为0.3;

(3)解:

设要生成0.3g氢气需要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铁的质量是y。

x=14.7gy=8.4g

则生铁样品中铁和碳的质量比为:

8.4g:

(8.64g﹣8.4g)=35:

1,故答案为35:

1;

(4)由(3)的分析可知,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14.7%;

(5)依据描点法对应的点有(2.88,0.1)、(5.76,0.2)(8.64,0.3)三个,达到0.3g氢气后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会增加,可得下图所示图象,故答案为

【点睛】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考虑本题;2、根据表格中前两次的实验数据推算后两次理论上应产生气体的质量,若实际质量偏少,考虑反应物硫酸量不足;3、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4、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绘制图像。

12.

(1)1:

2:

1

(2)72g

【详解】

(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

12:

6=1:

2:

1,故答案为1:

2:

1;

(2)180克葡萄糖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72g。

【点睛】

1、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该元素在该物质化学式中的质量分数。

13.

(1)0.4g

(2)2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知识。

【详解】

解:

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硫酸锌的质量为y。

x=0.4gy=32.2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