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5908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

感动青春

记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

有人说: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充满朝气的歌,它奋发向上、斗志昂扬。

有人说:

青春是一张面庞,一张充满自信与欢乐的面庞,它笑容灿烂、美丽动人。

有人说:

青春是一条路,一条充满鲜花和掌声的路,它前途明亮、前程似锦。

有人说:

青春是一轮朝阳,一轮充满阳光与温暖的朝阳

它激情飞跃、如火蒸蒸日上。

对于孙玉国来说:

青春是深藏在心底不变的旋律,悠扬、激昂而又漫长,是他展现人生和风采的舞台。

他爱好金融财经和企业管理,却在铁路和公路施工领域大展身手、屡创佳绩,先后荣获铁道部建功立业奖章、铁道部建功立业先进生产个人、全国优秀建造师、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承建)等多项荣誉;他拥有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和清华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硕士学位,却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被现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亲切地称为兄弟战友;他有多项科研成果和工法荣获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10多篇工程论文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是典型的技术管理干部,同时却在投标经营和项目二次经营活动中勇挑重担、大显身手、业绩突出;他在生活中文质彬彬、谦逊有礼、率真幽默,工作中却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严肃苛刻,以至于施工现场广为流传一句话:

“只要黑脸包公没有来,就说明我们的项目没有什么问题!

”……

他,就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工程管理部长孙玉国。

他现年38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会员,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对企业负责,用业绩说话”的工作态度,长期扎根于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加了朔黄铁路、西康铁路、宜万铁路、玉蒙铁路、临策铁路、郭白铁路等以及多个公路市政项目的施工建设,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业绩,他管理的项目中有3项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国家安全生产“安康杯”,多项省部级奖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宝剑磨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996年7月,当同学们还在无比羡慕孙玉国分配到北京工作的时候,他却在报到后第一时间背着简易的行囊来到深处恒山山脉的朔黄铁路长梁山双线特长隧道(全长12.78公里)施工第一线。

冒着漫天飞扬的煤屑和沙尘,他与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翻山越岭、废寝忘食,用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激情奋进的战歌。

“长梁山长梁山,十挖九塌神仙烦!

”这就是当时长梁山隧道的施工现状。

受围岩极为破碎、地下水发育、双线隧道开挖断面大、施工方法单一等影响,隧道经常发生塌方,进度及其不理想。

面对业主和一线工人的责难,孙玉国和其它技术人员冒着随时塌方的危险,日夜盯在掌子面研究围岩和地下水变化规律,深入比较分析开挖方法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为了控制炮眼成孔质量,他抱着风钻和钻工一起打眼,一起装药,爆破后第一时间到达掌子面观察爆破效果和开挖成型质量。

为了确定施工配合比等技术参数,他和混凝土喷射工一起拌料、上料和喷射混凝土,经常是满脸灰尘,满身泥水。

受混凝土添加剂的腐蚀影响,他的双手严重脱皮,没有一块好皮肤。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时任长梁山隧道出口和斜井建设总指挥、中铁一局白中仁副总经理的亲自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确定了适用于长梁山隧道的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同时成功解决了湿喷过程中喷射管经常堵塞和回弹量大等问题,成为朔黄铁路第一家成功使用湿喷机的单位,淘汰了传统的干喷和潮喷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初期支护的质量,有效地改变了隧道开挖频繁塌方的不利局面,工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北京来的小技术,亚克西!

”。

被誉为“不良地质博物馆”和“不良地质百科全书”的内昆铁路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总承包管理的重点工程。

根据总公司指挥部确定的“技术人员管段负责制度”,孙玉国负责水富至盐津段86km的施工管理任务。

在其负责的范围内,有全线最长的隧道、中国山区埋深最浅的隧道、高岩溶隧道、全线唯一的四线大桥、位于巨型滑坡体上的车站等重难点工程。

重任在肩,时不我待。

他深知责任重大,在每个记录本的第一页都写上了“天道酬勤,以勤补拙”八个大字激励自己,冒着边坡经常发生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危险,来回奔波在号称“摔死山羊弯死蛇”的崎岖山路上,每月有一多半的时间蹲在工地,殚思竭虑,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用忘我的工作亲身实践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诺言。

