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5744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东山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东山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代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

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

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

C.王权神权紧密结合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

2.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

A.端午B.清明C.七夕D.元宵

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性D.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4.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周礼记载:

“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5.史学家钱穆指出:

“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材料中的“此制”是

A.科举制B.世官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

6.“网络反腐”成为当下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B.刺史C.门下省D.监御史

7.高一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明显错误的是

A.《浅议商代的政治制度》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D.《试论清代丞相与君主的权力管理》

8.君臣关系的好坏,应当说是一个政权的政治是否正常和能否稳定的标尺。

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

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10.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该现象反映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领土主权C.关税自主权D.行政管辖权

11.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

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12、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13.“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15.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16.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1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比于中共“一大”,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

A.认清了中国国情B.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C.决定加入共产国际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8.毛泽东说:

“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此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共产国际的援助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19.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

“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昌起义受挫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日军全面侵华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0、前不久,某电视台举办了一项大型的纪念活动,该活动从瑞金出发,途经遵义等地,最终到达了陕北。

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C.五四运动D.红军长征

21、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

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2、“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23、2015年12月13日,为第二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

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4.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D.挥师过大江

2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

二、本卷共4题。

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26.(15分)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中国古代在政治制度方面多有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官制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

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4分)

(2)“第三帝国”在中央政治制度建设上有何重大变化?

(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3)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1分)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2分)

(4)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高一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

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救国的道路)“中国的特点是:

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而是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请回答:

(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分)这一事件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

(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2分)决定这一道路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

材料二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材料三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

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所提出的抗日主张。

为实现这一主张,中共做了哪些努力?

(5分)

(2)材料二中“卡住日本战战争机器”的事件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的积极作用?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独立角度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

29.(11分)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

----N.佩弗《远东》

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共同主张。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在政治建设中是如何实现“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4分)

(4)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分)

 

历史答卷纸2017、11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0分答案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6.

(1)(4分)

(2)(4分)

(3)(3分)

(4)(4分)

27、

(1)(4分)

(2)(4分)

(3)(4分)

28、

(1)(5分)

(2)(4分)

(3)(3分)

29

(1)(2分)

(2)(3分)

(3)(4分)

(4)(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B

A

C

D

A

B

A

B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B

B

C

B

D

D

C

D

C

D

26、(15分)

(1)政治结构:

由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

选官制度:

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4分)

(2)变化:

废宰相,设内阁(1分);设军机处。

(1分)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分)

(3)制度:

郡县制。

(1分)

特点: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或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2分)

(4)创新: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2分)

历史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7.(12分)

(1)太平天国运动(2分)特征: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革命任务;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分)

(2)原则: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2分)

历史地位: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分)

(3)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2分)

根本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2分

28、(12分)

(1)主张:

全民族抗战。

努力:

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1936年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抗战期间努力维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分)

(2)事件:

淞沪会战。

评价:

正面战场抗击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是抗战初期的主要战场。

(4分)

(3)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取得了反帝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分)

29.(11分)

(1)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2分)

(2)通过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体现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3分)

(3)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分)

(4)追求民主宪政必须先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人民民主政治。

(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