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439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63 尚贤 同步学案.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63尚贤同步学案

三、尚贤

自主构建积累梳理

一、字音字形

尚贤(shànɡ)  社稷(jì)  庖厨(páo)远鄙(bǐ)阖门(hé)罝罔(jū)

二、通假举要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通“倘”,理解为倘若)

今上举义不辟贫贱(通“避”,理解为避开)

四鄙之萌人闻之(通“氓”,理解为民)

谨上为凿一门(通“仅”,理解为只)

泰颠于罝罔(同“网”,理解为渔猎之网)

莫不敬惧而施(通“惕”,理解为警惕)

美章而恶不生(通“彰”,理解为明显,显著)

三、古今异义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古义:

指在高位者

今义:

成人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古义:

用来……的

今义:

表因果关系连词

四、词类活用

谨上为凿一门 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无能则下之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下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动词作名词,辅助的人、帮手

然则众贤之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美章而恶不生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丑恶的事

必将富之贵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有,使……尊贵

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名词作动词,任用

则是本失其所欲 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

五、文言句式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判断句

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判断句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判断句

贤士不可不举被动句

此若言之谓也固定句式

文本解读点石成金

一、文本主旨

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

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

不仅如此,他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他仍以古代圣王为例,具体阐述了“尚贤事能”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尚贤事能”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攻击。

这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

二、互动探究

1、让“国之良士”增多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时为什么提到“善射御之士”?

二者有何区别?

作者写为使“国之良士”增多,写到了“善射御之士”,采用了类比的方式。

国家要想使“善射御之士”增多就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同样,国家要想使“国之良士”增多,也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有人会说,难道“善射御之士”不是“国之良士”?

墨子认为“国之良士”要“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那些“善射御之士”还不能算真正的“国之良士”,这体现了墨子的时代局限性。

名师点金:

墨子认为的那些道德品行纯厚,有口才,在治国方法方面知道得多的人才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2、墨子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断予之令”,这体现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

在古代,统治阶级是看不起农民与手工业者的,那些出身下层的人即使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

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

他大胆地提出: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种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状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这正是墨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3、选文为什么引用尧举舜、禹举益、汤举伊尹、文王举闳夭、泰颠的事例?

文章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列德而尚贤”而采用了引证法,通过列举尧举舜、禹举益、汤举伊尹、文王举闳夭、泰颠等事例,用事实来证明“尚贤”的重要性。

三、阅读链接

墨子的“尚贤”、“尚同”

所谓“尚贤”,就是任人唯贤。

墨子关于《尚贤》上、中、下三篇文章,从总体上看,基本思想相同,讲的都是选官用人之道。

而《尚同》三篇,则是墨子提出的避免离乱纠纷,使社会得到安定的主张。

  墨子认为,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国家的兴亡成败关键在于用人。

他说: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一个国家的贤良之士的众寡、以及是否做到尚贤使能,是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或兴衰、社会的稳定或混乱之根本。

  墨子心目中的贤良之士,就是德行忠厚,道术渊博的德才兼备之人。

他说:

“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就是人要富有好的品行,做事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兴利除害,要有很高的思想水平,能辨析事理,通晓治国的道理和方法。

他认为,贤良之能和贤良之义是统一的。

也就是说,能够称得上贤良的基本素质,必须是“德行厚”和“道术博”的统一。

  墨翟提倡选拔人才,各个阶层、士农工商不分亲疏贵贱,以贤能为标准。

他认为,国家各级政府中的官职,应该平等地、无条件地向农夫和手工业者等一般平民开放,只要他们具有贤能条件。

他说: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还有句名言: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意思是:

做官的不能永远富贵,而民众也不会永远贫贱。

对有才能的人就举拔他们,对没有才能的人就撤下来。

  尚贤是墨子的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参与管理国家。

墨家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

墨子提出“贤”的标准,要求把那些世袭的无才无德的贵族换下来,将符合“贤”的标准的人士选拔上去,正是为了实现他建立贤人政治的愿望。

  “尚同”,就是“一同天下之义”,是墨子关于国家起源与政权职能的学说,也是“兼爱”得以实施的政治制度。

墨子在《尚同上》阐述了民主选举产生政府的观点:

由于原来的无政府状态“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所以人们“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立诸侯国君。

”“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从天子到三公,从诸侯到正长,政府各级官员莫不是经民主选举产生。

“尚同”同时要求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舆论达到一致,即所谓“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要求社会成员的思想都要统一于其长官,下级的思想要统一于上一级,以此逐级统一思想舆论,天下大治。

同时墨子十分强调自天子、三公、诸侯,直到地方上的乡长、里长都必须实行举贤良之制,自上而下建立起贤人政治的一套平民民主的体制,以保证思想舆论的统一有正确的方向,即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利万民。

  值得警惕的是,尚同和尚贤是不能分离的。

尚同要以尚贤为基础和前提,否则小了可能会造成“一言堂”,大了可能会形成独裁统治,希特勒也是民选上台的。

这也是墨子的“尚同”最容易为人诟病的地方。

虽然墨子有“天志”来警示最高统治者,但今天看来,没有制衡的权力,仍然是危险的。

同时,尚贤需要以尚同来相辅,否则,无政府状态下,再贤良的人,再好的政策也是无法推行的。

点金测评创新训练

课内巩固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射御(yù)   社稷(jī)   譬(pì)若

