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005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基地。

  A.重工业 

B.第三产业

  C.加工制造业

  8、2006年3月“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列入国家( 

C)。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计划

  9、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纳入全省战略布局,(B 

)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

  A.潍坊 

B.东营 

C.滨州

  10、山东省( 

C)作出了“大力推进山东环渤海地区综合开发,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战略部署。

  A.七次党代会

  B.八次党代会 

C.九次党代会

  11、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全省“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作为( 

B)重点推进实施。

  A.南翼 

B.北翼 

C.西翼

  12、( 

C)年3月,山东省政府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建成全省的生态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A.2006 

B.2007 

C.2008

  13、《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是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C 

)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的。

  A.三 

B.四 

C.五

  14、2007年2月,东营市提出了全力打造(A 

)的战略构想。

  A.“黄河水城”

  B.“黄河之都” 

C.“鲁北水城”

  15、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在产业选择上,坚持( 

C)、高效增长、协调发展的特色,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A.生态科学

  B.科学和谐 

C.生态和谐

  1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形态(A 

)、产业结构( 

)、经济体系高效运转和开放发展,实现开发与保护的有机统一、高效与生态的有机统一、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A.高级化 

生态化

  B.高效化 

  C.高级化 

开放化

  17、坚持( 

A)的基本定位,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这是黄河三角洲最鲜明的特色,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其他城市最显著的区别。

  A.高效生态

  B.高效文明 

C.统筹发展

  18、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要遵循的原则是( 

C):

①牢牢把握高效生态定位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坚持以人为本④实施重点突破⑤着力改善发展环境⑥坚持统筹发展⑦以开放促开发。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19、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布局是:

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环渤海、依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着力推进(A 

)。

  A.东进西扩、南融北接

  B.东融西接、南进北扩

  C.东进西接、南融北扩

  20、在产业布局上,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确定将东营港——— 

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 

C),建设黄河水城,构筑“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

  A.临港产业区、生态观光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服务区

  B.临港产业区、生态文明区、生态高效渔业区、高端产业区

  C.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

  21、在产业支撑上,以“四区一城”为主要载体,着力培育建设石油能源、现代化学工业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 

新能源)、高端产业、( 

生态旅游)、生态高效农业、城市生态林示范等八大产业基地。

A

  A.新能源 

生态旅游

  B.新能源 

生态休闲度假

  C.可再生能源生态休闲度假

  22、主体产业区、重大基础设施、( 

C)建设,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三大突破点。

  A.生态文化

  B.生态环境 

C.生态经济

  23、依托(A 

),建设临港产业区。

  A.东营港 

B.广利港 

C.红光渔港

  24、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A 

  A.生态旅游区

  B.生态文明区 

C.生态观光区

  25、依托百万亩滩涂,建设(B 

  A.生态高效渔业区

  B.生态高效农业区

  C.高效农业渔业区

  26、依托( 

)A,建设高端产业区。

  A.东营经济开发区

  B.胜利工业园

  C.东营经济开发区和胜利工业园

  2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 

)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B

  A.“两路三港一场”

  B.“三路两港一场”

  C.“三路五港一场”

  28、“三路两港一场”中的“三路”指的是(C 

  A.荣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张东铁路

  B.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张东铁路

  C.荣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

  29、“三路两港一场”中的“两港”指的是(B 

  A.东营港、红光渔港

  B.东营港、广利港

  C.广利港、红光渔港

  30、我市大力实施“三网”绿化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网”指的是(A 

  A.林网、路网、水网

  B.林网、路网、管网

  C.路网、管网、水网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

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

55′~38°

10′,东经118°

07 

′~119°

10′。

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

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地质】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

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

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

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

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

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

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

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

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

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

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气候】 

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

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

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

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

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干热风、大风、冰雹、干旱、涝灾、风暴潮灾等。

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

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2008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6℃,较常年偏高0.8℃;

年降水量410.1毫米,较常年略偏少26.2%;

光照时数2456.2小时,接近常年偏少7.6%。

总的气候特点是:

冬季冷暖变化幅度大, 

前期暖,后期冷,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少;

