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靖昊说会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6611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马靖昊说会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靖昊说会计.docx

《马靖昊说会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靖昊说会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靖昊说会计.docx

马靖昊说会计

增值税零税率与免税的差异

增值税免税,如果只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不纳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其真正含义是:

享受免税的经销者,对其出售的商品是不征增值税的,该经销者不是增值税的纳税人,他不用进行增值税的纳税申报,也不用记录有关增值税的帐薄。

但是,免税的经销者在购进货物时,却要负担增值税,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全部地被免除增值税,只是免除了他这一环节增值额的税负。

零税率作为增值税率,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税率。

它的含义是,零税率物品的经销者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他在购入货物时所支付的税金都可得到扣除,即可得笔净退税,因为他的销项税额是零。

所以零税率物品的经销者的税负为零,但他仍是增值税的纳税人,需要按通常的方式进行纳税申服。

只有当政府想鼓励某项行为或使某个产品真正免除增值税时,才使用零税率,如我国新增值税中对出口货物就实行了零税率。

两者差异

计税

零税率:

零税率是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销项税额按照0%的税率计算,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免税:

增值税中的免税只是免去某一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款,其他各环节税款则不能免除,且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核算

零税率:

实行零税率的其进项税额允许抵扣,涉及进项税额的退还。

同时,销售零税率的货物,其销售额计入全部销售额,销项税额为0。

因此,零税率货物进项税额需要进行核算,销项税额不需要进行核算。

免税:

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会计核算中进项税额直接计入货物的成本。

销售免税货物,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其收入计入销售收入,不计算销项税额。

因此,免税货物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都不需进行核算。

管理

零税率:

零税率是增值税的一档税率,只要符合文件规定,就可以适用零税率,无须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

免税:

免征增值税属于税收优惠,要按照税收优惠管理的相关要求,或先经税务机关审批,或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操作提示

1.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应按月向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增值税免抵退税或免税手续。

外贸企业参照一般贸易的申报方式,在申报期内收齐单证,办理免抵退税。

纳税人无论是选择免税还是零税率,均需要符合规定条件、适用范围、操作规程和备齐有关资料。

2.正确选择适用政策。

在税收优惠中,“营改增”纳税人应该尽量采用零税率而非免税;在税收优惠实行环节的选择中,应尽可能地选择最终环节。

财税〔2013〕106号文件附件1第四十四条明确,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同时适用免税和零税率规定的,优先适用零税率。

因为零税率对纳税人有利,但如果进项税额很小,纳税人可以放弃适用零税率并选择免税。

3.可以放弃免税优惠或适用零税率。

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免税、减税规定的,可以放弃免税、减税,但一经放弃,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

放弃免税权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放弃免税权声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适用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可以放弃适用零税率,选择免税或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放弃适用零税率后,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适用零税率。

给大家说说所得税会计

大家都说所得税会计非常难以理解,其实所得税会计是简单的,所得税会计实际上只有一个唯一的分录,说到底主要就是围绕一个分录的四个科目进行核算:

 借: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是会计上确认的数据,“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是税务局要的数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小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大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意1】在上述分录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的对应科目除“所得税费用”科目外,还可能涉及“商誉”、“资本公积”两个科目;“应交税费—所得税”对应的科目一定是“所得税费用”。

另外,如果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还可能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科目。

【注意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产生时在借方,转回时在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产生时在贷方,转回时在借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好比"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替身,比如应交税费为100万,税务说可以少交30万,无非是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充当一个替身从应交税费中抵减30万,反之,税务说要多交30万,无非是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充当替身让应交税费增加30万。

不管多交少交,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都是100万。

少交时,借:

所得税费用100,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0、递延所得税负债30;多交时,借:

所得税费用100、递延所得税资产30,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0。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税务局不同意你所计算出来的所得税数额,而是叫你多交了一部分,但允许以后年度弥补回来的,所以这一部分要记个账,记账得有个科目,这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由来;同理,少交的部分,就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企业而言,相当于先垫支给税务局的款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企业而言,相当于企业得到税务局的一笔贷款。

递延所得税资产:

好人终有好报,就怕你等不到那一天;递延所得税负债: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注:

最早发于2013年5月4日的微-信:

majinghao920。

1、营业收入,就是通过销售活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的那些现金和应收款项。

2、营业成本,就是由于销售活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转走的那些存货。

3、营业税金及附加,就是交给国家的流转税,要做生意,就得留下过路钱。

4、销售费用,就是与销售有关的费用,比如销售人员的工资以及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保险费以及广告费等等。