针对内昆铁路桥隧相连、隧道比例大的特点,总公司指挥部创造性地开展了隧道百米成洞劳动竞赛活动,每个月对单口独头成洞超百米的隧道给予奖励。

该项劳动竞赛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隧道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为了严肃劳动竞赛纪律,防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孙玉国每个月底加班加点,日夜奔波,对每个隧道的实际成洞数量进行核实,隧道月开挖越深,月成洞超百米的隧道越来越多,他一步步丈量的距离越来越长,待在指挥部的时间越来越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指挥部和部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孙玉国与施工单位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山区铁路95座隧道洞口施工无一坍塌、单线铁路隧道年成洞82km、隧道单口独头月成洞超百米共计388个、单隧连续3个月单口成洞超400米等一系列铁路施工新记录,在他主管的管段有44项工程荣获内昆铁路优质样板工程,同时他先后参加了铁道部科研项目《铁路路基挡墙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多线、大跨、浅埋隧道在岩堆中的施工技术研究》、《铁路隧道减薄衬砌试验研究》等共计7个科研项目,其中作

2001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成立工程承包公司(建设公司前身),首次尝试总部机关部门走向市场投标经营、工程项目管理、自负盈亏的尝试。

在没有资质、没有资金、没有业绩的情况下,王立平总经理带领6个人和一台破旧的切诺基车从零开始踏上了艰苦的创业之旅。

2002年建设公司冲破重重阻力,以无比坚韧的毅力中标位于于都县境内的赣龙铁路国际标第三标段土建工程。

开工后,受中标单价过低、人力资源缺乏、百年一遇洪水等影响,现场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标段。

在业主连续多次亮出黄牌警告的关键时刻,孙玉国临危受命,常驻现场连续组织两次“百日大干”活动,在王立平总经理的亲自指挥下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大会战之歌。

便道湿滑,他们用肩膀推着水泥车上坡;便桥冲毁,他们用铁链子拉着桥身纠偏;隧道瓦斯浓度高,他们背着竹篓出渣;隧道施工难度大,他们夜以继日地奔赴全国各地取经学习;工程单价低,他们省吃俭用,用节约下来的钱加强质量管理,用优质获得业主的优价…….。

通过艰苦卓越的绝地反击,彻底扭转了原先的不利局面,连续三个季度荣获建设单位评比优胜单位和年度优胜单位。

同时他认真研究国际标的运作规则和FIDIC条款,加强与业主、设计等单位的沟通,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成功实现合同突破,使项目的合同总价增加近4000万元,为公司挣得第一桶金,从此建设公司揭开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这段光荣的历史被誉为建设公司的“井冈山时期”。

而孙玉国则因为日夜操劳、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熬夜过多造成头发大面积脱落,形成多块“斑秃”,满头黑发被局部沙漠化的形象先后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最终治愈……

不经历风雨,怎能现彩虹。

10年来,孙玉国和建设公司一起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考验,临危受命,紧急救火也成为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1年投标近百次仅中3个项目时的望眼欲穿,2002年申报企业资质时的呕心沥血,2003年赣龙铁路梅江大桥百年一遇大水的望洋兴叹,2004年金沙江特大斜拉桥的背水一战,2005年沪蓉西高速公路八字岭四线分叉式隧道的艰苦磨难,2006年大丽铁路笔架山1#隧道坍塌的绝处逢生,2007年深圳固戍污水处理厂工期的迫在眉睫…….在掌舵人王立平总经理的领导下,孙玉国和建设公司顶住了一次次的暴风骤雨,战胜了一次次的惊涛骇浪。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10年来,建设公司参与市场投标累计新签合同额252亿元,完成施工营业额167亿元,2010年建设公司人均利润74.07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2796.3万元,企业管理费用率0.66,财务费用率0.03,各项指标在建筑行业领先。

在不能参与铁路市场投标的情况下,2011年经营额将突破100亿元……他们用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股份公司总部特色的经营发展之路,为探索现代建筑企业扁平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伴随着建设公司成长10年的孙玉国也凭着思想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硬朗、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强的“拼命三郎”精神成为建设公司项目管理的骨干力量…….

