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4762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8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docx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北京

本科毕业实习报告

题目:

北京城市认识实习

学生姓名:

李殊

学生学号:

学院:

建筑学院

系别:

城市规划系

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

城规12

二〇一七年三月

总述2

一实习的性质与目的2

二实习的方式与内容2

三实习报告内容:

清代北京城3

3.1城市总体概况3

3

3.1.2轴线3

3.2现代地标性建筑:

银河SOHO三里屯4

3.3城市规划教育基地: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6

3.4城市的中心:

天安门广场·故宫7

3.5体育运动中的建筑:

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9

3.6封建王朝的礼制建筑:

鼓楼11

3.7典型的艺术展览馆:

798艺术区首都博物馆11

3.8园林建筑:

颐和园.圆明园,什刹海13

3.9城市商业区:

王府井.西单,南锣鼓巷15

总述

——

实习地点:

北京市

指导老师:

张立恒,郭丽霞,李丽娟

在北京进行为期5天的城市规划专业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三里屯,银河SOHO,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南锣鼓巷,北京天安门广场、什刹海,鼓楼,故宫、王府井,798艺术区,奥林匹克公园,奥运村,鸟巢,水立方,颐和园,北京大学,圆明园,北海公园,首都博物院,西单。

一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城市规划认识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为后继学习累计感性认知。

结合此次毕业设计的城市更新的主题,对北京市实地参观学习,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政策。

通过对城市的认识,可以全面体会城市规划的城市更新的理念和实际中的运用。

二实习的方式与内容

城市规划识实习是以参观城市的主要特色建筑和规划情况的介绍,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内容涉及到了单体建筑、历史文化建筑群、特色民居、商业步行街、城市街道、奥运场馆、CBD等。

三实习报告内容:

清代北京城

3.1城市总体概况

3.1.1整体城市空间布局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00余年的建都史,自从元朝定都大都以来,北京便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

元代重建了北京城,旧城渐渐荒废,留下一些辽金的遗址。

当时人们习惯把旧城称为南城,新城称为北城。

北京是职能综合型的首都城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服务和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市结合北京城市的轴线布局特点和自然地理特征,在继承发展城市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十字轴的基础上,强化政治、文化与首都经济发展的职能。

“两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结合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的延伸,全面实现保护与发展,从空间布局上体现首都政治、文化、经济职能的发挥。

3.1.2轴线

北京是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凸”字形以内旧城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在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艺术上,实现了以轴线为中心的全城对称,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全长8km,是当今世界上保存的最长最成功的建筑艺术轴线,整个轴线有开有阖、有收有放,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等四重城垣,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完整和谐的、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

明朝时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几次加固了城墙,建了外城,北京城形成了“凸”字的建筑,并把北京城左右分开,但城内的行政区划仍分为五个城,即中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五个城中再细分为坊。

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

到了清代,按五城重新划分内、外城内城中割出原属中城的东长安街以南,沿城至西长安街路南,再割原属东城的泡子街以南,沿城至王府井路东,再割原属西城的抱子街以南,西至城隍庙城根的这片地界。

外城中只留下萧公堂,东至崇文门外大街路西,南绕天坛、永定门,北转三里河桥东,这片地界属南城。

其余则分别划归东、西、北、中四城管辖。

从总体布局上来看,整个北京城呈现棋盘结构的奇观,其建构之精巧可谓鬼斧神工。

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布置在天安门广场轴线的东西两侧,它们与天安门城楼相呼应。

整个广场呈现庄严、雄伟、开阔的气氛。

座落在广场轴线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以后建设的毛主席纪念堂,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段轴线的空间。

这条中轴线与横贯全城的长安街东西轴线垂直相交在天安门广场,组成了一幅十分完美的城市十字轴线骨架。

3.2现代地标性建筑:

银河SOHO三里屯

3月1日早从呼和浩特市出发,当天到达北京,下榻到预定宾馆,稍作休整进行当天的实习任务,熟悉周边环境,并参观旅程的第一站--三里屯和银河soho。

银河SOHO地址位于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拥有总建筑面积33万多平方米,包含166,000平方米的写字楼及86,000平方米的商业区域,全新的工作休闲空间使项目与周边枢纽的联通趋于完美化。

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

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

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

在建筑设计策略上,此项目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

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

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

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

三里屯太古里的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并将构建占地5.26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街区,它位于三里屯北街,与三里屯酒吧街隔街相望。

街区内所有建筑均为4层,限高18米。

三里屯太古里以“3.3”大厦为界线,分为南北区。

里屯太古里位于三里屯酒吧街南北走向那条街的西边,酒吧街整体不变,还是位于街的东边。

“三里屯太古里的加入只能说,它提升了三里屯整个街区的时尚和繁华,并不能代表三里屯的全部。

”将三里屯定位为时尚文化创意街区,就是要把文化创意的东西变成经济效益。

据了解,北区设计凸显豪华特色,饮食上主打高级餐厅,收罗世界顶级美食;办公区建成高端办公服务区域;消费上将国际奢侈品牌集聚北区。

新三里屯北区专为世界顶级奢侈品牌量身订制,为高端消费人群营造出舒适独立的购物环境。

在建筑上,北区也显示出典雅高贵,北区北座命名为“时尚前线”,该建筑随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北区东座命名为“水晶立面”,其设计采用玻璃的华贵剔透与金属的坚硬前卫相结