B.辟(pì)疏庶(shù)子阖(hé)门

C.工肆(sì)伊(yī)尹庖(páo)厨

D.闳(hónɡ)夭罝(jū)网承嗣(cí)

【答案】 C(A稷:

jì,B辟:

bì,D嗣:

sì)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奈何:

怎么样

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社稷:

土地神

C.然后国之良士亦可得而众也然后:

这以后

D.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是故:

因此

【答案】 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3.下列句子中的“且”字,和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A.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

B.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

C.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B(A况且,B和例句都当“将要”讲,C况且,再说,D连词,又)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A本:

①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②正常用法,根本。

B至,到。

C作坊,店铺。

D勉励,鼓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D.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答案】 AC(都当“主张,学说”讲)

6.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C(A疏:

①疏远的人,②臣下向皇帝上奏的文体;B鄙:

①边疆,②以……为鄙,意动用法;C美:

美好;D行:

①品行,②实行)

7.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将富之贵之

B.不义不富,不义不贵

C.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答案】 C(C是形容词作状语,ABD是使动用法)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B.此何难之有?

C.何谓德不形?

D.唯命之从。

【答案】 C(ABD都是宾语前置,C不是)

课后提高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子墨子言曰:

“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是其故何也?

曰:

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

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是其故何也?

则上得要也。

9.对下列“而”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 ②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③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④美章而恶不生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答案】 B(都是连词。

①表转折关系,②表顺承关系,③④都表并列关系。

10.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A.必将富之贵之

B.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C.无能则下之

D.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答案】 B(例句和A、C、D项都是使动用法。

B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辟”都通“避”,丢开、抛弃。

A项,举荐;拿。

B项,相应的位次;排列,陈列;D项,功劳;劳累。

12.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

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说墨子的人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C.在第二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尚贤”的观点。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

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士的故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第二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即“尚贤事能”。

【答案】 B(“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之士。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长八尺五寸。

及项王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

项梁败死定陶,成奔怀王。

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

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

“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

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向,可以争天下。

”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

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就国,更以为列侯。

及闻汉遣韩信略韩地,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

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余城。

汉王至河南,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

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

三年,汉王出荥阳,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

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复归汉,汉复立以为韩王,竞从击破项籍,天下定。

五年春,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颍川。

明年春,上以韩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

信上书曰:

“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

”上许之,信乃徙治马邑。

秋,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

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

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

信亡走匈奴。

(节选自《史记·韩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  左迁:

降职

B.将兵略韩地略:

攻夺,夺取

C使人责让信让:

使谦让,使退让

D.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颍川王:

统治,称王

【答案】 C(让:

责备)

14.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乃:

都当“于是,就”讲)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认为韩信雄壮勇武,所处封地又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就起了戒备心理,于是下诏命韩王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

B.沛公收复韩国封地得到韩信这个人才并委以重任,韩信追随沛公,以敏锐的战略性眼光建议沛公利用士气争夺天下,由此,沛公平定三秦,封韩信为韩王。

C.韩王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当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时,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

D.韩王信是刘邦的亲信,和刘邦的关系很好,可最后他举旗反叛勾结匈奴和汉朝对抗。

在大敌当前时,刘邦招降纳叛,网罗人才,但等到天下已定,就开始大肆诛杀功臣,刘邦的猜忌使他们成为惊弓之鸟,明知造反要被杀,但还是铤而走险,这似乎在告诉我们:

君主和臣子之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

【答案】 B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向,可以争天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复归汉,汉复立以为韩王,竞从击破项籍,天下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您的士兵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都踮起脚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乡,趁着他们锐气强盛向东进发,就可以争夺天下。

(2)等到楚军攻破荥阳,韩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汉王,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最终跟从汉王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

语言运用

17.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出适当的词语。

(歇后语、俗语均可)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词汇尤其丰富多彩。

同样一种现象,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人就会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认识。

假如你“说话写文章善于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欣赏这种做法的人会说你精于“引经据典”;觉得你喜爱卖弄文采的读书人会说你“________”,;认为你不忘表演,时时显示自己“新新人类”的就会说你“________”。

同样,假如“两个人彼此一样,不分上下”,若强调“力量相当”可用“势均力敌”来形容;若用词追求典雅,则可说他们“________”;若用词通俗且带有贬抑,则可说他们“________。

【答案】 掉书袋 作秀(做秀) 难分伯仲(伯仲之间或不分轩轾) 半斤八两

18.根据下列语句,给“羌笛”下定义。

(可增删词语)

①羌笛是一种民间竖吹乐器

②羌笛由两根竹管构成

③竹管长15至20厘米

④羌笛的管头插着竹簧

⑤竹管上有大小一致的洞孔

⑥两根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羌笛是一种由两根长15至20厘米、洞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

19.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或者引用)其作品,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

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建立新中国。

【答案】 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 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 苏轼需要一座庐山 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