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5661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docx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

 从家长的角度分享三句话:

  第一句话,守护好孩子的担当。

  高三是孩子走向成年的重要一年,高考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重要担当,虽然孩子们的肩膀还稍显稚嫩,毫无疑问,这个担子他们必须自己挑起来。

  作为家长,我们无法代替,却可以守护,鼓励他们任何时候不要松懈,更不要逃避,通过高三的辛勤付出历练自己的担当能力。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担当不是空洞的励志口号,是严谨的细节,是具体的行动,体现在切实的学习计划中,体现在完成学校老师的要求中,体现在与同学的互助互帮中,体现在持之以恒的毅力中。

  话又说过来,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何况处于长期紧张状态的孩子?

我们家长应细心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孩子鼓励、欣赏,守护好他们的担当。

  举个例子。

  3月28日,清华来学校进行招生宣传,之后与部分同学面谈,我家孩子未被选入。

在教室外遇见他时他说没关系,但我还是给他发了短信:

“爸妈认为你是最好的。

”他回了四个字:

“嗯,最好的。

”有点调皮,看来内心还算强大。

第二天是北大来,同样未被选入面谈。

我又发了短信:

“别人怎么选择,是别人的事,你怎么选择,才是你的事,才关乎你的实力。

爸妈始终认为你是最好的。

”将近半夜,才等来他的三个字:

“谢谢啊。

”我读出了刚刚散去的失落,也读出了刚刚恢复的坚毅。

  第二句话,自觉与学校分工合作。

  大家关心的高三教学备考安排,那是学校多年积累的成熟体系,是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不夸张地说,只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学校安排和老师要求做到位,高考成绩肯定是优异的。

  所以这方面我们家长尽可放心,专心扮演好家长的角色,自觉和学校形成分工合作。

  我认为家长要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精神引领,二是后勤保障。

  我们让孩子担当,首先我们家长自己要担当,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和承担,不躲闪不牢骚不抱怨,给孩子一个积极向上的引领。

  微信是我和孩子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他这个年龄可能不适合面对面的絮絮叨叨,但通过微信关注,可以让他感受到我们做家长的对生活的阅读、热爱,甚至一点理想主义情怀,没准会对他有启发。

  关于后勤保障,大家肯定各有高招,不过除了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关爱,还可以承担起自主招生报名的大部分工作、提前研究专业志愿等。

  第三句话,不妨超脱一点。

  高三要说家长一点不紧张不大可能,除非事不关己。

估计现在许多家长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听到过各种招考信息了。

有信息是好事,但碎片化的信息、甚至有些偏颇的信息只会让我们无所适从,自乱阵脚甚至产生焦虑。

其实纠结的事无非就那么几个:

  1、上不上课外辅导班?

我们家孩子没上过,无法提供经验,大家如果有这个想法,建议务必和孩子商量好,同时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意见。

  2、学校要不要加课?

建议听从学校安排,前面说过,四中的教学安排是个成熟体系,怎么安排是我们学校自己的事,与别的学校无关,我们不和任何学校比。

  3、怎么拿到高校加分,特别是北清加分?

博雅也好,领军也好,还是其他各种自主招生,加分的主动权都掌握在高校手里,我们同学手里只有一个主动权,努力把高考成绩考到最好,不管你有没有拿到加分,裸分至关重要。

  4、成绩波动或者不理想怎么办?

这一年,估计会有一些家长和同学的情绪跟着成绩排名波动。

这里我想引用北大光华学院2014级汪嘉倩同学参与招生工作后写的一句话:

高考真正审阅的,是备考时的坚毅品质与从容心智,和报考时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

我们家长本应该为孩子屏蔽干扰,这要求我们自己要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占得了多少先机,而是父母的格局。

我们应尽可能淡定从容,一步步陪孩子耐心走下来。

  高三虽然以分数为重,但我还是想说,不只有分数。

高中尚未完成,我们仍要鼓励支持孩子学习以外的全面成长,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天。

分数是一时的,成长是一生的。

  我也说句真心话,现在我感到高兴的,不只是孩子考出了理想分数,还有这样几件事:

  1、7月24日出分这天中午他在初中学校门口一直等着见他的初中老师道一声谢谢,而不是迫不及待去查分数;

  2、他第一次去献了血,随即马不停蹄和同学一起准备学长助学;

  3、他的假期计划里依然有和小伙伴一起去那个他们去了三年的孤儿院做义工;