中流击水

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不可替代性决定的,不可替代性成就个人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工作业绩。

这是孙玉国经常说的一句话。

“对企业负责,用业绩说话”是孙玉国的座右铭。

工作以来,他始终将企业的需要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后多个铁路公路市政项目的施工建设,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业绩,他管理的项目中有3项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多项荣获省部级奖项,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建设公司“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追求完美,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

由其担任项目经理的辽宁丹通高速公路错草沟隧道是辽宁省第一长大隧道。

受工期异常紧张的影响,开工时正值严寒季节,项目所在地气温连续保持在零下30度左右。

孙玉国带领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冒着严寒,顶着大风,克服大雪封山、运输道路结冰、材料运输困难、土壤严重冻结、多日吃不上蔬菜等困难,连续奋战25天在冰天雪地里建起了项目经理部。

面对辽宁山区冬季从不施工的历史,他带头成立了“铁人突击队”,头戴棉帽,身穿两层棉袄,脚踏翻毛皮靴,肩扛手提,车拉马背,烧开水,点煤炉,搭暖棚,烧柴禾,每天开工前呐喊宣誓,晚饭后坐在火炕上总结部署。

经过3个多月的呕心沥血,实现了隧道零下30度的顺利进洞,被辽宁省交通厅领导称为创造了“辽宁省交通建设史上的奇迹”。

该项目是辽宁省第一条生态景观示范工程,沿线为国家级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要求异常严格。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严格确立了“最小程度破坏和最大程度恢复”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良好成效。

在隧道洞口开挖时。

他们用绳子和红旗确定出开挖边界线,不允许超挖一厘米。

尤其是冬季,为了杜绝火灾事故,孙玉国经常和其它管理人员一起昼夜守在住宿区墙外一直到全部人员睡觉为止,严查抽烟和用火行为,创造了工程深处森林之中,未发生一起火灾险情事故的好成绩。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他们大力弘扬股份公司“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零事故”和“工程质量零缺陷”的思想,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全过程实施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全线遥遥领先,连续两次荣获业主授予的“流动红旗”,在全线“第一、第二战役”劳动竞赛活动中名列前茅,错草沟隧道提前4个月实现零误差贯通,中国建筑业协会吴涛秘书长、股份公司总裁白中仁亲临贯通典礼并给予高度评价。

项目先后荣获股份公司“红旗项目经理部”、“安全标准工地”、“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等荣誉称号,获得辽宁省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开创了施工单位第一年进入辽宁公路市场就荣获“信用评价A级单位”的先例,2011年又为股份公司获得辽宁省公路建设信用评价“AA级单位”。

思路创新是孙玉国工作的两大法宝之一。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他经常要求管理人员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换脑袋就换人”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而工作中他是以身作则。

在建设公司领导的指导下,他在项目管理中提出或实施的劳务工面试考核、兼职安全员月度考核、项目管理班子风险抵押、走动式安全管理等创新措施和理念效果显著。

荣获2009年度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的深圳固戍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31.67万平方米,全部位于鱼塘和淤泥地带,淤泥深度达13米。

施工中创造性采用的排水固结法效果显著,软基处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结构物类型多样,结构物最大为98.1*45.2*6.8m,最小为10.6*5.1m,管道密度大,埋深从0.8m到12m,管径从0.5m到26m,材质各异。

施工中孙玉国带领广大技术人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成功应用建设部10项新技术中的8项,还采取多项新技术,其中采用的“工业建筑家庭化装修”理念和“大型混凝土池体瓷砖计算机网络定位技术”等更是获得鲁班奖评委的一致好评,被中国建筑业协会列为鲁班奖评审推广应用技术。

严格要求是孙玉国工作的另一个法宝,“慈不带兵”是他对项目管理成功的心得。

他认为每一个项目就是一场战争,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作风,再好的项目也会失败。

