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86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docx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篇一:

浙大机械设计_自己总结】

柱扭转螺旋弹簧所受应力主要是弯矩。

而圆柱压缩或者是拉伸弹簧所受主要应力是切应力(包括了扭剪应力和切应力之和,在内侧最大)。

1、机械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最大盈亏功:

1不一定等于相邻速度波转折点间的最大的盈功或者是亏功(因为相邻不一定是一个周期内最大的盈功或者是亏功);2、等于一个周期内最大盈功和亏功的代数差(从一个周期的初始位置算起,最大盈功为正,最大亏功为负,两者代数和为最大盈亏功)。

2、轴承合金通常只用在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3、在单向间歇运动机构中的几个:

1、能够实现不同转向的间歇运动——棘轮传动

2、可以避免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槽轮传动

3、实现较大范围内角度的调节——棘轮传动

5、用平面高副联接的两构件拥有的自由度——5注:

因为原来两个都是活动构件,不带有机架。

6、自由度:

行星轮系—1个,3*2-2*2-1=1.所以有“只需要一个原动件的运动就可以得到具体的运动了”;差动轮系—2个,3*3-2*3-1=2,所以有“要给出两个原动件才可以有确定的运动”。

7、低碳钢渗碳淬火(“很有名的”)耐磨性好,外硬内柔软,可以很好的耐冲击。

(20gr。

8、v带轮的传递效率低于平带轮(传递相同的载荷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允许的传动比比平带大(传递载荷的能力大),允许的最小中心距更小。

9、带传动的功率主要和包角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带的根数、摩擦系数、能产生的摩擦力(v带)等相关。

9、小带轮的直径与传送带根数反相关。

t=f*d/2,根数和f正相关,传递相同的转矩。

10、链轮采用的材料的因素是:

链条的线速度(因为线速度的大小基本上就决定了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大小了。

11、齿条与齿轮啮合的一条“永恒定律”——不管与齿条啮合的是标准齿轮还是变位齿轮,齿轮的分度圆始终是啮合过程中的节圆,啮合角始终是齿轮的分度圆上的压力角。

12、齿轮表面的接触强度在其他的一些相关参数固定的条件下仅仅和主动轮的分度圆直径相关而与什么齿数和模数没有任何的关系。

13、外圆柱斜齿轮的正确啮合、蜗杆蜗轮的正确啮合只要求模数和压力角相等就可以了,至于螺旋角和螺纹升角只有在一定的位置要求时才需要相等。

14、蜗轮和锥齿轮标准齿根高都是要求为1.2m

15、选择蜗杆传动精度—蜗轮的圆周速度;选择润滑剂的根据—齿面滑动速度。

16、两轴之间要求多级变速传动,选用定轴轮系;三轴之间要求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应选用差动轮系(两个中心论分别输入两个运动,通过另外的轴输出合成的或分解的运动)。

17、曲柄摇杆机构中要增大摇杆的摆角,方法—增大曲柄的长度是肯定可以的,至于改变连杆的长度导致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18、凸轮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成反相关的关系。

19一般两级齿轮减速器的中间轴为转轴。

因为首先承受了轴承,肯定会有弯矩,其次是在轴的转动要带动轴承的转动,两者之间应该是键联接的,也传递转矩,因此是转轴。

20、轴所承受的载荷类型与载荷所产生的应力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对于不同类型的轴当然就不一样了)。

21、单向不变的载荷,对于轴来说是对称循环应力(轴在转哪),一般不可以确定的就认为是脉动循环应力。

22、不管轴要不要轴向力,轴都是要做两端的轴向固定的。

23、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外圈可以分离。

24、离合器中牙嵌式的不平稳,摩擦式的无法保证转速保持一定。

真题上的一些问题

九八

1、螺纹连接不具有的优点:

承受变载荷仍然有很高的疲劳强度(螺纹联接最常见的损坏就是因为受变载荷而导致的疲劳损坏)。

而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联接牢靠都是他的优点。

2、轴套的作用;提高轴的强度(用于减磨的,这样可以减少轴的磨损程度,也就可以说是增加轴的强度了。

3、对于轴的强度校核步骤:

九九

1、开式齿轮传动设计时:

只需要根据弯曲强度进行设计就可以了,而不是像闭式齿轮的硬齿面或者是软齿面要首先进行一个设计,然后另外一个进行验算。

2、斜齿轮的轴向力判断:

左右手定则+“主正从反”;蜗杆传动先判断出蜗轮的运动方向之后就根据主从关系就可以判断了。

零零

1、凸轮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

当给定了所要完成的运动关系,压力角越大,基圆半径越小,结构越紧凑,但是压力角有限制的,所有基圆半径不可以太小。

2、斜齿轮比直齿轮的优缺点:

优点,重合度大,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大,可以利用倾斜角来调节安装的中心距a,然后还可以切制齿数小于17的而不会根切。

缺点主要是轴向分力带来的,还有制作难度。

3、零件表面经过淬火、氮化、喷丸、碾压等热处理之后,其疲劳强度(估计是因情况而不同)

4、周节估计是齿距的旧称呼。

零一

1、普通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主要是:

螺杆螺纹部分的拉伸强度的计算(变载荷的作用下的失效方式主要是螺杆应力集中处的拉断)

2、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方式:

塑性变形(静载荷)、疲劳点蚀(动载荷)

3、在计算轮系的时候,有时候会碰到需要用到的齿数没有全部告诉,这时题目中应该会有另外一个已知条件“各齿轮的模数相等”,这就提示我们要中中心距的关系去算出那些需要的齿数,一般很简单的。

零二

2、调心轴承的具有自动调心的作用。

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3、锥齿轮的传动比i?

n1d2z2sin?

