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6384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docx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

前言:

2015年12月29日,人民银行召开会议,部署改进合意贷款管理,从2016年开始实施宏观审慎评估有关工作。

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Assessment,以下简称MPA)。

当时并未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直到最近,一季度末第一次实施MPA评估,使得市场开始重视这个新的管理框架。

一直适用到2015年底的合意贷款规模管理,使得银行在过去几年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影子银行大行其道。

为了少占用信贷规模,银行创新出各种通道,把实质上的信贷资产通过这些通道转变为同业业务、资管业务和投行业务等。

这可以看出,简单的合意贷款管理已经过时,无法掌握银行的实质性风险。

升级为MPA体系管理也是顺应了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当然,这也势必会再一次对银行的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将对MPA的实施细则进行详尽的解读,以此为依据来理解银行业务的调整方向。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MPA体系的总体理解;第二部分为MPA体系中各指标的详细分析;第三部分为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第一部分MPA体系的总体理解

1.MPA评估的对象。

包括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当然主要针对银行。

2.MPA评估对象的分类。

分为全国性系统重要性机构(N-SIFIs)、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R-SIFIs)和普通机构(CFIs),三者在指标的达标标准上面有少许差异,对系统重要性机构更为严格一点。

3.MPA评估的主管单位。

MPA由人民银行及其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负责实施与解释。

N-SIFIs由全国性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R-SIFIs和CFIs由各省级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

4.MPA评估的周期。

每季度评一次,通常在季度末的后一个月内完成。

人行对相关指标按月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必要时进行窗口指导。

5.MPA评估的指标。

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约14个指标。

根据宏观调控需要,人民银行可对指标构成、权重和相关参数、评分方法等进行调整。

6.MPA评估的结果。

分为ABC三档,A档机构:

七大类指标均为优秀(优秀线90分);执行最优档激励。

B档机构:

除A档、C档以外的机构;执行正常档激励。

C档机构:

资本和杠杆情况、定价行为中任意一大类不达标,或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中任意两大类及以上不达标(达标线60分);执行最低档激励。

7.MPA评估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其交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实施差别化的准备金利率。

对A档机构实施奖励性利率,法定准备金利率视情况上浮10%-30%(目前执行10%);对C档机构实施约束性利率,法定准备金利率视情况下浮10%-30%(目前执行10%);对B档机构继续保持法定准备金利率。

8.MPA评估的豁免。

考虑到新设机构缺乏评估所需历史数据,往往初期发展较快,原则上开业三年内可暂不纳入MPA,由其参照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加强自我约束,并辅之以必要指导。

第二部分MPA体系各指标的详细分析

1.资本和杠杆情况。

这是一票否决的指标,若不达标(60分)则为C档。

这个大类中细分为三个指标(其中“总损失吸收能力”暂不评分,因此实际只有两个有效指标):

一个是资本充足率(占80分),一个是杠杆率(占20分)。

分别分析如下:

a)资本充足率

评分标准:

在达到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含)以上则为80分,在[C*-T,C*]之间则为48到80分,在C*-T之下则为0。

这里T是指容忍度,暂定为4%。

补充背景知识:

资本充足率=机构持有的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α×(最低资本充足率8%储备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逆周期缓冲资本)。

结构性参数α,基准值为1。

央行将结合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作相应调整。

解读:

C*的计算公式中变量较多,总体看来可以理解如下:

以当地最大的银行为基准,其对应的C*大约在10.6%左右,而第四季度需要在此基础上加0.4%,为11%。

而其他稍小的金融机构根据规模大小可以在此基础上降低0到0.5%,财务公司需要在此基础上加2%。

同时,广义信贷增速低于(GDPCPI)的话,还可以降低0.3%左右。

最后,央行可以根据该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整。

从最近各银行的年报来看,这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讲都能够达到80分,即使某些小银行达不到,由于容忍度T为4%,也就是说达到11%-4%=7%就至少能拿到48分。

因此,我们认为该指标对银行的约束能力不算太强。

b)杠杆率

评分标准:

该指标在4%(含)以上则为20分,4%以下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值标比较刚性,如果达不到4%则无法评为A档。

补充背景知识:

杠杆率=机构持有的一级资本/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解读:

从最近各银行的年报来看,这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讲都能够达标。

2.定价行为。

这也是一票否决的指标,若不达标(60分)则为C档。

评分标准:

该指标直接引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就利率定价方面的相关评估结果进行评分。

解读:

主要考察该银行有没有高息揽存之类的行为。

以上两个指标都是一票否决,即只要有一项不达标则为C档。

以下的五个指标中,若只有一个不达标,还可以评为B档。

3.资产负债情况。

细分为三个指标:

广义信贷(占60分),委托贷款(占15分),同业负债(占25分)。

分别分析如下:

a)广义信贷

评分标准:

