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96916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189 大小:1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9页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9页
亲,该文档总共1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1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科制图基础知识.ppt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第二章三视图及形位公差第三章装配图第四章零件图,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作为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工程图样必须具有统一的标准。

我国于1959年首次颁布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以后又经过多次修改。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间技术及经济交流日益增多,新国家标准吸取了相关国际标准的成果,其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在绘制生产图样时都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

第一章,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93),国家标准规定了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幅面(见表1-1)和加长幅面。

绘图时应优先选用基本幅面,必要时可选择加长幅面,加长幅面的尺寸是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增加后得出的。

例如:

幅面代号A33的尺寸为420891,幅面代号A34的尺寸为4201189。

二、比例(GB/T14690-93),绘制工程图样最好按1:

1的比例,即图样大小与实物大小相同。

但是机件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结构复杂程度也有差别,为了在图纸上清晰地表达机件的形状、结构以及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并使图纸幅面得到合理利用,就须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合适比例。

比例大于1的为放大比例,如2:

1。

比例值小于1的比例为缩小比例,如1:

2。

使用比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同一机件的各视图应采用同一比例。

若某一视图采用不同的比例时,应在该视图的上方另行标注。

不论采用原值比例、放大比例或缩小比例所绘制的图样,图中的尺寸均应按机件的实际大小的尺寸,与图中所采用的比例无关。

比例的标注方法比例符号应以“:

”表示。

比例标注方法如1:

1、1:

5、4:

1等。

比例一般应标注在标题栏中的比例栏内。

必要时,也可以在视图名称下方标注比例。

如:

三、图线及画法,图线的宽度分粗、细两种,粗线的宽度b可按图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

细线的宽度约为b/3。

图线的画法点画线、双点画线的首末两端应该是线段而不是短划。

画圆的对称中心线时,圆心应该是两线段的交点。

在较小的图形中绘制细点划线或双点划线时,可用细实线代替。

在同一图样上,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

虚线、细点划线、双点划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各自大致相等。

四、字体(GB/T14691-93),在图样中,除表示机件的图形外,还要用文字、字母和数字来说明机件的大小、技术要求和有关内容。

在图样中书写的文字必须做到: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字体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单位为毫米。

字体高度代表字体号数,如10号字其高度即为10mm。

在同一张图形中,只允许选用同一型式的字体。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并应采用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中规定的简化字。

汉字的高度应不小于3.5mm,其宽度一般为h/2。

五、尺寸标注(GB4458.4-84),尺寸的合理标注,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第二章,三视图及形位公差,2、三视图的形成,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一、画图前的准备工作。

1.形体分析画图前应首先分析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即分析该组合体属于叠加类还是切割类。

对叠加类组合体的分析:

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形状确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各组成部分间的表面连接关系,其中凸台与圆筒相交会在内外表面上产生相贯线,支承板与圆筒外表面相切,肋板则与圆筒外表面相交。

如图中的轴承座由五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画图前的准备工作。

2.选择主视图为方便看图,应选择最能反映该组合体形状特征和位置关系的视图作为主视图。

比较下图中的A、B、C和D四个方向,沿B向观察所得视图较好。

另外,在选择视图时还应考虑:

尽可能减少视图中的虚线;尽量使视图中的长方向尺寸大于宽度方向尺寸。

3.选择绘图比例和图纸幅面根据组合体的尺寸大小,选择适当的绘图比例和图纸幅面。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二、叠加类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叠加类组合体的画图顺序:

按先画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的顺序,依次画出组合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下面以轴承座为例介绍叠加类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画图步骤: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二、叠加类组合体三视图画法画图步骤: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三、切割类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切割类组合体的画图顺序:

在画出组合体原形的基础上,按切去部分的位置和形状依次画出切割后的视图。

下面以图中所示的立体图为例介绍切割类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画图步骤: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三、切割类组合体三视图画法画图步骤:

读组合体的视图,画图是将形体用正投影的方法表达在平面上,即实现空间到平面的转换。

而读图则是根据视图想象出形体的空间形状,即实现平面到空间的转换。

读图也是机械专业技术人员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

画图和读图是学习本课程的两个主要环节。

读组合体的视图,一、读图的基本知识1.了解视图中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掌握视图中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是读图的基础。

