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0075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属中等音乐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这表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2.历史文献记载:

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 

 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

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

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3.1870年,史皮尔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

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说:

“中国人

 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听吧!

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 

 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 

 世俗的偏见和利益。

”史皮尔评析的是()

 A.中国中央集权制度B.中国的科举制度

 C.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D.西方的民主制度

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5.《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计相”D.明朝设内阁

6.《古希腊城邦及其影响研究》中写道:

只要我们不再把雅典的民主制和“文明的

 进步”、“希腊政治思想的精髓”等等赞誉联系到一起,那么一些希腊最深刻的思想 家的遭遇,诸如阿那克萨戈拉被放逐、普罗塔戈拉被追杀、苏格拉底被处死等等所谓的“雅典民主制的悲剧”也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由此可见()

 A.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B.文明的进步阻碍雅典民主政治的推行

 C.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专制的手段

 D.雅典民主制度体现出近代民主的曙光

7.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

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8.“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

 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 

 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9.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

 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

 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10.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5年,清廷下令“立停

科举以广学校”;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0年,清廷下诏将 

筹备立宪之九年期限缩短之五年;1911年,设立责任内阁,阁员共13人,汉 

人占4人,满人中皇族又占7人。

清末“新政”的上述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

A.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B.巩固了满族贵族的政治统治

C.践行了百日维新的一些主张

D.民族资产阶级得以进入政权核心

11.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即已承认共和,

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产

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B.革命派在政治上还不成熟

  C.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D.幻想帝国主义制衡袁世凯

12.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

“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

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

国民……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

范围。

”这主要表明,北洋政府()

  A.坚持维护共和制度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C.实行民族平等政策D.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

13.2014年5月24日武汉晚报报道,《风云1927》(原名《八七会议》)于21日在

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首映礼后,23日在武汉洪山礼堂举行湖北首映礼,并正式

在全国公映。

该影展现了①国民党右派对国民革命的背叛②中国共产党开始独

立领导中国革命③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对峙的剧烈变化④革命重心从南方到北方

的艰难历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

  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

 A.遵义会议B.国民大革命C.重庆和谈D.社会主义改造

15.《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

    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 

    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16.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

  该是()

A.北伐先遣战江南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D.挥师过大江

17.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

“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

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

斥和对立。

”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制度B.意识形态

  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D.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18.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

  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

”这种“新制

  度”的意义是()

  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C.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D.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  

崛起的道路。

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大国兴衰的经验  

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

以下各国的近现代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

经验的是()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二战结束后德国重新崛起

D.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20.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

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

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

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

形成其态度。

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C.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2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

“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

”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联邦政府的组成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C.联邦法律至上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22.“美国的联邦大道,各州如果同意修建的话,就会得到相应的补助。

教育补助也是 

这样。

各州为了自己的发展,当然希望节省得越多越好,都希望得到联邦中央的补 

助。

所以通过种类繁多的补助,地方各州很多的权力就慢慢地移转到了中央。

” 

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A.从联邦制到邦联制的转变B.借助经济手段加强中央集权

 C.中央集权高于地方自治权D.中央和地方是政治契约关系

23.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

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

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  

联合起来的欧洲。

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

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C.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D.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24.1947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支持成立一个在联合国范围内的欧洲联

  合国”,美国还通过“欧洲统一美国委员会”的组织,支持欧洲联邦主义;丘吉尔

  号召建立“欧洲合众国”,却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定位为“我们与他们在一

  起,但不属于他们之中”,要充当欧洲一体化的“朋友和监护人”。

材料表明英美

  在欧洲联合上的主要分歧表现在()

  A.对马歇尔计划的落实问题B.两国在欧洲联合中的地位问题

  C.英美战时特殊关系维持问题D.两国对战败德国处置态度问题

25.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

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

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

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

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  

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 

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

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

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

段落。

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A.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B.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C.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D.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学§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

(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宋朝前期常设的科举考试,有进士科,武举,还有诸科(包括九经、五经、三传、明经,明法等科),……所谓“九经”,即唐朝定下的九部儒家经典,“五经”则是西汉时确定的五部儒家经典,……“明经”指全部经书的统考,“明法”是法学考试,所有举子都是每年秋季参加乡试,中乡举者冬末会集到京城,次年开春,由礼部主持国家统一会试,其中举子们最看重的是进士科,“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时务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完善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进士科的考查特点。

(11分)

 

材料二早在16、17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

”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无视的影响。

中世纪的英国,官员主要由国王和权贵遴选,私人关系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包括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学等,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19世纪中期英国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宋代科举制度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相似之处。

(10分)

 

(3)综合以上材料,对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

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主法权、选举权、监督权。

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

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

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摘编自龚月萍《浅探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8分)

 

材料二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它们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三权分立”的轮廓是明确的。

这三个机构的设立反映了雅典人所具有的分权制约的思想。

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众议院和参议院是西方民主国家在分权制约思想下设立的国家组织,从其源流上考察,与雅典民主政治一脉相承。

——摘编自龚月萍《浅探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民主与雅典民主的共同之处。

(6分)

 

材料三中国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另外一种选择,这就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坚定地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并争取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

最终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会认识到跟着西方模式走,路只会越走越窄,而大胆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才可能真正成功。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2分)

 

28、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0世纪的中国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分)

材料一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确保君权。

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皇帝大权的就有14条。

有人认为这是欺骗中包含着让步,理由是:

首先,清政府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其次,尽管作了种种限制,清政府毕竟在条文中和形式上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第三,清政府通过改革官制,为资产阶级挤进统治机构打开了一条门缝。

 ——《中国近代史大家谈》第522页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大纲》的进步之处。

(6分)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为什么《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起到维护清统治长久治安的作用。

(5分)

 

材料二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

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的主要特点。

(3分)

 

材料三“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用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3)材料三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D

B

D

A

C

B

C

D

C

A

B

A

14

15

16

17

18

19学§

20

21

22

23

24

25

A

D

C

D

A

C

C

D

B

C

B

B

二、材料分析题

26、(25分)

(1)成就:

明确规定各类考试科目;明确各科目考试内容;实行层层分级考试;规定了各级考试的时间。

(8分)特点:

注重应试者文学素养、处理时务能力和儒学经义水平。

(3分)

(2)因素:

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杰出人士呼吁学习借鉴中国科举制度);传统的官吏任用存在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

(4分)

相似之处:

有利于选拔人才(打破特权阶层的政治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提升行政水平;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

(6分)

(3)认识:

政治文明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社会进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等。

(4分)

27.(16分)

(1)特点:

直接民主;公民权利的平等;人民主权;民主制度有机构保证和法律保障;分权制衡;民主对象的范围比较狭窄。

(8分,答出四点即可)

(2)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都主张主权在民;都存在轮番而治。

(6分)

(3)认识:

民主政治是人类的追求;民主政治在继承中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必须适合国情;民主模式的多元性;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2分)

28.(19分)

(1)进步之处:

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给人民一些民主权利;为资产阶级进入统治机构创造一定条件。

(6分)

原因: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阶级矛盾尖锐;《钦定宪法大纲》仍要维护君主专制,成为骗局,丧尽民心;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不懈努力和发动革命。

(5分)

(2)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治制度和两方政治理论;(1分)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起;(1分)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

(1分)

(3)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1分)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