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9473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0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练考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愆期(qiān) 垝垣(huán)孔疚(jiù)夙兴夜寐(sù)

B.涉淇(Qí)尔筮(shì)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

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

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②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A.①②⑥B.③④⑥

C.②④⑤D.③⑤⑥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

狁孔棘

6.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D.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

“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风骚”是我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二、课文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

将来

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

财物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

顺心、满足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彼竭我盈,故克之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氓》是一首叙事诗,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

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

B.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由“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知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C.文章借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时光的推移,也暗示了女子年龄的变化。

D.女主人公被负心男子抛弃后,回忆了他们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过去幸福生活的怀念,企图以此换得男子的回心转意。

12.翻译下列句子。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采 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3.对节选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了出征时是春天。

“依依”形容柳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14.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戍边战士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做对比,写出了戍边战士内心的伤悲。

C.节选部分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三、同步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

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úyǐ):

车前草(草名),可食。

②薄言:

薄、言都是语气助词,无实义。

③有:

得到。

④掇(duō):

摘取、拾取。

⑤捋(luō):

成把地摘取。

⑥袺(jié):

手持衣角盛物。

(xié):

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5.《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

16.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17.前人读这首诗说:

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时,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描述出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8.全诗采用叠章的形式,反复咏歌,表达了诗人深挚、难以言说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四、语言运用

19.把下面的句子改成一个长单句。

(不得改变原意)

《氓》这首诗有张有弛,跌宕生姿,一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情节,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20.在2015年母亲节(5月10日)到来之际,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同学们想了两个上联,请对出下联。

(1)怀胎十月,母爱深似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幼时不晓事,妈妈唠叨总逆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

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5 离 骚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修姱(kuā) 朝谇(suì)谣诼(zhuó)揽茝(chǎi)

B.溘死(kè)侘傺(chàchì)鸷鸟(zhì)方枘(ruì)

C.芰荷(jì)偭规矩(miǎn)

羁(jí)攘诟(rǎnɡ)

D.方圜(yuán)杂糅(róu)岌岌(jí)兰皋(ɡā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D.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屈心而抑志兮 B.回朕车以复路兮

C.步余马于兰皋兮D.伏清白以死直兮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 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⑧D.②③⑤⑧

5.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背绳墨以追曲兮D.长余佩之陆离

6.“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B.诸葛亮

C.屈原D.文天祥

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B.《楚辞》是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的,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C.“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为“辞”“辞赋”“骚”等。

D.《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由屈原创作。

屈原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 掩涕:

掩面流泪

B.背绳墨以追曲兮绳墨:

准则

C.固时俗之工巧兮时俗:

世俗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

贫穷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0.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开头两句外,从自述遭贬黜写起,“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了自己虽面对被贬黜的巨大打击,但决不放弃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

B.节选部分揭示了诗人遭贬黜的诸多原因,由此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激奋,也可以看出诗人在逆境中的清醒与冷静。

C.节选部分表达了自己于失意与困窘中,宁死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要发扬前圣所推重的“伏清白以死直”的献身精神。

D.作者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他以“蕙”“茝”比喻自己的美行美德,以“鸷鸟”喻自己如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一般的斗争精神,以“方圜”比喻自己不会与不同道者相安。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思想感情: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槁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

熟悉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

自夸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

疾病

D.人穷则反本反:

同“返”,追溯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与屈原爵位相同,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

于是上官大夫很生气,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而引起的怨恨。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四、语言运用

17.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

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18.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

心正则笔直。

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葳蕤(wēiruí) 窈窕(yǎotiáo)徘徊(páihuái)伶俜(línɡpīnɡ)

B.箜篌(kōnɡhóu)遗施(yí)拊掌(fǔ)摧藏(zànɡ)

C.否泰(pǐ)哽咽(yè)玳瑁(dàimào)踯躅(zhízhú)

D.鲑珍(ɡuī)便言(pián)晻晻(yǎnyǎn)蹑丝履(niè)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驱使 主簿 遗弃 琉璃

B.裁衣纨素怅然嘻戏

C.流苏鸳鸯骢马蒲苇

D.娇逸红罗磐石彷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红丝带,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B.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C.这项决议的产生,将决定欧元区的经济繁荣程度,甚至会决定欧元区能否否极泰来。

D.面对媒体的质疑,拜仁主帅海因克斯表示:

“丹特坚如磐石,是我们后防线上不可或缺的大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可断来信 B.叶叶相交通

C.可怜体无比D.哽咽不能语

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孔雀东南飞

A.手巾掩口啼B.槌床便大怒

C.足以荣汝身D.自名秦罗敷

6.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仕宦于台阁

B.亦自缢于庭树

C.我命绝今日

D.何言复来还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称之为“乐府诗”或“乐府”。

B.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内容的社会性和形式的叙事性就成了乐府诗的显著特点。

C.形式上,汉乐府以五言为主,为以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D.《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课文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家来贵门 谢:

辞别

B.伶俜萦苦辛萦:

缠绕

C.小姑始扶床始:

刚刚

D.逆以煎我怀逆:

叛逆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C.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0.选出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B.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C.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D.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11.对“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这一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段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运用了铺陈手法,突出了人物“精妙世无双”的特点。

B.这一段描写刘兰芝着重妆饰自己,一方面在婆婆面前示威,一方面给丈夫以安慰。

C.这一段是按“装束—容颜—姿态”的顺序描写,表现了刘兰芝的沉着冷静,赞美了她的美丽。

D.这一段文字属于正面描写,但它也从侧面反衬了焦母的无理,使人愈加同情刘兰芝的遭遇。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

“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