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987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鹤楼导游词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终大家再看现代的黄鹤楼,它是以清代同治楼为蓝本,既具山水相依,自然浑朴的古典风格又具有气概恢弘,多彩多姿的现代气派,所以我们觉得它是不失传统独特造型又比历代旧楼更加宏伟壮丽。

  看了黄鹤楼壮美的外观,了解了它的历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染一下黄鹤楼浓郁的文化气息,古人云"

文因景成,景借文传"

这句话对于黄鹤楼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那么大家猜一猜,这幅《人文荟萃》的壁画上穿红衣的诗人是谁呢?

不,不是李白,好了,让我用一首诗来提示大家,"

昔人以乘黄鹤去,此地空于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对,我还没有说完大家就都知道了。

它便是唐代大诗人崔颢了,相传大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饱览江城美景,可当他诗性大发时,却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他觉得崔颢的诗写出了连他自己都无法表达的感情,不由叹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怅然而去。

也正是有了李白搁笔的传闻故事,黄鹤楼被给予了丰富生动的文化色调,才名扬天下。

当然,美景留人,李白后来又作过至少五篇以上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壁画上就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那么大家都知道,我们武汉被誉为江城,而这还是取自李白的诗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好了,各位挚友,今日我为大家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在这里我特别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协作,若我在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责与指正,最终祝福大家旅途一路平安,感谢!

黄鹤楼导游词2

游客挚友们,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武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

能和大家相逢在这漂亮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妙的时间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我是武汉旅行社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李导,这是我们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开车十几年,有很高的水平和丰富的阅历,大家可以放心观赏窗外的风景。

在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我肯定会尽力支配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假如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想方法替您解决。

希望我和王师傅的服务使您在这次旅途中感到快乐,开心。

  今日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日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

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终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于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

我们今日要去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用钢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结构的现代工艺和现代材料于1985年6月建成开放的,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

高、奇、险、美、妙。

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云与云霞比翼:

奇就奇在神仙驾鹤,神化流传;

险就险在临江而立;

美就美在武汉风光尽收眼底;

妙就妙在文人墨客,逸事流传。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有点迫不及待了吧。

正好,大家看,窗外就是黄鹤楼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同下车去巡游。

  各位游客挚友们,在巡游完黄鹤楼公园南区的景点,品尝了黄鹤楼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我们到了黄鹤楼的内部大厅。

黄鹤楼的内部设计颇具匠心,五个大厅具有不同的文化层面,分别由神话传闻、历史沿革、人文荟萃、传统风韵,三楚精神构成。

黄河楼第一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是"

神话"

我们可以看到,大厅分前后两厅,前厅迎面的'

这副壁画名为《白云黄鹤图》,此副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代神话,兼取唐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之意。

大家请看,在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象离去,又似归来。

画面下方绘有清代形制的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有如送别,又似接风。

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洋溢着奇妙而浪漫的气氛。

黄鹤楼导游词范文大全3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日我们阅读武汉市最闻名的名胜,千古名楼——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武汉市武昌的黄鹄山上,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且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宏伟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黄鹤楼导游词。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毁屡建,不绝于世。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自从清同治十年黄鹤楼被毁后,人们始终盼望黄鹤楼重建江城,但始终未能如愿,直到改革开放后,黄鹤楼才又重现江城,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今日我们参观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动工修建,1984年建成的,距离最终一座黄鹤楼被毁时间整整一百年。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许多种类,有灰鹤、白鹤、丹顶鹤、黑颈鹤,但没有黄鹤,那么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要给自己家乡的标记性建筑取名为黄鹤楼呢?

