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1957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docx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

  长沙市扩大就业调研报告就业是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基本支撑。

2017年,长沙市坚持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一72017年长沙市扩大就业的现状与经验

  

(一)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用工基本平稳2017年,长沙市城镇新增就业

  14.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4.2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

  1.6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3万人、贫困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6000人、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307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

  1.5亿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107.69%、110.53%、118.57%、125%、300%、102.3%、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稳定,招聘薪资、福利待遇稳步提升,用工情况基本平稳。

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出现用工周期性矛盾,春节后及年中7~8月为用工高峰期,“商业、服务业人员”

  “普工”

  “技术工人”等一线岗位缺口较大。

从2017年企业用工调查情况来看,企业计划招聘最多的岗位中,三类人员分别占

  29.96%、22.38%、13.72%,合计占

  66.06%。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体系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市委书记多次调研就业工作,听取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市长亲自担任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筹领导全市就业工作,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市委重点督查工作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了“政府主导、人社牵头、部门联动”的“大就业”工作格局。

  长沙市积极健全就业政策体系,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改革,不断拓宽惠及面,逐步降低政策门槛,构建了较为健全的就业政策体系。

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五年行动计划为主线,出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行动计划、自主创新33条等系列配套文件,“1+X”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坚持转型驱动,扩大就业总量2017年,长沙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积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扩大就业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10200亿元(预计数,下

  同),增长

  9.0%,迈入万亿元GDP俱乐部;规模工业增加值3540亿元,增长

  8.5%;固定资产投资7570亿元,增长

  13.1%。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增幅居中部首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

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移动互联网、3D打印等产业产值保持50%以上增幅。

932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00亿元,中信戴卡一期、特格尔、比亚迪电动卡车及专用车等项目建成投产,蓝思3D、新科电子、海尔无线、长利智能家居、中民筑友等加快推进,带动就业大幅增长。

大力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实行“多证合

  一、一照一码”,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16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

  14.3万户,带动就业23万人。

  (四)坚持深化改革,优化就业服务2017年,长沙市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创新思路,着力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渠道,努力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

  1.完善就业平台长沙市着手编写《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操作手册》,规范和细化基层服务流程,打造“一把尺”式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标准。

在2016年85个贫困村率先完成村级平台建设基础上,积极推进非贫困村村级平台标准化建设的全面达标,为各类群体实施精细化就业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被中国劳动保障报专题报道。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完成村级平台建设553个,完成率高达

  90.2%。

  2.畅通就业信息长沙市大力实施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开通就业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号30个。

  “长沙就业”微平台推出两年来,关注粉丝已达

  5.3万人,依托微信平台广泛发布就业政策、就业岗位、活动及服务机构导引等就业相关信息。

微信端可直接申报求职创业补贴,升级见习系统模块,极大方便了学生与企业申报查询。

  3.匹配就业供求长沙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动态就业需求,有效提升了匹配效率。

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举办全市范围内的“春风行动”活动,利用农民工返乡潮,抓住企业用工高峰期,精选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企业急缺的普工技工等岗位,招聘队伍直接下乡进村,举办招聘会155场,招聘企业7124家,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进场求职者19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3.5万人。

承办2017年湖南省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积极实施岗位、政策、培训、创业等立体化服务,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4233户,帮助2708名就

  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全年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

  “高校毕业季”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校不间断、离校不断线。

举办两次企业用工情况座谈会,并与蓝思科技等重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保持了密切联系,详细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情况。

每月收集并统一发布企业空缺岗信息,并及时发往省内劳动密集型地区。

按照湖南省人社厅部署,9~10月协助蓝思科技赴岳阳、株洲、衡阳和云南、贵州开展各类招聘会30余场,招聘员工3000余名。

  (五)开展就业扶贫,推进劳务协作脱贫

  1.开展就业扶贫2017年,长沙市积极发挥就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

着力推进就业扶贫平台、援助、考核“三个标准”建设,打造了具有长沙特色的就业扶贫模式。

制定了“1112”

  (一屏一表一卡两台账)建设标准,即通过设立电子显示屏、为贫困劳动力办理《就业服务卡》、形成《基本信息汇总表》、建立《转移就业台账》和《就业援助台账》,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年龄、联系方式、教育程度、就业和培训愿望等基本信息。

目前在着手打造“一网”,通过网络收集和发布贫困劳动力就业、企业空岗信息,依托村级平台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类零距离就业服务。

截至2017年10月底,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下乡进村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168场,提供职业介绍

  5.50万人次,就业创业指导

  1.88万人次,就业创业培训

  0.30万人次。

制定了“155”的实地考核模式标准,即每个县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现场查看,随机打5个电话、上5户人家,最后通过量化打分排序,考核过程动真格、讲实效、不讲人情,考核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着重发挥先进示范效应,督促落后者切实整改。

  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7603人,已实现转移就业27418人,转移就业率达

  72.9%;开展“两后生”集中培训5期,培训人数达29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98.7%。

