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0340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精品.docx

最新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精品

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

  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中小学教育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年年抓、重点抓的工作。

  课题组通过对杭州市中小学教育收费情况的调研,试图从学校本身存在的困境和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心理出发,从教育收费管理部门职能发挥方面来分析、论述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不规范甚至部分部门、学校乱收费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如何积极应对、发挥作用。

  课题组认为,除了体制性的问题、社会综合性的问题以外,教育是一种特殊行业,它的产生、发展和保护都有其特殊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造成中小学在收费问题上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明朗、措施不得力。

  无论是部分地方政府行为,还是学校内部管理,或者是学生家长的心理反映,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中小学教育不规范甚至乱收费问题的因素,而且这种因素因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而较长时的存在。

  一、杭州市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收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近年来,杭州市根据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治理教育乱收费放在全市纠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它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加大从源头上治理的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为了规范收费行为,近年来,杭州市先后转发和自发了有关规范中小学收费工作的十几个文件,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教育收费方面的精神,清理现行的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相悖的收费项目。

  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合力,同时也研究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大政策性问题。

  如,杭州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专门召开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对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完善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制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等重点、难点问题作了认真研究,出台了《关于在杭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通知》、《关于杭州市区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确实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代办服务项目,为此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56号令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办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教计[]163号,杭州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办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为学生提供代办服务行为。

  为进一步增强规范收费的自觉性,强化责任意识,完善责任措施,杭州市教育局每年与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及直属学校分别签订了《规范收费责任书》,明确了收费工作的领导责任,将规范收费工作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和中小学校长年度考核目标,列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追究范围。

  9月,杭州市监察局、教育局、纠风办出台了《杭州市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校长规范收费责任及违规处理办法,把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具体化,使责任切实落到实处。

  2月份,杭州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治理教育乱收费电视电话会议。

  分管市领导在会上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月份,杭州市教育局和教育工会一起组织对部分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抽查。

  6月份杭州市物价局、教育局、财政局主要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各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有关高校分管领导到杭州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接听热线电话,及时解答人民群众的疑难问题。

  杭州市教育局先后在学校单位基层干部会议、区县市教育局长会议、基层干部读书学习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上级有关收费工作政策,对学校进一步加强收费工作的规范管理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工作要求,并重申了有关纪律。

  秋季,杭州市纠风办、物价局、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实行了第三轮教育收费的轮查工作,对违规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二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推行校务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监督在强化规范教育收费的同时,注重宣传和加强各方面的监督。

  每学年开学前,学校通过公示栏、校务公开栏或印发收费联系卡等,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

  杭州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统一印制《杭州市区中小学收费联系卡》233万张,开学时及时发放给每位家长,接受家长的监督检查。

  在物价局检查分局的监制下,杭州市教育局统一印制了《杭州市区教育收费公示栏》880张,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统一向社会公开教育收费依据、项目、标准和范围,并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查字典域网加大公开的力度。

  市属高校均实行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杭州电大还编印了《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汇编》,分发给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宣传。

  各级纠风办、物价局、教育局、财政部门都公开了教育乱收费监督举报电话,随时受理群众的投诉咨询。

  三加大教育乱收费检查力度,严肃处理教育乱收费问题每年杭州市都要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专项活动。

  通过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对全市教育乱收费情况重点检查的工作部署,采取交叉检查、下查一级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并及时受理群众关于教育收费问题的投诉。

  近年来,杭州市通过扎实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收费,严肃查纠各种乱收费行为,确保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加大对教育乱收费的责任追究力度,对各种乱收费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并严格按照《杭州市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试行》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杭州市教育局制订了《杭州市教育系统反腐保廉体系实施意见试行》,将加强财务监管,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坚持学校单位所有收取费用进入财政专户储存,部门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收费票据监管制度和资金储存、管理和使用办法,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捐资助教款财务监管。

  杭州市教育系统先后组织98个检查组,检查学校673所,重点对市区各级各类学校对下发的《关于杭州市区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有关事项的通知》及对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择校问题的会议纪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