因此,要求严格、铁面无情成了他的工作风格,有时候甚至显得不近人情。

在深圳固戍污水处理厂项目劳动竞赛期间,他倒排工期,将任务落实到每天每个管理人员头上,提出了“当日任务,当日完成,当日考核,当日奖惩”的工作要求。

有一天与他私交甚好的副经理负责的土方填筑任务没有完成,孙玉国站在施工现场一言不发,饭也不吃。

年近五旬的副经理二话不说,亲自扛起打夯机,连续奋战数小时,肩上的衬衫和手掌全都磨烂了,终于在夜里12点前把任务全部赶了回来。

此事在施工现场引起强烈轰动,迅速掀起了“千方百计保任务”的施工高潮,最终提前三天完成了业主认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质量的进度是负进度,抢工不能丝毫影响工程质量。

这是孙玉国在工作中也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这个看似两难的要求在他的努力下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深圳固戍污水处理厂项目成功解决了二沉池、生物池等大型池体混凝土整体浇注裂缝控制难题,实现了池壁混凝土无一裂缝,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小组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的裂缝控制技术达到了国内同类型施工的领先水平。

通过水位观测和蒸发量测定,满水试验全部水池实际渗水量为国家允许渗水量的28%,防渗效果达到国内同类型施工先进水平。

临策铁路2标段位于茫茫的戈壁沙漠中,交通不便,人迹罕至。

孙玉国在检查中发现一个涵洞八字墙存在蜂窝麻面现象,立即要求炸掉重新施工。

面对许多技术干部认为项目处于沙漠深处,别人发现的概率很低的辩解,他却认为“产品就是人品”“做一次小偷一辈子就是贼”,毫无商量余地现场盯着将不合格的产品炸掉,给广大技术干部上了严肃的一课。

追求完美,永争第一是孙玉国和广大建设公司项目管理者的工作理念。

10年来他们始终牢记质量至上的工作要求,努力拼搏,精益求精,用高品质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为股份公司本部创造了一系列优秀作品。

广西柳州双冲特大桥荣获2005年度“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深圳固戍污水处理厂荣获2008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重庆石忠高速公路方斗山隧道荣获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四川西攀高速公路金沙江特大桥荣获201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多个项目荣获省部级质量奖。

他们在总投资40亿元的广东顺德公路BT工程中以“建城市景观工程,争创国家鲁班奖”为目标,大力推广清水混凝土技术,建设成了以龙盘大桥、南国路下穿立交为代表的佛山市质量管理新高度工程,在当地引起强烈震动,先后多次获得中国建筑业协会、广东省交通厅、股份公司等领导的高度评价,铁道部鉴定中心原主任、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秘书长在视察南国路地道时认为其工程质量在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和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在建工程中名列前茅…….

一个好的项目管理者,不但善于管理项目,更要善于经营项目,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

对于项目管理班子的分工,孙玉国一直宣传一个观点:

项目经理70%的精力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与业主沟通、与地方政府、设计院、监理、社会监督机构以及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为项目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的工作重点则是施工现场,着重对项目的安全质量、工程进度等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他牢固树立经营项目的理念,高度重视开工前的项目策划、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调整和收尾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他经常说,如果一个项目在开工前没有想清楚哪个地方是赢利点,就不要忙于开工。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他始终贯彻经营施工一体化的理念,高度重视施工方案调整、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等工作,先后创造了赣龙铁路高瓦斯隧道新增投资1700万元(原合同价值1100万元)、大丽铁路取消斜井和洞口预加固桩的优化方案(提前工期6个月,节省资金700余万元)、临策铁路施工方案优化(实现利润数千万元)、郭白沙漠铁路施工组织调整(实现利润数千万元)等业绩,为企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奋勇攀登

一个好的员工,要时刻关注企业的发展和需要,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工作以来,孙玉国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

经过一年半的脱产学习,他于2005年获得清华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其硕士论文《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研究》通过由清华大学和股份公司专家组织的答辩,并在项目中成功实施,取得良好成效。