这个漂亮的名称来自于一个"

卖酒遇仙"

的神话传闻。

  很久以前,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厚和善,乐善好施,他见老道特别可怜,就慷慨答应了,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则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一年多。

有一天,老道突然来向辛氏告辞,为感谢辛氏,老道为他的酒店的画了一只鹤作纪念,老道对辛氏说:

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

说完后老道就不见了。

辛氏拍手一试,黄鹤果真一跃而下,跳起舞来。

消息传开后,吸引了远近的游人都来看黄鹤起舞,从今酒店生意兴隆,辛氏因此发了财。

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辛氏的酒店,他取下随身携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只奇异的曲调,黄鹤听见而下,载着老道飞走了。

从今再也没有回来。

辛氏为了纪念老道和仙鹤,于是将自己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闻。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最大。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全长二千余米,因其形同伏蛇,故名蛇山,黄鹤楼建在黄鹄山顶,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同音,故又名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了,但是人们更情愿接受因仙得名的传闻。

  中国许多的名山大川,都有极其漂亮的民间传闻,但不肯定有黄鹤楼那样出名,黄鹤楼可以说和中国的长城,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一样蜚声海内外,这是为什么呢?

除卖酒遇仙这个漂亮的神话传闻外,最主要的缘由就是历代诗人充分它的赞美和歌颂,黄鹤楼建成后,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赋,正是由于他们的诗,使黄鹤楼名传四方。

在众多描写黄鹤楼的诗中,最出名的要数崔颢的《登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鹤楼,重建的黄鹤楼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离开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离江边约一千米。

黄鹤楼建筑群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组成。

黄鹤楼为五层,高51米,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

楼为钢筋混泥土仿木结构,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层层凌空,像黄鹤翱翔,每个翘角上的风铃在四面来风的吹拂下发出浑圆深厚的音响。

  现在我们到了黄鹤楼一楼大厅。

迎面我们看到一幅高9米,宽6米的"

白云黄鹤图"

,画面上黄鹤楼居中屹立,上方一仙者骑者黄鹤,吹着玉笛,似离似归,下方人们载歌载舞,似在欢送似在迎接仙者骑着黄鹤归来,整幅画面洋溢着浪漫奇妙的气氛。

画两侧柱子上挂着清末重臣张之洞的一副名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大厅正中有一巨幅红木雕屏,上刻历史黄鹤楼造型,技艺精湛,古色古香,是不行多得的艺术精品。

  这里是黄鹤楼二楼大厅,二楼有两幅瓷嵌壁画,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孙权筑城以古朴的笔触再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孙权筑城和始建黄鹤楼的历史场面。

周瑜设宴记录了传闻中周瑜设宴困刘备于楼上以索回荆洲的故事。

两幅壁画之间是唐代阎伯理所写的黄鹤楼记,厅正中是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

  现在到了第三楼。

三楼是组画"

人文荟萃"

,它是三幅连成的长卷绣像画,将唐宋两个时期最闻名的诗人组织在一起。

人物塑造尽量写实,每个人像旁注有其姓名和与黄鹤楼有关的诗句,反映了黄鹤楼是人文荟萃之地。

  这里是黄鹤楼四楼大厅,四楼是特地陈设悬挂当代书画家阅读黄鹤楼的即兴作品。

居中挂的厅匾取李白诗句"

长江万里情"

五字,以激发游人的创作情思,匾下是一幅以清代黄鹤楼为实景的巨幅挂毯。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名为"

江天浩瀚"

的组画,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

其次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好像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焦急流东去的波涛。

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全过程。

其它七幅画绕大厅一周,画在额枋上,分别是:

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

这十幅画面所构成的万里长江图卷完整地再现了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黄鹤楼导游词3

  各位挚友,大家好!

很兴奋能在这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与您相约在漂亮的江城武汉,我是您此行的导游陈封榕,来自武汉铁路旅行社,大家可以叫我xx。

今日,我将陪伴您走进千年文化名楼——黄鹤楼,一同去领会她的楚风神韵。

  黄鹤楼,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由于其历史悠久,楼姿宏伟,还被中国历代诗人吟诗赞美,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所以大家来武汉肯定要看看这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

  大家有没留意黄鹤楼的名称,为什么是叫黄鹤楼呢,大家都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许多种类,有白鹤,灰鹤,丹顶鹤,黑颈鹤等等,但是没有黄鹤,那么,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给自己家乡的标记性建筑起名叫黄鹤楼?

