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6269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橡,曹参狱橡”厉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

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  )

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B.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

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2.“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

C.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

3.“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

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

”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  )

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军机处

4.“这场表面上轰轰烈烈,骨子里依然在传统文化范畴中运作的‘革命’,尽管已经渗入了一些近代先进的思想文化因素,但结果却还是一幕不堪回首的悲剧,对江浙一带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巨大破坏是很难估算且无法弥补的。

”这场“革命”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

5.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

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

(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6.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

瓦德西持上述观点主要原因是(  )

A.充分认识到中国地广人多B.希望各国侵华达成相互谅解与妥协

C.认识到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   D.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  )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马列主义的传入

8.凌青诗作: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xx年10月以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

xx年2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定调为“走春访老友”,这表明海峡两岸(  )

A.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B.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C.实现政府间人员的直接交往D.合作与交流不断的加强

10.《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不结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

“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12.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提出: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这里的“同”不包括(  )

A.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同B.大多国家遭受过殖民侵略

C.面临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D.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13.下面关于法国《1875年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确立联邦制B.由参议院中的多数党领袖组织内阁

C.参议院和众议院均由普选产生D.总统任期为7年

14.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会很快夭折。

但法兰西共和国在历史上存在了70年,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长寿”的主要原因

A.人民民主观念深入人心B.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发展

C.资产阶级内部各种政治力量长期斗争D.资产阶级共和体制具有决定性优势

15.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应承担责任,因为他为统一的德国设计的是“半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

这种观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德国(  )

A.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B.容克资产阶级把持着政府权力

C.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D.《德意志帝国宪法》存在制度缺陷

16.阅读下表,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年代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耕地(亩/人)

1650

1.00—1.50

6.00

6.00—4.00

1750

2.00—2.50

9.00

4.50—3.60

1850

4.10

12.10

2.95

①1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明末清初文人叶梦得在《阅世编》中记载,苏、淞地区“地产木棉,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故种植之广,与粳稻等”。

从这段史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工商税与农业税持平

C.区域间长途贩运较为发达D.农业经济形成区域特色

18.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

晚明时期,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中国贸易顺差。

对这一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区

B.贸易结果是贸易各方生产水平、经济实力的体现

C.刺激了中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太湖流域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

D.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19.李洵认为:

“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材料中“角色”的定位最准确的是( )

A.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B.学而优则仕的典型

C.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D.“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

20.以下是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A.技术革命进行期间两国关税降低B.经济危机爆发导致贸易保护加强

C.税率越高表明贸易自由程度越高D.经济实力越强导致进口关税越低

21.据美国1935年的调查显示,年龄在25至30岁的未婚妇女比例比5年前提高30%。

未婚妇女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  )

A.美国妇女婚姻观的变化B.经济危机C.社会动荡不安D.受当时社会习俗的影响

22.右图揭示了美国1929—1942年间(  )

A.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

B.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C.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D.银行信贷的增减状况

23.胡佛担任总统期间,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

由以上资料不能得出下列哪一结论(  )

A.罗斯福新政某些政策实质是胡佛政府时期政策的某种延续、深入和强化

B.胡佛的政策是由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到罗斯福国家干预政策的过渡

C.历史学习需调整“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模式,形成联系、发展的观念

D.胡佛对危机缺乏正确认识,实施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场调节的偏激政策

24.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紧急银行法》,设立房主贷款公司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因缴不出房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推行国家干预B.恢复金融秩序C.保障社会民生D.恢复工业生产

25.“(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全球通史》)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26.罗斯福说:

“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代表了下层群众的利益B.维护了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

C.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D.压制了法西斯势力

27.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植

C.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实施D.各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28.某国经济政策规定:

“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

”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

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

29.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实行余粮征集制B.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推行农业集体化

30.“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尽管这样,他在实质上还是修改了这个体制……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

”这段评论中的“他”是指(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31.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八五1966—1970

九五1971—1975

十五1976—1980

十一五1981—1985

社会总产值

7.4

6.4

4.2

3.3

国民收入

7.7

5.7

3.8

3.2

工业总产值

8.4

7.4

4.4

3.7

农业总产值

4.1

2.5

1.7

1.1

社会劳动生产率

6.8

4.5

3.3

3.1

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

A.“大跃进的年代”B.“大倒退的年代”

C.“稳步前进的年代”D.“停滞的年代”

3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对该改革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B.政治领域改革失败后被迫转向经济领域改革

C.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原先的苏联

D.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

33.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

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

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34.《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

“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

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一时代“好”在(  )

①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②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③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④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5.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

“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

B.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36.用概括的语言做历史笔记有助于深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关贸总协定B.欧洲共同体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

37.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谈判后,多数中国光伏企业不必再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了。

欧盟委员会xx年8月2日正式批准了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该协议于8月6日起正式实施。

这一事件反映了(  )

A.世贸组织在协调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作用

B.全球化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

C.欧盟是联合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

38.孔子说: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39.“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40.“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

固然,皇帝也是祭司,他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天献祭,但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的统治职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与中国的“现世主义”关系最小的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8分)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①▲。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②▲。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

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

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8分)(要求:

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42.(14分)经济体制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集体农庄体制农业问题严重

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

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

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

粮食13.2%,土豆7.5%,牛肉5%。

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

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1)材料表明,在苏联农业发展中,“体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6分)

 

问题二赫氏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

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1958年完全取消义务交售制。

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

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l~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

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

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采取许多限制措施。

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都大大下降了。

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据材料,归纳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9分)

43.(18分)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

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

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

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

(6分)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

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6分)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3.【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解析】“若政令有失当……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

”说明了此机构具有监察、审议的职能。

中书省是负责决策的机构,故A项错误;尚书省是负责执行的机构,故B项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审议的机构,故C项正确;军机处只是起到上传下达,跪授笔录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

4.【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再现、再认识的能力。

关键信息:

骨子里依然在传统文化范畴中运作的‘革命’、渗入了一些近代先进的思想文化因素、悲剧、对江浙一带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巨大破坏。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但提出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以及最终结局是以失败而告终,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的,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故C、D项错误。

【答案】A

5.【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不符合题干内容,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外商来华投资增多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关,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1894年,外商企业在华投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的规定,故D项正确。

【答案】D

6.【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解析】注意关键信息“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说明八国联军虽然绞杀了义和团运动,但是瓦德西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精神,以致认为列强应该调整对华政策,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C项正确;A项不是瓦德西的核心观点,故A项错误;B、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B、D项错误。

【答案】C

7.【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