  同时,设立举报电话29部,全市教育系统共接受群众收费方面的投诉电话466个,投诉中大量的是咨询性的电话,属于教育乱收费、违规收费的举报反映问题36件,其中大部分已得到处理。

  如某重点中学违反规定向学生家长收取赞助款,及时予以纠正,退还了所收的赞助款;某民办学校违反规定收取军训费,杭州市教育局督促区教育局进行了处理,退还多收款项。

  杭州市物价局投诉电话12358,1—8月份受理教育收费咨询和投诉439件,其中投诉举报51件,咨询388件,与同期相比,咨询投诉件下降5125;投诉举报件下降7255。

  总体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群众对收费问题的投诉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治理乱收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规范教学行为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精神,杭州市教育局转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制定并签订了《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责任书》。

  强调开展任何形式的暑期教育活动,必须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坚持学生自愿原则,原则上不收费,未经批准收取的各种费用,必须全额清退;并重申任何中小学校均不得利用假期给学生集体补课或变相上课,任何社会办学机构均不得利用公办中小学教育资源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补习或高考中考复习;要求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检查和指导,坚决纠正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五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

  -,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除接受省市转移支付的资金外,得到中央、省市补助教育专款3896万元。

  杭州市财政对贫困县市农村基础教育扶持主要通过教育帮扶工程,定向定额给予补助。

  -,杭州市计划筹措3500万元对口支持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其中市本级和六城区每年筹措600万元,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每年分别筹措50万元、30万元、20万元。

  实施3年间,共投入资金2100万元,累计改造危房项目89个,改造校舍建筑面积158109平方米。

  开始,杭州市教育局每年在市本级教育帮扶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等地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工程。

  到年底,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桐庐县、临安市和建德市的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344所,改厕建筑面积7813平方米,投入资金105198万元;淳安县60的农村中小学完成了改水改厕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杭州市的顺利实施。

  现杭州市已完成了—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编制工作,计划食宿改造面积约为44万平方米,估算金额42亿元。

  为了提高杭州市农村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市、区县市大力推进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杭州查字典域网顺利建成,13个区、县市有100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接入杭州查字典域网,且大部分已建校园网的学校建有学校网站。

  各区、县市也建成远程教育平台和资源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和均衡化。

  ,全市小学生计算机拥有率为1247人台,中学生计算机拥有率为829人台,中小学生计算机平均拥有率为97人台,学生计算机拥有率居全省18人台前列。

  目前,杭州市己普遍实施教育资助券和人民助学金制度,资助和减免困难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费用。

  1月,杭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困难家庭子女入园、入学收费减免和补助工作的通知》;同年8月,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杭州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实行教育资助券办法的通知》;,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的通知》;,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不断完善教育资助券、人民助学金制度,进一步扩大享受教育资助券补助对象的范围。

  ,全市共有33万余名学生接受资助,资助总额1480万元,,全市共有53117余名学生接受资助,资助总额2140万元。

  同时实行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民工子女学校为辅的办法,落实市本级和区、县市外来子女义务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妥善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42号,提出市和各区、县市政府原定的提高财政经常性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每年提高若干百分点的政策延续到,杭州市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定增长。

  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7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3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高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197;占财政总支出19563亿元的比重为1980,比上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

  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9。

  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4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7,占财政总支出23833亿元的比重为1828。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核定范围,各区、县市分别确定了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据统计,杭州市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城镇最高为87885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最低为180元淳安县,为三类地区;农村最高为530元西湖区,最低为180元淳安县和建德市,达到省核定的三类地区定额标准180元。

  初中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城镇最高为81004元下城区,最低为240元淳安县;农村最高为65501元江干区,最低为240元淳安县,达到省核定的三类地区定额标准240元。

  杭州市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比增长了3813,其中农村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增长了4950;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增长了4556,其中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增长了6646,杭州市各区、县市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或超过省核定的定额标准。

  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统计局还出台了《关于杭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和投入水平的主要指标公布办法》,建立杭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及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公告制度,加大了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推动落实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职能,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杭州市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区、县市级财政统发制度,将教师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做到按时发放,目前全省中小学教师工资实现了区、县市级财政统一发放,并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等政策,所需经费由财政承担,依法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

