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docx
《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专題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练案〉
练基础
1、【18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10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桐花开
非鱼
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麦秸垛上有湿润的水汽,草尖上挂着细碎的露珠。
偶尔能听见一声绵长的牛叫,或者几声清脆的画眉叫,风箱发出慵赖的“咚一一啪一一”声。
刚经历过忙碌的秋收秋种,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种带着凉意的闲适和静默中。
打破这种宁静的是武他娘。
有人刚端上酸滚水,有人已经吃完上了崖头,蹲在碌碡上吸烟。
武他娘忽闪着袄襟从后沟一路出来,一站到场院边那块小高地上,手掌在屁股上一拍,写人的话张嘴就来。
“哪个绝户的你出来,看我不撕起你一家的嘴,打断你家老母猪的腿。
”
听了这句,就知道武他娘的咒骂对象并不确定。
这样,各家各户的男人女人都放了心,搞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喝完碗里的酸滚水,刷了锅,洗了碗,用洗锅水拌了猪食喂完猪,再给鸡扔一把玉米粒,消消停停地走上崖头,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或站或蹲或坐,勤快的女人手里还纳着鞋底,耳朵不闲,手也不闲,看热闹。
武他娘刚嫁到观头村的时候,还叫桐花,扎着两根瓷实的大辫子,腰肢细软,圆盘大脸,像白蒸馍一样暄腾,谁见了都说是村里的“人样子”。
武他爹叫胜。
胜长得膀大腰圆,有一把子力气,干活也不惜力,小日子就过得油和面,滋腻。
武刚满三岁那年,他妹妹酸枣还在桐花的肚子里,胜去县里修水库,在山洼撒尿的时候,一块碗大的石头掉落下来,正好砸在头上,他连喊都没来得反喊一声,就悄没声地走了。
胜走了以后,桐花挺着大肚子去找村里,找公社,找县里,想给胜讨个说法,找来找去,说法没找来,酸枣降生了。
等把酸枣养到三四岁,公社和县里领导又换了,关于胜的问题更成了陈年往事,没人管了。
桐花慢慢变成了村里人嘴里的武他娘。
她不再是那个雪白暄腾的人样子,像一颗被忘在枝头的红枣,一天天失了水分,瘦巴巴黄蜡腊的。
样子变了,脾气性格也变了。
以前的桐花性缓,一说一笑,现在的武他娘寡情刻薄,什么都计较,一点亏不吃。
刚开始,村里人念起一个寡妇家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都让着她,年龄大的婶子们还劝一劝。
后来,她越来越过分,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骂东骂西,花样不断翻新,也越来越难听,村里人就由了她,当戏看了。
半早上过去了,看热闹的人来来去去,纳鞋底的媳妇绳子用完了,回家取了绳子又来了,有小孩子拱在娘怀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奶。
这时,铁匠来了。
铁匠刚从山上搬下来不久。
媳妇害病死了,一个人领个六七岁的小丫头,在后沟找了一眼窑住下,靠打镬头铁锨饭铲子啥的,生产队和村里人给点粮食过活。
铁匠和胜长得像,都是大个紫红脸,都不爱说话,一身力气。
小丫头听见吆喝要看热闲。
铁匠不知就里,跟着小丫头,一下就挤到了武他娘跟前。
武他娘正睡沫星子乱飞,一眼看见铁匠,愣了一下。
真像胜啊。
她心里一哆嗦,嘴里也降了声调。
铁匠看她一眼,出于对这个村里人的礼貌,笑了一下。
武他娘心里又哆嗦了一下,胜也是这样憨乎乎
地,咧开嘴,笑一下,很短,像笑错了似的,匆匆忙忙收回去。
村里人同时看见铁匠和武他娘,似乎才想起来铁匠是没了媳妇,武他娘没了男人。
没过几天,媒婆五姑先去了铁匠家,后来又去了武家,三两趟跑下来,就成了。
据五姑说,铁匠就说了一句:
“没人靠依的女人才自己强出头。
”
武他娘也说了一句:
“胜不在,我把人过成鬼了”
两家并成了一家,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得高兴,铁匠看着坐在炕边的武地娘,问:
“往后,我叫你哈?
