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6563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 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精品.docx

最新江苏南通市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精品

江苏省南通市

2018年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3题,共23题)、材料解析题(第24题~第26题,共3题)、问答题(第27题~第29题,共3题)三部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

2.下列古代文学成果中,散文韵文并用,且现实感强、篇幅较短的作品是()

A.《子虚赋》B.《两都赋》

C.《上林赋》D.《归园田居》

3.在中国古代钱币发展史上,最具开创意义并影响深远的货币是()

4.最能反映唐诗“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笙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长安”

所描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

A.银行雏形柜坊唐朝已经出现B.唐朝时期安西地区丝织业发达

C.陆上丝绸之路带来商业繁荣D.唐朝长安城商品贸易蓬勃发展

5.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主要表现为()

①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②适应城市发展的世俗文学迅速兴起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和批判封建制度的文学作品

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技著作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近代中国下列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的先后顺序是()

①内河航运主权②关税自主权③司法主权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7.以下是1872~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该资料不能说明的是()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18

28000

1895—1913年

463

91801

86

28469

136

118153

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近代企业

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时资金少、规模小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8.“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是在()

A.维新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新文化运动后D.五四运动后

9.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抵制外货”、“发展实业”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打倒列强,除军阀”

2,4,6

10.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访问陕北后说过: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C.一二·九运动后平津学生南下宣传抗日救国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11.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曾参加的和平谈判是()

A.南北议和B.西安谈判C.重庆谈判D.北平谈判

13.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

2,4,6

①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②党和全国人民的总任务是建设先进的工业国

③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4.作为铁路枢纽的徐州车站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度严重堵塞.但经过采取措施后实现了畅通无阻。

其措施是()

A.七千人大会调整国民经济B.周恩来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C.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D.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15.1982年,邓小平和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前途问题举行会谈,双方最后同意()

A.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B.用“一国两制”方案解决香港问题

C.香港主权归中国,治权归英国D.香港归还中国后在经济、外交上独立

16.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迦马D.麦哲伦

17.《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共同点是()

A.明显受启蒙思想的影响B.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D.政权建设是共同关注的焦点

18.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节节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抱有幻想,战备松懈B.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C.南方种植园经济发达D.没有及时解放黑人奴隶

19.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明确规定公职人员产生的方式是()

A.考试录用B.民主选举C.上级任命D.推荐产生

20.19世纪末,世界石油产量猛增。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的需要B.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D.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中,有一次会议对战后的国际政治关系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2.“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言论的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推行美国式民主

23.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真正掌握中央机构大权是在()

A.苏联实行多党制之后B.签署《阿拉木图宣言》之后

C.“八一九”事件之后D.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之后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

第24题12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3分,共计39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

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2,4,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类别、目的和措施一览表

类别

目的

措施

理财

富国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

选才

改革利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三南宋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导,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请回答:

①归纳材料一中王安石作为古代著名改革家具备的基本素质。

(4分)

②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

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4分)

③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三中朱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

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

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

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四种葡萄酒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

……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材料二

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1892年

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1896年

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7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

1934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以示嘉勉的题词

材料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有企业。

……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

……几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张裕公司在最初的二、三十年里成功发展的原因。

(5分)

 

②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和变化的原因。

(4分)

③综合上述材料,张裕公司的发展历程给你哪些启示?

(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学的技术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

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在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2,4,6

——《苏联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在过去2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电视、电脑、原子弹、太空飞船等。

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回答:

①材料一所指的这次工业革命在技术进步方面的特点如何?

(2分)

②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技术进步方面有了哪些新变化?

(2分)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有何差异?

(2分)

③指出材料三中的主要观点。

(2分)

④归纳材料四中提到的三次科技革命在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影响。

(3分)你认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2分)

三、问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

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5分。

共计42分。

27.元、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三代政权为巩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9分)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3分)

28.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涉及到了民生问题。

回答:

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哪些主张?

(3分)试分别加以简要评价。

(4分)

②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具体有哪些内容?

(2分)对民生主义的这些内容,某班同学有加以肯定的,也有予以否定的。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赞成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6分)

(注意:

考生只能选做赞成一个看法,如果选做赞成两个看法,评卷时以所做的第一个答案为准)

29.概述一战后初期和二战后初期美日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

(9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在经济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69分。

每小题3分。

1.D2.B3.A4.C5.D6.C7.D8.B9.C10.B

11.A12.C13.B14.C15.A16.C17.C18.A19.B20.D

2,4,6

21.A22.B23.C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9分。

24.答案要点:

(共12分)①王安石学识广博,了解社会基层现状,结合当地情况推行改革,改革意志坚定。

(4分)

②青苗法限制了高利贷盘剥,增加了政府收入;(1分)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1分)但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还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分)(考生无论选什么,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正确分析,即可得分。

)③朱熹看到了王安石变法中用人不当等问题,因而全面否定变法,是不正确的。

(2分)新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最终失败。

(2分)

25.答案要点:

(共14分)

①实业家实业兴邦的理想(或实业救国),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得到政府和社会名流的支持,注重质量与品牌意识。

(5分)

②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或股份制公司)。

(2分)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分)原因:

进行制度创新,通过上市寻求发展,跟国际集团合作,加速与国际接轨。

(3分)

③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利的环境和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先进的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只有不断创新、发展,企业才能充满活力。

(3分)

26.答案要点:

(共13分)

①技术改进和发明主要来自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工程师。

(2分)

②技术进步依靠实验科学,所有的工业部门几乎都受到新的科学发现的影响。

(2分)新兴工业完全应用新技术,出现全新变化;传统工业只是改进技术,步伐缓慢。

(2分)

③科学必须走在实践和生产的前面,生产必须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2分)

④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工作效能提高。

(3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分)

三、问答题:

本大题共42分。

27.答案要点:

(共12分)

元:

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琉球(台湾岛)。

(3分)明:

后期册封蒙古族鞑靼部首领;在乌思藏(西藏地区)设立卫所,并建立僧官制度;开始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3分)清:

平定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册封西藏宗教首领;平定三藩之乱;进军台湾,设台湾府;在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答出其中三点即得3分)

结论: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长期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3分)(考生如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不超过3分)

28.答案要点:

(共15分)

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这种平均分配的方案是无法实施的空想。

(2分)《资政新篇》提倡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2分)这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但在当时也没有条件实行。

(2分)

②主张平均地权,力图使国民“家给人足”。

(2分)

第一种看法:

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反映了对广大农民的同情和关注。

(6分)

第二种看法:

这是不彻底的土地纲领,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它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6分)

(注意:

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维能力。

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29.答案要点:

(共15分)

一战后初期为争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发生矛盾。

(2分)原因:

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大力扩充海军;日本趁机在这一地区扩大侵略势力。

(2分)日本的扩张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

(1分)二战后初期是美国对日本先占领后扶植。

(2分)原因:

日本战败投降,(1分)冷战的加剧,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出其中一点即得1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步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2分)美国因经济危机和越战失败,国力相对下降;(2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