  七均衡发展,着力治本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乱收费问题,杭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化。

  一是集团化战略稳步实施。

  自,杭州市积极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杭州市教育局对全市名校集团化办学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现全市共成立教育集团51个,成员单位达185个。

  形成了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弱校、名校+名企等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

  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呈多样化趋势,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了优质资源,为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打下了基础。

  二是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活动。

  为了实现城市优质教育向农村地区辐射,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杭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区部分优质学校充分发挥其师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村中小学开展结对互助活动。

  结对互助的主要内容有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培训,联合举办教学研讨活动,师徒结对,师生结对和生生结对等。

  全市己有1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此项活动,帮助农村学校提高了办学水平,使更多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服务。

  城乡中小学校结对互助活动是实施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杭州市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又一实现形式。

  三是通过发展优质民办教育,满足部分学生的择校需求,逐步实现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

  据统计市区有民办中小学47所,弥补了杭州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择校引起的教育乱收费,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应该说,经过这几年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上级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决策和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治理教育乱收费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更加主动,措施更加有力,制度更加健全,收费更加透明,因此乱收费案件的数量、乱收费的金额逐年下降,群众对教育收费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二、部分地区学校存在教育乱收费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中小学教育收费问题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它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发改委、各级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治理工作,查处了不少违纪、违法问题,中小学教育收费进一步规范,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学教育乱收费问题依然存在,涉及学校乱收费的投诉仍然是教为集中和强烈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乱收费在个别地方为什么屡禁不止,其根源究竟在哪里?

课题组通过深入调查,杭州市部分地区学校还存在一些教育乱收费问题。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部分地区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教育乱收费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课题组在教育收费调查过程中仍然发现不少的问题和隐患,主要表现在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较多,盲目择校,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招生工作,也为乱收费埋下了隐患。

  2、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的学生假日活动不规范。

  有的地方开展学生假日活动,名义上由社会力量组织,但实质上仍由学校组织,以原教学班为单位,由任课教师组织教学,引起部分学生家长的曲解。

  3、个别学校确实还存在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的现象。

  4、个别地区教育经费不足,教育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此外,少数学校代办收费不够规范,学生保险仍由学校或教师统一代办;个别学校收费未及时开票,有的开票不够规范。

  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杭州市物价局、市教育局、市纠风办、市财政局等部门组织了多次的杭州市治理教育乱收费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的教育乱收费主要问题是1、收取捐资助教款。

  其形式在高中阶段主要采取以借读生、挂读生的方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跨学区择校的学生违规收取捐资助教款,此款一般上交市财政专户或人民教育基金会。

  2、继续收取已明令取消的项目。

  根据浙江省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的通知》浙政[1994]2号的规定,其中,教育系统的军训费被列为取消项目。

  经查,全市部分学校仍然在向学生收取军训费,、还有部分学校向学生收取该项费用。

  如市区某中学向学生收取160至170元不等的军训费。

  3、有关行政部门越权出台收费项目。

  一是有些地方教育系统内部出台文件,要求下级教育业务各部门收取费用。

  如某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收费。

  如某市镇政府根据上级政府[]33号抄告单向全校学生以每生50元的标准收取学校危房改造金。

  4、超范围列支代管费。

  根据浙江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坚决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问题的通知》规定代管费的开支范围为课本费、音像教材费、作业本费、讲义费以及班会费共5项,但实际情况是资料费主要是由各市、区、县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业务部门下发学校资料后收取。

  如业务部门以35元至4元份套、6元盒磁带的标准向学校收取教学质量监控试卷工本费;学校又把此项费用向学生收取。

  某县某中学,将老师外出考察学习的5700元费用在学生的代管费中列支;有的学校将原本不属代管费列支范围的报刊费、饮水费也列入代管费中开支。

  5、自立项目收费。

  如某区一所职业高中,以143元生的标准,收取高职生辅导费;杭州某高校未经批准,自行出台政策,以60元学分的标准向要求重修或选修专业课以外课程的学生收取学分费。

  杭州某高校以120元生的标准,向部分休学的成教类学生收取休学管理费,秋季该校以社会力量办学的名义,向部分专升本学生以1万元生的标准收取学费。

  6、重复收费。

  如某业务部门以2元本的标准,向学校收取毕业证书工本费,而学校又以25元本的标准向学生收取毕业证书工本费。

  又如按照浙江省物价局的规定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可向学生收取20元生·学期的信息费。