”
武地娘心里软成了一滩泥,脸上滴着两行泪,“桐花。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了一幅典型的乡村画面,恬淡自然,宁静而美好,而武他娘出杨后的所作所为和这幅
画面显得格格不入。
B.丈夫过世后,武他娘变得泼辣,村里人常常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看待武他娘的言行,这表现
了村里人的冷漠无情。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武他娘见到铁匠后由“唾沫星子乱飞”到“心里一哆嗦”,很好地表现了武他娘
心理微妙的情感变化。
D.由桐花到武他娘,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女人前后的变化之大,由以前的善良柔顺变成
了现在的刻薄计较。
(2)请以文中划线句为例,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3)小说以“桐花开”作为标题,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次失败的劫持
安勇
我把那个孩子弄出来时正是一天里最热的中午。
知了的叫声像拉锯似的割着我的耳膜,一只黄狗蜷缩着在树下午睡,我走过它的身边时,它竟然毫无
察觉,我冲它撇撇嘴,立刻断定这是个不值一提的蠢货。
孩子的父母也在午睡,如果他们发现孩子已经不
翼而飞了,就会后悔,在抢走别人的孩子后,午睡真不是什么好习惯。
一路上那孩子都在睡觉,均匀的鼻息痒痒地吹在我的脸上。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我把那个孩子轻轻地放在妻子的面前,妻子默默地看我一眼。
我立刻把头扭到一旁,我不敢看她红红
的眼睛,昨晚她哭了一夜,把所有的眼泪都哭干了。
在她的哭声里我想到了劫持一个孩子换回自己孩子的主意。
妻子望着那个孩子默默地发呆,从昨天开始,发呆就是她对这个世界唯一的认知方式了,我不知道除
了发呆她还能做什么。
我很理解她此时的心情,一颗母亲的心已经破碎了。
我说了一句,“如果三个钟头内
还不见我回来,你就把这个孩子杀掉吧!
”说完我悄悄走出家门。
边走边想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按常理那
人应该能够自动找上门来,但如果他像那只黄狗一样愚蠢的话就很难说了。
我想,如果那人能够发现我故意踩下的脚印,就会自然而然地找到我。
但我对他的智慧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所以我打定主意主动去找他。
在树林的边缘我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因为我突然感觉到了空气中一种熟悉的气息。
昨天留在我家里的,正是这种气息。
在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我见到了那个人,他正赶着一头牛在耕地。
我缓缓地走向那个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冷静和勇气,因为我是一个父亲。
最先发现我的是那头牛,它恐惧地喷了一个响鼻。
这时那个人也看到了我,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我默然地看了看他,咧开嘴向他笑了笑说:
“你好先生,你可能还不知道你的孩子已经被我劫持的事吧!
;他不说话,惊恐地看着我。
我接着说:
“如果你想要回你的孩子,就把我的孩子们给我送回来吧!
我以一个父亲的名义起誓,我不
会伤害你的孩子。
我们来一个公平的交换好吗?
”为了让他能够正常思维,我向后退了两步。
我说:
“你应
该能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而你的妻子也应该能理解一个母亲的心情。
因为孩子的事,我们很难过。
”
他终于从地上坐了起来,胆战心惊地说:
“你是说你劫持了一个孩子?
”我点点头,“是的,他是你的孩子。
”他说:
“你不想伤害我,只想换回你的孩子们?
我又点点头说,请你考虑一下吧!
”他说:
“好吧,
我同意你的要求,你在这里等着我,我马上就把你的孩子送回来。
”说着他赶着他的牛出了树林。
我等着他时心里想,当父母的心情果然是一样的,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嘛!
我甚至为自己想出的这个主意自鸣得意起来,但任何时候沾沾自喜都是不明智的,当我发现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我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我始料不及的,有几秒钟的时间我的头脑一片空白。
但很快我就镇定了下来,看着
他和他端起的枪口说:
“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蠢事呢?
如果我不回去我的妻子就会杀了你的孩子。
”
他淡淡地笑了笑说:
“孩子?
我老婆明年就能给我再生一个,但你和你的孩子却能给我换来一大笔钱,你以为我会愚蠢地和你交换吗?