有2个来历,一个是因山得名,一个是因仙得名。

黄鹤楼是建在蛇山上,蛇山是由7座首尾相连的山体组成,黄鹤楼建在其中的一座黄鹄山顶,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通用,故又称黄鹤山,黄鹤山上建的楼阁,自然就叫黄鹤楼了。

民间有许多关于黄鹤楼的传闻故事,武汉的老百姓更喜爱此楼是因仙得名的传闻。

这个漂亮的神化传闻故事小陈先卖个关子等进入到黄鹤楼主楼了再给大家缓缓道来。

  好了,各位挚友们,我们进入到了黄鹤楼景区,看过了鹅池、归鹤图,观赏了崔颢的名诗,请大家向我手指的方向看,前方那宏伟壮丽的就是黄鹤楼了。

大家有没觉得真的是不止一点壮丽呢。

黄鹤楼历史悠久,它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距今日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终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是在清光绪十年也就是1884年毁于火灾。

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是于1982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于1985年6月建成开放的。

  大家请看,主楼共5层,楼高51.4米。

整座楼选择黄瓦红柱的设计,飞檐翘角凌空,显得金碧辉煌,古朴富丽。

而且楼体是钢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结构的,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旧楼更加宏伟壮丽,它是古代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完备结合。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进入黄鹤楼内,一睹风采。

各位来宾,我们来到的是一楼大厅,大家应当留意到了我们眼前的这幅图了。

这幅是《白云黄鹤图》,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

您看,画面上有位仙人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乎有恋恋不舍之情。

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有的把酒吟诗,有的载歌载舞,大有祝福仙人黄鹤早返人世之意。

底下还盛开着很多梅花,由于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作者也是想借此点明黄鹤楼所处的地理位置。

  之前小陈告知大家黄鹤楼的得名有一种说法是“因仙得名”,说的是与黄鹤楼有关的神话传闻,这幅壁画就描述了这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闻。

  很久以前,有一个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

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实和善,乐善好施。

他见老道特别可怜,就慷慨答应。

酒足饭饱后,老道特别感谢辛氏。

后来,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就有求必应。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

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连忙打算酒菜款待老道,老道连忙挡住,说今日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辞的。

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但我会画画,我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

说完,老道捡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的颜色是黄色,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

画完后,老道对辛氏说:

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

  辛氏一听,特别兴奋,他马上去看老道画好的鹤,觉得活灵活现,特别美丽。

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那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所终。

其次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老道的话,拍手一试,果真那只黄鹤一跃而下,引颈高歌而鸣,翩翩起舞,舞毕又跳回墙上,客人非常兴奋。

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近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

  从今酒店生意兴隆,辛氏因此发了财。

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辛氏一见,非常兴奋,拉着老道说,你一去十年,我多方打听你的下落,不知所终。

今日你回来了,请你再也不要离开。

等辛氏讲完,老道对辛氏说:

不知十年来你所挣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了没有?

辛氏连忙说:

特别感谢,在你留下的黄鹤的帮助下,我现在特别富有。

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首奇异的曲调,黄鹤听见而起,随着笛声唱歌跳舞。

  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黄鹤载着老道飞走了,此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过。

武汉三镇的老百姓非常惦念这只给他们带来华蜜祥瑞的仙鹤,纷纷建议辛氏在酒店旁建一座楼阁,供奉老道和黄鹤,以资纪念。

同时也为云游四方的老道和黄鹤指引方向,希望他们早点回来。

辛氏接受大家的建议,将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他有感于黄鹤帮他致富,于是取名为黄鹤楼。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广为传颂,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闻。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鹤楼公园。

黄鹤楼公园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

主楼净高51.4米,共五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

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博采历楼之长,汇北雄南秀之风。

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富丽,红葫芦形宝顶入夜闪闪发光,各层均具有深厚的诗情画意。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主楼看一看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黄鹤楼的一楼大厅。

大厅宽22米,长14米,您看这些古香古色的大柱,周长有两米,它们直通顶层可以说是整栋楼的擎天柱。

迎面的这副“白云黄鹤图”,高9米,宽6米,画面上黄鹤楼居中屹立,在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乎离去,又似归来。

画两侧柱子上还挂者清末重臣张之洞的一副名联:

大厅名联后是一巨幅雕屏,上绘历史上黄鹤楼的造型,技艺超群,又古色古香,堪称艺术精品。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接着向上参观。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的夹层,俗称跑马廊。

这样的跑马廊每两层之间都有,大家可以算一下,黄鹤楼本有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一共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

这里陈设着一些历史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观赏一下。

  大家看,二楼中陈设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

他们各自代表了其处各自时代的建筑风格。

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

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呈现了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

元代的形式持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旧是两层。

大家再看,这里还有一些布蓬之类的东西,您知道这是什么用的吗?

