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结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194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分析文章结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文章结构.docx

《分析文章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文章结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文章结构.docx

分析文章结构

第4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研习考纲重难点

一、详释考点内涵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安排是有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

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可以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文章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1.全文层次

一篇文章不论有多少段落,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体现在结构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可以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出题的角度是给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2.语段结构

分析语段(句群)内部的层次结构。

如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卷第13题:

下面一段第二句是多重复句,用“/”划出层次。

  

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道德中有科学的因子。

(a)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对人类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它本身也存在着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b)但与科学真理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产物,不仅说明价值、范畴和规范的内容,(c)而且体现在人的具体行为中,(d)某个人做出某一种行为,不仅是因为其符合道德要求,(e)而且因为其符合真理,是正确的。

这道题考查了分析语句结构层次的能力。

可以分析这个复句分句间的关系,a句是对“道德”的评价,落脚点是“也存在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b句的关联词“但是”是转折关系的标志,引出下文道德与科学真理的不同;c句的“而且”表示是上句的递进,d和e句的“不仅”“而且”照应了上面两句,表示b、c句和d、e句是并列关系。

这样可以推断出a句是这个复句的总写,“/”放到a和b之间。

3.复位句子

把一篇文章中的某个段落的语言或一个段落的几句话打乱,要求依照全文的意思和段落的具体思路恢复原来的顺序。

如:

把文章的第二段打乱的语句重新调整,做到前后照应,语意流畅。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①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②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③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④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⑤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⑥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对每个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把握各个句子间的关系,答案是②④①⑥③⑤。

4.选择衔接

抽掉文段中的一句话,要求选择给出的选项填入文中的空格。

如2004年辽宁卷科普类文章阅读的第8题:

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不在乎与对方的计算机是否连接

B.不在乎对方的计算机位于何处

C.不在乎对方的资源是否在线

D.不在乎对方是否签署了网格协议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伊恩•福斯特说:

“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计算机资源的实际位置已不再重要。

”福斯特和南加州大学信息学院的卡尔•克塞曼是网格计算领域的先驱者,他们主张网格计算类似于电网,而且需要有一个协议来支持。

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能够使家庭和公司的计算机有能力进入到网络中寻找和调用资源而。

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GlobusToolkit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标准,也就是网格协议。

这类题目不仅要注意前后文的语意衔接,还要分析文章本身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先分析材料的意思,材料说这种协议保证异构系统工作像单一系统那样,可以到网络中寻找资源,可以推断计算机签署网格协议并连接在网络中就可以寻找和调用资源,可以判断A、C、D错误,用排除法得出B项正确。

二、详释考点外延

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反映这个世界的文章也是纷繁复杂的,写作手法也是不同的,所以文章的分类也是多样的:

如果从文体上看,可以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实用文等;如果从体裁上看,有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

从高考涉及到的文章看,科普类文章多是说明类文章,也有少部分社会科学文类文章是议论类;文学作品类,小说偏重于叙述和抒情,散文偏重于记叙、议论、描景、抒情。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从高考选材的文体特征方面简单地分析一些文章的结构特点:

1.说明类

近几年高考科学类文章大多是说明类(也有少部分可以看作议论文),如2004年全国卷的四篇文章《人体干细胞》《化学制剂》(自然科学类文章)、《白鹤梁》《茶马古道》(社会科学类文章)都可看作是说明文。

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文和议论文,它的表述不是作者对于某个具体事物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记录,也不是向人们论证自己对某个事物性质意义的理解或主张,它是对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属性或本质的直接解说或介绍。

主要用说明的方式介绍客观知识,扩大人们的视野。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把说明类文章分为实体说明文和抽象事物说明文;也可以根据说明对象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把说明文分为记叙性说明、阐释性说明、描写性说明和介绍性说明等形式。

说明类文章在结构和思路上有以下的特点:

①说明顺序:

说明事物、事理的说明文,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观察顺序安排结构;揭示事物发展过程的说明文,按照事物的发展进程安排结构;前沿科技大多从发明到实验到结果的结构。

②表现形式: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

③结构特征: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2.议论类

议论文体,主要指靠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论证手法表述作者的某种思想见解的文章。

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或普遍规律。

①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主张或态度。

可以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据,用来论证论点的根据。

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过程,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②论证的种类。

一类是从正面阐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以立论为主;一类是驳斥对方的论点,以破为主,称为驳论。

③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引出论点,也叫提出问题。

本论,论证的主体,也叫分析问题。

结论,论证的结果,也叫解决问题。

④论证的方法:

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因果法、对比法、类比法、列数字、反证法、归谬法等。

3.散文类

散文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高考考查的是狭义的散文,即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文章,可以叙事、状物,也可以描景、抒情等。

根据文章选材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散文大体分为三类:

记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记人叙事散文,是以叙述事件、介绍人物为重要内容;抒情散文,侧重作者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多用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方法,从描写的事物、景物中生发联想,阐述哲理,或通过审美发现,表现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等;议论散文区别于一般的议论文体,多以小见大的手法,形象地表述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对生活、人生的看法。

高考的散文在选材上可以分为:

①从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现当代散文大都是流动的感情抒发,一般以感情为突破口,在文章思路上可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按照作者的思想理解文章的结构。

如2004年全国卷的散文阅读《老家》(孙犁):

文章开篇从自己的思乡诗切入,从梦的角度写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两次回家的情形,特别指出“中年以下,都不认识”,为下文的抒情作感情的铺垫;接着用六段文字追忆离开故乡后回家的情况,表现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最后有对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升华到对人生的理解:

“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把握了文章的感情线索,也就能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②从时空变化划分。

时间、地点是散文的主要要素,许多散文都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组织材料的。

如2004年湖北卷《怀表,很老很老了》(骆文):

文章由怀表的“旧”入题,写去修表店修钟表;接着从母亲的回忆中写怀表是当老师的父亲留下的,顺理成章地描述对父亲的敬业精神;最后写自己对怀表的理解,由对怀表的感受上升到对人生的理解。

③从内容的变化划分。

有些散文的内容是由事件、性格、品质的分类阐述组成,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可以从这些内容的区分中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如2001年全国春季卷《黄土》(邹志安):

文章开头定位父亲,然后按照内容的特点,写了父亲几个方面的内容:

父亲的疾病、父亲只知道劳动、父亲在精神上的贫乏。

这几个方面的概述都是以“黄土”为意象特征,把黄土和父亲融合在一起,从而歌颂像父亲一样的默默无闻的农民形象。

④从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等方式划分段落层次。

如2002年全国春季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文章开始由“香格里拉”的词义和被人关注的原因,引出一位奥地利学者,然后解说这位学者可敬的品质,写这些的目的是引出“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顺着这个思路,先写《让美洲发现自己》的内容,得出一个结论:

“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

”再类比人类与香格里拉美丽的环境间的关系,呼吁人类生活的理想境界:

“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

【小结】1.明确出题角度。

了解考点内容,明确出题的角度,对复习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考点多从给文章、段落分层,重组语句和语句复位等方面设题。

如语段内的复杂层次关系的判断就是一个考查的热点,通常情况下复杂的语句关系像并列、相承、相关等复杂情况是命题涉及的内容。

2.全面考虑问题。

有些试题表面上不是考查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但实际上要通过分析结构和思路才能完整回答,所以要全面考虑问题,借助于结构的分析,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和写作思路等。

3.分析文章结构。

要关注材料的文体,分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实用文体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分析语段展开的类型、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4.培养多种能力。

复习备考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掌握句与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具体正确分析文章和各段落的内部层次,把握文章思路,从而准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各个段落的大意能力。

