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85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8万公斤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合作社基本情况……………………………………………1

一、合作社概况……………………………………………1

二、运营状况………………………………………………2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3

第二章项目立项背景……………………………………………4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4

二、优势分析……………………………………………6

三、市场分析……………………………………………9

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11

第三章项目目标……………………………………………13

一、建设规模……………………………………………13

二、建设规划和布局……………………………………………13

三、季节安排……………………………………………13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14

一、主要建设内容……………………………………………14

二、主要技术参数……………………………………………18

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18

四、项目组织与管理……………………………………………19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2

一、投资估算依据……………………………………………22

二、投资估算……………………………………………22

三、资金来源……………………………………………23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23

第六章效益分析……………………………………………24

一、经济效益……………………………………………24

二、社会及生态效益……………………………………………25

 

第一章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合作社概况

铜陵市老洲乡西夹江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册资本为400万元,属股份制,主要经营范围:

鳜鱼、江虾、螃蟹等特种水产品养殖;生猪、鸡等畜禽养殖;农业项目开发;粮食种植等。

由民主村村民洪爱国联合该村水上运输大户、水产养殖大户、粮食种植大户及部分渔民组建。

出资构成情况:

洪爱国以自己承包的老洲乡西夹江1000亩水面5年经营权年经营权折合人民帀50.09万元加现金153.91万元入股,共计204万元,占总股本的51%;民主村水上运输大户等2人每人现金出资30万元共计60万元入股,每人占总股本的7.5%;生猪、生态鸡养殖大户等2人每人现金出资30万元共计60万元入股,每人占总股本的7.5%;粮食种植大户等4人每人现金出资10万元共计40万元入股,每人占总股本的2.5%;等4人每人现金出资9万元共计36万元入股,每人占总股本的2.25%。

收益分配机制:

每年按税后盈余总额的5%提取公积金,并将份额计入股东账户;前三年可分配盈余不返还,作为合作社发展流动资金,从第四年起,每年按当年可分配盈余总额的60%返还。

其它事项按合作社章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项目单位铜陵江心洲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理事长:

洪爱国,1968年出生,现年47岁,高中学历,从事建筑工程承包20多年,一直热衷家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出钱出力,深受乡民好评,从事特种水产养殖是实现个人事业转型发展和为家乡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

合作社成立后,下设财务部、生产与技术部、销售部、财务部。

合作社办公地点位于民主村西江办生态养殖基地内,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为活动板房。

合作社主要成员有:

理事长1人,财务部2人,生产与技术部3人,销售部3人,生产工人8人,共计17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人。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严格按照《章程》的规定,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上墙,合作社账目定期向社员公布,并采用计算机会计软件记账,随时方便社员的查阅,确保账务处理公开、公正、精确。

二、运营状况

1.主业发展情况。

合作社主营业务主要是江虾、螃蟹、鳜鱼、大口鲶等特种水产品的捕捞、养殖,主导产品为特色江鲜虾、蟹、鱼。

2014年建立了3000平方米的鳜鱼网箱养殖示范片,年产商品长江鲜活鳜鱼8800㎏,年销售收入45.76万元,年净利润22.26万元,1000亩夹江水面江虾、螃蟹、鱼捕捞及二次养殖,年销售收入69.14万元,年净利润20.21万元。

2015年在项目区政府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的政策鼓励下,并结合特种水产品基地总规划,拟新建10000平方米鳜鱼网箱精细养殖示范场。

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14.9万元,净利润42.47万元。

本年盈余42.47万元,年末未分配盈余42.47万元。

2014年固定资产合计131.38万元,其中在建工程28.45万元。

流动资产335.65万元,资产总计467.03万元。

流动负债50.04万元,其中应付工程款24.56万元,应付盈余返还25.48万元。

所有者权益416.99万元,其中资本金400万元,剩余盈余16.99万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467.03万元。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项目逐步发展,未申报各级部门有关项目资金。

第二章项目立项背景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㈠、项目建设背景。

本项目区老洲乡四面环水,是一个独立的江心洲,由老洲乡圩、幸福圩、民主圩三个独立圩口组成,其中幸福圩与成德圩、老洲圩与西江沙洲自然成夹江水面积达2000亩,老洲圩东大堤与外滩结合部水网密布,可从事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000亩。