视图中图线的含义视图中的图线可能由以下三种情况形成。

两表面交线的投影面的积聚性投影回转体轮廓素线的投影,视图中线框的含义形体上平面的投影曲面的投影复合表面的投影,读组合体的视图,一、读图的基本知识2.读图要点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图一般情况下,一个视图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

下面所示的三组视图,虽然它们的主、俯视图都相同,但要从左视图判别其形状。

读组合体的视图,一、读图的基本知识2.读图要点寻找特征视图特征视图,就是反映物体形状以及相对位置最为充分的视图。

一般讲,总有一个视图能够将物体某一部分的形状特征较好地反映出来。

抓住特征并联系其他视图就可准确、迅速地读懂视图。

试分析图中所示物体的形状特征并想象其整体形状。

读组合体的视图,一、读图的基本知识2.读图要点寻找特征视图,形体分析:

该形体是由A、B、C、和D四个部分叠加而成。

1.主视图较好反映A、B的形状特征。

2.左视图较好反映C部分的形状特征。

3.俯视图较好地反映出D形状特征。

读组合体的视图,二、读图的基本方法1.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是读图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识读叠加类组合体视图。

首先按投影规律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小块,再分析各小块的形状以及各小块之间的相对位置、表面连接关系,最后想出组合体的形状。

例:

试用形体分析法识读轴承座三视图。

运用形体分析法读图的要点在于从形体的主视图入手,正确地分解形体并能迅速抓住特征视图。

读组合体的视图,二、读图的基本方法1.形体分析法读图步骤:

读组合体的视图,例:

已知支座的主、俯视图,求作其左视图。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也是培养读图和画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补画视图的方法:

依次分析出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再按投影对应关系画出视图。

1.形体分析按投影对应关系将该组合体分为三个部分。

底板矩形开槽凸台半圆钻孔凸台,例:

已知支座的主、俯视图,求作其左视图。

画图步骤:

读组合体的视图,二、读图的基本方法2.线面分析法在分析视图时,由于切割类组合体不能像叠加类那样较为方便地将形体分解为若干小块,所以前面介绍的形体分析法对切割类组合体就不太适用了。

这时,需要运用线、面的投影理论来分析物体各表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想象出物体的形状,即是线面分析法。

下面以压块为例说明线面分析方法。

例:

试用线面分析法读懂压块的三视图。

分析步骤:

1.确定物体的原形该立体为被切割的长方体,各切割部分如图所示。

2.确定各切割面的位置和形状3.综合想象其整体形状,例:

试用线面分析法读懂压块的三视图。

作图步骤:

1.形体分析从俯视图可看出该立体由半圆凸台(左)、圆筒(中)和耳板(右)三部分组成。

例:

根据俯、左视图想出物体形状并画出主视图。

作图步骤:

2.补画主视图,例:

根据俯、左视图想出物体形状并画出主视图。

作图过程如图示,视图,在生产实际中,当机件的形状、结构比较复杂时,仅用三视图的方法难以将机件表达清楚。

因此,国家标准规定了各种画法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

这一章的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是今后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知识。

三视图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一、基本视图及其配置,六个投影面构成一正六面体,将物体放置当中投影后便可得到六个基本视图。

(点击视图演示动画),国标规定,对于比较复杂的机件可以采用六个投影面表达其形状,这六个投影面称为基本投影面。

一、基本视图及其配置,六个基本视图如按下图位置摆放可不标注视图名称。

为方便布图,也可自由配置视图的位置但需作标注,标注方法如图示。

主视图,各基本视图名称如图示。

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后视图,右视图,六个基本视图,1.六个视图的位置关系,2.六个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然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和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靠近主视图的视图方位均为后方;,3.六个视图的方位关系,熟练掌握六个视图的方位关系,可以准确、迅速地绘出图形。

注意:

靠近主视图的视图方位均为后方;后视图与主视图为相反的左右方位。

4.六个基本视图的使用说明,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外形,对于视图中不影响看图的虚线通常省略不画。

应根据机件的形状和结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并应在表达物体形状清楚的前提下减少视图的数量。

在选择视图时一般要优先选用主、俯、左三个基本视图。

基本视图的应用举例:

说明:

1.由于阀体的结构变化较大,因此用了四个基本视图表达其形状。

2.省略了俯、左、右三个视图中的虚线。

阀体,二、斜视图,该机件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机件上倾斜结构的圆在俯、左视图中成了椭圆,不但作图繁琐且表达不够清晰。

针对此类结构国标规定了斜视图画法。

二、斜视图,将机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斜视图画法,三、局部视图,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的画法:

1.用波浪线表示局部视图的范围2.若需表达的结构为一封闭图形时可省去波浪线3.一般按投影对应关系放置局部视图,也可摆放于适当位置,局部视图的标注方法:

1.一般应用箭头表示投射方向,用字母表示局部视图名称2.按投影关系配置且视图间没有被其它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局部视图的作用简化作图,剖视图,在学习前面的内容时,对于机件中的不可见轮廓线我们都是用虚线表示的。

为了能在机件内部结构表达清楚的同时又减少图中的虚线,国标规定了剖视图画法。

当机件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时,过多的虚线将不便于看图和标注尺寸。

一、剖视图的概念,在机件适当位置用一假想剖切平面将其切开移去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并在机件被剖切处画上剖面符号,1.剖视图的概念,2.画剖视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常选用与投影面平行的剖切平面其它视图不受剖视图的影响,仍应按完整机件画出视图剖开机件后凡可见轮廓线都应画出一般省去剖视图中的虚线,3.剖面符号,按国标规定应在机件被剖切处画上表示材料类别的剖面符号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为一组间隔相等、方向相同且平行的细实线(称为剖面线)通用剖面线应以适当角度的细实线绘制,最好与主要轮廓线成45角。

对于同一机体,在它的各个剖视图和断面图中,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应一致。

一般标注方法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用箭头表示剖开机件后的投影方向,用字母表示剖视图的名称。

4.剖视图的标注,可省略的标注方法当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没有被其他图形隔开时,可省略箭头。

当单一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或基本对称平面,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没有被其他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

剖视图的标注示例,由于生产实际中机件的形状、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要将各种机件的形状和结构表达清楚,就需要有相应的方法。

国家标准规定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剖切面。

二、剖切面的种类,在学习时应注意掌握这些剖切面的概念和作图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单一剖切面即用一个剖切面剖开机件。

前面介绍的剖视图所用剖切面均为与投影面成平行的情况。

实际上也可采用垂直投影面的剖切平面。

(点击图形演示动画),此类剖视图用于表达机件倾斜结构的内部形状。

为方便作图可将剖视图摆正放置,但应按例图作出标注。

当需要表达的内部结构不在同一平面上,且具有明显的回转中心时,可采用相交的剖切平面将机件剖开。

2.几个相交的剖切平面,作此类剖视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将机件倾斜结构转至与投影面平行再投影剖切平面没剖到的部分仍按原来位置作图应按例图图示标注旋转剖视图。

(点击图形演示动画),当机件上需要表达的内部结构排列在不同层面上时,可采用平行的剖切平面剖切。

3.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作此类剖视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应在剖视图中画出剖切平面的转折线剖切的结构应完整当结构具有公共中心线时允许剖切平面在中心线处转折应按例图图示作出标注。

若采用旋转剖或阶梯剖尚不能将机件的内部结构表达清楚时,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剖切机件。

4.复合的剖切平面,(点击图形演示动画),5.剖切柱面,(点击图形演示动画),剖切面一般为平面,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柱面剖切面。

标注时应加注“展开”二字。

1.全剖视图,一般按剖开机件的范围大小不同,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三种。

三、剖视图的种类,用剖切面将机件完全剖开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

全剖视图可通过单一剖切面或其他形式的剖切面剖切获得。

全剖视图的特点:

能清楚地反映机件的内部结构,但同时将机件的外形剖掉。

全剖视图的适用情况:

机件的外形简单或复杂的外形另有视图表达清楚。

全剖视图的应用,三、剖视图的种类,2.半剖视图,若机件具有对称平面,在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投射时,可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

半剖视图的特点:

在一个图形中同时表达出机件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2.半剖视图,半剖视图画法:

1.机件对称或基本对称方可采用半剖视图2.视图与剖视图应以点画线为界3.一般省去视图中表示内部结构的虚线4.半剖视图中的尺寸标注方法如图示5.半剖视图的标注应符合剖视图标注规则,2.半剖视图,半剖视图应用,3.局部剖视图,用剖切平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局部剖视图的适用情况:

需要表达的内部结构范围较小需要保留外形而不宜采用全剖视图因机件对称位置有一轮廓线而不适合采用半剖视图。

3.局部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画法:

用波浪线表示局部剖视图的范围,将虚线改画为实线再画上剖面线。

当被剖切的结构为回转体时,允许将该结构的中心线代替波浪线。

通常省略局部剖视图的标注。

画波浪线应注意:

波浪线不应与其它图线重合,遇到机件上的孔、槽等空腔结构时应断开波浪线。

1.规定画法,四、剖视图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对于机件上的肋板、轮辐及薄壁等,若按纵向剖切则这些结构都不画剖面符号,而用粗实线将其与相邻部分分开。

但当剖切平面横向切断这些结构时,仍应画出剖面符号。

肋板的规定画法,1.规定画法,四、剖视图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轮辐的规定画法,2.简化画法,四、剖视图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当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孔及轮辐等结构不处于剖切位置时,可将这些结构旋转到剖切平面后画出其剖视图。

均布肋的简化画法,均布孔的简化画法,断面图,通过前面的视图、剖视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表达机件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方法。

这一节将在介绍断面图概念的基础上,讲解两种断面图的画法。

在机械工程中,还常常需要表达零件某处的断面形状。

一、断面图的概念,用剖切平面假想将机件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的图形,即断面图。

断面图常用于表达型材及机件某处的断面形状。

注意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按断面图的摆放位置不同,断面图分为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两种。

一、断面图的概念,注意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二、移出断面图,移出断面图画法:

1.移出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

2.移出断面图尽量画在剖切平面迹线的延长线上。

3.当剖切平面通过由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等结构的轴线时,这些结构应按剖视图画出。

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

4.剖切平面一般应垂直于被剖切部分的主要轮廓线,当采用两相交的平面剖切机件时,中间应用波浪线断开。

(点击图形演示动画),移出断面图的标注方法:

2.当断面图未放置在剖切位置的延长线上时,应标注剖切符号和表示断面图名称的字母。

1.当断面图画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时,对称的图形可省略标注,若不对称应标注剖切符号及投射方向箭头。

三、重合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画法:

重合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且不得影响视图中的轮廓线。

对称的重合断面图可省略标注,如不对称应作出标注。

剖切后将断面图重叠在视图上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

重合断面图多用于表达机件上形状较为简单的断面。

形位公差概述,表面粗糙度,第三章,零件图,一、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一、零件图的作用:

二、零件图的内容,一组视图,足够和合理的尺寸,必要的技术要求,标题栏,表达零件的内、外形状和结构。

确定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

加工零件时要求的精度、表面粗糙和热处理等技术要求。

零件名称、数量、材料及必要签名。

加工制造、检验、测量零件。

表达单个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二、零件图的视图选择,为满足生产的需要,零件图的一组视图应视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形状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视图及表达方法。

如:

轴套,一个视图即可,为什么要进行视图选择呢?

完全,正确,清楚,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表达完全且唯一确定。

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表达方法要正确。

所画图形要清晰易懂。

一、视图选择的要求:

分析零件,几何形体、结构,功用,加工方法,二、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要分清主要、次要形体,形状与功用有关,形状与加工方法有关,加工轴,选主视图,位置特征原则,形状特征原则,加工位置(轴、盘类),工作位置(支架、壳体类),选其它视图,能清楚地表达主要形体的形状特征,首先考虑表达主要形体的其它视图,再补全次要形体的视图。

方案比较,在多种方案中比较,择优。

三、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箱体、支架类零件,轴承座,分析零件,功用:

支撑轴及轴上零件。

结构:

分析四部分主要形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形体:

轴承孔、底板、支撑板、肋板等。

支撑板外侧及肋板左右两面与轴承孔外表面相交等。

选择主视图,零件的安放位置,轴承座的工作位置。

投射方向,主视图,主视图表达了零件的主要部分:

轴承孔的形状特征,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三个螺钉孔,凸台也得到了表达。

轴承座,选其它视图,C向局部视图表达上面凸台的形状。

视图方案一,选择移出断面表达支撑板断面及肋板断面的形状。

轴承座,C,D,BB,AA,选全剖的左视图,表达轴承孔的内部结构及肋板形状。

选择D向视图表达底板的形状。

B,B,方案比较,C,BB,视图方案二:

将方案一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位置对调。

俯视图前后方向较长,图纸幅面安排欠佳。

轴承座,俯视图选用BB剖视表达底板与支撑板断面及肋板断面的形状。

C向局部视图表达上面凸台的形状。

视图方案三:

俯视图采用BB剖视图,其余视图同方案一。

比较、分析三个方案,选第三方案较好。

2、轴类零件,分析形体、结构,由于轴上零件的固定及定位要求,其形状为阶梯圆柱体。

选择主视图,选择其它视图,用断面图表达键槽结构,加工位置,水平放置。

3、盘类零件,分析形体、结构,选择主视图,选择其它视图,盘类零件主要由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柱面所组成,其厚度相对于直径小得多,成盘状,周边常分布一些孔、槽等。

通常采用全剖视图。

用左视图表达孔、槽的分布情况。

安放位置:

符合加工位置,轴线水平放置。

投射方向:

A向,(如端盖),4、零件的各种加工孔,不通光孔,锥形沉孔,柱形沉孔,锪平,不通螺纹孔,返回,四、表面粗糙度、镀涂、热处理的代号及其标注,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注法,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3、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表面粗糙度代号,表面粗糙度代号,表面粗糙度符号,表面粗糙度参数,其它有关规定,2、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取决于:

生产成本、工作面、受载工荷、配合、运动等,标注示例,五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初步概念,

(一)零件的互换性,同一批零件(合格品),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

互换性: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

由设计者确定尺寸公差大小和合理的配合要求,即建立极限与配合制度是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必要条件。

(二)极限与配合的一些术语和定义,基本尺寸:

实际尺寸:

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零件合格的条件:

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小极限尺寸,零件制成后实际测得的尺寸。

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大值。

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小值。

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设计时确定的尺寸。

例:

一根轴要求加工的直径为500.008,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50,零件合格的条件:

50.008实际尺寸49.992。

50.008,49.992,(三)尺寸偏差和尺寸公差,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代号:

孔为ES轴为es,代号:

孔为EI轴为ei,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例:

500.008,上偏差=50.00850=+0.008,下偏差=49.99250=-0.008,公差=0.008(-0.008)=0.016,偏差可正可负,公差恒为正,偏差=某一实际尺寸其基本尺寸,+0.008,-0.008,公差带图:

公差带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公差的大小及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零线:

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公差带:

由上偏差和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四)配合与配合制度,1.配合的概念,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或过盈:

=孔的实际尺寸轴的实际尺寸,配合:

0间隙0过盈,2.配合的种类,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3.配合的基准制,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不同配合的制度。

基准孔,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公差带图:

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

基轴制,基准轴,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公差带图: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不同配合的制度。

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

1在零件图上的标注,在基本尺寸后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

配合精度明确,标注简单,但数值不直观。

适用于量规检测的尺寸。

(五)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注出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值(常用方法)。

数值直观,用万能量具检测方便。

试制单件及小批生产用此法较多。

在基本尺寸后,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公差等级及上、下偏差值,偏差值要加上括号。

既明确配合精度又有公差数值。

适用于生产规模不确定的情况。

第四章,装配图,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装配图:

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

本章主要介绍装配图的基本知识、视图表达方法以及尺寸等的标注方法。

装配图反映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部件件的装配关系,装配图是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和维修工作中的重要技术文件。

(点击图形演示动画),二氧化碳压缩机一段冷却器,二、化工设备图样的安排格式:

1、装配图兼作总图2、装配图附零件图3、部件装配图4、部件装配图附有零件图5、零件图6、装配图附数据表,三、图幅排列原则:

装配图、零件图、部件图可排列在同一张纸上。

如果不能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也可分排在几张纸上,但要保证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主要视图及所属的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管口表、明细表、选用表及图纸目录等均应安排在第一张图纸上。

第二、在每一张图纸的技术要求下方,应加“注”,注明几张图纸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标题栏:

1、大主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