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把握写作思路,正确归纳整理文章结构层次能力。

阅读记叙文,可以根据六要素理清头绪;说明文可以按行文的条理、事物的自身结构、反映客观事物逻辑的顺序等分析;议论文可以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顺序等分析,把握论证的结构。

文学体裁中的散文结构要分析具象的描述和抽象意义的理解;小说要分析三要素等。

5.把握答题技巧。

掌握了结构层次阅读法,进而解答各类与层次结构分析相关的阅读题。

注意分析文本内容,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探究解题新思路

【导语】文章的层次虽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形式只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因此分析文章结构要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入手。

同时文章的具体结构和反映出的思路也是复杂多样的,在分析时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规,要注意灵活多变,况且同一材料,不同的角度分析也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整理文章中被打乱的语言材料,除注意这组材料本身的衔接外,还要把它们放到原文中考虑是否与文章的思路一致。

特别要注意这组语言与上下文衔接的对接点,要先找出这组材料的支撑点。

复位式题目,要研究文中空缺的上下文,再分析被抽出的句子。

最后根据内在的作者思路的连贯性或语言的外部特征的接近性来确定答案。

一、梳理解题思路

对文章的结构、思路的把握,要注意文章的整体内容,分析每段、每句表达的内容,从内容推断形式。

1.看文体,分析结构

不同的文体有着本身的个性特点,可以从文章的体裁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如从实用文体的角度看,文章可以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从体裁上看,现代文阅读涉及的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等。

说明文可以从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分析,议论文可以从论证的方式分析,散文类可以从描写的顺序和角度分析。

如1991年全国卷:

本段共八句话,每句都已给了标号。

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a)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h)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

(a)(b)(c)(d)/(e)(f)(g)(h)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a)/(b)(c)/(d)(e)(f)(g)(h)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a)/(b)(c)(d)/(e)(f)(g)(h)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

(a)/(b)/(c)/(d)(e)(f)(g)/(h)

这是一篇散文的一个段落,是按照对事物的认识顺序行文的。

文段先总述托尔斯泰墓给自己的印象,接着具体介绍坟墓的所在地,然后从树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三个层次之间是承接关系。

由对文体的分析,可以理解出材料的结构和思路。

2.看材料,分析层意

一篇文章的分段是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外在表现,要再现作者的思路,可以从文章的每一段内容入手,分析每一段的意义,根据段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同样的,分析一个段落的层次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分析这一段落的每句话的意思,分析段落的结构和思路。

如2001年上海春季卷:

本文第四自然段有两大层次,请用“/”将它们划开。

①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已逐渐将人类社会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真善美集中起来,具有了跨时代、跨地域的审美价值。

②奥林匹克运动这种超越现实和理想化的特点,又显示着人类对美好事物和理想境界的追求,预示着未来的现实。

③这不仅大大增强了它的吸引力,而且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④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世界广为普及的重要原因所在。

⑤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种人类文化的结晶,就是因为它包含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内容。

⑥这些文化艺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补充,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多姿多彩的整体景观,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启迪人们对真善美的审美感,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

解答这类题要分析每一句话的意义,根据句意划分层次。

认真分析可以看出,④⑤之间是因果关系的转折,所以层次在第④句后。

3.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

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找准中心句,等于抓住了语段的“纲”,整个语段的“网络”也随即张开。

  如:

2003年全国卷第9题:

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过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

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句子是该段的中心句,并且在文中的内涵比较丰富,需要仔细揣摩,才能准确地理解文意。

细致地分析选项,可以看出A项说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有关信息进行的归纳,显然是人类自身的活动所造成的,因而是正确的,可以排除。

B项说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过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过量开采”和“燃烧”也都是人的活动,也是正确的。

C项说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更是直接点明是人类无限制的破坏,也是正确的,也可以排除。

D项说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虽然也提到人类,但“雷击”和“虫害”却不是人的活动造成的,所以是不正确的。

因此答案是D。

4.抓标志,弄清层次

标志有两种形式:

一是段内的词语标志,如“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等;一是结构标志,如单列的语句等。

如2000年全国卷散文阅读《长城》的第1题: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这个题目是考查对文中观点态度的概括,但对问题的思考要考虑文章的结构。

在《长城》中,每个层次结束时都有一句“所以我说,你是……长城!

