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215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

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

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

铁锭

观察:

锻面的颜色

讲解:

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

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

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

2、质软

设疑:

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

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

用铁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实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

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

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

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

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

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

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

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

1、色、泽、硬度(    )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

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

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

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

(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

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较以下实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讨论)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应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6~2 魔术:

“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察)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 (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讨论)如果将5.6g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减少?

为什么?

本节小结: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第六章  铁

         铁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

一、铁的化学性质[FZ1]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

 [FZ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

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

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

铁锭

观察:

锻面的颜色

讲解:

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

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

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

2、质软

设疑:

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

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

用铁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实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

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

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

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

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

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

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

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

1、色、泽、硬度(    )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

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

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

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

(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

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n

[1] [2] 下一页

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

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

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

红磷、水。

其它:

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

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

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火焰。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1] [2] 下一页

教学重点:

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

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

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

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

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

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结晶

  1.定义:

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

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

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

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

  作业:

课本142页习题1、2、3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至82页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

               2、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入】讲述金刚石、钻石样品或投影幻灯片等。

展示具有金属光泽、深灰色、鳞片状的石墨样品。

 

【举例讲解】用玻璃刀切割玻璃,用铅笔写字、用电池做导电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彩图中金刚石、石墨的色态、硬度、导电性。

 

1.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       色呈        形透明状的晶体,硬度      。

2.石墨是一种          色有           不透明的细磷片状       体。

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够        。

 

【讲述】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

(1)燃烧产物是什么?

              

(2)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根据学过的CO2检验方法得出结论。

               

(1)燃烧后都生成               。

               

(2)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

 

【设问】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形成几种不同单质?

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由于                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种单质,它们的          性质有较大的          。

 

【提问】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归纳总结:

 

1。

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溶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制造能熔融金属的坩埚等。

 

【出示】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过渡讲述】常见的无定形碳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

【讲解】1。

木炭的吸附性(课本P80~P81实验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课本P.80~P.81实验5-2、5-3)  

【提问】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除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

【讲述】焦炭、炭黑的形成及主要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无定形碳

【出示】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本节小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及几种常见的碳,虽然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在物理性质上却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没而引起的。

          2.根据它们的性质掌握它们的主要用途。

 

附1:

课堂练习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单质有         和            .在天然物质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的产物都是         ,说明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

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          ,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          而造成的。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一组物质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

(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

附2:

课堂练习二

1. 木炭可用来脱色、除臭味,这是利用它的(     )

(A) 可燃烧(B)稳定性(C)还原性(D)吸附性

2. 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是因为(     )

   (A)木炭比木材轻                 (B)木炭不溶于水

 (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质发性化学反应

3. 将下面碳的单质与它的用途用短线联接起来:

                碳单质                                  用途

                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墨                                  制作电极

                焦炭                                  制黑火药

              &n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