2?

?

?

n2d1z1sin?

1

4、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要分开分别计算,千万不可贪图简便,混成一谈就肯定错了。

还有一点就是特别注意的,方向的符号在周转轮系的计算中非常重要!

特别是那些需要通过去判断而不是直接正负号就可以得出的,千万不要有遗漏。

零三

1、在相同载荷下,两流体动压滑动轴承中的承载能力较大者的最小油膜厚度与较小者相比()

2、影响带传动效率的因素是弹性滑动(既然是滑动,必然会有磨损,从而给传动效率带来影响)而不是打滑,弹性滑动导致传动中的传动比不是定值,从而会使带在带轮上会有一定的滑动,这样会导致带的磨损,并带来了传动效率的底下。

零四

1、自行车的前后轴以及脚踏轴分别是什么轴?

前轴为心轴没问题,脚踏轴为转轴也没有问题,后轴其实也是心轴,这根轴又不动的,仅仅起个支撑的作用。

2、轴承受力关系中唯一出现的这样一个“陷阱”,居然说的是轴承的反力,而没有直接告诉说是轴向力这点,做题时多留个心眼就万无一失了。

估计是反力也还是按轴向力来计算,不会搞这种没有意义的计算,给的答案就是这样算的。

3、对于不要求写出步骤的作图题,最好还是把步骤老老实实的写出来,这样会有印象分吧。

4、什么叫结构装配草图(螺旋传动)?

零五

1、偏心状态的凸轮结构和对心的凸轮结构在基圆半径和推程相同时,两者的压力角无法比较,和需要实现的运动规律即外齿廓有关系的。

2、设计时可以提高滑动轴承承载能力的措施有:

增大黏度、增大轮毂宽度、增大轴的直径(因为这样可以在轴承孔直径不变时可以减小轴承间隙,从而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而增大偏心率是不可行的,因为偏心率是在承载时才会出现的参数,设计时是无法考虑这个参数的。

3、直齿锥齿轮的传动比可由其分度圆锥角的比值确定是错的,是用他们的正弦值的比值是可以表示的,但仅仅由他们两个角的比值那是不可以的。

4、为了使轴承可以拆卸,应是套筒的高度不大于轴承内圈的高度也是错的,是应该小于,而且应该留有足够的拆卸高度,不然就不能拆卸了。

5、滑动轴承的轴向力计算再次一个问题:

如果给了一个轴向力,但是方向没有确定,问题是设计时应用的当量载荷。

这时要分别讨论一下轴向力分别为两个方向时对应的轴向力和当量载荷算出来,然后挑最大的就是设计时用的了(其实是可以知道那边大哪边小的,但是还是都算一遍吧)。

零六

1、再次强调一遍:

不是直接内外啮合的齿轮(如锥齿轮等),一定要先判断出齿轮的转向然后用上正负号,特别是周转轮系中这一点切不可忘记!

2、一个我“屡教不改”的问题:

知道模数和分度圆半径,让求齿顶圆或者是齿根圆半径,老忘记要将齿根或者是齿顶乘以二。

3、06的哪个偏心凸轮设计题的最大压力角还是可以稍稍注意一点的,很难算出来的,但是分开算之后,然后加上直觉就应该是图中的这个时候的压力角最大了。

零七年注意的就是最后那一道改错题吧,可能今年会考了。

零八

1、作图题最好来个步骤说明的,更清晰些。

2、这年的这个轮系题目分析挺好,

3、蜗轮和蜗杆你都会分不清吗?

零九

1、交变应力作用下导致大的疲劳极限远远低于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极限。

2、进行热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零件的疲劳极限;

【篇二:

《机械设计基础》样题12】

xt>20/20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考试方法闭

使用班级

(a卷)

拟题人200年月日教研室主任200年月日主管单位负责人200年月日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a.疲劳拉断和打滑;b.磨损和胶合;

c.胶合和打滑;d.磨损和疲劳点蚀。

9.在安装标准直齿轮时若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则将使(c)

a.重合度变大;b.定角速比无法保证;

c.啮合角变大;d.节圆压力角变小。

10.圆柱齿轮传动中,当齿轮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减小齿轮的模数时,可以(c)。

a.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b.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

c.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d.减少齿轮的塑性变形。

11.有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轮1和齿轮2的齿数分别为z1和z2,且z1?

z2。

若两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和许用弯曲应力均相同,则(a)。

a.两齿轮接触强度相等,齿轮2比齿轮1抗弯强度高;

b.两齿轮抗弯强度相等,齿轮2比齿轮l接触强度高;

c.齿轮1和齿轮2的接触强度和抗弯强度均相等;

d.齿轮1比齿轮212.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a.大端模数;c

13.宜采用(b)

a.

c.