他痴迷于项目管理,对项目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爱不释手、情有独钟,发现好的成果他都会积极地在工作中推广应用,而不断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项目管理知识也成为他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2007年7月他通过PMP资格认证考试,成为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会员。

作为建设公司最早的员工之一,他对建设公司有着特殊的感情,时刻深深关注和思索着公司发展的每一步,为了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他目前正在攻读北京交通大学企业管理博士课程,而主攻方向就是企业竞争能力研究……

一个好的技术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不断将技术和管理成果推广应用。

工作以来他先后有《隧道洞口段预加固措施及施工方法》发表于《世界隧道》2000年第3期、《高墩整体模板塔吊施工技术》发表于《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第10期、《隧道工程信息化管理与施工系统研究》发表于《铁道工程学报》2004年第3期、《长距离大直径顶管施工纠偏纠扭技术》发表于《铁道标准设计》2005年第3期、《激励机制在铁路工程项目的应用研究》发表于《铁道工程学报》2005年第3期、《高速公路中硬岩分岔式隧道施工技术》发表于《现代隧道技术》2005年第3期、《全空间效应下瞬变电磁法三维数值模拟》发表于《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第3期,《小半径曲线现浇连续箱梁预应力施工体会》发表于《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增刊,硕士论文《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研究》2005年5月通过由清华大学和股份公司专家组织的答辩,并在项目中成功实施,取得良好成效。

他高度重视科技开发工作,参与实施的《分岔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荣获2008年度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主要研究人的“宜万铁路云雾山岩溶隧道关键施工技术”荣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铁路路基挡墙无损检测技术研究”、“预应力锚索新结构试验与研究”“盐津1#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等荣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

他主持编写的《大跨度分岔隧道施工工法》荣获2007—2008年度国家级工法,多项工法通过省部级评审。

工作以来,孙玉国不仅在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领域奋勇攀登,他时刻没有忘记在思想政治领域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在大学就入党的一名年轻的老党员,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党性的提高,在党的各项学习活动中表现突出,日常工作中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要求和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倡导,长期深入基层,切身投入到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党旗在基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培养和巩固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及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

他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曾参与江西南昌及冬青地区贫困地区困难儿童学费资助、四川岳池县断桥中学体育用品购置等希望工程活动,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捐赠活动中积极参与,热心捐赠,为广大青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先后荣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股份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岗位能手”、“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与广大青年干部一起将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祖国重点工程建设的大地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经过10年的发展,建设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年经营额3.6亿元到有望突破100亿元,从手忙脚乱地管理395万元的小项目到游刃有余地管理合同额高达219亿元的32个在建项目,从年利润180万元到年上缴突破1亿元,从无业绩到具备股份公司本部的斜拉特大桥、高墩桥、特长隧道、浅埋大跨隧道、长距离地下管网顶进、水利工程、外资标铁路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等业绩。

作为建设公司最早的六名员工之一,孙玉国的血液早已与建设公司深深融为一体,与它同呼吸共命运,无法分离。

作为公司的主要项目管理者之一,在为企业营业额连续10年高速增长而倍感骄傲与自豪的同时,更加觉得责任重大。

奉献永无止境,贡献没有旁观者。

建设公司10周年庆典的酒香还在空中飘荡,孙玉国已经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去往施工现场一线的火车,望着列车外飞驰而过的盎然春意,他眼前浮现的却是一个个热火朝天的项目:

总投资65亿元的沈阳四环快速路BT工程、总投资40亿元的广东顺德BT工程、总投资25亿元的长沙BT工程、长达11公里的玉蒙铁路秀山隧道、福建厦漳高速公路灯火寨三线大跨隧道、福建莆永高速公路佛堂小间距隧道、永宁高速公路樟林和石林高地压力隧道、墩高84m的河南郑卢高速公路前麻窝大桥、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西久高速公路拉脊山隧道……

进步不忘感恩,发展更需努力。

当前股份公司“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催人振奋的鼓声已经擂响,孙玉国和广大中国中铁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思路决定方向,行动决定价值。

目前他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在重点工程的现场,为全面实现股份公司“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二次创业”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