域内无工业污染,有“天然公园”的美誉。

目前,项目区内从事水产品养殖的个体企业有8家,养殖面积约1400亩,主要养殖鱼类为鲢、鳙、鲤、青、草、鲫、鳊等一般品种,由于规模小,单位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

为充分发挥项目区水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当地水产品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项目区政府自2009年以来,积极与项目技术信托单位——安徽农业大学、铜陵县水产开发总公司联系,在经过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省及地方发展渔业生产的方针政策,科学编制了《老洲乡特种水产品养殖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发展鳜鱼、螃蟹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增加渔民收入,刺激项目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本项目按照《规划》要求,由项目单位投资开发,拟通过示范推广,带动当地大力实施特种水产品养殖,形成产业基地,做大做强鳜鱼养殖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㈡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适应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历年来,我国淡水养殖一直以青、草、鲢、鳙、鲤、鲫、鳊等为主,90年代以来,河蟹、甲鱼、虾类等名特优品种的养殖规模发展起来,到90年代未21世纪初,市场供求渐趋饱和,并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养殖效益大幅下滑。

因此,选择优良品种,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当前渔业发展的主线。

鳜鱼又称桂花鱼。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且有补虚劳、益脾胃之功效,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水产品,被誉为“淡水石斑”,历来为人们所喜食。

在当前饵料和化肥价格猛涨,养殖鲢、鳙鱼等常规品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下,发展名特优,走高产、优质、高效渔业之路,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

2.2.2刺激地方经济增长的需要。

池州市贵池区素有“鳜鱼之乡”的美称。

2008年,全市池塘主养鳜鱼面积6000余亩,网箱养殖200余亩,大水面套养鳜鱼8万多亩,总产量达1400余吨,销售额超亿元,畅销全国28个省市地区,“秋浦花鳜”已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远近闻名。

广东中山市7085亩桂花鱼,亩产约2500公斤,总产值8亿多元。

本项目区老洲乡可养水域面积约3000亩,通过对现有渔场基础设的改造,加强人员技术培训与宣传引导,建设1200亩特种水产品——鳜鱼养殖产业基地,着重示范推广人工渔池混养和网箱高效混养模式,可以年产无公害商品鳜鱼120万公斤,以最低批发价格45元/㎏计算,年产值达5400万元,并可综合解决当地约300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维护长江渔业生态平衡的需要。

人们喜食鳜鱼,一是其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而大多数消费者对长江野生鳜鱼有更多偏爱,主要源于长江野生鳜鱼其商品特性更为明显,且质量安全。

这就造成了渔民对长江野生鳜鱼的酷渔滥捕,致使长江野生鳜鱼数量日益减少,目前已处于渐危或濒危状态,这不利于整个长江水域渔业生态平衡的维护及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人工驯化养殖的鳜鱼可以减少人们对长江野生鳜鱼在数量上的依赖,但由于不同地区养殖水面水质的不同,商品鳜鱼的质量难以保证。

项目区利用自然夹江水面和改造后的外滩渔场(管道引长江水循环处理,人工营造鳜鱼生长环境),采用人工网箱养殖和散养,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使商品鳜鱼的质量达到或接近长江野生鳜鱼的质量,经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消费需求,降低人们对野生鳜的依赖和偏好,为维护长江渔业生态平衡做贡献。

二、优势分析

㈠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本项目地点位于老洲乡老洲圩和平、民主两村西江段,远期总规划面积1000亩,为老洲圩与江心沙洲夹江水域。

2008年国家实行长江主航道清淤工程,夹江水域中部起坝,部分水域被隔断。

由于工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使夹江水域水流流速变缓,除7、8月份主汛期外,水位处于水坝以下,形成了天然的淡水养殖水面,总面积约2000亩。

同时,老洲大圩民主西江段西大堤外滩涂地较多,经适当改造即可作为鳜鱼养殖池塘,总面积约1200亩。

㈡自然条件

1、气候、水文状况:

铜陵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春夏多雨,雨量充沛,盛夏炎热,秋季干旱,冬季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而春秋较短,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1370毫米,春雨占30—38%,秋雨一般占15—20%。

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41℃,一般发生在7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9℃,一般发生在2月份。