对应资产负债表就是现金的减少。

5、管理费用,管理部门发生的所有费用,发工资和各种报销。

6、财务费用,一般就是借钱发生的利息费用。

7、资产减值损失,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减了一块,资产少了,当然是损失了,因此,要在利润表反映。

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格的起起伏伏,在资产负债表中要改写了这些资产的价值,当然,也要在利润表中相应地反映这些变动产生的损益,不然,如何平衡。

9、投资收益,就是投在外面的股权投资的收益情况。

10、营业外收支,就是那些不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收支了,营业外收入好比天上掉馅饼,如政府补助收入,还有就是债权人江湖义气不再索要的钱;营业外支出好比喝水塞牙,有点倒霉,如罚款支出、非常损失等。

11、所得税费用,就是赚钱后交给国家这个大老板的分成。

我看三张报表的项目都是活泼、跳跃的,比如现金跳啊跳,跳成了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管理费用等;原材料跳啊跳,跳成了产成品;固定资产跳啊跳,以折旧和减值的形式跳进了利润表;产成品跳啊跳,以收入成本的形式跳进了利润表,现金跳啊跳,不但跳进了利润表还跳进了现金流量表,它们其实都在跳舞...请接上吧!

会计做假账的方法(你不可以学,但你不能不知道)

    很奇怪最近最多会计朋友问我如何做假账?

其实我们作为一名会计,真的不应该去做假账,但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财务人员都会被逼着去做假帐。

因此,实事求是地讲,了解如何做假账,还是很有必有的。

就好像一个人要有点武功一样,但有武功并不见得一定要打架。

还有就是审计人员是非常希望知道会计人员是如何做假账的,知彼知己,才能百审不殆啊!

基于这些理由,现将会计人员通常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供各位参考:

    1.成本费用互化

    操作方法:

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

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

    操作方法:

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

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

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

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

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

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

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

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

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

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

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

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9.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

    操作方法:

将收入暂时挂帐为其他应付款,或将支出暂时挂为其他应收款,达到推迟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10.收入、成本、费用虚增/减

    操作方法:

人为虚增或虚减收入或成本或费用,或虚减收入。

造成进行差错调整的依据。

达到纳税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11.转移定价

    操作方法:

与外部交易方进行人为价格处理,达到转移定价的目的,将价格降低或提高,以其他费用的方式互相弥补进入各自小金库,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12.资产、负债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

将固定资产中的资产类别名目转变,改变其折旧年限;将应收帐款挂其他应收款,或预收帐款挂其他应付款等手法避税。

    13.虚假交易法

    操作方法:

以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账,造成资金流出,增加本期费用,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14.费用直抵收入法

    操作方法:

收入因涉及流转税,在收入确认前即彼此以费用直接抵消,达到控制流转税目的。

如将商业折扣变为后续期间降低售价。

    15.重组转让法

    操作方法:

利用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债务重组等进行资金或收入转移达到避税的目的。

如将公司的资金转移,达到破产赖帐等目的。

    16.私人费用公司化

    操作方法:

将私人的费用转变为公司的费用,即达到降低私人收入个税应纳税额的目的又增加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费用的目的。

如:

将个人车油费在公司处理,将个人房租费在公司处理。

    17.收入/成本/费用转移法

    操作方法:

分立合同,将收入或成本,或费用转移至其他公司或个人,达到差异税率处理的目的。

或将各公司的费用进行填充报销,小金库补偿,达到各自平衡有限制的费用。

    18.虚增流转过程

    操作方法:

在流转过程上下工夫,多一道流转过程,收入额多一道,各有比率限制的费用可扣除范围增大。

或可虚拟出部分费用,如将资产由公司借款给个人买下,由公司租赁个人资产,无形增加租赁费用。

或利用委托收付款等方式。

    19.利用金融工具法

    操作方法:

利用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工具进行难以控制未来价格的交易。

将交易时价格控制在低水平,交易后成为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避免部分流转税。

    20.集团化操作

    操作方法:

利用集团化操作,达到国家批准的部分集团化统一纳税公司的操作模式的目的。

将集团内各公司的费用平衡分配,达到统筹纳税的目的。

    21.其他

    如:

如借款变成收到其他公司的定金处理。

将利息产生的税金避掉。

等等不一而足。

    看完上面的21种方法,别说我教你做假帐,我教你的是了解这些假账手法,但真诚地建议你不要去做假账,道理很简单,就是如果你做了,只是暂时可能不出问题,事后被抽查出来是尽早的事情。

       

    会计人员是很少主动愿意做假账的,很多都是公司领导或者财务负责人授意的,当然出发点是为了公司,比如想避税啊,想粉饰报表啊。

其实真正的账务高手,都是业务筹划高手,而不是盲目地去做假账。

因此,如果你遇到逼你做假账的公司领导,我建议你与他一起将公司的业务流程梳理一遍,从公司业务运作中寻找到合理的方法去达到他想要的财务结果;如果逼你做假账的是财务负责人,那么你遇到的是傻B财务经理,你将此文给他看一下就可以了!