  同时规定已收取借读生费的,学校不应再收取该项费用。

  但部分学校仍然在收取此项费用。

  秋季,某区某中学,对该校300多名借读生重复收取杂费,标准是130元生。

  7、其他收费不规范行为。

  ①本应该体现自愿原则的学生保险费、生活用品、体检费、校服等,全市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虽然学校方面为了学生考虑,以上几项费用事先都进行了招投标,价格也比较合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些费用,但在执行过程中,学校没有体现学生的自愿原则,在开学之初将这些费用与学费、杂费一起上缴学校财务部门。

  再由学校统一交给各相关单位。

  ②跨学期向学生收取借读费。

  如部分学校将规定按学期收取的借读费按学年收取。

  ③以损坏赔偿为名收取押金。

  某区一中学,以50元生的标准,向住校学生收取寝具押金。

  有的还提高标准收费。

  ,某区一所小学对参加放学后活动的942名学生收取放学后活动点收费50元生的费用,而标准应是48元生。

  ④三限政策执行不规范。

  根据浙江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收费管理的通知》浙价费[]43号的要求,从秋季起,对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

  杭州市物价、财政和教育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内部制定了收费标准,但从检查情况看,还是存在执行该政策不规范的问题,某些学校在招收择校生时各自为政,擅自扩大招生数额,超规定比例20等。

  二课题组通过深入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1、管理与使用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小学教育质量,是造成中小学教育乱收费的内部因素。

  在教育系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基本建设靠附加,教师工资靠财政,办公经费靠直管。

  直管经费是有限的,主是靠争取,争取多少或争取不来,必然影响办公经费的开支,不足部分怎么办?

农村教育费附加取消后,乡镇对中小学基本建设的投资空缺,学校设施维护经费发生困难。

  教育部门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是有规定的,从学生那里收取的学费、杂费、代管费等该用在什么地方,标准是什么,细到了每个人头。

  财政部门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也有明确规定,按照学校等级、类别来核定,民办学校的收费教育收费管理部门也有规定。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造成一些经费挪用,短缺的部分经费则转嫁到学生头上。

  课题组对全市中小学及幼教的经费开支情况作了调查,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情况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一是代管费不按规定使用。

  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代管费开支内容为课本费、音像教材费、作业费、讲义费、班会费五项,单独核算,多退少不补。

  但学校把上面两报一刊的任务摊派到每个学生头上,每人在20元左右,多数学校代管费超支;也有的学校对节余的代管费不退还学生,对超支的部分则计入下学期代管费中开支。

  二是以开办实验班为名向学生搞赞助。

  一些学校已申请开办了实验班,但在经费没有来源、收费标准不提高的前提下,向学生收取赞助费。

  以某镇中心小学为例,开学之初向部分学生收取赞助费300元至元不等,用于购置多媒体设备。

  高中学校赞助的对象更普遍,费用更高。

  三是以毕业班的名义进行暑假补习,收取补习费。

  对于高三学生,考虑到明年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允许高三年级学生暑期可以进行补习。

  但从有关部门检查情况看,学校在高三学生补习的同时,也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参加补习,收取费用。

  四是对专项经费不专项开支。

  高一新生每年军训有明确规定,除交通费、伙食费和交给基地必要的费用外,不得增收额外费用。

  但有的学校对多余的费用不退还学生,而用于老师补贴和学校招待。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自身管理不严,收费情况比较正常的学校,经费管理、使用比较好,相反乱收费越是严重的学校,管理越是混乱。

  另一方面,经费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对学校经费使用监督不到位。

  中小学的经费使用每年向当地的政府送报表进行审核,财政部门只对财政拨款部分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而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只有靠教育收费管理部门通过检查进行监督,无疑给教育收费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难度。

  2、地区与待遇的反差引起学校及教师之间的心理不平衡,是造成中小学教育乱收费的客观因素。

  在课题组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