”,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分析,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

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

5.看句群,分析关系

一个段落或句群,总有着内在的关系,体现出来的特征中有句与句的结构关系,如复句类型(并列、递进、选择、目的、条件、假设、因果、转折等),分析结构时可以从关联词入手。

如2003年上海春季卷第6题:

文中画线句是多重复句,它的第一层次应划在哪句话之前。

①小节失误,②也是失误。

③社会上的每一个人,④如果不注意小节,⑤就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先分析关联词语,“也是”表示并列关系,“如果”表示假设关系,这两个语句间应该是两层意思,“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是对下文意思的确定,属于假设句中的内容,所以第一层划在第三句前。

6.看解说,分析层次

科学类文章中,解说新信息、介绍新情况时,往往要用解说、举例的形式说明,分析层次时可以注意“意思是说”“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说”等。

如2000年上海卷:

     第三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剖析这个例子,不难发现,知识在其中起到“红娘”的作用。

②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所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软科学、硬技术,涉及到基础科学研究、国际贸易、化学合成、轻工制造、咨询服务等学科和行业。

③我们还不难发现,所以出现上述这些需要研究的领域,说到底是因为环境保护的需要。

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更清醒地检讨过去的事情,有些当时可能是合理的,但现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去衡量就可能是不可取的。

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事情可能愈来愈多,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环境保护的挑战”。

⑥既然有需求就能刺激市场,有了市场就有经济的发展,难怪发达国家、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如此重视“知识经济”。

注意分析句与句间的关系。

一、二句是引起话题的,六句是总结句,中间几句是解说内容,分层正确的是B项。

7.看语境,准确复位

做复位题,要分析全文的思路,分析要填写的空格上下文的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思路。

如2004年辽宁卷:

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不在乎与对方的计算机是否连接

B.不在乎对方的计算机位于何处

C.不在乎对方的资源是否在线

D.不在乎对方是否签署了网格协议

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能够使家庭和公司的计算机有能力进入到网络中寻找和调用资源。

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GlobusToolkit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标准,也就是网格协议。

从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看,文段说明的内容是“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

从“单一”看出来,不在乎的是计算机位于何处。

总的来说,分辨层次思路要注意三点:

1.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弄清常见文体各自的结构模式,阅读时要善于从文章的体裁上找到分层依据,弄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或依据表达方式的变化等划分结构层次。

2.要善于把握住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这类语句有两种需要注意:

一是起统属作用的,或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一是起相承作用的,或紧承上文、开启下文,或与前文遥相呼应等。

3.借助于连接性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表明文章中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比如“于是”“从而”表示承接关系,“但是”“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示转折关系,“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表示并列关系等。

二、高考解题体验

结构和思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设题一般是从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感情抒发的角度入手。

如2004年全国Ⅰ卷《大地山河》的第1题“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就是从考查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把握。

湖北卷的20题“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也是考查对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要结合文体特点,抓住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把握语句间的组合关系,在情感上的细微差别。

细致分析下列文章(段落),体会解答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方法。

1.在朱先生(朱光潜)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中,新诗思想内容的现代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朱先生在考察中国新诗的诞生历史时,首先注意的就是启蒙时期的新诗与“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密切联系:

“那是个解放的时代。

解放从思想起头,人人对于一切传统都有意见,都爱议论。

作文如此,作诗也如此。

他们关心人生、大自然以及被损害的人。

A”;B(《新诗杂话•诗与哲理》),它表现了新诗与时代及时代先进思潮之间的血肉联系。

下面是从文段A、B两处摘出的语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语句加以排列:

①而“诗与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