 

哪些费用税前扣除​不需要正式发票?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那么,哪些项目没有发票可以扣除呢?

笔者为大家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资薪金

  工资薪金扣除依据主要有:

(1)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2)工资单;(3)社保缴纳情况;(4)个税明细;(5)劳动合同。

  二、社保费用、工会经费

  社保费用、工会经费的扣除依据主要有:

(1)社保缴费凭证;

(2)《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3)税务局代开的工会经费凭据。

  三、职工福利费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以现金形式支付的福利费,如按标准发放职工的各项补贴(如独生子女补贴)、救济费、安家费、丧葬费、抚恤费、探亲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是不需要发票的。

需要提醒的是:

对购买属于职工福利费列支范围的实物资产应取得合法发票。

  四、财产损失

  

(1)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债权损失,应提供相关的证据,如对方银行存款对账单、法院判决书、对方破产清算、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等有关证据;

  

(2)存货报废、丢失损失应提供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存货丢失的还应当有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记录。

  (3)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应提供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4)投资损失应提供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包括被投资企业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文件,政府有关部门对被投资单位的行政处理决定文件,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2012年9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了企业在缴纳所得税税前扣除财产损失的审批规定。

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相关处理时,无须再报税务局审批。

  五、罚款支出、违约金

  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

其扣除依据是:

(1)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

(2)仲裁机构的裁定书;(3)双方签订的提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协议;(4)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5)收款方开具的发票或收据。

  需要提醒的是,纳税人生产、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

;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也不得扣除。

  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企业按照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需取得相关发票。

  七、支付给境外企业的劳务费用

  涉及的劳务行为全部发生在境外,则不需要在中国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因此不需要正式发票。

企业凭借境外企业开具的账单、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支付外汇证明、合同等可税前扣除。

给大伙一个非常参考:

计算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税负率是指企业应交的税收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应交纳的增值税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

  由于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可以由购进材料所取得的进项税额来抵扣。

所以,准确地计算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的提高抵扣比率,减少企业负担。

  税负率是税务局税务稽查时的一个参考比率,它是已知的、是可查的;在日常的工作中,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也是已知的。

因此,增值税税负的控制,事实上就是控制取得进项税额发票的多少,或者你虽然取得了很多的发票,但是只可以抵扣多少。

  现以一家企业为例,它的征税税率为17%,所在地区和行业的增值税税负率为3.4%,现计算并控制进项的取得情况。

  

(1)计算购进取得的进项金额占销售的比例:

  应缴纳的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

3.4%÷17%=20%。

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应该有20元要全额征税。

  

(2)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

(17%-3.4%)÷17%=80%(即100%-20%)。

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可抵扣80元的购进原材料或接受劳务的金额。

  因此,企业应当以“销售收入的80%”作为参考,取得进项发票,进行抵扣。

  其他企业不同的税负也可以根据以上的算法计算出应取得的进项税额。

这样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供企业参考交多少增值税比较合适,避免避税、逃税带来的税务风险。

那么,如果多取得了进项税额,应如何处理呢?

  由于取得防伪开票系统可以在180天内参与抵扣,因此多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先不参与抵扣,而在不超过180天的时间内参与抵扣。

将这部份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计入“预付账款—待抵扣进项税额”。

  当月账务处理为:

  借:

原材料

     预付账款—待抵扣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

  下月抵扣时账务处理为: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预付账款—待抵扣进项税额

会计思维:

资产负债表会不会记载费用和收入?

六个会计问题

1、资产负债表会不会记载费用和收入?

答:

资产负债表中会记载成本和收入的情况,比如长期待摊费用,它是企业已经支出的各项费用,是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费用化科目,只是由于长期待摊费用应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因此,视作资产处理。

另外,资产中的

“水分”,实际上没有及时处理到利润表中去的费用。

对于资产负债表中可能记载的收入,就是企业通常将应结转的收入隐藏在预收账款等科目中,不及时结转。

2、负债有没有负债准备类科目?

