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333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提生信息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技能学习和对接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和学习技能,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和运用逐步形成

的正确价值观念、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价值。

2.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信息,找寻蕴含规律并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职业岗位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抽象问题特征,以可视化等方式组织呈现信息;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结合所学专业,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生产、生活情境中的结合应用解决方案;总结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与技巧,迁移到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综合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自主或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适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实践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操作技能,开展自主探究、知识分享、协作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助力信息化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懂得合法使用信息资源,能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及个人信息隐私;

关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职业能力。

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了解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程序设计、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防护和人工智能应用等相关知识,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社会特征,遵循信息社会规范,掌握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应用技能,具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职业岗位情境中具体业务问题的信息化职业能力;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和个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结构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结合中职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特点,适应信息化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合理分布知识能力模块与梯度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

(一)课程模块

信息技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必修)和拓展模块(选修)二部分构成,基础模块108学时(6学分)、拓展模块36学时(2学分)。

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入门、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8个部分内容。

拓展模块设计了维护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组建小型网络、应用办公云、制作实用图册、绘制三维数字模型、编制数据报表、创作数字媒体作品、体验VR/AR应用、开设个人网店、设计应用程序、保护信息安全、操作机器人12个专题,教学中可结合专业选择若干专题、设定教学内容,以项目综合实训的方式实施教学。

各地区、各学校也可根据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专业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自主确定拓展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

(二)学时安排

模块

教学内容

学时建议

学时小计

 

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16

 

108

程序设计入门

12

网络应用

16

图文编辑

20

数据处理

18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14

信息安全基础

6

人工智能初步

6

 

拓展模块

维护计算机与移动终端

 

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若干专题,灵活组合内容、确定学时

 

36

组建小型网络

应用办公云

制作实用图册

绘制三维数字模型

编制数据报表

创作数字媒体作品

体验VR/AR应用

开设个人网店

设计应用程序

保护信息安全

操作机器人

四、课程内容

 

(一)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中包含两个层次的学习内容。

其中不含*的为基础性学习内容,标有*号部分是为适应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设立的提升性学习内容,供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延伸学习或与拓展模块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学习时使用。

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形态和个人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熟悉信息社会相关的文化、行为规范、道德和法律常识,树立信息社会应具备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及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

【内容要求】

1.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能描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典型应用。

1.2认知信息社会

能描述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信息社会特征和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常识;

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智慧社会的前景。

1.3理解信息系统工作机制

了解信息系统组成及运行机制;

了解信息编码的常见形式,理解存储单位的概念;

*掌握十进制与二进制、十六进制转换的方法。

1.4选择和连接信息技术设备

能识别常见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设备类型和功能;

能描述常见信息技术设备主要性能指标的含义,能根据需求选择适用设备;能正确连接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常用外面设备;

能将信息技术设备接入互联网。

1.5使用操作系统

能描述操作系统的功能,能列举主流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主流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类型、基本元素(对象)和功能;会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

了解常用中英文输入方法,能熟练运用一种中文输入法进行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会使用语音识别、光学识别等工具输入文本;

了解操作系统自带的常用程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6管理文件

能描述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会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和管理;能辨识常见文件类型,会对文件和信息资源进行检索和调用;

会进行文件压缩、加密和备份。

1.7维护系统

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常见信息技术设备系统设置的主要功能,会进行系统、设备、语言(输入法)等配置;

会安装、卸载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

能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简单的安全设置,会进行用户管理及权限设置;

会进行操作系统的更新和修复;

会使用常用工具进行系统测试与维护;

会应用“帮助”等工具解决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搭建学生感知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结合生产、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增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用性的项目案例,创设做、学、教一体化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知识与技能。

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认知信息社会”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思考、讨论等方式,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结合产生的巨大影响,理解合理与规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问题的重要意义。

在“理解信息系统工作机制”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通俗易懂的真实案例、形象化的数字教学资源,解读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流程,数据、字符等信息编码的形式,理解字节等数据存储单位的概念并掌握常见单位的换算方法;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掌握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的换算方法,并运用到数据存储容量、信息编码等计算中,为延伸学习奠定基础。

在“选择和连接信息技术设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应用体验等方式,综合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和相应外面设备(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音视频设备、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的功能和特点,会根据生产、生活需要提出适用的设备配置方案,并完成与互联网及其他设备的连接。

在“使用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维护系统”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通过、任务式操作,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主流桌面及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特点,会安装、使用和维护其中一种或几种操作系统,能熟练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并进行中英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会根据实际业务要求进行信息资源的操作管理,会调用不同设备及操作系统环境中的功能程序并会安装和卸载,会通过信息压缩、加密、备份及用户权限设置等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简单保护,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更新和常见问题的修复技能,会使用相应的工具软件测试系统的性能、发现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维护。

