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9944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6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中国现代科技与文教

  二、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线索1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农业、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线索2 现代中国文艺和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兴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线索3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发展

(1)近代科学技术兴起,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成就非凡;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文艺领域: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盛行;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艺术取得辉煌成就。

线索4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1)科技领域:

20世纪以来,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文艺领域:

现代主义艺术兴起,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现代主义艺术成为主流。

第4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核威胁。

(2)目的:

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成就

①原子弹:

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导弹: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

(1)成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     升上了太空。

 

(2)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

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

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2)生物技术:

1965年,人工合成        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构图解史】现代中国的科技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提出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提出:

     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内容:

在艺术问题上“      ”,在学术问题上“       ”。

 

(4)成就:

老舍的话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       》。

 

2.曲折

(1)原因:

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       ,甚至上升为阶级问题。

 

(2)表现:

王蒙的小说《              》,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等都受到政治批判。

 

3.春天

(1)原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    ”路线;邓小平强调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       建设。

 

(2)表现:

出现了“反思文学”“       ”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出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辨析比较】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

新中国时期“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

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指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确定教育方向——过渡时期

①标志:

1949年底,第一次        会议召开。

 

②内容:

教育要为      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意义:

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      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2)制定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方针:

德、智、体    发展;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     的学校教育制度。

 

②成就: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很多师生被卷入“     ”、批“走资派”活动中;高考制度被废止;招收“工农兵学员”。

 

(2)后果:

使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      大大下降。

 

3.教育的复兴

(1)“文革”结束之初

①拨乱反正,全面整顿。

1977年,恢复    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②战略:

教育优先发展。

(2)20世纪80年代

①教育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

” 

②基础教育: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       》。

 

③中等教育: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④高等教育:

增设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    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3)20世纪90年代

①高等教育:

实施“     ”计划。

 

②社会教育:

启动“      ”。

 

③西部教育:

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推动了      地区教育的发展。

 

【史论拓展】理解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

(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

(1)制度前提: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

(2)政策支持:

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环境条件:

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

(4)主观因素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以及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

②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5)外部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史论结合】

史料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它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选自《红旗》1970年

解读 史料主要是说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

省略号之前反映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

省略号之后说明卫星发射成功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革命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其垄断空间技术的局面。

问题 根据史料,分析“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考点二 “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提出的现实意义、经验教训及其实质

(1)现实意义

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技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经验教训

①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②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

(3)实质:

“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艺术和学术自由。

具体地讲,人们在艺术和学术问题上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史论结合】

史料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读 史料反映了陆定一指出中央的政策是要求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反映了“双百”方针的目的。

问题 据史料,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2017·全国卷Ⅱ·31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

 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为载体,考查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学科能力,以及分析材料、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2017·全国卷Ⅲ·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发展特征

 以绘画作品为载体,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及迁移所学的能力,据时代背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015·全国卷Ⅱ·31

 俄语教学与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

 从1952年底中国掀起学习俄语的高潮切入,考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外交政策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判断其本质的能力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31

 新中国成立后文教事业的发展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高校课程设置及举办展览为切入点,考查教育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考题1[2017·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考题2[2017·全国卷Ⅲ]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考题3[2015·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考题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考向1 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

1.[2018·天津河北质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飞船飞行成功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2.[2018·福建福州模拟]2011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

该材料说明(  )

A.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

B.中国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科技封锁激发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考向2 “双百”方针

3.[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三模]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

“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4.[2018·陕西渭南质检]1977年左右,以《班主任》《伤痕》为代表,文学领域集中涌现了一批展示“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精神创伤的控诉性小说作品,这一创作潮流被命名为“伤痕文学”。

这种现象反映出(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文艺领域开始清算极“左”路线

C.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考向3 中国现代的教育

5.[2018·江西赣州模拟]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这一现象(  )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说明我国高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C.反映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

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6.[2018·湖南长沙模拟]下表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据此可推知,当时(  )

1977年8月

召开了全国科学教育座谈会

1977年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3月

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1982年年底

科技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

A.计划经济体制遭否定B.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

C.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D.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