对于全国性重要性机构而言,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0个百分点则为60分,若超过则为0分;对于区域性重要性机构,为不超过22个百分点;对于普通机构,为不超过25个百分点。

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解读:

广义信贷指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的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的余额合计数。

M2增速暂定13%,因此广义信贷增速控制在33%即可。

这个范围应该说相当宽松,特别是对于基数已经较大的中大型银行。

由于该指标的刚性,并且占60分的权重,一旦不满足则导致资产负债这个大类指标为不达标,因此各家银行肯定会尽量满足这一条指标。

b)委托贷款

评分标准:

和广义信贷一致。

若没有该业务则为15分满分。

解读:

参照广义信贷。

c)同业负债

评分标准:

对于全国性重要性机构而言,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25%为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33%为15到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超过33%为0分;对于区域性重要性机构,有一点区别,即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28%为25分;对于普通机构,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30%为25分,其余相同。

解读:

该指标严重影响银行同业业务,但是由于该指标的权重较小,仅占25分,并且具有一定弹性,完全可以将同业负债占比控制在33%以内,则得分为15分。

同时,若前两项都为满分,则该大类指标的总分为90分,满足A档的要求。

4.流动性。

细分为三个指标:

流动性覆盖率(占40分),净稳定资金比例(占40分),遵守准备金制度情况(占20分)。

分别分析如下:

a)流动性覆盖率(LCR)

评分标准:

符合当期监管指标则为40分,不符合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目前的要求是2016年前三季度为70%,第四季度为80%。

另外,村镇银行、外资银行分行以及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可不适用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按40分计算。

补充背景知识: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于2018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于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及2017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

因此2017年的前三季度应该是80%,第四季度为90%;2018年的前三季度是90%,第四季度为100%。

流动性覆盖率=HQLA储备/未来30天资金净流出量。

HQLA储备为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主要包括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为现金、超额准备金或者高等级债券等。

解读:

由于一个月内到期的存款100%计入现金流出项,这对于用短期资金匹配长期资产的期限错配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

b)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

评分标准:

在100%(含)以上则为40分。

在100%以下为0分。

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补充背景知识:

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

可以视为存贷比的升级版指标。

存贷比仅考察静态的余额,净稳定资金比例将负债的来源和期限等因素一同考虑进去,会更加精细化。

其作用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

解读:

相比传统的存贷比指标来讲,该指标对存款的稳定性做出了细分,和大中型企业相比较,零售和小企业的存款更为稳定,因此其转换比例较高,会引导银行更多吸收零售和小企业的存款作为更稳定的负债来源。

c)遵守准备金制度情况

评分标准:

遵守准备金制度则为20分,未遵守为0分。

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解读:

该指标基本都会达标。

按照上述分析,由于这20分几乎都能得到,那么对于银行来讲有两种较好的选择:

一种是前两个指标都达标,使得该大类指标得到满分;另一种是前两个指标中放弃其中一个,仍然可以得到60分,不至于被评为C档。

特别是对于某些银行,其余6个大类指标无法同时达到90分以上的时候,肯定无法评为A档,那么就可以选择在流动性这个大类指标中放弃一个分项指标,从而保持了业务的灵活性。

5.资产质量。

细分为两个指标:

不良贷款率(占50分),拨备覆盖率(占50分)。

分别分析如下:

a)不良贷款率

评分标准:

不高于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为50分;不高于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2个百分点且不高于5%为30-50分;高于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2个百分点或高于5%为0分。

补充背景知识: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

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参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公布的季度数据。

解读:

该指标并非银行短期可以调节的,更多是跟随宏观经济周期而波动。

但根据目前各银行的数据看,该指标基本能得到较高分数。

b)拨备覆盖率

评分标准:

[150%,∞)为50分;[100%,150%)为30-50分;[0%,100%)为0分。

补充背景知识:

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解读:

监管机构对拨备覆盖率的要求一直是在150%以上,但近期在信用风险升高的背景下,多家银行都接近红线。

据媒体报道,银监会正在研究动态调整该指标的最低监管要求,可能将某些银行下调至130%或者140%。

但根据目前各银行的数据看,该指标基本能得到较高分数。

6.跨境融资风险。

细分为三个指标: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超出上限的幅度(占60分),跨境融资的币种结构(占20分),跨境融资的期限机构(占20分)。

分别分析如下:

a)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超出上限的幅度

评分标准:

未超过上限则为60分,超出上限的幅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评分扣2分,扣完为止。

补充背景知识: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其中,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暂定为1。

净资产方面,金融机构按核心资本计算。

跨境融资杠杆率方面,金融机构为0.8。

换言之,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上限为核心资本的8成。

解读:

主要针对有跨境业务的银行,目前几乎不是限制因素。

b)跨境融资的币种结构

评分标准:

本币外债占比不低于50%则为20分,低于50%的每减少1个百分点扣0.4分。

解读:

本币外债即人民币外债,这是鼓励金融机构吸收境外人民币作为外债来源,以降低汇率风险。

c)跨境融资的期限机构

评分标准:

中长期外债占比不低于50%的则为20分,低于50%的每减少1个百分点扣0.4分。

解读:

1年期以上的为中长期外债,这是鼓励金融机构吸收长期限外债,以降低期限错配的风险。

7.信贷政策执行。

细分为两个指标:

信贷执行情况(占70分),央行资金运用情况(占30分)。

分别分析如下:

a)信贷执行情况

评分标准:

根据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结果等综合评估来确定,分数在0到70分之间。

补充背景知识:

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根据当期的宏观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导向制定评估方案,涵盖面较广,目前包括促内需、调结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维度。

以人民银行的测评为主。

解读:

主要为了引导银行的信贷政策执行,要符合央行当期货币政策的思路。

b)央行资金运用情况

评分标准:

评估带有信贷政策导向性质的央行资金(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运用达标情况。

评估期间机构未使用央行资金,可得基础分20分。

评估期间机构使用央行资金,则根据央行资金偿还情况、利率、投向等方面综合评估。

按时足额偿还央行资金本息:

满分20分;达标20分,不达标0分。

运用央行资金开展业务的利率符合央行要求:

满分5分;达标5分,不达标0分。

符合央行资金投向要求的业务累放量不低于央行要求:

满分5分;达标5分,不达标0分。

解读:

主要是引导银行的资金投向符合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部分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对银行业务最大的影响集中在以下九点:

1.低风险资产将受到银行青睐。

由于资本与杠杆这个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而其中的分项指标资本充足率占80分,因此各家银行会把资本充足率作为头号指标来对待。

该指标的分子是机构持有的资本,是短期内难以调整的。

分母为风险加权资产,是可以在短期进行调节的。

那么,各银行会通过对资产的重新配置,达到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目的。

因此,低风险资产将更加受到银行的青睐,比如高等级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

2.高息揽储的行为将受到遏制。

目前从形式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贷款以及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已经可以由银行自主定价。

但为了防止银行间恶性竞争,央行对各银行的定价行为给予了十分重要的分量,将使得高息揽储的行为进一步受到遏制。

3.信贷规模腾挪将成为过去式,主动管理能力变得更重要。

由于从合意信贷管理升级为广义信贷管理,口径扩大之后,使得过去几年大行其道的规模腾挪将不再有价值,银行会更注重资产本身的风险和收益,而不是用通道进行监管套利。

那么对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将是未来各家银行竞争力的体现。

4.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讲,依靠同业业务高速扩张的机会将越来越小。

这是由于受到资产负债情况这个指标的限制。

过去几年,特别是中小银行,由于网点较少,靠传统的吸收存款进行规模扩张变得很困难。

转而依靠同业负债和同业投资来进行规模的高速扩张成为最佳选择。

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是其中的代表,其商业模式也一度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模仿。

但是,未来在MPA体系内,将很难再现这种依靠同业业务带动银行高速发展的模式。

因为将受到广义信贷规模的增长率限制,以及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限制。

5.对于中大型银行来讲,同业业务仍然是重点。

尽管如上述所分析,同业业务的扩张受到了规模的限制,但该限制比例仍然非常宽松,特别是对于中大型银行来讲,其基数较大,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广义信贷的同比增速可以控制在33%以内,同业负债比例可以控制在33%以内,仍然可以评估为A档。

这个比例可以说相当宽松。

6.靠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进行错配的业务模式将受到影响。

受到流动性指标的限制,将对银行错配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过去几年,由于资产收益率快速下降,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下降较慢,使得错配业务在同业中盛行,还一度导致了2013年6月的钱荒事件。

用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进行错配的期限套利业务成为很多银行的利润增长点。

但是在MPA体系下,对流动性指标的管理,将使得该类业务受到一定影响。

7.银行承兑汇票再次受到青睐。

这是因为资产质量指标的限制。

目前大多数银行的资产质量都濒临红线,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一直是跷跷板的两头,但现在谁都按不下去了,为了保证数据上的达标,银行承兑汇票会再次得到银行超配,这是因为银承可以计入信贷规模,但几乎不会产生任何不良。

如果其他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银承的配置,可以降低不良率,这是显而易见的。

8.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跨境融资风险的指标里面,引导银行更多的在境外配置人民币负债,将作为境外人民币回流的一个良好渠道,这能够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9.增强央行在信贷政策中的话语权。

在一行三会的模式下,央行更多管理宏观层面,至于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更多依靠三会对金融机构执行过程中的监督。

但是在MPA体系下,信贷政策执行这个指标将使得央行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这也是顺应未来一行三会功能合并的大趋势。

《央行观察》原创文章版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及《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保护,对于未经许可的转载行为,《央行观察》保留法律追诉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