答:

预计负债在我眼中就好比一个负债性质的“准备”,它计提以后很可能确认损失,实际上相当于一项负债“准备”。

当损失真的发生时,是需要支付出去的。

3、利润有操纵,亏损有操纵吗?

亏损操纵在平时的俗称是什么呢?

答:

我们常常提到利润操纵,实际上企业也常常发生亏损操纵,这就是俗称的“洗大澡”现象。

所谓洗大澡,一句话,就是把未来期间的费用挪到本年来确认。

洗大澡经常发生在经理层更换的时候,或者公司本期已经亏损了,就干脆洗个大澡,一次亏个够,为未来提高业绩做好准备。

企业可用来洗大澡的科目不仅仅是应收账款,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洗大澡是通过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或存货等科目实现的。

4、利润除现金利润外还有多少种利润?

答:

利润除了现金利润外,还有至少四种利润。

它们是:

(1)应计利润:

结合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去分析;

(2)持有利润:

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值波动中去分析;(3)虚拟利润:

到负债方去寻找,看看哪些负债通过债务重组变成了“利润”;(4)外部注入利润:

从政府补贴中去分析。

5、现金流量表能不能造假,一般如何造假?

答:

大家阅读财报时,往往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容易造假,而现金流量表不易造假。

其实不然,现金流量表分为三个部分,有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收入方式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再通过投资的名义将虚增的现金流消化掉,使其账面现金流很好看,显示很强的获取现金能力,但实际上只是数字游戏。

6、报表上每一个项目有没有一个唯一正确的数字,如没有,如何判断真账、假账?

答:

报表上除货币资金外,都没有唯一正确的数字,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下,100个会计师独立编制同一家企业的利润表,会得到101个结果,多出来的一个就是审计师干的。

至于判断真账、假账的标准,最终要看盈余管理等活动是不是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如果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就不能说其为假账;如果不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就不能说其为真账。

小企业一般是如何做外账和内账?

    (下面的文章谈的是小企业,一般大中型企业没有两套账,小企业由于财务不规范,多半存在二套账的情况。

    企业一般有两套账,由于企业不少经济业务没有取得原始凭证或取得的是不合规凭证,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是没法做入到向外报送的账中去的,也就是没法做入外账中去,否则,一经查出,虽然业务真实,但照样要处罚。

因此,这些没法做到外账中去的业务,就只能做到内账中去了,内账是企业真实的账,但很多业务又没有凭证作为支撑。

可以说,企业有时真的是不得不保留二套账,也就是所谓的外账和内账。

当然,也不排除企业故意造假,为了避税,在外账中故意少计收入或多记成本,比如民营企业大都有一部分现金收入,他们就不把这部分计入外账。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说外账和内账,不是教大家去财务造假,而是讲述企业的真实账务情况,这是书本中没有告诉也不可能告诉大家的,但在现实中却是普通存在的。

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很简单实现内帐外账的方法:

先做外账,外账凭证打印两份,其中一份做内帐附件

,这样查内帐就很简单容易找到原始凭证了。

    一般而言,外账要比内账简单些,只要根据原始发票做,控制好税金这块就行了。

而内账则相对比较复杂,一方面要准确记录处理经济业务,月底核算产品成本。

另一方面还要管理好往来账,与库房,采购部,销售部月月对账,如有不对之处还要找出原因。

看到这里,请不用急,先学好外账,再学内好内账,再学内账,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做外账、内账的企业的一个大概流程:

内账核算是正着做的,就是根据平时的经济业务一步步的做,到月底核算成本,结转损益,算出利润。

而外账核算是倒着做的,先要确定所得税,所得税每季度交一次,但每个月都要确定好利润,这样季度利润才好控制。

然后再算出多少成本,其实外账核算关键是要计算出成本数。

因为收入是确定的,利润也是事先确定好的,期间费用也是根据全月有票的费用算出的,这样出多少成本就成了重中之重。

其公式:

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再解释下每项,利润是先确定好的,营业收入就是根据当月你开出了多少票,也就是税控机里的销售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就是你交的教育税附加和城建税{城建税+教育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10%},这样就差营业成本是未知的了。

比如说,你这月利润想要控制在20万元,你的收入是100万元,营业税金是2万元,期间费用30万元。

营业成本=100-20-2-30=48万元。

营业成本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营业成本就是你当月销售出库的产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是由生产成本归集的,生产成本是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构成的,而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又能得到,这样就能确定本月要出多少材料成本了。

营业成本=产成品=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制造费用)。

还引用上述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