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8448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docx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套合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亲情之爱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

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

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

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第三框“让家更美好”,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从而知道如何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

三框内容由浅入深,围绕“亲情之爱”,由感性到理性,从明理到导行,使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将自己的爱落实到和谐家庭的构建中。

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

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

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所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安排此课。

二、本课核心教育价值

本课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目标。

三、本课的核心知识梳理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家”的含义。

2.知道中国人的“家”,理解尽孝在当下。

3.理解亲情之爱是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4.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5.认识现代家庭的特征,知道构建和谐家庭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

2.通过情境体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家的意味和亲人之爱。

3.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爱的碰撞,明白通过努力可以有效化解亲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家庭,培养学生理解家人的知人能力和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和感受父母亲人的爱,培养对家的热爱之情。

2.体味亲情,学会与父母沟通,沟通中传递爱。

3.努力传递家庭美德,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

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通过情景和讨论,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家庭美德是可以传递的,要创建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通过情境讨论,得出构建和谐家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与经验分享,以及拓展提升环节,意识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增强传递家庭美德的主动性,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

二、达成目标的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现代家庭沟通和交流方式,树立民主、平等的家庭观念。

难点

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2.为什么是重点和难点?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让学生正确理解现代家庭的相处模式,树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家庭观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为构建和谐家庭奠定基础。

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生理、心理和智力还不够成熟,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因此,本课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设为难点。

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

在突破重点方面,本节课主要通过环节一中的“探究与分享”,探讨现代家庭的特征,尤其是现代家庭沟通方式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现代家庭的沟通越来越民主、平等了;以及通过环节二中的“图片情境”分析,让学生明白粗暴的沟通方式会影响家庭和睦,要传递家庭美德,努力创建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在突破难点方面,本课通过环节二中的“家庭美德传递卡”活动,以及环节三中“妈妈和奶奶吵架”“爸爸和妈妈冷战”“爷爷成了空巢老人”三个情境分析,让学生得出有效沟通、协调的途径和方法。

并让学生分享充当“黏合剂”的成功经验,感受为和谐家庭出力的幸福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一方面了解所教学生的大致家庭情况,另一方面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制作“家庭美德传递卡”的卡纸,学生准备装饰用的颜料画笔。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具体过程(详案)

设计意图解读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动态ppt链接《我的家》

(课件展示几张全家福图片,有过去的家庭,也有现代家庭。

师问:

你的“全家福”都有谁?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畅所欲言。

师:

家庭结构是不断演化的。

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出示课件)

师问:

你的家庭结构属于哪一类?

学生根据提示选择。

(教师必要时加以引导)

师总结: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家庭也和传统家庭有很大的不同。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现代家庭的特点以及如何构建和谐家庭。

优美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课堂氛围。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全家福,通过选择题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家庭结构,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一:

现代家庭面面观

【探究与分享】现代家庭有哪些特征?

师:

大家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方向,通过“传统家庭”和“现代家庭”的对比,进行归纳。

(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小组发言。

师总结:

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现代家庭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师问:

你经常使用哪些方式与家人沟通?

你更喜欢哪些方式,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分享经验。

(教师及时引导)

师总结:

大家都更喜欢这种民主、平等的沟通方式。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内容。

通过活动探究现代家庭的特征。

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现代家庭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增强学生对民主、平等的沟通方式的认同感。

环节二:

家和万事兴

【图片情境】

师问:

这样的沟通模式你喜欢吗?

学生分享经验

师总结:

家和万事兴。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这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承家庭美德。

【探究与分享】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

活动步骤:

①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

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

其内容:

(出示课件)

◆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

◆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小组成员签名。

②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

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③小组成员分享、总结。

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

(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师总结:

作为家庭的小小一员,我们不仅要传承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等家庭美德,还要在行动中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

让学生反思这种不和谐的家庭沟通模式,认识到传承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在参与与分享中意识到家庭美德是可以传递的。

环节三:

和谐家庭我出力

【情景分析】

(课件展示三个图片情境:

妈妈和奶奶吵架、爸爸和妈妈冷战、爷爷成了空巢老人)

师问:

当家庭成员发生这些矛盾或冲突时,你怎么办?