没错,这就是咱们古时人们用的遮阳伞。

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个时辰,其次层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

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奇妙之处了,缺憾的是在1884年的夏天也就是清光绪十年,它被雷火击毁了。

最终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它以清代黄鹤楼为基本,于1984年重修,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宏伟壮丽。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

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流千古”的大型陶瓷壁画。

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

您看,中间那位黄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

相传有一年,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他巡游后即兴赋了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意境奇妙,是描写黄鹤楼的一首不行多得的好诗。

可是由于唐代闻名诗人许多,崔颢名气又不大,因此,诗虽好,但无人赏识。

  又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老百姓见诗仙来此,非常兴奋,纷纷要求李白为黄鹤楼写一首诗。

李白巡游后觉得黄鹤楼传闻奇妙,风景美丽,于是诗兴大发,答应写诗。

人们打算好文房四宝,李白饱蘸浓墨,凝神屏气,提笔欲写,可就在这时,他一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他当场就愣住,摇摇头,搁笔不写。

围观的人们不知何故,纷纷询问为什么,只见李白叹了口气,吟出一首打油诗: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吟完,搁笔而去。

由于李白的推崇,崔颢的诗名声大振,黄鹤楼也随着崔颢的诗名传四方。

  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设了当代书画名家巡游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特地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爱好,不妨在此一显身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幅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它面积达90平方米,在全楼壁画中是最大的。

它由10幅彩画组成,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

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过程。

其它七幅,画在额枋上,分别是:

  现在再让我们到西边欣赏武汉三镇的美景吧。

眼前是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还有对面龟山上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富丽堂皇的晴川饭店,如彩虹跨江的晴川桥?

黄鹤楼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日,更以期盼的目光展望着旺盛昌盛的将来。

  好了,黄鹤楼之行就快开要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够给您留下美妙的回忆,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

欢迎您下次来到江城,还来这里坐坐。

祝大家旅途开心,一路顺风!

黄鹤楼导游词4

  大家好!

今日我是你们的小导游——蒋佳丽。

我将带领大家去巡游武汉的黄鹤楼。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其中黄鹤楼最为宏伟壮丽它一共有五层,大约有五十几米高,每层都有很多翘角那些翘角似乎是一只只黄鹤在展翅楼正面的顶层挂着一个特别气派的大金匾,上书"

黄鹤楼"

三个金灿灿的大字我迫不及待地进入楼里,每一层都有很多名人字画我一层层地细致欣赏

  其中有一层放置了历代黄鹤楼的模型,每座都很宏伟,不过我觉得还是我们现代造的这座更壮丽更精致。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顶层,放眼望去,滚滚长江天际流,整个武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飞跨两岸,桥上的汽车络绎不绝,江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

正好像"

极目楚天江山入画"

  我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远处的景色,心情特别开心,遗忘了登楼的疲惫和天气的燥热。

我突然想起了李白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想李白当时的心情肯定是悲伤的吧!

  我在黄鹤楼上流连忘返,大家有机会也到武汉来巡游巡游这座宏伟精致的高楼吧!

黄鹤楼导游词5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面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记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眺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化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欣赏楼。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很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著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咆哮而过。

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协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美。

主楼四周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

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导游词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闻名的黄鹤楼公园,希望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对黄鹤楼公园的景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鹤楼,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楼”的美名,它位于武汉市境内,在它的旁边流淌着的是母亲河长江的水。

黄鹤楼楼式奇妙,有许多关于黄鹤楼的漂亮传闻,现在一提到湖北,我想大家都会想到这里的黄鹤楼吧!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祥瑞钟”这里,这个大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只要相爱的两个人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