  4、对于报考志愿目标的坚定。

我欣慰,他懂得了感恩、责任、坚持和对目标的坚定。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近年来,不断有青少年因与家长争吵、发生矛盾等原因而选择轻生的事件发生,例如近期发生的“14岁男生被母亲当众扇耳光后跳楼轻生”事件,相关视频上传网络后,引起广泛关注,并让很多人唏嘘不已,感到痛心。

  这些事件对我们而言的意义,更应该是触发我们思考——父母该如何和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很多家长抱怨:

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

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

”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

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长说。

  那么作为家长,究竟该如何与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

  孩子最讨厌也是最无用的聊天方式

  1

  目的性太强

  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最后往往变成了说教,比如:

  家长:

“今天在学校呆的怎么样啊?

  孩子:

“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呢。

  家长:

“学新知识就对了,要多学知识,不然以后就只能搬砖。

  孩子:

……

  家长:

“今天过得开心吗?

  孩子:

“恩,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特别聊得来。

  家长:

“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经常一起玩啊,先把学习搞好了再说。

"

  孩子:

……

  本来孩子还想跟你分享一下,但是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到最后往往无语地收场了。

  其实,家长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是最简单省事的。

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2

  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

  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

  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

“恩,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

如果家长一个劲儿地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

  3

  别以为自己会聊天

  别以为聊天多简单,尤其对象是孩子时,面对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家长们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比如:

  孩子:

“妈妈,我想跟你说个事儿。

”(孩子主动发起了聊天信号)

  妈妈:

“说。

”(有点不耐烦)

  孩子:

“妈,我想买一双球鞋。

  妈妈:

“买什么买?

不是有那么多鞋吗。

  孩子:

“就给我买一双吧。

  妈妈:

“不买,赶紧做作业去!

  孩子:

“哼!

你不买我就不做作业!

  这样不仅把天聊死了,还激起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何苦呢?

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孩子原因:

  妈妈:

“为什么突然要买球鞋呢”

  孩子:

“因为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我要参加比赛。

  妈妈:

“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呢?

  孩子:

“我想参加……还有你知道吗妈妈,今天老师还夸我跑步跑得快,建议我加入校田径队呢……”

  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沟通的信号,孩子能跟你说的还有好多好多。

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沟通时,你刚好在忙着,那么宁愿让孩子等一下,也不要着急应付孩子。

  聊天也讲究方法

  1

  学会倾听

  倾听不是说家长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2

  不要表现得什么都懂

  有位朋友以机智善辩、见解不凡享誉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儿子跟他非常对立,要么不说话,要么开口就吵架。

后来他意识到,问题根源在自己:

儿子一开口,往往就被他批得体无完肤。

  他把自己的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大树底下不长草”,不是他的看法不对、不好,儿子才不要听,恰恰因为他太对了、太能了,让儿子显得很“瓜”,结果,儿子就懒得在他面前说什么了。

  3

  挑好时间

  聊天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电视、玩手机时,家长突然凑过来要聊天,换位思考一下,谁都不愿意被打扰啊,那结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

  所以,聊天时尽量在大家都心平气和,而且没有什么要紧事的时候。

如果家长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谈,那就让孩子先停止手头的事情,认认真真地聊天。

  4

  抓住重点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

  反之,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多到学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那么一旦谈话,“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内容确凿具体,孩子一下子被点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关注他,也不会狡辩托词了,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

  5

  适当示弱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提醒自己:

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长在沟通中应该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

  感受到关系紧张时要收敛并且想办法修复,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爆发时,不能硬来,家长可以适度示弱并进行安抚,等孩子情绪缓和了,再继续讨论有争议的话题。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会有自己的主张,即使家长知道最佳解决方式,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更不要强迫孩子听取采纳,建议使用发问式沟通,比如:

  你觉得这个事情怎样处理比较好?

  需要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

  你想听听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纪伯伦在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这样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近些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说话之道”的重要性,作为家长,也要学学与孩子沟通时的“说话之道”。

  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

  当然,这些建议与方法都因人而异,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的沟通方法,才会发挥最佳效果!

