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994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docx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说明

 

中铁十四局集团石武客专项目部五分部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四局集团石武客专项目部五分部

二〇〇九年三月

 

一、观测目的

二、人员安排及工作制度

(一)、人员安排

(二)、工作制度

三、仪器器材配置

四、工作依据

五、梁体的徐变观测点

六、梁体徐变观测频次、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七、观测方法

八、资料整理存档及徐变评估

九、在观测中做好安全工作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徐变观测方案

一、观测目的

,为梁体变形观测评估提供真实准确的观测数据。

二、人员安排及制度保障

(一)、人员安排

石武客专项目部五分部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四名专业测量人员,负责梁体徐变变形观测工作。

(二)、工作制度

石武客专项目部五分部设专职测量人员,负责制梁、存梁台位的沉降观测工作。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测量工程师职责

(1)、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本项目的全面测量工作。

负责主持制定、执行本项目的工程测量方案。

(2)、及时、准确掌握工地测量进度、安全质量情况,科学地安排施测程序,合理地组织测量工作。

(3)、 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要求,严格执行测量技术及操作规程,确保测量数据精确可靠。

(4)、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5)、及时向技术主管汇报施工技术工作。

(6)、参与有关测量施工事故的调查分析。

2测量员岗位职责

(1)、负责具体的测量技术工作,对测绘项目负责人、技术主管负责。

要做到遵章守纪,服从管理,做好本职工作。

(2)、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严格执行测量技术及操作规程。

(3)、按照规定的测量精度进行施测,确保精度和测量数据准确。

 

(4)、做好测量记录及资料的发放回收工作。

 

(5)、施测后及时对测量仪器进行保养工作。

(6)、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自检自校。

(7)、施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学习制度

(1)、测量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

《京石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京石客专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铁道部有关规定。

(2)、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严格执行测量技术及操作规程。

(3)、测量人员必须掌握与工程要求相适应的测量等级标准,在保证有效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

(4)、测量人员要熟悉测量规范和各种观测限差,严格按规范、设计文件、总指要求和操作规程做好各项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交底制度

(1)、制梁、存梁台位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方法根据沉降观测细则(二院)修改确定,由主管测量工程师向测量员进行技术交底。

(2)、主管测量工程师对所用仪器、工具、设备等向测量员进行交底,并明确责任分工。

(3)、主管测量工程师因事离岗,在离岗前除指定临时负责人外,还应向临时负责人作书面和实地交底。

5、 换手复测制度

梁体徐变观测工作有司镜、记录、持尺各一人参加,观测一测回后司镜、记录人交换工作重新进行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数据异常时及时分析原因,重新观测,确保观测数据准确。

6、安全制度

为了人身和仪器安全,除了按照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办法执行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梁体上设测站观测时,应安置醒目的观测标志。

防止过往车辆及机械施工干扰。

(2)、严禁双重作业。

 

(3)、在测站上观测人员不能离开仪器,同时避免测站周围不安全因素(或其它施工的影响)给测量人员及仪器带来的安全隐患。

 

(4)、电子水平仪、全站仪等,必须按操作规程执行。

三、仪器器材配置

1、仪器

仪器

型号

编号

数量

产地

电子水准仪

DINI

CJ2009-S10067

1套

德国.天宝

2、器材

对讲机,计算器,2.5kg尺垫,50m钢尺,小卷尺,太阳伞等。

四、工作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

《京石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京石客专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铁道部有关规定。

五、梁体徐变观测点

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前3孔逐孔进行,以后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包括支架现浇制梁、移动模架制梁、节段拼装制梁等)逐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观测标采用直径20mm的不锈钢棒,钢棒露出外面部分经磨圆处理。

露出防水层2cm.

2观测点布置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

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

六、梁体徐变观测频次、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观测频次

自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梁体张拉开始至无砟轨道铺设前,对梁体的徐变变形进行系统的观测。

观测的阶段及频次见下表:

2梁体徐变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

梁体徐变观测频次表

梁体测量间隔表

观测阶段

观测周期

预应力终张拉

张拉前、后各1次

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砟轨道铺设前

张拉完成后第1天

张拉完成后第3天

张拉完成后第5天

张拉完成后1~3月,每7天为一测量周期

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1次/周,要求安装前、后必须各有1次

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1次/周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

第0~3个月,每1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第4~24个月,每3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2、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表4.2.2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三等

1.0

0.3

4

6

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

F–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km

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km

3、梁体的徐变变形观测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

七、观测方法

1、梁体混凝土预张前进行首次观测,确保首次观测数据的精度。

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所有观测线路在形成闭合环以前必须置镜两次以上,以保证不会形成相关闭合环。

1

2

3

4

5

6

2、梁体徐变量计算:

对于梁体的徐变变形观测,每孔梁支点之间的梁体徐变变形应以两支点的连线为基准线进行观测计算,由于下部结构沉降变形的影响,该基准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梁体观测点至该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利用几何方法计算取得,垂直距离差值就是梁体徐变变形量。

3、使用的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验定期内。

每次观测前,对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查,检验校正,确保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完好。

4、每次观测要固定观测人员,均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采用同一水准尺。

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以便将观测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5、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进行观测。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观测时用太阳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6、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7、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梁体徐变的观测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

8、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八、资料整理存档及徐变评估

1、采用统一的沉降观测细则(二院)修改提供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做到观测数据真实准确,不造假;,记录清晰,不涂改。

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测量完后把数据输入电脑,把原始数据打印出来,和徐变汇总表一起整理存档。

根据以下规定对测量数据进行评估:

(1)终张拉完成时,梁体跨中弹性变形不宜大于设计值的1.05倍。

(2)扣除各项弹性变形、终张拉60天后,L≤50m梁体跨中徐变上拱度实测值不应大于7mm;L>50m梁体跨中徐变变形实测值不应大于L/7000或14mm。

实测弹性上拱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沉降标,逐孔进行观测。

九、在观测中做好安全工作

1、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好安全帽。

2、施工现场由于多工种工序同时进行,机械、车辆、人员来往频繁,各种管线交织分布,在观测中要做好安全工作,确保测量人员和仪器的安全,尤其持尺人员要注意空中、地面电线的分布,防止触电。

3、同时,严格遵守各种安全规章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