学生各抒己见:

让他们高兴,帮助他们冷静下来,商量……

师:

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充当小小“黏合剂”。

(出示课件)

●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

●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

●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师问:

作为小小“黏合剂”,你完成最出色的一次任务是什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同学们相互学习。

(教师及时点赞)

师总结:

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让家更美好!

三个情境分析,让学生得出有效沟通、协调的途径和方法。

让学生分享充当“黏合剂”的成功经验,感受为和谐家庭出力的幸福感。

拓展提升

播放视频《family》。

让学生在短片中感受家的爱,升华情感,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家更和谐美好。

板书设计

现代家庭

民主、平等

理解、信任、体谅、宽容

交流和沟通

让家更美好

和谐家庭

五、本设计亮点总结

本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如图片情境体验、家庭美德传递卡的活动体验等,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

同时,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和谐家庭的话题,增强设问的针对性、选择性和趣味性。

以上是本课的亮点。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提醒

1.课前应提前进入课堂,播放暖场动画。

2.制作美德传递卡活动,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好一个作为示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最新精品教案-7.3让家更美好

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2)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的交流与互动。

(2)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2)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3)懂得调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体会家和万事兴。

难点:

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让家更美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创学习型家庭。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提升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共创和谐美德之家。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83页“运用你的经验”活动。

学生根据教材活动的提示,列举现代家庭的特点。

通过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有话可说,调动学习积极性。

探究新知

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展示知识点:

1.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

教师讲述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含义和区别。

2.交流方式多样

展示现代家庭多样的交流方式。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4.家庭生活内容丰富

(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

(2)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

(3)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4)创建学习型家庭

(5)参与社区活动

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认真做笔记。

对于学生的列举进行系统的知识总结和补充,让学生感受现代家庭的变化和特点。

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展示材料:

陈萍是三元区红星照相馆的一名摄影师,每天为情侣们留下幸福、亮丽的镜头。

可谁能想到笑容背后曾经有过一场常人难以承受的劫难。

九年前,她的丈夫遭遇车祸,全身多处骨折,脊髓严重损伤,成为高位截瘫病人。

九年来陈萍无怨无悔精心照料丈夫,使他由原来的只会说话,慢慢地恢复到能活动手了,并学会了一些电脑基本操作知识,丈夫的心情变得开朗了。

当医生知道他的恢复情况时,连连称赞陈萍。

她的家又重新响起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教师提问:

家和万事兴,想要建设美满幸福的家庭,家庭成员应该怎么做呢?

展示知识点:

1.共建美满幸福家庭

家庭的和睦相处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引导。

 

展示材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甲同学:

父母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吵架。

乙同学:

奶奶和妈妈相处不是很融洽。

丙同学:

爷爷生病住院了,一家人都很担心。

教师提问:

(1)家庭成员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2)当家庭成员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请结合自身实际举例说明。

展示知识点:

2.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

(1)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

(2)对策:

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展示材料:

赵凌云今年14岁,是河北省滦平县第三中学七年级15班的一名学生。

11年来,赵凌云用孝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陪伴了高位截瘫的父亲,让父亲重生希望,让这个苦难的家庭变得快乐起来。

父亲因为车祸造成高位截瘫时,凌云才3岁。

那时候父亲脾气不好,经常摔东西、不吃不喝,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凌云那时还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高兴,为了能让她父亲高兴起来,凌云会和父亲撒娇,不时地亲父亲一口,想方设法哄父亲开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凌云学会了做饭、洗菜、洗衣服,记得家里开的小卖店每一样物品的价格,能准确辨认出真假币,学会了给父亲喂水、喂饭,能帮父亲翻身,甚至把他扶起来。

有时候,父亲大小便会失禁,为了打消父女间的尴尬和难为情,小凌云在清理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对爸爸说,“小鲜爹,你又干坏事了”!