合。

南区消费水平更接近平民化,是一个汇聚书籍音像、艺术画廊、酒吧等的时尚文化休闲消费中心,包括“尊贵品位区”、“艺术文化酒吧区”、“潮流区”、文化广场和时尚大道等,市民可在此购物、泡吧、健身、看电影、垂钓。

3.3城市规划教育基地: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3月14日早老师带领我就来到了此次参观实习以及旅程的第一站——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如果想要对一个城市先有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再去近距离的接触它,首先参观它的规划展览馆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我们了解了北京市几千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建设,对城市的交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都有了一些了解。

北京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南侧,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全面展示北京城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大型主题展览馆。

该馆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展示面积约8000平方米。

这里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代北京城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其中历史部分主要由北京古城变迁、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故宫实木大模型展区和多媒体数字影片《不朽之城》组成。

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史料,以及多媒体数字影片和各种模型,反映了北京城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发展过程,详尽展现了自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格局。

同时重点反映了包括北京故宫皇城在内的北京旧城多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沿革和保护规划。

当代北京城市规划展区主要包括北京历次总体规划介绍;北京市“区县规划建设展览”,北京城市交通、环保、水务、建筑节能等专题展区和北京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展区等。

回顾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北京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情况。

介绍了北京各区县规划建设的情况和发展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全面介绍和展示了中国首都北京的交通、环保、建筑节能和水务等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美好前景。

详细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体规划、场馆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

北京规划大模型和多媒体影片直观地展示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

馆内同时又有许多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有的堪称世界之最。

这里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作为一个城市与外界人士沟通交流的平台北京规划展览馆向我们展示了北京的全貌,也使我们了解了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使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都了解北京认识中国。

3.4城市的中心:

天安门广场·故宫

3月15日早九点,小组人员集体到达

到达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广场上已经有非常多的人了,以前在电视和书籍上对天安门广场已经有很多的了解,现在亲自站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的,广场周围的建筑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穿过天安门就是故宫,参观完故宫有很大的收获,体会到了故宫建筑的雄伟壮观。

故宫作为北京的一张名片坐落于它的中心,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

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

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

在建造过程中,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

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

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

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

前朝后寝,左祖右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

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整个故宫的布局,以午门至神武门作中轴,呈对称性排列。

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天安门,向北延伸至景山,恰与北京古城的中轴线相重合。

登上景山,眺望故宫,飞檐重叠,琉璃连片,壮丽辉煌,气象万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和独特风格,堪称中国传统建筑之瑰宝。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

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

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

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

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

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

于这条中轴线上。

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游览故宫,让人感受当年皇家的气派,也让人沉思历史的沉重,人类文明的文化,其实质就是劳动人民的血与汗所铸就。

3.5体育运动中的建筑:

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

3月15日晚,小组人员集体来到鸟巢、水立方,早上还是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令我感到无比自豪,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

晚上要感受一下这座三千年的古城带给我们的时尚前卫的气息。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可是,不知道是因为冬天的原因还是什么,这里却是十分的荒凉,又或者是白天的原因,鸟巢的确很庞大,可是钢结构看起来灰突突的,冷冰冰的,没有一丝人气,进入鸟巢真的是很失望,座位安排的很好,中国红,也许它的作用仅为观看比赛,所以没有什么让人能够记住的。

5层的鸟巢,透过钢结构,能够看见外边的国家体育馆,居高临下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可是寒风透过,一点也没有鸟巢顾名思义鸟窝嘛那种暖暖的感觉。

颜色上钢结构银白色,座椅墙壁中国红,夏天会有很热烈的感觉。

不过鸟巢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钢结构的应用。

钢结构轻,可塑性强,做造型非常的不错,注意就是清理方面,越复杂越不好清理啊。

还有就是钢结构的维护工作,我觉得也不是很容易。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

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催生了“水立方”,它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方形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态,它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以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规则。

而这个“方盒子”又能够最佳体现国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建筑功能的完善结合。

按资料上严格的说“水立方”是一个177米乘177米的方型建筑,高31米,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上的不同形状有11种。

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这里起作用的膜是ETFE膜,它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不知道是由于春夜天冷,广场上的人也很少,完全没有感觉到这个城市运动中心应当承担的作用,不希望它也像雅典奥运会场馆那样没落了。

3.6封建王朝的礼制建筑:

鼓楼

3月14日约下午4点,小组人员骑小黄车来到北京鼓楼,它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鼓楼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

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

当时我们只是在外围参观了一下,随后向后海驶去。

鼓楼一角路旁有一小乐队在街头演唱《硬币》,似乎歌声飘进了过往的北京城。

3.7典型的艺术展览馆:

798艺术区首都博物馆

3月15日下午约四点小组集体来到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相比较于类似博物馆的艺术展示区,798是最受年轻人最向往的。

该区由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经由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798已经演化为一

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以798厂为主的厂区的建筑风格简练朴实,讲求功能。

这批入驻者中,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蛋糕等服务性行业。

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

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

就像09年入驻798的创意蛋糕品牌ebeecake,精致的造型,展现人生心路历程的情感名称,就很好的体现了美味、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丰富着798的文化内涵。

时而出现的ebeecake玩偶也给时尚的798艺术区,增添了一些乐趣。

而这批入驻者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产物,他们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

798是新时期的青年文化经过积淀转向成熟的载体。

这里形成的文化将是地方资源的国际化,是个人理想的社会化。

新的798意味着先锋意识与传统情调共存,实验色彩与社会责任并重,精神追求与经济筹划双赢,精英与大众的互动。

出现在798的这一现象,牵涉到都市发展、生产和消费模式等广泛的层面。

3月17日,在结束北京之旅最后时刻前,前往最后一站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用地面积2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分地下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

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

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

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

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

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

共分为千年宝藏展,古代瓷器展,古代佛像展,古代玉器展和燕地青铜展五类展厅。

由于时间原因只参观了古代玉器展,古代瓷器展和古代佛像展。

3.8园林建筑:

颐和园.圆明园,什刹海

3月16日我们参观了颐和园和圆明园。

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它很好的体现出了皇家园林的华贵和精致。

采用古典皇家园林所特有的“一池三山”的格局。

由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成为颐和园整体布局的大框架。

设计运用散点透视手法,取得建筑全而齐,不显杂乱;景物广布,不显分散的效果。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

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

着重在环湖景点的布局:

从湖中的南湖岛起始,过十七孔长桥经东堤北段,折而西经万寿山前山,在转南循西堤而结束于湖南端的绣绮桥,形成一个漫长的螺旋形“景点环带”,犹如一幅连续展开的山水画长卷。

颐和园根据使用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区: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巧妙的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

站在知春亭,远看对面最远处,山水一色不可辨认,近处稍稍清晰,然后是雾蒙蒙的一片,然后才渐渐清楚。

所谓“水的三远”,在此处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随后,集体来到圆明园。

这是所有的参观地点最最不想说任何话语的历史痕迹。

所有的一切建筑现状都已默默地简要的表明了一切。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抢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3.9城市商业区:

王府井.西单,南锣鼓巷

王府井、西单、大栅栏是北京三大商业中心,布局呈三足鼎立之势。

大西单作为全市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综合性中心之一,?

主要为北京市尤其是北京市西部居民?

服务,?

并对西北部人口密集的生产居住、行政办公及高校文教区有较强的影响辐射力。

王府井是北京三大商业中心之首,?

是世界着名的城市商业区。

?

3月15日,中午来到王府井,以为这里的美食街区,当然未曾忘记我们主要学习任务。

王府井中心商业区以王府井大街为主轴,?

两侧向纵深发展,?

形成了东区和西区两个街坊型商业街区格局。

东区步行街成十字交叉型。

笔直的街道,紧邻大体量的建筑物侧墙,?

空间结构易形成生硬、单调之感。

以优美、丰富的曲线为空间造型的基础,?

以旋转、律动的圆来变化,?

以郁郁葱葱的绿化来点缀,柔化了建筑物坚硬的外观。

西区以三个形态各异的广场作为空间形态的构成点。

以稳重、简洁的直线和灯柱将三个广场联成一个整体,?

形成西区开敞的城市空间形态。

王府井大街是中心商业区最主要的街道,地处天安门以东,与西单沿主轴线对称布置,全长1800多米,是一条物丰人旺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

?

整个街道分为三部分,中间为主要街道,两边随商业建筑布置,设有部分小品和散点商业供人们休息,其装饰具有浪漫的格调,使人们放松心情。

但是现有的王府井商业街空间形态单一,空间无节奏感和秩序感,并且匮乏公共空间,没有足够的参与性的活动空间和休息空间,现有的无使用功能的空间依然保留着,存在空间的浪费现象。

环境景观视觉形象缺乏完整性与统一性。

没有合理的规划,成为凌乱的小开间密集?

型店面及经营同类商品的聚集地。

?

3月17日北京实习的最后一站,北京以后一顿晚餐亦是西单,以结束为期五天的实习。

西单面对目前百货业已逐渐进入“后微利时代”、京城各大商圈都在竖起改革旗帜的状况,如何不断调整商业态势、确立自己独特定位以应对激烈残酷的商战,不但是摆在西单商业区每一个成员面前的难题,也是整个西单商圈亟待研究的课题。

西单商业区由南北方向的西单商场、华威大厦、华南大厦、西单文化广场、中银大厦、首都时代广场等17个精品建筑构成,这其中涉及商业的包括中友百货、特别特、西单赛特、太平洋大厦等等不同档次的商场。

西单一直以来都被表述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健身、文化、办公、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区”。

3月14日,集体来到南锣鼓巷,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

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

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

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以南锣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