 高考不只是在考孩子,高考是在考一个家庭;高考不只是你的孩子在考试,而是你的家庭团队在考试。

如果你的孩子高考完了,做为一个高三家长能够认识到了这一点。

那你就是一个合格的高三家长,你的孩子的高考成绩也一定比较理想。

我是一个成功的高三家长,并且由此对高三学生的学习和高三家长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琢磨这些事情,于是便有了一些心得,在这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你的高三家长生活增添一下色彩。

  高考对一个家庭来说,几乎是这个家庭几十年来最大的事了,对于国家也是一件大事。

  也许,现在的高考,考不出来伟大的科学家,很多人抱怨高考,但这些年来,高考这种体制几乎就没有动。

但是,请大家思考一下在当下的中国,还有什么事情比现在的高考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还有那个标尺比高考这个标尺面前更能让老百姓挺直腰杆?

  专家在研究高考,国家在研究高考,在大家没有研究出比目前高考制度更公平、公正、公开的办法以前,现行的高考制度还有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我觉得我们不如研究研究高考,从我们做家长的角度出发,看看我们能做哪些事,应该干哪些事,使孩子能多考几十分,毫不夸张的说,优秀的高三家长至少可以让孩子多考50分。

  如何成为优秀的高三家长

  优秀的高三家长的家长首先要爱你孩子。

有一些当点小官有点小钱的某些人,一天到晚,我忙啊,我没有时间啊,我对不起孩子啊,请这些人冷静的统计一下,一天到晚你忙的都是什么?

有多少时间是真正的用在工作上,有多少时间是必须的?

如果你真正的为工作忙的,没有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你大可不必担忧,因为我们说身教胜于言教,你的孩子一定会在学习上很努力的,怕就怕你的时间是在酒桌上,是在歌厅里,每天酒足饭饱的回来,面红耳赤的喊着,孩子来我们谈谈心……还有一类人醉心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无暇顾及孩子的……

  其次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孩子的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孩子成绩能不能提高,和我们日常的工作是一样的,如果认识到位,个人有兴趣,领导关心,什么样的工作干不好。

你永远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小小的孩子十七八岁,面对高考,在心理上,协调老师关系上,面对成绩的起起落落等等诸多的问题,你的参与会让孩子更加充满自信心,会让孩子更加成熟的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高三家长为高考祈福

  善于学习,是成为优秀家长的必要条件。

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知道,你的时间、功夫、金钱等等用在哪个方面,大家都知道家长是唯一没有证书的职称,想成为合格的家长,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规律和道理。

怎么学?

在哪里学?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孩子不一定就能考上北大清华,现在社会上大部分家教宝典都是高考状元家长的经验,我们没有必要学习那种天才教育,大家可以到书店买到相关的书,认真挑选,一本足也,多则无益。

但要坚持把它看完。

我们可以像网络学习,网络上有不少好的平台,我推荐同志们看新浪高考的微信公众号高考家长圈里的精华博文,再者高考家长圈微信群也是高三家长的交流的地方。

向班主任和代课教师学习,向你孩子的同学的家长学习。

  要坚持,适当地牺牲一下

  可以牺牲的东西,比如说不必须的工作,取消一切和孩子无关的聚会等等。

和孩子并肩作战。

我在这里讲的主要是孩子的爸爸,最关键的爸爸,因为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往往在他们的心目中爸爸是家庭的主心骨,实际上男主人公努力了,一个家庭也就努力了,各司其责,分工协作,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高三考完试,一定要开个庆功会。

  在高三是否设定目标

  有人认为设定目标,孩子学习的压力较大,一旦孩子的成绩和目标差距太大会挫伤小孩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的观点是家长根据小孩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可进可退的动态的目标,以便小孩学习有方向性。

我就我小孩个人的情况讲给大家听听,以供大家借鉴。

  我小孩中考成绩超出一中录取分数线7分,全校排名600多名。

好在当时好多老师都说,中考成绩在600分以上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当时也只是认为大家都在鼓励我们家小孩,当小孩高中结束后才知道他们说的不单纯是鼓励,的确有一定道理,中考的辉煌绝对不能代表高中就会怎么怎么样,中考和高考是两回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在一起商定的目标是第一年接近二本分数线,复读一年考个好二本。

为什么是商定?

我们家大一点的事情基本都是商定,小孩子的学习毕竟是他在学,所以制定这样的一个目标一定是一家人在一起商定。

高一第一学期进前300名,高二进前一百,进入高三后,孩子给我说,爸爸我第一年考个X财经大学(当地的一所好二本),我给孩子说,根据你现在的成绩,高考应该能超过一本10分到20分,我们现在定三个目标:

最高目标超一本15分,中间目标上X财经大学,最低目标我们上个二本线上的师范类院校。

  孩子对上一本信心不足

  那段时间,孩子学习显得非常轻松,我和他妈妈心里都非常着急,有的家长说了,小孩学习轻松不是件好事吗?