  2.推动劳务协作脱贫2017年,长沙市坚持“大扶贫格局”理念,完善以省会为中心、辐射全省贫困地区的劳务协作网。

  “春风行动”期间,长沙市组织11支队伍前往16个省内贫困县开展招聘,全年就业累计有

  7.7万人,同比增加75%。

11月3日,举办对接省内51个贫困县劳务协作洽谈交流活动,从试点湘西到覆盖全省51个贫困县。

  打造24小时招聘市场,把招聘会开到“手掌心”。

率先全国开发劳务协作互动平台,通过人社部门、贫困劳动力和企业三方在线互动交流,实现招聘会信息实时推送、贫困劳动力实名认证、岗位推送、企业岗位信息及时更新等功能,搭建起了全天候的劳务协作互动平台,平台注册企业达113家。

长沙市劳务协作脱贫

  经验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报道,并多次被省委、市委信息刊物采纳。

  二82018年长沙市扩大就业面临的问题分析整体上看,2018年长沙市经济平稳增长的形势未变,尤其是就业弹性较大的第三产业持续增长,为就业总体稳定提供了保障。

就业扶持政策持续积极实施,各类稳岗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企业稳岗意识不断增强,为就业总体稳定提供了支撑。

人才新政、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纵深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逐步显现,为就业总体稳定增添了动力。

但是一些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回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点群体就业的压力仍然很大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总量依然较大。

2018年长沙市56所高校应届高校毕业生18万人。

每年需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3万多人,根据就业扶贫目标任务,还需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0.7万名,而目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还有

  2.1万人。

该部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技能水平较低,且部分就业意愿不强,就业工作压力仍然很大。

随着长沙企业待遇与沿海地区不断缩小,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特征愈加明显,长沙作为省内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吸纳就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有待破解。

一方面,是求职者就业技能、就业意愿与企业用工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难问题,求职者就业技能仍有待提高,与企业需求有差距;新生代劳动力更愿意从事管理性岗位,就业意愿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求职者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要求不断提高,与企业提供有偏差。

另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短缺与一线岗位结构性紧张造成的用工难问题,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中高端人才、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工人的用工需求继续加大,而相应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培养期,人才供给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部分企业结构性用工缺口明显,岗位方面体现在普工、销售、技术工人等一线岗位急缺,高级技术人员有效供给不足。

时间方面体现在每年春节及下半年,特别是每年9~10月出现年内第二次企业用工高峰,而该时段非劳动力集中供给期,更是加剧了用工紧缺现象。

如蓝思科技2017年下半年缺口

  1.5万名生产一线员工,招聘难度非常大。

同时,劳动力人口红利逐年下降,整体技能水平也不高,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就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长沙市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虽有长足进步,但村级平台建设还相对滞后;企业吸纳就业困

  难人员效果不明显;就业信息工作有待加强,劳动者就业信息和企业用工实时监控手段还需完善,各项业务系统尚未完全实现互联互通。

  三长沙市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长沙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积极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和用工矛盾,统筹推进全省劳务协作脱贫和本市就业扶贫,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一)积极落实扩大就业政策在统筹城乡、困难群体援助、就业平台建设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层面加大落实力度,不断拓宽惠及面,确保政策发挥实效。

严守就业资金审核拨付程序,筑牢资金安全防线,确保就业资金使用安全。

制定和完善长沙市就业业务标准手册,明确业务申请资料和申报要求,进一步简化申报流程。

  

(二)统筹服务重点群体就业

  1.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坚持在校引导与离校帮扶的思路,重点在“在校应届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两端发力,积极开展招聘进校园、就业创业指导进校园等活动,提供政策、岗位等零距离服务,继续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四个100%服务,努力做到实名登记率、跟踪回访率、就业服务率、就业及就业准备率均达100%。

同时,根据人才新政,逐步建立并拓展就业见习基地(单位)到160家,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就业见习丰富工作经验和提升就业能力,尽快实现就业。

  2.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全面开展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批基础好、工作实、有典型效应的“示范村”,发挥引领标杆作用。

继续做好企业空缺岗收集工作,加大企业岗位信息发布及宣传力度,为“春风行动”期间引导本地和吸引外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来长沙就业奠定基础。

  3.推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出台和完善基层平台对登记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服务细则,切实加强基层平台考核指导,针对性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动态跟踪服务,力争做到服务有标准,动态能跟踪。

  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规模,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

  (三)开展就业“精准扶贫”

  1.完善信息管理督促各区、县(市)及时掌握扶贫部门数据变化,做好贫困劳动力信息的完善和更新,落实“一对一”跟踪回访要求,实时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状态、就业时间、就业单位等信息,力争实现对贫困劳动力信息的动态精准管理。

  2.做好对接协作根据长沙市园区、区县(市)对接全省贫困县劳务

  协作脱贫任务,组织指导园区、区县(市)与省内51个贫困县开展广泛协作。

充分利用好“湖南省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市场”和“长沙市劳务协作互动平台”两个载体,开展定期市场招聘和在线互动交流。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贫困劳动力和企业积极参与,打造工作合力。

  3.开展精准服务积极宣传和促进就业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提升“311”就业援助服务的精准度和灵活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招聘服务,加强“一对一”的就业创业指导,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

在全市创建一批市级就业扶贫基地单位,充分发挥基地定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示范效应,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更优质更稳定的就业。

  (四)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1.开展扩大就业专项活动继续开展“春风行动”等系列专项就业服务活动,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积极创新对接方式,突出对接时效性、岗位匹配性和服务精准性。

深入开展就业政策信息宣传,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引导企业、求职者树立正确用工和择业观念。

以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