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帮助”等工具解决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程序设计入门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流程,初步掌握程序设计工具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基于程序设计理念的思维习惯。

【内容要求】

2.1了解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

了解当前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

2.2设计简单程序

了解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会使用相应程序设计工具设计、运行及调试简单程序;会选用外部功能库扩展程序功能;

*了解算法的基础知识,能应用简单算法解决问题。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选用易于学生掌握的可视化、图形化和智能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及工具,设计简单的程序。

要学生对编程的畏难情绪,通过简单程序设计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借助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案例项目的创设,选择图形化或代码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过程控制、面向对象等程序设计理念,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了解算法的相关知识,能应用简单算法解决具体问题,为延伸学习或“设计应用程序”拓展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培养学生基于程序设计理念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迁移至网络管理、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情境中。

3.网络应用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综合掌握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网络的应用技巧,熟悉网络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规范和文化,能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地保护个人及他人信息隐私;会综合运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辅助学习。

【内容要求】

3.1了解网络

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能描述互联网对组织及个人的行为、关系的影响,了解与互联网相关联的社会文化特征;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及TCP/IP协议基础知识,了解IP地址类型、基本规范和设置方法;

*能描述互联网的运行原理并列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

3.2配置网络

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类型和功能,会进行网络的连接和基本设置,会进行简单网络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3.3获取网络资源

会根据需要搜索和获取网络信息资源;

会辨识有益或不好网络信息,能对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进行评价;会区分网络开源资源、免费资源和收费认证资源,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能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

3.4进行网络交流

会进行网络通信、网络传送信息和网络远程操作;

了解与网络相关的安全和隐私知识,会保护个人及他人信息隐私。

3.5运用网络工具

会运用网络工具进行多终端信息资料的传送、同步与共享;会使用数字化网络学习工具辅助学习并分享学习资源;

掌握互联网工具在生活中的运用技能;会制作和发布个人网络信息;

能借助网络工具协作完成任务。

3.6体验物联网

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了解典型的物联网系统并体验应用;

*了解与物联网相关设备及功能,描述其工作原理。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网络应用环境中,感受网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了解网络技术原理,认识网络环境的优势与不足,加深对网络文化和规则的理解。

在“了解网络”“配置网络”等内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知识讲解、实践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TCP/IP协议和IPv4、IPv6类型地址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的使用方法并会配置网络系统;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互联网的运行原理,以及DNS、WWW、E-il、FTP等互联网基本服务的工作机制,为延伸学习或“组建小型网络”拓展模块的

学习奠定基础。

在“获取网络资源”“进行网络交流”“运用网络工具”等内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源自生产、生活实践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综合使用桌面和移动终端等平台中的相关网络工具,从网络中检索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会通过电子邮件收发、即时通信、传送信息资源和网络远程操作等方式进行网络交流,会使用云盘、云笔记、云存储等网络工具进行多终端资料上传、下载、信息同步和资料的分享,掌握网络购物、网络订餐、网络订票、网络支付和网络等互联网生活情境中不同终端及平台下网络工具的运用技能,会制作和发布个人网络信息,能借助网络工具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

在“体验物联网”等内容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事先搭建的智能监控、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工业控制、智能物流等类型的典型物联网系统,让学生体验物联网应用效果;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了解网络基础环境、传感器、RFID标签、应用系统及平台等物联网设备和软件的功能,了解相关的工作原理,掌握物联网设备及软件的配置技能,为延伸学习或“组建小型网络”拓展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4.图文编辑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综合选用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图形绘制等不同平台和类型的图文编辑软件,根据业务要求进行文、表、图等编辑排版。

【内容要求】

4.1操作图文编辑软件

了解常用图文编辑软件及工具的功能特点并能根据业务需求综合选用;

会使用不同功能的图文编辑软件创建、编辑、保存和打印文档,会进行文档类型的转换,会合并不同类型的文档;

会查询、校对、修订和批注文档信息;会对文档进行信息加密和保护。

4.2设置文本格式

会设置文字、段落和页面格式;

能使用样式,进行文本格式的统一和快捷设置。

4.3制作表格

会选用适用软件或工具制作不同类型的表格并设置格式;会进行文字、数据等不同类型表格的相互转换。

4.4绘制图形

能绘制简单图形;

会使用适用软件或工具插件绘制特定图形(如数字公式、图形符号、示意图、结构图、二维和三维模型图等)。

4.5编排图文

会使用文档引用工具(如目录、题注等);

会应用数据表格和相应工具自动生成批量图文内容;会对文、图、表进行混合排版和美化处理;

*能描述图文版式设计基本规范,并运用到图文编辑过程中。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生产、生活中图文编辑应用的典型案例,以项目和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

在进行图文编辑技能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图文编辑相关的业务、版式规范和美学常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综合选用办公、图形绘制、平面设计等多种软件和功能插件,进行图文编排和版式设计,编辑的图文可以是文本、静态演示文稿、图文表格、图片或静态网页等不同类型,能展示或打印。