无霜期年平均为230天,全年日照为2000—2050小时。

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鳜鱼正常生长。

全年主汛期为7、8月,大堤与外滩延伸处渔池防汛能力达到13.20米(坝埂头水位),正常年份(2000年—2014年未长江水位对渔业生产不构成任何影响)渔业生产能正常进行。

2、水质、土质条件:

项目区无任何工业污染源,三大功能区水源以长江水、雨水为主,溶解氧10mg/L以上,水体中氨氮含量0.0125mg/L,氯离子浓度为0.0009mg/L,pH值为7.0-8.5,透明度40cm以上。

水质条件达到无公害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土壤以沙壤土为主,透气性好,特别适宜鳜鱼养殖。

3、社会经济状况

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

项目区与市、县城区仅一江之隔,乡渡口运输过江后可直接进入铜陵市、县城中心。

往来渡运时间仅需10分钟。

项目区内南北、东西主干公路贯通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村村通、组组通水泥道路畅通。

⑵电力、通讯条件:

全乡供电线路全部经过农网改造,电力供应正常。

三大功能区主要供电线路都有供电专线接入。

中国电信宽带可正常接入使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项目区建有两座移动信号塔,手机信号连接顺畅。

⑶社会经济条件及产业关联发展现状:

项目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蔬菜、棉花、油菜为三大主栽农作物,其中光辉村蔬菜基地是市“菜蓝子”经济重点工程之一,全乡蔬菜种植面积逾5000亩。

光辉太阳岛是市重要的旅游基地,是环天井湖旅游经济带开发的重要部分,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民主村、和平村近几来由于土地流转,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但收入不稳定,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可以有效解决因土地流转外出务工人员增加收入。

项目区内现有8家渔业生产企业,总养殖面积达1400亩,因普通水产品养殖受市场供求影响造成的效益下滑,企业正在谋求养殖品种结构转型,其中鳜鱼养殖成为其首先品种。

铜陵县水产开发总公司指导项目区成德村特种养殖合作社进行网箱鳜鱼养殖已取得成功,养殖水面积达10亩,箱体20组4000平方米,年产商品鳜鱼1200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4、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本项目符合《安徽省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安徽省渔业富民行动实施意见》、《安徽省2015年省级农业财政补助市县项目申报指南》政策支持。

项目区地处长江江畔,淡水资源丰富。

本地区鳜鱼除少量由本地区自然捕捞和养殖外,全部由外地供应,而本地区消费量水平较高,年消费量均保持在12万公斤水平,销售市场广阔。

科技支撑条件好,已有成功范例,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力量强,战略合作伙伴安徽农业大学可以给予项目技术平台大力支持,技术有保障。

水电路待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适当投入资金便可使用。

三、市场分析

㈠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鳜鱼的人工养殖,早在30年代我国广东地区就进行过鳜鱼的池塘养殖;50年代末期又开始了对鳜鱼的人工繁殖进行研究,由于没有技术的突破,鳜鱼养殖发展十分缓慢;至70年代初期,鳜鱼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其人工养殖才有了新的发展。

由于鳜鱼终生以活鱼虾为食,在天然水域养殖中被作为凶猛性鱼类加以清除限制,使其天然资源逐年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鳜鱼养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于鳜鱼的肉食性使集约化养殖鳜鱼难以形成规模,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已成功地完成了使用配合饵料养殖鳜鱼的大规模驯饵与网箱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操作方案,且该配合饵料已由深圳康达尔集团饵料公司试生产,并在湖北、广东等地用网箱驯饵规模已达52477尾,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也成功地完成用死鱼和鱼块在水库网箱中将鳜鱼种养成商品规格,解决了用鲜饵料集约化养鳜的技术难点。

鳜鱼配合饵料的研制成功及鲜饵料的使用,使鳜鱼规模化发展有了坚实的饵料基础,其养殖前景可观。

广东、江苏、湖北和湖南四个省区已成为我国鳜鱼养殖的主要地区。

我国每年鳜鱼产值约为200亿元,销量约为40万吨。

2014年8月份华南地区鳜鱼出现了最高塘头价40元/斤。

2014年9月江苏鳜鱼平均批发价达到101.83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涨了34.6%。

