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4770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

2018年3月2日

 

1、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址

3

建设单位

4

设计单位

5

监理单位

6

质量监督单位

7

施工总承包单位

8

资金来源

9

合同承包范围

10

结算方式

11

合同工期

总工期:

800天

年月日至年月日

12

质量目标

合格工程

1.建筑设计简介:

表2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

功能

楼层

用途

楼层

用途

地下一层

车库

地上

办公

地下二层

车库

2

建筑

面积

总建筑面积(m2)

44079.2

占地面积(m2)

5912.03

地下建筑面积(m2)

8680.42

地上建筑面积(m2)

35398.78

标准层面积(m2)

1773

3

建筑

层数

地上

20层

地下

地下2层

4

建筑

层高

地下部分层高(m)

地下一层

7.42

地下二层

6.60

地上部分层高(m)

首层

4.0

标准层

4.0

5

建筑

高度

绝对标高(m)

±0.000=85.85m

室内外高差(m)

0.30

基底标高(m)

71.85

基础埋深(m)

14.03

建筑檐高(m)

84.60m

6

建筑

平面

轴线编号

01/8

轴线编号

A-G

轴距

68.65m

轴距

63.38m

7

建筑

防火

地上、地下耐火等级为一级。

8

防水

工程

地下

防水等级一级:

为混凝土自防水加卷材外防水,

2.结构设计简介:

2.3.1、结构设计:

表3-1

序号

项目

内容

1

结构形式

基础结构

主楼:

桩-承台式基础

主体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

各层土质情况

见表3-2

2

地质水文

地下水位标高

标高:

77.99m

地下水质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

混凝土自防水

抗渗等级P8

3

地下防水

材料防水

SBS4+3

构造防水

缓膨胀止水条及橡胶止水带

基础

C35、P8

4

混凝土

强度等级

剪力墙

标高:

7.95以下-C60;标高:

7.95至27.95C50;标高:

7.95至43.95-C45;标高:

43.95至59.95-C40;标高:

53.95以上-C35;

框架柱

标高:

7.95以下-C60;标高:

7.95至27.95C50;标高:

7.95至43.95-C45;标高:

43.95至59.95-C40;标高:

53.95以上-C35;

标高:

7.95以下-C40;标高:

7.95至27.95C35;标高:

7.95至43.95-C35;标高:

43.95至59.95-C30;标高:

53.95以上-C30;

顶板

标高:

7.95以下-C40;标高:

7.95至27.95C35;标高:

7.95至43.95-C35;标高:

43.95至59.95-C30;标高:

53.95以上-C30;

5

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地下一层及以上主体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措施按7度区一级抗震;地下二层部分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措施按7度区二级抗震。

结构钢筋种类Ⅰ级(HPB300)、Ⅲ级(HRB335、400)

6

钢材类别

型钢种类

型钢、钢板、钢管、锚栓:

Q235、Q345

焊条种类

E43用于焊接HPB300,Q235钢焊接;

E50HRB335、HRB400级钢筋焊接

机械连接接头

对于直径d>18的钢筋机械连接。

基础厚度

主楼筏板2000mm;防水板700mm、承台:

承台CT-1高度为2400mm;CT-2高度1800mm;CT3厚度2750mm;CT4厚1500mm。

7

结构断面尺寸

外墙厚度

基础至-0.05m厚450、550mm

-4.85m至-0.05m厚400mm

核心筒厚度

Q1-450mm、Q2-300mm、Q3-250mm、Q4-400mm、

现浇板厚度

110mm、120mm

8

楼梯结构形式

梁板式

2、编制依据:

类别

名称

编号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设计图纸、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一、二级水准测量规范》

本工程施工图纸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使结构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3、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本工程结构特点、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汇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的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

本工程应进行沉降观测,测量等级为二级,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沉降观测每施工一层应观测一次;主体工程完成后,在装修期间,每个月观测一次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3~4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并进行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9.6.4沉降稳定的标准为:

最后100天沉降速率小于0.01mm/天。

第三年工整个施工期内和使用期间建筑物都应进行观测,直到沉降变形稳定为止。

3、观测点的设置

(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本工程施工图结施-04进行,观测点构造详及平面布置图附后。

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2)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医院施工高程控制的水准点进行的,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应尽量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3)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厂区永久水准基点引测,采用II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往返测误差不得超过±1

mm(n为测站数),或±4

4、观测规则

为保证观测数据可靠性,故观测按照“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所依据的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稳定;仪器、设备稳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固定。

以尽量减少误差,确保沉降观测的可靠性。

5、观测准备工作

在首次观测前必须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校正,使用每3—6个月并送往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校核一次。

6、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为了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相应的指标如下:

(1)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地基土质不均匀的重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允许偏差为±1mm(即仪器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前视各点以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mm)。

(2)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符合施工测量规范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4、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

1、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自地下室底板面完成后开始,待观测点稳固后并立即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值是以后每次复测进行对比的基础,施测时采用水准仪进行两次以上观测后进行决定。

第一次复测(第二次观测)在负二层顶结构完成开始,每施工两层观测一次。

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两个月观测一次,直至达到沉降稳定为止。

2、将每次的观测数据进行正确无误的整理,并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个点的高程。

比较并确定出沉降量。

3、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上半部分荷载量,下半部分为各沉降观测点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系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系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便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的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相关主管部门,正确指导施工。

6、观测中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实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避免阳光照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7)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4、曲线形状注意问题

(1)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时。

应该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2)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每次观测又出现下降。

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则第一次观测数据作废,若回升在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3)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

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处理措施:

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观测点之沉降量。

(4)曲线自某点渐渐回升

原因:

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措施:

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复合测量,确定下沉量。

5、各项工程投入

1、主要设备和材料用量及人员配备计划

序号

名称

数量

型号

1

水准仪

1台

DSZ2

2

塔尺

2套

3

钢卷尺

1把

50m

4

测量工程师2名

5

技工3名

6、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

2、作业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

测量人员负责沉降观测的全过程;记录人员负责观测数据记录及资料的整理;跑尺人员负责立水准尺。

3、作业应具备的条件:

天气晴朗,通视良好,风力小于二级。

4、为了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在沉降观测点安装完成后,沉降观测表上安装保护筒。

7、观测频率

1、基础底板结构完成进行观测,负一层结束复测一次,而后每施工2层为一周期进行观测。

2、如果施工停工较长,应在停工和复工前均进行一次观测。

3、竣工后一年内,每2月观测一次。

8、安全保护措施

1、在每次观测作业前,测量人员均应对观测点周围情况和路线进行了解,并对跑尺和记录人员交底。

2、所有观测人员在进入现场前需要戴好安全帽,并密切配合,争取快速,准确的完成任务。

9、附图:

(1)沉降观测点构造详图:

 

 

(2)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