你们为什么着急啊,凡是经过高三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高三的学习就好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于是我根据他的各科成绩和他的实力,给他把高考分数分解一下,数学120分,英语110分,语文100分,理综220分,他说这些都没有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鼓励,要考一本,要超过一本线这个目标已经植根于小孩的心里。

因为在我们县中每年新生进一本线的不会超过100人,我们也知道想进一本线很难,但小孩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已经具备了冲击一本的能力,如果不及时调整目标,小孩的学习就缺乏足够的动力。

  付出的汗水即将在高考中验证

  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前,小孩成绩基本徘徊在50名左右,孩子处于这个名次显然我们的目标又低了。

于是我同他协商,我们省内有一所211学校在明年三月份有一个自主招生考试,你愿意不愿意报名参加?

我们在一起分析参加考试的利与弊,如果参加考试:

  一、可以增加考试经验;

  二、如果考试成功可以帮助我们进入这所211;

  三、高三学习很紧张,反正是星期天考试,又用不了多少时间,顺便散散心,这是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方面主要是一旦考试不成功,对自信心是个打击,其次就是耽误一点点学习时间。

权衡利弊以后,我们决定参加。

  为了鼓励他参加这次考试,我动员了和我孩子成绩差不多的一个同学参加,一切手续都是我给他们办理。

第二年的三月份,他们都参加了这次考试,并且全部都通过了这次考试。

高考我的孩子考了他从来都没有考过的名次,考了班级第二,进入年级前20,这是我儿子高中三年最好的名次,最好的成绩。

顺利的进入了我们理想的学校,实现了“三个一”(第一年,一本,一专业)。

  切实的根据小孩的成绩给他制定一个目标,并且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这个目标,引导小孩不停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是我们这个家庭团队成功的秘诀之一。

  我有很多亲戚朋友的小孩,当他们进入高三以后,我就问小孩成绩怎么样将来准备考什么学校他们张嘴都是北京上海的名牌大学,有信心是好事,但所定的目标不能起到增加学习动力,引领小孩不断前进的效果。

结果考试成绩下来,巨大的落差又会给家长和考生留下很大的阴影。

  要和老师保持适当的联系

  为什么说要适当呢?

高三教师非常忙,时间很紧张。

  但他们仍然非常乐意家长的联系,因为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家校沟通是教育好学生很好的途径。

当前提到家访,很多人的概念就是请客吃饭,送礼拉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这样做了,有的人认为我都请老师了,他一定会偏爱我孩子的,于是心放下来了,再也不去找老师啦,孩子学习的事情就象酒桌上说的那样,“一切都拜托老师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一段时间考试下来,成绩下滑。

于是惊叹:

“不对啊!

我都请客送礼了!

不该这样啊!

”一个高中教师告诉我,请客的人太多了,不可能都记住,最多管三天。

大家想一想这也是很现实的,没有哪个老师走上课堂后,先环视教室,看看哪些是请客的,哪些是没请的,这不笑话吗。

如果这样行的话那么有钱人的孩子,都能够上好的大学。

其实老师不是这么世俗的,你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往往由你的孩子决定的,老师希望你的来访是想谈谈小孩的情况,以便使学生有所提高。

  我孩子在高三的时候,说实话想请老师吃顿饭,但没有请到。

他们非常忙。

我一般不打电话,都是去找老师。

打电话效果很差,有时老师都对不上号,谁是谁。

我一般都是在每一次考完试以后。

选择这个时间有什么好处呢?

当你和老师交流以后,你的孩子再给说成绩的时候,你才好和孩子共同分析这次考试,每一次考试不论好坏,我们都会共同分析这次考试,我所得到的考试信息大部分都是从老师那里来的。

  一开始拜访老师,大部分时间都找不到,有时找到了,老师没有时间接待你。

慢慢地我总结出规律了,高中的老师一般下午放学后喜欢锻炼,锻炼以后,在晚自习前后,老师都比较有时间,有晚自习的在等着上课,没晚自习的在准备回家。

和老师谈话要有学问,时间长短要由老师来定,要善于引导老师谈,因为我们找老师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的情况,听老师分析学生考试的得失,再者你耐心的倾听,老师会很乐意和你交流的。

