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9857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docx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亲子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组内合作,举例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任务评价:

1、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对方的耳、眼皮、舌、大拇指的性状,能概括性状的概念,列举在形态结构、生理、行为方式上的性状。

检测目标1的达成。

2、学生举例及练习来区分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调查并记录自己与父母的部分性状,完成调查表。

性状

有无耳垂

能否卷舌

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

有无酒窝

血型(A/B/AB/O)

父亲

母亲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展示图片,引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展示图片小猫的一家,提问:

同窝小猫鱼母猫长得一样吗?

同窝小猫长得相同吗?

结合课前对自己父母外貌的调查,讲述遗传变异的概念。

展示克隆牛的图片,为什么他们如此相像,而同窝小猫则不同?

观察图片,表述观点。

 

阅读教材,得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环节二

阅读教材,观察思考。

(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1、展示兔子的图片,提问:

你会怎样描述这只兔子?

2、.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思考,描述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3、展示相关图片,学生判断性状与相对性状。

4、比较自己与父母性状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亲子间有的的性状相同,有些性状不同?

性状有什么决定?

为什么克隆牛形状一模一样?

说明性状有什么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能自由讨论和发言,提示学生:

这一疑问将在后面的学习中得到解决。

1、学生从小兔子儿歌中描述兔子的一些性状。

2、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尝试归纳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

3、举出相对性状的例子,学会辨别。

4、交流自己和父母在眼皮等形状上的差异,深入思考。

听别人的解释与说明,判断其他学生的解释是否正确、合理和充分。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课堂练习: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就叫________。

2、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叫做______________。

3、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____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的是_______现象。

5、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________现象。

6、下列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圆粒和高茎B.圆圆的O型血和芳芳的A型血

C.兔的白毛和鸡的单冠D.白萝卜个大,胡萝卜个小

7、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人的肤色有黄色和黑色     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转基因鼠的分析,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从日常生活入手,分析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和环境引起的

3、收集资料,开放讨论: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完成P27讨论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

2、课后练习1、4检测目标2的达成。

3、把学生分成支持和反对转基因食品两组,自由辩论。

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留下的问题:

为什么亲子间有的的性状相同,有些性状不同?

性状有什么决定?

为什么克隆牛形状一模一样?

说明性状有什么决定?

环节二

分析资料(基因控制性状)

.1、指导学生自学资料,分小组完成课本中的讨论题。

教师对转基因鼠的操作过程作解释和说明。

2.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克隆牛性状相同,而自己父母的性状不完全相同。

3.展示萝卜实物,要求学生观察萝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的区别,是有什么决定的。

展示黄化苗,说明生物性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

4、联系“资料分析”展示转基因玉米。

大米,转述有关转基因生物,转基因技术,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1、进行资料分析,小组内交流并完成是课本中的问题。

代表发言。

2、归纳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结论。

3、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原因,举出其他例子,得出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4、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资料分析

环节三

阅读教材(转基因生物)

1、展示转基因大米、玉米、番茄的图片。

来认识转基因基因生物及转基因技术。

2、组织学生辩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学习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的概念。

2、分两组辩论,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课堂练习

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5、

2、转基因鼠的实验证明了()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种相对形状B.DNA是遗传物质

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

    A.性状     B.控制性状的基因    C.细胞核     D.生殖细胞

4、下列各组中,不属于同一性状之间的差异的是(  )

    A.单眼皮和双眼皮    B.有耳垂和无耳垂     C.直发和黄发

    D.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5、下列实例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绵羊的长毛和白毛     D.番茄的红果和柑橘的黄果

6、将甲绵羊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乙绵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丙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羊的性状(  )

   A.与甲羊相同B.与乙羊相同 C.与丙羊相同D.既像甲羊又像丙

板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1课时

一、遗传:

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

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形态结构

二、性状:

生理

行为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第二课时

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四、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

课后反思: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材来源:

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

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

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郝丽娟/北山口一中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教材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chromosome),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图片,帮学生回忆细胞核、染色体、DNA,以及DNA是遗传物质等知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测,基因在什么地方?

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

进而明确基因、染色体、DNA三者的关系。

通过观察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白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知识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观察课本中的图片,知道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传递的桥梁。

2、自主阅读教材,观察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观察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对比果蝇等其他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图,归纳并类推出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的规律。

4、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中的图表,得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

评价任务:

1.展示精子卵细胞结合的图片,识记课本中的知识点。

达成目标1。

2.尝试绘图表示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解释。

达成目标2。

3.练习、识记,达成目标3。

4.合作完成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图表,小组内识记基因传递的规律。

达成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提问:

1.我们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

 

复习:

1.我们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的?