”
我知道我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不该用自己的观念衡量他的观念。
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就在这时我听到了一声枪响,空气中立刻弥漫了一股刺鼻的火药味。
右腿上一沉,我随之倒在了地上。
脚步声传了过来。
但想抓到我没有那么容易,在他走到我眼前的一瞬间,我腾身而起,箭一样地射了出去。
我流着血跑到家门口时,用力喊了一句,“杀死那个孩子。
”但家里却传出了妻子的喊声,“不!
不!
别
忘了,我是个母亲。
”我看到,妻子正把那个孩子搂在怀里,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后背,而那个孩子的嘴里正含着妻子的一只乳头。
此时,作为一只狼我只得承认,妻子的选择是正确的,她是个伟大的母亲。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天气的炎热,而且交代了时间是中午,推动了情节发展:
“知了的叫声像拉
锯似的割着我的耳膜”,暗示了“我”心情的焦躁、不安。
B.狼觉得人能够发现自己故意踩下的脚印,就会自然而然的找到自己,可他最终没等到。
那个人竟然
没有沿着踪迹找过来,而是去耕地了,可见那个人根本没想过要去找孩子。
C•“我突然感觉到了……昨天留在我家里的,正是这种气息”的描写,暗示读者就是这个人偷了“我”的孩子,“我”劫持的就是他的孩子,为读者解疑,使故事情节更严密。
D.
,这两
小说结尾,“用力喊了一句,杀死那个孩子”“作为一只狼我只得承认,妻子的选择是正确的”
处情节相互矛盾,“我”的转变有些过于突然,不合常理。
E.妻子母性爆发,拒绝杀死人类的孩子,以自己的乳汁喂养人类的孩子,虽然看起来荒诞,但并不完
全违背生活的真实,因此这样的设计不会影响小说的艺术的真实。
(2)小说中的“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篇幅很短,但构思巧妙,手法高超。
请任选小说中运用的三种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3、【18届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袁省梅
一直以来,王少宏都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
正儿八经的音乐学院毕业,加上天赋,加上勤奋,还有童子功,他说,除了舞台,还缺什么呢?
可是,没人给他舞台。
当他不拉二胡的时候,他就这样发问,一遍,一遍。
当然,也不问别人。
问谁呢?
问谁谁听呢?
他只问老婆孙兰。
他抱怨父亲,抱怨孙兰。
他说要是当初不回到这个鬼地方就好了。
小县城,有多少人懂音乐多少人懂他的二胡呢?
王少宏毕业那年,已经分配到了省城大剧院。
可是,父亲不答应。
父亲拍电报,打电话,又撵到省城要他回去。
父亲说,你哥没了,你嫂子嫁了,留下三个孩子,还有我和你妈你奶,谁养?
就这样,王少宏到小县城的小学做了一名音乐老师。
他没有想到,就是小学老师,要做好,也不容易。
校长从心里不喜欢他。
谁让他的学历太高人又孤傲呢?
好了,学校里所有的演出,他都不要想参加,他给学生排练的节目也不要想上舞台。
去联校、去县里电视台演出,就更没有他的戏了。
每次,他气闷地问老婆为什么时,孙兰都是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他也不等老婆说话,就去拉二胡了。
孙兰听着他滞重的二胡声,就发出一声叹息,沉重,伤感,是难心难肺了。
小城有人带着孩子请王少宏教二胡。
小城已有好几家二胡培训班。
王少宏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给小孩子做启蒙老师?
他不屑。
一个华丽、高大的舞台一直在他的心里矗立着。
过一段时间,他就往北京跑,参加那里的比赛,或者与同道者聚会。
王少宏一直相信北京会有他一个舞台。
钱花了不少,可王少宏也没拿回一个奖杯。
孙兰说,他们不懂。
王少宏勾着头,好久才说,他们说的对,我的演奏中缺了最重要的东西。
孙兰说怎么会呢?
王少宏摇摇头,说,你不懂。
孙兰脸上暗了一层,心说,我怎么不懂呢?
听你的二胡十多年了,也听你在家放的碟片十多年了。
孙兰知道王少宏的二胡里,多了几分浮躁之气,少了纯净之感,好好的曲子,也是急慌慌得如擦过水上的石片,滑出几道涟漪,就没了。
可孙兰从没说给王少宏。
看着王少宏不开心,孙兰有什么办法呢?