秋未冬初后,全国各地鳜鱼价格随着广东鳜鱼的大量上市,条口价一般保持在50-60元/㎏,最低是也保持在20-22元/㎏。

2014年5、6、7月,全国各地鳜鱼销售火爆,价格行情基本都保持在50-75元/㎏,而且是有多少卖多少。

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餐桌肉食已由畜禽类逐步向水产品转变,而名特优水产品已成为部分消费者的首先,需求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近三年,全国鳜鱼的养殖面积分别是135万亩、140万亩、142万亩水平。

而高价格说明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本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无公害商品鳜鱼32000㎏,借助于本市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周边一线城市的销售市场,空间巨大。

本项目利用长江丰富的水资源及人工饵料鱼的培育,并在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指导下,通过土地综合开发治理利用,生产无公害的鳜鱼产品,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成本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借助于本地区高消费水平和较大的市场需求量,本项目的产品在本地区的市场份额在项目正式投产后,两到三年内将达到80%以上。

同时借助于老洲乡独特的地理、交通环境以及已形成的地区性长江生态鱼产品品牌知名度,开拓周边江、浙、上海等地区市场前景也很广阔。

㈡市场风险分析

本项目的实施目标销售市场风险较小,主要是得益于猪肉产品价格的不断提升,选择性肉食品相对价格较低,可以刺激本项目产品的市场销售量。

内在风险因素主要有饮料鱼饲养成本的提高、动力燃油和电力消耗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转嫁,使项目预期效益有所下降。

在开发本项目的同时,为防范上述成本上涨因素对项目营利的影响,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计划再上生猪养殖项目。

一是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空闲地增多的趋势和事实,结合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政策,通过土地方式和土地综合开发治理,新建1000亩粮食、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为生猪养殖厂和人工饮料鱼提供饮料;二是新建生猪养殖厂,利用丰富的秸杆资源,新建秸杆沼气供气站。

一方面向村集中小区提供日常用气,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配建沼气发电装置,可以向项目提供动力,抵销燃料价格上涨对营利的冲击,同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再就是沼气废渣可作农业生产有机肥料和家鱼饮料辅料,均可降低生产成本。

本项目通过配套建设农业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但增加项目单位总体收入水平,同时有效缓冲市场不确定因素对项目营利能力的影响。

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根据《章程》有关条款规定,合作社重大必须经合作社股东大会讨论通过方可实施。

因此,我社对是否决定实施该项目并组织申报,于2015年3月20日召开了社股东大会,并形成会议记录。

会议认为,实施该项目是我社发展的重要方向,符合合作社成立初期拟定的投资重点。

实施该项目,将有利于拓展合作社销售渠道,增加品种配套市场竞争优势,且符合市场供求规律,前景较好。

同时,项目区资源优势明显,给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

项目一旦建成达产,将大幅增加合作社利润。

并能够带领周围群众,开发当地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发家致富。

会议一致通过利用合作社注册资本金和上年末未分配盈余作为项目建设投资。

若资金不够,可以通过银行信贷等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建设投产。

会议认为,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措施,合作社应积极响应政策,并按照科学的组织,完善项目申报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申报必备的各项条件。

会议一致认为,项目申报争取的专项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并按一定份额转作合作社股本。

根据股东大会会议要求,目前项目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并完成了项目立项审批、规划、环评、用地等相关手续。

第三章项目目标

一、建设规模

本项目由人工HDPE淡水浮式网箱精养示范区、人工鳜鱼苗和饵料鱼种苗培育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其中人工HDPE淡水浮式网箱精养示范区10000平方米,4×5×1.8网箱共25组500只在30亩夹江水面上;人工鳜鱼种苗及饵料鱼种苗培育区位于民主村西江大堤与外滩延伸处人工改造渔池,面积40亩。

养殖的鳜鱼品种为翘嘴鳜,按3.3cm体长种苗投放25尾/平方米网箱计算,总养殖规模为25万尾,经5—6个月培育,单体重0.3—0.5kg,成鱼率80%,年可产无公害商品鳜鱼8万公斤。

饵料系数按4计算,配套年产饵料鱼32万公斤。

二、建设规划和布局

本项目的实施主要是利用现有水域面积的现状,根据鳜鱼养殖环境需要,进行网箱布局和土方改造。

人工HDPE淡水浮式4×5×1.8网箱共25组500只在30亩夹江水面上;人工鳜鱼种苗及饵料鱼种苗培育区位于民主村西江大堤与外滩延伸处人工改造渔池,面积40亩,其中种苗培育池10亩,饵料鱼30亩。