2.父母是把自己眼睛、脸型这样的性状直接传给了孩子吗?

3.回忆学过的昆虫、青蛙、鸟和人的生殖,基因通过什么过程传递给子代?

4.展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图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给子代带去了什么?

回顾旧知,

观察图片,

思考表述: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传递的“桥梁”

达成目标1

环节二

自主阅读,观察思考,绘制图表(基因、DNA和染色体)

质疑:

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桥梁”的呢?

精子和卵细胞都属于细胞,基因应该就存在于细胞里,那么基因应该在细胞的什么位置上呢?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图片

(1)什么是染色体?

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上?

染色体的组成?

遗传物质在染色体的那部分上?

(2)基因在哪里?

(3)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

还是含有多个基因?

(4)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尝试绘图表示。

2.组织学生表述交流

3.帮助学生完善图表,并能用语言描述。

1.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染色体、DNA的关系图,逐步明确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小组讨论,表述交流。

3.组内合作,尝试绘图表示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间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并识记。

达成目标2

环节三

观察图片(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存在规律)

 

1.指导学生观察P301,思考问题:

(1)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

(2)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还是成单存在?

(3)什么样的染色体互为一对?

2.组织学生表述交流。

3.展示果蝇、洋葱、玉米细胞内染色体排序图,对比它们与人类细胞内染色体的之间的异同。

4.指导学生思考:

染色体在细胞内成对存在,那么DNA和基因呢?

不同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同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是否恒定不变呢?

5.展示正常人的或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

练习

1.观察图片,小组讨论:

2、表述交流

3、分析不同生物染色体的异同,得出:

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4.类推:

DNA和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5.认同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达成目标3

环节三

自主阅读,完成图表(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何保持恒定的呢?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完成P32图表

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

3.马蛔虫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有多少条多少对?

成对的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4.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这种变化对生物有什么意义?

5.你能类比推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进一步完善P32图表。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帮助学生能够完成图表。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2、组内合作,表述交流,其他补充

3、组内合作,完成图表,画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补充完善图表。

 

学生小结:

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的传递时,染色体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子代的每一对染色体(基因),都是一条(个)来自父方(基因),一条(个)来自母方。

达成目标4

环节四

问题设疑,拓展延伸

子代拥有父母传下来的基因,就一定会表现出和父母相似的性状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基因的问题。

课下思考

附练习题;

1、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________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一定的。

 2、除生殖细胞外,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_存在的。

它们一半来自_______,一半来自______,因此,后代个体具有___________的遗传物质。

 3、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________,分别存在于产生的__________中。

  4、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是_______存在的。

受精卵内含有____________的基因,这些基因组成了未来生命的蓝图。

 一)选择题:

1、人的基因存在于(  )

    A.所有细胞的染色体中     B.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C.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中     D.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

 2、人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的情况是(  )

  A.46条,46种形态 B.46条,23种形态    C.23条,23种形态 D.23条,1种形态

 3、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

    A.染色体    B.生殖细胞     C.细胞     D.基因

 4、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染色体数量的传递规律是(  )

       A.2n  B.n→2nC.n→n→2n     D.2n→2n→n

 5、水稻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

当水稻传粉受精后,其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为(  )

    A.24条     B.12条      C.22条     D.36条

 6、下列哪种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

(  )

    A.受精卵     B.肌肉细胞      C.神经细胞     D.精子

 7、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是 (  )

    A.染色体即是DNA     B.染色体是DNA的基本单位

    C.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也是遗传物质

8、对基因的正确叙述是(  )

    A.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B.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D.基因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9、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上

    C.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D.一个染色体上有多种DNA

 10、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亲代的性状如何传递给子代?

(  )

 A.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遗传  B.由体细胞遗传C.精子遗传     D 卵细胞遗传

(二)判断题:

11、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在后代中不变,后代的性状与亲代相比,也是不变的。

()

12、基因是染色体的载体。

()

13、孩子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是父亲给的,一条是母亲给的。

()

14、基因控制

生物性状。

()

15、每条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只能控制生物的一种性状。

()

板书设计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存在规律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都成对存在。

2.每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都是一定的。

三.基因景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课后反思: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

及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评价任务:

1.能说出孟德尔遗传结论,并会画遗传图解,达成目标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1)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父母传给你的是性状还是基因?

(2)基因在亲子代间如何传递?