她不过是一名小学老师。
她能做的,就是把观众这一角色做得是加倍的合格。
孙兰在逼仄的阳台上砌了个小小的台,高出地面半尺,椭圆形,还给周围挂了一层白的纱帘。
风吹过,纱帘悉悉索索地轻轻晃,是有点舞台的感觉了。
曰
是舞口。
孙兰给王少宏搭得舞台。
孙兰把王少宏用过的二胡,一溜排的,都挂在“舞台”的墙上。
孙兰叫王少宏坐到“舞台”上拉。
王少宏开始不愿意,骂孙兰瞎整。
况且,王少宏除了给学生上课时拉拉二胡,平日里,他已经很少拉了。
说到底,心里还是别扭。
孙兰却总是催他拉。
孙兰给他买好烟好酒,给他说好话。
孙兰说,你就是我的二胡演奏家,我要做你一生的听者。
孙兰不说自己是观众,或者粉丝什么的。
王少宏喜欢“听者”这个称号,当然,更喜欢孙兰这样地看重他,他就坐到他的“舞台”上,给他唯一的“听者”拉起了二胡。
孙兰说,不管什么曲子,你都处理得那么好,是精妙绝伦。
孙兰说,美妙的旋律在弓子的拉拉推推中,出神入化,滑着美丽的弧线,蹦跳,流淌,像云在飘,像
风在扬,像花再开,简直是,炫耀了,嗯,是有些,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了呢。
孙兰说,如果在处理时再加上一点情绪,心无旁骛,人琴合一,琴曲合一,就更好了。
听着听着,王少宏愣怔了。
他为孙兰的这句话。
他没想到,孙兰,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能听懂他的二胡。
王少宏抱着孙兰说周末了,我们去黄河边,我给你拉《江河水》,水边拉琴,有水的滋润,又有辽阔天
地的回旋,是再好不过的舞台了。
孙兰说,改天吧,一会儿有几个学生来补课。
王少宏生气了。
王少宏说,你这是干嘛?
家里就缺你这点钱?
无趣,庸俗。
孙兰倒不生气。
孙兰说,爸的滑膜炎又犯了,医生说最好做手术……还有大侄子的婚事,小侄子的学
费……
王少宏不说话了。
好久,王少宏说,我也带学生吧。
孙兰不同意。
孙兰说,你得潜心研习你的二胡,你的舞台不在这里。
王少宏咬着唇,好半天,指着阳台的舞台,说,够了,有它,我觉得,挺好。
(1)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融合口语与书面语、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平易自然,体现了作者极强的
语言驾驭能力。
B.王少宏虽然志向远大,并且已经被分配到省城大剧院,但是现实的无奈、家庭的责任感使他最终听从父
亲的劝说回到小县城。
C.校长从心里就不喜欢王少宏的孤傲,学校、联校、县里电视台的演出都不让他参加。
本文这一情节旨在
表现校长心胸狭窄,打击人才。
D.孙兰听完王少宏的曲子后,先批评他炫耀,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然后建议他,要加上一点情绪,做到
心无旁骛,人琴合一。
E.后来孙兰提到了现实生活的困难,使王少宏颇为震动,促成了王少宏性格的转变,使他终于面对现实;
也自然引出结尾,水到渠成。
(2)结合全文,你认为王少宏理想受挫的原因有哪些?
(3)小说标题“舞台”有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18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的考题
李建
若干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招聘事务员,要求是法律专业毕业,负责公司内部法律文书的起草以及处理公司对外的各种经济纠纷。
招聘启事通过人才市场发布后,收到了很多应聘人员的简历。
一天下午,天气很热,一位年轻小伙子大汗淋漓地赶到公司面试。
老板看过他的简历后很满意,因为他要的薪水很低,而且又是法律专业一本毕业的高材生。
小伙子说,他家里很穷,上大学已经把家底掏空了,还借了不少债。
所以他急需要一份工作,赚钱来帮家里还债。
他恳求老板聘用他,他一定会努力做得很好。
老板问了他几个问题之后,就拿出了试用期合同,打算聘用这个朴实的小伙子。
可就在这时,办公室里闯进来一个人大吵大闹起来。
原来,公司试用期合同上有一个条款,新招聘进来的员工,有两个星期的无薪试用期,如果在这两个星期内的表现没有令老板满意,随时都可以辞退,公司不用支付一分钱薪水。
这个人就刚干了一个星期被老板辞退的员工,她来找老板要那一个星期的薪水,可老板以合同条款为由拒绝支付,所以吵闹起来。
老板非常生气,对正在面试的小伙子说:
“小刘,你是学法律的,你说说看,我该不该支付她这一个星
期的薪水?
