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8326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docx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补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

2020届高一下学期期中

历史补考卷(文科)

注意:

本次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共20小题,满分8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共1题,满分20分。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1.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西汉二牛一人的犁耕。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

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经济结构的变化D.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2.《氾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

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

A.划分田地B.因地制宜C.精耕细作D.优选种子

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

“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顾炎武曾说: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5.安徽当涂县古时候常有货郎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

人多时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

嘿得隆咚!

”,并大声地叫卖。

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开始于(  )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6.《明史·舆服志》记载:

“(洪武)十四年(1381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D.压制丝织业发展

7.明清时期,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出资购买尤墩布分给当地的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暑袜店主具有早期资本家的性质

②他的资本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③暑袜店就是集中的手工工场

④暑袜店主进入了商品的生产领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

这个朝代可能是(  )

A.西汉B.唐代C.北宋D.明代

9.下表是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种类和资本额。

甲项应该是何种产业(  )

A.军事工业B.交通运输业C.采煤工业D.纺织工业

10.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成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11.学者认为,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官办企业是主体;第二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第三阶段,民营企业主导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酝酿全面启动。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B.第一阶段是以民族资本主义为开端

C.第二阶段到甲午战争之后结束D.第三阶段开始于一战以后

12.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13.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礼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

①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 ③礼仪的变化 ④缠足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民族主义萌发

16.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是(  )

A.保留自由企业制度B.克服美国经济危机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7.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与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在这一思想影响下西方国家(  )

A.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B.谋求建立区域经济集团

C.推进产业结构调整D.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18.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就是美元“绑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  )

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2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其中“中国需要世界”体现在(  )

A.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地位举足轻重

B.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

C.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D.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

千百万人只是因为像畜牲一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与之迥然不同的是,1983年美国《霍比斯》杂志记者曾到华盛顿的黑人贫民窟中搞过调查,他们写道:

“在那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视,有些还是彩色的。

各处都是收音机。

年青人拿着手提立体音响设备,或是磨光的手提皮包,很多家庭还拥有汽车,虽然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耗油量大的那种款式,在旧车市场是很便宜的,电话的使用也正常。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

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

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l%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

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198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32年相比,1983年美国贫民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4分)

(2)为了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8分)

2020届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补考卷(文科)

注意:

本次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共20小题,满分8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共1题,满分20分。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1.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西汉二牛一人的犁耕。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

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经济结构的变化D.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图片体现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由商周时期的耒耜到西汉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故选B。

2.《氾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

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

A.划分田地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D.优选种子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可知该书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耕作技术、选种技术、育种技术,即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多个环节,故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A、D项只是材料中提到的一个环节,故A、D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不存在因地制宜问题,故B项错误。

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

“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等信息说明是农业种植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水利灌溉的信息,故C项错误;私有制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D项错误。

4.顾炎武曾说: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答案】C

【解析】题干中主要提到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与商品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提到的是土地兼并者称呼的改变,与小农经济危机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中对土地兼并者的称呼由“豪强”或“兼并之徒”演变为“田主”,说明民间对土地兼并者的态度由仇视转变为认同,故C项正确;题干所示信息与农民生活艰难无关,故D项错误。

5.安徽当涂县古时候常有货郎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

人多时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

嘿得隆咚!

”,并大声地叫卖。

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开始于(  )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答案】C

【解析】汉代、唐代都在指定区域进行商品交换,故A、B项错误;宋代商品交换打破时空限制,商品交换可能出现在居民区,故C项正确,D项错误。

6.《明史·舆服志》记载:

“(洪武)十四年(1381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D.压制丝织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核心思想是限制和压制商人的生活服饰,推崇农业,因此选B项。

7.明清时期,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出资购买尤墩布分给当地的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暑袜店主具有早期资本家的性质

②他的资本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③暑袜店就是集中的手工工场

④暑袜店主进入了商品的生产领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雇佣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只是分散的手工工场,而不是集中的手工工场,暑袜店店主是早期的资本家,他的资本已经进入了生产领域,是工业资本,

故选B。

8.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

这个朝代可能是(  )

A.西汉B.唐代C.北宋D.明代

【答案】B

【解析】“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说明该朝代政治中心在西北,但经济中心已经南移,西汉的都城在长安,符合“立国于西北”,但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故A项错误;北宋都城在中原地区,明代都城在华北地区,不符合“立国于西北”,故C、D项错误;唐朝的都城在长安,此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故B项正确。

9.下表是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种类和资本额。

甲项应该是何种产业(  )

A.军事工业B.交通运输业C.采煤工业D.纺织工业

【答案】A

【解析】由表格可看出甲项企业数量最多,资本占据了绝大多数,联系所学洋务运动主要是发展军事工业达到自强的目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工业部门中比较小的部门,绝不可能占据如此大的资金比重,故B、C、D项错误。

10.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成逆转、下降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答案】B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图表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于19世纪60、70年代,到19世纪末获得了初步发展,到了一战期间获得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又迅速地萧条了下来,到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萎缩了下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陷入了绝境,新中国建立以及后来的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生。

综上所述,答案选B,排除其他选项。

11.学者认为,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官办企业是主体;第二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第三阶段,民营企业主导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酝酿全面启动。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B.第一阶段是以民族资本主义为开端

C.第二阶段到甲午战争之后结束D.第三阶段开始于一战以后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学者的观点应是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官办企业是主体,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第二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以甲午战争为开端;第三阶段,民营企业主导发展,清政府的新政中中国的现代化酝酿全面启动,故A正确。

12.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是以市场为核心,排除A;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将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推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结束,排除D。

13.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礼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

①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 ③礼仪的变化 ④缠足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从图片看,西装出现,说明①正确;图片人物已经剪辫,说明②正确;出现西式婚礼,说明③正确;从图片女人的脚看,④正确。

14.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关键是要读懂材料。

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

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A项符合。

15.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民族主义萌发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指的是各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B、C两项符合题意,但B项应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题干不符,故选C。

16.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是(  )

A.保留自由企业制度B.克服美国经济危机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胡佛当政时推行的经济政策仍然是“自由放任”,而罗斯福推行的经济政策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17.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与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在这一思想影响下西方国家(  )

A.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B.谋求建立区域经济集团

C.推进产业结构调整D.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共同点是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故应选A。

18.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A、B、C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19.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就是美元“绑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  )

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答案】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2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其中“中国需要世界”体现在(  )

A.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地位举足轻重

B.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

C.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D.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答案】B

【解析】“中国需要世界”说明中国加入世界大市场的必要性,中国加入世界大市场“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15.0分,共1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

千百万人只是因为像畜牲一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与之迥然不同的是,1983年美国《霍比斯》杂志记者曾到华盛顿的黑人贫民窟中搞过调查,他们写道:

“在那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视,有些还是彩色的。

各处都是收音机。

年青人拿着手提立体音响设备,或是磨光的手提皮包,很多家庭还拥有汽车,虽然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耗油量大的那种款式,在旧车市场是很便宜的,电话的使用也正常。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

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

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l%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

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198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32年相比,1983年美国贫民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4分)

(2)为了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8分)

【答案】

(1)从1932年的一无所有,仅仅维持生存,到1983年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2)制定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等。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3)贫富分化加剧问题。

主要原因:

美国中上层家庭的其他收入增加,如股票收益等;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拥有较高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收入增加,普通职工收入相对下降;由于财政不堪重负,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解析】第

(1)题依据材料一中有关美国贫民生活状况的变化不难得出结论;第

(2)题要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注意题目的时间和内容要求;第(3)题,可先依据材料中的数字信息归纳“问题”,“原因”需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的状况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