如果你要不信,你哪一天找到老师后,不停的说小孩在家里的情况,我敢保证,你下次再想拜望这个老师会很难的。

  我孩子的数学老师是个女教师,我每一次去拜访她,她都显得非常高兴,每一次说起我家的孩子来都眉飞色舞,甚至讲了很多小细节,比如:

有一次老师说,一个人不可能一晚上住两个房间,我孩子说不一定,比如说萨达姆为了躲避轰炸,一晚上要换几个房间。

老师说全班同学都被他逗笑了,老师知道他没有恶意,也没有为难他,反而夸他单纯。

那次家访我就说了一句话,我说,我的孩子回家说数学老师象他妈妈一样喜欢他,一句话把数学老师高兴的眼泪都下来了。

我回头到家和孩子说和数学老师谈的那个小情节,告诉他数学老师很喜欢他。

孩子听了以后只是微笑,但我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有一次数学考试没能过100分,孩子回来向我咆哮:

我是我们班的数学天王,我是巨无霸!

我为什么……下面的他在说什么我就没有在听进去了,我知道我的孩子一定是天王,一定是巨无霸。

这和数学教师亲切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而我在家访中的小动作,应该说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小学升初中的时候语文考了19分,而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语文期中考试是班级前三名。

什么原因呢?

就是和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关系恶化,恶化到什么程度?

他不让我在班级吃东西,我偏偏嘴在动,他让我站起来,张嘴给他看,结果什么都没有,后来我几乎每节课都在动嘴,专门气那位老师。

结果我的语文就考了19分,那个时候如果家长稍加干预,至于吗?

学生无法改变老师,特别是高中老师,分完课后,你就是市长,都没有那个权利调哪个老师的课,我们做为学生最好是适应老师。

家长在这中间要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要及时掌握

  有一段时间,我的孩子语文考试老是在90分以下,我的孩子语文这个科目应该是他的弱项。

我那段时间,考完事就去找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就一句话:

这不是你小孩真实成绩,他不止考这个分数。

每一次去她都是这样说。

我每一次回来,我都告诉小孩语文老师说这不是你的真实成绩。

于是,我也不服气这个分数,孩子也不服气这个分数。

高考的时候我们考了104分,回头想一想,老师的这一句话对我们今天的“104分”是多么的重要。

  每一次去找老师,孩子要是知道了,都会说你别去,真正去了孩子也没反感。

后来我每一次去找老师就不让他知道了,回来后,该让他知道我去找老师了,一定让他知道,不该让他知道的,他一定不知道。

  要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交流

  要掌握小孩的学习状态,除了要和老师沟通交流以外,最主要的是和孩子有通畅的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小孩的思想状态和学习状态。

  这种沟通交流要把握一下几个原则:

  1、你千万不要把这种机会当成自己教育孩子的课堂,否则你会永远失去这个机会;

  2、要让这个机会成为孩子倾诉甚至发泄的机会,孩子会说他想说的东西,生活上的、学习上的、同学之间的喜怒哀乐,孩子说出了一方面倾诉后的畅快,一方面是寻求援助,而你要认真的倾听,如果对有的问题不能援助的话,千万不要忘加评判;

  3、谈话和沟通时间固定的和随机的相结合。

  我们每个周六晚上是固定的休息时间,也是我们在一起交流的时间。

我们洗澡一般都在人比较少的,好一点的浴池,我们会洗很长的时间,泡在温水里,我们爷俩互相搓着背,孩子会把近期的班级老师上课有哪些趣味,哪位同学干什么可笑的事,学习上有哪些困惑等等都说出来,我一般都是静静地听,有时适当的插两句以激发他谈趣。

  对于高中课程,特别是数理化,我是不懂的,但我知道,有时我们只要静静的听就可以啦,孩子有时就是一种宣泄,他需要一个宣泄的对象,在这种倾诉和宣泄中孩子往往自己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而成功的家长一定要扮演好这个角色,我们千万别自以为是,什么问题都点播一通,有时我只要用一些很冠冕堂皇的话回答他就可以了,“不要着急”,“慢慢来”,“着急也没有用”等等诸如类似的话来回答他就可以了。

洗完澡,我们在回学校的路上,有时偶尔卖点好吃的,儿子比较喜欢吃臭豆腐干,有时也到快餐店里吃一碗蛋炒饭等等,洗洗澡,吃吃东西,一方面孩子休息了,一方面我们又加强了交流了。

这一些是我们每个周六都要上演的节目。

  我们每次考完试我们要搞一次分析会,大多安排在这个时间,分析会本着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