”
小刘以为这是一道面试题,便诚惶诚恐地说:
“按照法律规定,你只要聘用了她,就该支付她的薪水,
否则就触犯法律了。
”
这时,还有一个客户在办公室里和老板谈生意,也连连点头称是,说老板违反了劳动法,试用期也应该支付薪水。
老板听到,脸色突然变了,叫来会计结算她的薪水。
等客户走了之后,老板一把就将给小伙子的试用期合同扯过来,撕得粉碎。
老板冷着脸说:
“我招你来,是叫你为我说话的,而不是让你和外人一起说我的不是!
如果你现在是律师,就算我是一个杀人犯,你也要为我辩护,你知道吗?
”
小伙子血气方刚,认为自己没错,辩解道:
“我学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
”
老板哈哈大笑:
“那就请你到别处去维护公平正义吧,我这里不需要救世主。
”
小伙子一听老板说不聘用他了,顿时沉了,这才明白这并不是一道面试题。
自己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到城市里来找工作的打工仔,他必须要找一份工作来糊口,帮家里还债。
可不管他再怎么苦苦哀求,赔不是,老板就是不愿再聘用他了。
小伙子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办公室,
在他走出房门的那一刻,老板说:
“小伙子,你别怪我铁石心肠,社会就是如此现实和残酷,等你踏上社会
后,就会明白了。
”
小伙子听后什么话也没说,一副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
小伙子走后,这件事情成了老板教育我们的典型案例。
我和同事也都明白老板经常讲这个故事的用意。
每次我听到老板讲这个故事,就会想起那个姓刘的小伙子,他离开公司后,会去哪里?
会选择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
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和美丽陷阱的世界里,他还会坚持他的人生原则吗?
他还会和刚出大学校园时一样是非分明,坚持正义吗?
十多年后,老板因为窃取同行公司的商业机密,被对手告上法庭。
律师对老板说,这个案子多半会输
掉。
老板不信,他要通过非正常渠道来赢得这场官司,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法庭上,桀骜不驯的老板一直趾高气扬,他坚信这场官司不会输,因为他已经暗地里委托律师给主审法官送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可当他看到法庭上那个严肃的法官时,他愣住了。
这个他似曾相识,想了好久,老板终于想起这位法官竟然就是他在故事里经常讲到的那个小伙子。
老板一阵眩晕,他已经感觉到这场官司要输掉了,而且还会再多一条行贿的罪名。
后来,老板果然输了这场官司,受到了法律应用的惩罚。
此后,我们也再没有听到老板洋洋自得地讲
起好运个老套的故事。
(选自《2016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三段对小伙子的简历和家境的介绍并非闲笔,而是暗示了他的善良和责任感,这是他后
来成长为正直法官不可或缺的品质。
B.“老板经常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文中没有明说,但是从上下方可以推断,老板是要员工无条件地服从于他,为公司利益着想。
C.小说中的老板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中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
突出了他唯利是图、目无法纪的丑恶嘴脸。
D.小说故事情节曲折,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也非常复杂,大学生就业艰难、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内容都是
小说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2)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3)小说题目为“人生的考题”,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想告诉读者哪些“人生”的道理?
练提升
1、【18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周测】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
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
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一一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
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
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
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
“您好,老爷爷!
”
老人点了点头。
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
”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
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
”他说。
“为什么?
”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
“而且还有病。
”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
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
真的。
”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
“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
少女打开了箱子。
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
”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
”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
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
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
”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
”她问老人。
“来。
”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
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
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
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
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
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
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
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
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
面说:
“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
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
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
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
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
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
他们来这里做过客。
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
”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
艰难?
”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
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
”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
“我浑身酸疼。
”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
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
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
猜想:
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
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
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
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
“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
平常常吗?
”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
她找到了。
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
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
”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瞎了很久吗?
”
“十年了。
怎么?
”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
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