14.b)按使用要求选择键

的主要类型d)对连接进行必要的强度校核。

a.b?

a?

c?

d;b.b?

c?

a?

d;

c.a?

c?

b?

d;d.c?

d?

b?

a。

15.增大轴肩处的过渡圆角半径是为了(d)。

a.使轴上零件定位可靠;b.使轴的加工方便;

c.便于轴上零件装拆;d.减小应力集中。

16.在下列连接方式中,(c)可以同时起将轴上零件在轴上作周向和轴向固定的

作用。

a.平键;b.花键;c.过盈配合;d.半圆键。

17.标准普通平键连接的承载能力,通常取决于(a)

a.键、轮毂和轴中较弱者的挤压强度;

b.轴、轮毂中较弱者的挤压强度;

c.键、轴中较弱者的挤压强度;

d.键、轮毂中较弱者的挤压强度。

18.下列各类滚动轴承中,除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外,还能承受不大的双向轴向载荷的是

(a)。

a.深沟球轴承;b.角接触球轴承;c.圆柱滚子轴承;d.圆锥滚子轴承。

19.滚动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所对应的基本额定寿命是(a)

a.106转;

20.连接轴线相交、角度较大的两轴宜采用(c)。

a.凸缘联轴器;b.弹性柱销联轴器;

c.万向联轴器;二.判断题:

(1

分,共5分)

1.2.3.4.5.p增为2p,则其寿命将由lh降至lh/2。

(f)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是:

满足格拉肖夫判别式和机架和连架杆

之间存在最短杆。

2.在外啮合槽轮机构中,主动拨盘与从动槽轮的转向_相反_____。

3.普通v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直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弯曲应力________过

大。

4.理论轮廓曲线相同而实际轮廓曲线不同的两个对心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的。

5.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一般应按接触疲劳

后再校核

弯曲疲劳强度。

6.磨粒磨损和弯曲疲劳折断是__开式_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7.一对标准斜齿圆柱齿轮(正常齿制),mn?

4mm,z1?

20,z2?

40,?

?

16.26?

其中心距a?

4*(z1+z2)/2cos16.26=125mm。

8.在进行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时,对工作温度变化不大、跨距较短的轴系,应采用

的轴向固定方式是双支点单向固定。

9.代号为6206的滚动轴承,类型是深沟球滚动轴承,内径是mm。

四.简述题:

(每题3分,共6分)

1.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与打滑有什么区别?

弹性滑动是由于拉力差引起的是不可以避免的,打滑时因为高速过载是可以避免的。

2.

五.n=4pl=5f=3n-2pl-ph=3*4-5*2-1=1

六.已知一对正常齿渐开线标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其模数m=5mm,齿顶高

系数h*

数z1、z2,分度圆直径d1、d2,齿顶圆直径da1、da2。

(10分)

z2/z1=35*(z1+z2)/2=300z1=30z2=90d1=mz1=5*30=150d2=mz2=5*90=450

【篇三:

浙江大学《832机械设计基础》基础班讲义】

-机械设计基础(832)

浙江大学

832机械设计基础

(基础课程内部讲义)

海文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3

第二部分专业与就业解析............................................................................................................................................4

2.1机械专业综合介绍.................................................................................................................................................4

2.2机械专业就业分析.................................................................................................................................................5

2.3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就业情况.................................................................................................................................8

第三部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内部信息深度解析........................................................................................................9

3.1报考数据分析.........................................................................................................................................................9

3.2复试信息分析.........................................................................................................................................................9

3.3导师信息分析.......................................................................................................................................................10

第四部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初试专业课复习资料分析............................................................................................11

4.1参考书目...............................................................................................................................................................11

4.2海文专业课标准课程内部讲义—海文专业课学员享有...................................................................................11

4.3考前三套模拟试题及其解析...............................................................................................................................11

4.4典型与重点题及其解析.......................................................................................................................................11

4.5真题及其解析.......................................................................................................................................................11

第五部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深度分析................................................................................12

5.1真题分析...............................................................................................................................................................12

5.2参考书目知识点分析...........................................................................................................................................12

5.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14

第七部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点框架梳理及其解析..................................................................................16

第一章绪论................................................................................................................................................................16

第二章联接................................................................................................................................................................18

第三章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20

第四章链传动............................................................................................................................................................21

第五章齿轮传动........................................................................................................................................................22

第六章蜗杆机构.....................................................................................................................................................25

第七章轮系、减速器及机械无级变速传动.............................................................................................................28

第八章螺旋传动........................................................................................................................................................30

第九章连杆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