三、季节安排

每年4月初投放鳜鱼种苗,鳜鱼种苗规格为3.3㎝以上。

网箱精养25组500只10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放25尾,共计25万尾。

10月中旬陆续捕捞上市,个体重量在0.3—0.5千克左右。

未达标准的转池精养,陆续上市销售。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

㈠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在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老洲乡民主村。

民主村老洲圩西江段与沙洲夹江2000亩水面上新建4×5×1.8网箱共25组500只10000平方米,占用水面30亩。

种苗与饵料鱼培育位于民主村老洲圩西大堤下,通过对滩涂地进行土方改造,建设种苗与饵料鱼人工鱼池40亩,其中种苗培育人工鱼池10亩,饵料鱼培育人工鱼池30亩。

在合作社的统一技术指导下,由合作社成员(原民主村渔民)进行养殖,共25户,每户1组20只400平方米;种苗与饵料鱼由合作社组织生产。

㈡技术路线(农艺措施)及流程

1、建设标准及产品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SC/T1032.5鳜养殖技术规范苗种

SC/T1032.6鳜养殖技术规范池塘饵养食用鱼技术规范

NY/T5167无公害食品鳜养殖技术规范

SC/T1032.5鳜养殖技术规范苗种

SC/T1032.6鳜养殖技术规范池塘饵养食用鱼技术规范

2、工艺(技术)路线及流程

亲鱼池共栖培育

鳜鱼鱼种

市场

成鱼

3、工艺(技术)流程说明

本项目远期规划面积是1000亩,一期示范片人工网箱细化养殖面积30亩,4×5×1.8网箱共25组500只10000平方米需投入3.3㎝以上大规模鳜鱼种苗25万尾。

同时向项目区其它养殖户提供种苗10万尾,共计35万尾。

根据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铜陵县水产开发总公司提供的技术方案,本流程需引进亲苗30组,催产20组,可获鳜鱼苗90万尾,培育3.3cm以上大规格鳜鱼鱼种35万尾。

饵料鱼亲鱼130组,年产饵料鱼7亿尾。

㈢设备购置见表3-1。

表3-1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型号

来源

生产设备

1

水轮增氧机

50

ZL2006010850.7

采购

2

柴油机循环水泵

1

HC-ZS80-65-160

采购

3

电机循环水泵

2

QY25-17-2.2

采购

4

投饵机

6

TEL90B型

采购

5

大豆磨浆机

1

F-14A

采购

6

饲料粉碎机

1

800型

采购

7

网箱

10000

采购

8

船舶

3

采购

9

清於泵

2

200QW300-7-11

采购

辅助设备

1

双目生物显微镜

1

XSP-4CA

采购

2

电热蒸气灭菌器

1

CN62M/SSF1-YN308B

采购

3

净化工作台

1

采购

4

精虫计数器

1

采购

5

冰箱

2

采购

6

数字电子天平

1

采购

7

电子台秤

1

采购

8

恒温培养箱

1

esun-0017

采购

其它设备

1

运输车辆

2

采购

2

办公设施、设备

2

采购

㈣设施建设

1、建筑物主体工程:

生产管理、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中心业务用房300平方米,上下两层,钢架结构活动板房;改造人工养殖标准鱼池40亩,土方5.6万方。

2、辅助工程、其它工程:

生产用饲料、渔具等生产资料仓库200平方米,活动板房;道路硬化800米;绿化面积2200米;给、排水及泵房、设备等。

㈤科技措施

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是铜陵县水产开发总公司,战略合作伙伴为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铜陵县水产总公司是铜陵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水产良种场1080亩、水桥湖养殖场7200亩。

水产良种场是集名特优新品种开发、引进、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龙头生产企业、科技示范企业。

公司现有人数36人,其中水产专业科技人员9名(具有中高级职称5人)、技术工人27人,技术力量雄厚。

技术负责人唐燕高同志是高级工程师,现任公司总经理。

先后荣获“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铜陵市学科带头人”,并荣获县政府“三等功”一次。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是安徽农业大学的重点学院之一,内设水产养殖系、动物科学系和动物医学系。

水产系现有在职教师10人,其中6人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6人中,研究员1人,副教授5人。

具有博士党建的人3人,硕士学位的3人。

多年来,水产系先后承担省“九五”攻关、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