要兼顾桌面与移动终端等环境,熟练掌握其中的几种,并迁移到其他功能相近的软件、工具或平台中;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业务文档图文版式的设计规范和不同类型图示的使用方法,为“制作实用图册”拓展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5.数据处理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作用,能综合运用电子表格、数据库、数据分析以及大数据工具软件,根据业务需求采集与处理数据,初步了解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表达的相关知识。

【内容要求】

5.1采集数据

能列举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会在信息平台或文件中输入数据,会导入和引用外部数据,会利用工具软件或自编简单程序收集、生成数据;

会进行数据的类型转换及格式化处理。

5.2加工数据

了解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会使用函数、运算表达式或简单程序等进行数据运算;会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5.3分析数据

能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会应用可视化工具分析数据、制作简单数据图表;

*了解数据分析基础知识,能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案。

5.4初识大数据

了解大数据基础知识;

*会初步使用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生产、生活中数据处理分析的典型案例,以项目和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在训练学生数据处理技能的同时,渗入数据结构、数据分析、可视化表达等知识,指导学生透过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与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业务需要,灵活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信息平台等采集数据,应用函数、运算表达式或简单程序模块等进行必要的数据运算,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加工处理,使用查询、数据、统计图表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制作数、图集成的简单数据图表;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相关基础知识,能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使用数据及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设计包含定义问题、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可视化呈现和分析汇总等过程的数据分析方案,为延伸学习或“编制数据报表”拓展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数据处理工具可综合选用相应的功能软件或数据处理平台,兼顾桌面与移动终端等环境,熟练掌握其中的几种,并迁移到其他功能相近的工具或平台中。

6.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综合使用桌面或移动终端平台中的数字媒体功能软件,进行不同类型数字媒体的采集、加工与处理,并集成制作数字媒体作品。

【内容要求】

6.1了解数字媒体

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

了解数字媒体文件的类型、格式及特点;了解常见数字媒体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能浏览或播放不同类型的数字媒体格式文件;

*初步了解数字媒体信息采集、编码和压缩等技术原理。

6.2获取数字媒体信息

会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常见数字媒体信息素材;会进行不同数字媒体格式文件的转换。

6.3加工数字媒体素材

会对图像素材进行简单编辑、处理;会对音频、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处理;

会集成数字媒体素材并制作数字媒体作品;

*能描述数字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规范并运用于作品创作中。

6.4初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了解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发展;

会使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工具,体验应用效果。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生产、生活中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以项目和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

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处理技能的同时,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了解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相关的业务规范和美学常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业务要求,熟练应用不同功能的软件及工具,进行文、图、音、像等常见数字媒体素材的浏览播放、采集、编辑和格式转换等操作,进行相应的修饰和处理,依据主题集成相关数字媒体素材,编辑创作

动画、音视频、动态及交互演示课件等类型的数字媒体作品,并使用插件工具进行美化;了解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并使用移动终端、VR眼镜、穿戴式设备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工具体验应用场景;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字媒体信息采集、编码和压缩等技术原理以及数字媒体作品设计规范等相关知识,为延伸学习或“创作数字媒体作品”等拓展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7.信息安全基础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常识,认知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熟悉信息安全规范,理解信息安全评价标准,会建立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内容要求】

7.1了解信息安全常识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列举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能描述信息安全现状及其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

7.2防范信息系统恶意攻击

了解常见信息系统恶意攻击的形式和特点,初步掌握防范恶意攻击的方法。

*理解信息安全评价标准,能设计简单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案。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信息安全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和任务训练,提高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和基本技术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仿真或真实的信息安全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影响,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提升信息安全防护的技术能力;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评价标准,能根据业务需要设计简单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案,为延伸学习或“保护信息安全”等拓展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8.人工智能初步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体验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为适应智慧社会做好准备。

【内容要求】

8.1初识人工智能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会初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辅助学习和工作;

*能描述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实现原理,会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

8.2了解机器人

了解机器人技术发展和应用。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技术展示、项目设计等方式,展示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了解人工智能的特点和应用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多方面度了解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的技术发展态势,以及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商务和金融、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健康和养老、智能政务、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会初步运用智能视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模糊检索、智能个人助理、自主智能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工具辅助工作和学习;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使用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搭建人工智能应用模块,为延伸学习奠定基础。

(二)拓展模块

拓展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性信息化职业能力安排的内容,按专题组织。

可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职业岗位要求,选取并组合部分专题,设定教学内容,通过综合项目实训的方式实施教学。

1.维护计算机与移动终端

【内容要求】

根据业务需要选择配置合适的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常用外面设备;

安装支持系统运行和业务所需的各类软件,完成系统设置、网络接入和系统

测试;

进行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常用外面设备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送;针对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