凌云总爱搂着父亲的脖子叫他“小鲜爹”。

她说,“就是希望爸爸能够永远不会变老,永远年轻的意思。

也许就是小凌云和母亲不懈坚持的缘故,高位截瘫的父亲,双臂可以活动了,说话也清晰了,慢慢地也可以自己吃饭了。

看到爸爸的变化,坚强的凌云落泪了。

从那时起小凌云更加坚定了信心,不管怎样也要和爸爸妈妈快乐地生活下去。

教师提问:

赵凌云是怎样使苦难的家庭重获欢乐的?

展示知识点:

3.促进家庭和谐的方法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工作、身体和情绪状况等变化,也可能带来家庭氛围的变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

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组织学生朗读教材第86页“方法与技能”。

学生阅读材料,举手回答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和分享,并派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分享,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分享,总结青少年为家庭的和谐可以采取的做法。

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美满幸福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和学习家庭成员的美德,增加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创建和谐家庭的信心,传播家庭美德。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感受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的情景,并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改变学生对于家庭矛盾不作为的错误想法和做法。

 

通过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子女在家庭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让学生摒弃对于家庭矛盾不作为的错误想法和做法。

让学生懂得面对家庭矛盾或家庭变故,要采取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会缓和家庭矛盾的方法和技巧。

课堂总结

展示本节知识结构。

归纳、梳理知

识点。

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小芳的日记里面写道:

“上周六,我和妈妈一起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

……周日,我们一家人到图书馆看书。

”从小芳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

A.现代家庭结构不断演化

B.现代家庭成员交流的方式多样

C.参加社区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成为现代家庭重要内容

D.现代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晓莹一家吃过晚饭后,爷爷在书房里看报纸,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收拾碗筷,晓莹扫地。

晓莹的家庭属于()

A.核心家庭

B.丁克家庭

C.主干家庭

D.单亲家庭

3.在湖北省枝江市,55岁的胡光琴是小有名气的人物。

她和丈夫一道白手起家,经过20多年的打拼后,从普通农家女成为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园林公司总经理,称得上是农村妇女中的致富传奇。

在创业初期,胡光琴向家人提出把家里的10多亩薄地拿出来栽树,遭到了老人的强烈反对。

于是,胡光琴反复讲栽树的好处,还拿出自己的压箱钱逼着丈夫到日本学习梨子栽培技术。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成功了,胡光琴家成了镇上第一个万元户。

胡光琴一家的致富经历说明了()

①老人的观念落后保守,家中事务应该由年轻人做主

②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影响家庭和睦

③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信任、支持

④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赵军最近发现爸爸工作特别忙,天天早出晚归,疲惫的脸上写满了忧愁。

后来他从妈妈的口中得知,爸爸投资失败,要损失一大笔钱,他们俩已经吵过几次架了。

以下赵军的想法和做法,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与爸爸聊天,倾听爸爸的心声,帮助爸爸舒缓情绪

B.选择适当的时机,帮助父母和好如初

C.鼓励父母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问题

D.认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过问父母的矛盾

5.在2016年揭晓的广东省“十大最美”家庭中,有孝老爱亲、勤俭治家的农民家庭;有清正养德、廉洁立家的干部家庭;有患难与共、白首不离的医生家庭;有耕读传家、造福桑梓的创业家庭;有以诚为本、乐于助人的公益家庭;这些家庭集中反映了广东家庭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②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促进家庭的和谐

③美德家庭体现和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④美德家庭主要是父母辈在努力,未成年人不起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A

回答问题。

通过几道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针对家庭状况及父母的工作情况,和父母一起制订孝敬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计划。

建议:

每个同学的家庭状况不同,家庭成员的组成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计划;

可以侧重从孝心和孝行两方面思考和制订行动计划;

制订计划时应考虑实施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和爸爸妈妈一起践行计划,体验孝亲敬长的亲情之乐。

独立按时完成

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的认识、对亲情的体味。

倡导知家爱家的主旋律,营造和谐的家庭。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