(3)指导学生完成P33想一想,议一议并回答问题

我们今天在这节课中找到答案。

和教师一起回顾,

填图,得出结论

猜测Aa表现出什么性状?

二、探究一:

分析讨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光靠推测,要象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介绍孟德尔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强调杂种高豌豆与上代高豌豆一样的高

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

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没有传给子代吗?

 

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

(可让学生回答)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少?

1.阅读课文,了解孟德尔。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孟德尔的实验过程。

3.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4.小组合作,完成遗传图解。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孟德尔的解释

1、相对性状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相应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3、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并存时表现为显性性状。

四、应用

为什么都是双眼皮却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父母都是单眼皮,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吗?

学生讨论解决

检测题:

1、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表现出()

A.显性性状B.中间性状C.隐性性状D.无规律

2、已知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d表示。

有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那么,他们生出基因型为DD子女的概率是()

A.100%B.50%C.25%D.0

3、人类能卷舌是一种显性性状,如果一个家庭中的母亲和一个子女是不能卷舌的。

那么,可卷舌的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A.AAB.AaC.aaDAA或Aa

4、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夫妻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那么他们的子女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A.AA、AaB.Aa、aaC.AA、Aa、aaD.aa

5、绵羊的白色基因(D)相对黑毛基因(d)为显性。

(1)一只白色母绵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该母羊的基因组合必定是。

(2)与此母绵羊交配的公绵羊的基因组合可能为,表现性状为;也可能基因组合为,表现性状为。

6、在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是(    )

A.高茎豌豆多,矮茎豌豆少      B.均是矮茎豌豆

C.高茎豌豆少,矮茎豌豆多      D.均是高茎豌豆

7、一株高茎豌豆(DD)和一株矮茎豌豆(dd)杂交,后代表现为高茎,若后代进行自花授粉,则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可能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8、下列关于基因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隐性   B.纯合体中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

C.成对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9、人的卷舌与非卷舌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某小孩的父母均能卷舌,这小孩却不能。

说明卷舌是      性性状,这小孩的基因组合是       。

10、绵羊的白毛基因(R)相对黑毛基因(r)为显性。

⑴一只白色母绵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该母羊的基因组合必定是     。

⑵与此母绵羊交配的公绵羊的基因组合可能为     ,表现性状为   ;也可能基因组合为    ,表现性状为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高记为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矮记为d。

所以:

高:

DD、Dd;  矮:

dd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联系实际,能举例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并认同我国婚姻法中有关“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

评价任务:

能利用遗传图解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并能列举实际生活中的近亲结婚的事例,达成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双眼皮的父母也可能会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在这个实例中,隐性基因控制的是单眼皮的隐性性状,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治病的性状,后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一对健康的夫妇是否会生出有病的孩子?

出示白化病的图片图片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观看图片

探究一、禁止近亲结婚

1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提问:

假如用A表示控制正常的肤色基因,用a表示控制白化病肤色的基因,请说出AA、Aa、aa表现出的性状并分析图片实例的产生原因。

设疑:

我们大多数人都携带5-6个隐性致病基因,一般健康的夫妇并不会生下有遗传病的孩子呢?

那么什么人可能会携带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呢?

通过实例分析谈谈你的认识。

2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学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分析白化病的遗传图解。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

学生自我感悟,认同优生优育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小结

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完成后交流

作业:

1、下列婚配方式中,其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南方人和北方人     B.同一姓氏的人  

C.表兄妹或表姐弟 D.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

2、下列关于基因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隐性   

B.纯合体中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

C.成对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下列哪一种疾病不属于遗传病(   ) 

 A.感冒      B.白化病      C.血友病     D.色盲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

(   )

A.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机会增多

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

5、绵羊的白毛基因(R)相对黑毛基因(r)为显性。

⑴一只白色母绵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该母羊的基因组合必定是     。

⑵与此母绵羊交配的公绵羊的基因组合可能为     ,表现性状为   ;也可能基因组合为    ,表现性状为         。

板书设计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禁止近亲结婚

(1)近亲结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如:

堂兄妹(堂姐弟)、表兄妹(表姐弟)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近,婚后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3)遗传病: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疾病。

治病的基因可以通过精子或卵细胞遗传给子代。

2、常见的遗传病有:

白化病、色盲、血友病、先天性愚型等。

教学反思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说出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

2、通过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学习重点:

1、说出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

学习难点:

2、通过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

评价任务:

1、阅读教材,小组讨论P40讨论题,达成目标1

2、四人一组,模拟实验,讨论P41达成2

3、讨论课后练习4.5题,达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别人家添了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