春季气温起伏明显且冷暖交替频繁,降水量偏多,降水过程主要集中于4~5月份;

夏季气温适宜,高温天气出现频次少,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南部降水量明显多于北部,雷暴、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出现;

秋季气温以偏高为主,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少。

【河流】 

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

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

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

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

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

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2008年实现不断流。

2008年,黄河利津站径流量147亿立方米(报汛值),比常年少59%,来沙0.8亿吨,比常年少91%。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

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

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海域】 

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412.67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

“0”米至岸线滩涂面积10.19万公顷。

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

沿岸海底较为平坦, 

浅海底质泥质粉砂占77.8%,沙质粉砂占22.2%。

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

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

冬季沿岸有2个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围为0~5海里,盐度在35‰左右;

春季海水温度为12℃~20℃,盐度多为22‰~31‰;

夏季海水温度为24℃~28℃,盐度为21‰~30‰;

黄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温低盐水舌。

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米,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米。

易发生风暴潮灾,近百年来发生潮位高于3.5米的风暴潮灾7次。

近海在黄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188.49万亩,人均占有土地6.72亩,是山东省人均占有土地的2.6倍。

其中,农用地面积564.4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49%;

建设用地面积168.19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16%;

未利用地面积为455.84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8.35%。

1855~1985年,黄河平均每年淤地造陆3~4万亩;

1985年后,因黄河来水量减少,造陆速度趋缓。

【水资源】 

年平均水资源量5.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47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较低。

地下淡水资源为0.8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区,其北为咸水区。

黄河是境内主要客水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8亿立方米,年际间丰枯变化较大,近几年年均引水量10亿立方米左右,2008年共引黄河水7.26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区域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需要。

小清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量为5.82亿立方米,支脉河多年平均入境流量为2.82亿立方米。

2008年,东营市总供水量9334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3226万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10123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卤水、煤、地热、粘土、贝壳等。

至2008年底, 

胜利油田共发现不同类型油气田75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4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299.95亿立方米。

沿海浅层卤水储量2亿多立方米,深层盐矿、卤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地带,推算储量达1000多亿吨。

煤的发育面积约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广饶县东北部、河口区西部,因埋藏较深,尚未开发利用。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地区,地热异常区1150平方公里,热水资源总量逾1.27×

1010立方米,热能储量超过3.83×

1015千焦耳,折合标准煤1.30×

108吨。

【生物资源】 

农作物品种数百个,木本植物44科、79属、179种(含变种),其中用材树种主要有刺槐、毛白杨、旱柳、国槐、白榆等,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枣等;

草场类植物有35科、84属、93种;

中草药类植物300余种,其中有采集价值的近70种;

有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

畜禽类约11科20余种40多个品种,主要有猪、牛、羊、鸡、家兔等;

鸟类48科270种,其中国

家一类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33种;

水生动物有641种,其中有淡水鱼类108种、海洋鱼类85种;

主要经济鱼品种有草鱼、刀鲚、鲫鱼、鲤鱼、鲈鱼、刀鱼等。

【区划】 

建市初,全市划为东营、牛庄、河口3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3个镇、55个人民公社,1780个生产大队。

1984年撤社改乡、撤队改村。

1987年6月,牛庄区与东营区合并为东营区。

此后多次进行乡镇规模调整,撤、并了一些乡镇。

至2008年底,东营市辖东营、河口2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23个镇、13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1781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 

2008年全市人口小幅增长。

据1%人口抽样数据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0.48万人,增加1.39万人。

城镇化率57.77%,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

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数58.44万户,人口为183.97万人,增长0.5%,其中:

男性人口93.05万人,女性人口90.92万人。

全市人口出生8.59‰、死亡率4.86‰、自然增长率3.73‰;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是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的统称。

油田主体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和新疆的准噶尔、吐哈、塔城,青海柴达木、甘肃敦煌等盆地。

胜利油田机关设在山东省东营市济南路258号。

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是艰苦创业阶段。

胜利油田是在华北地区早期找油的基础上发现并发展起来的。

1961年4月16日在这里打出了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华8井,日产油8.1吨,标志着胜利油田被发现;

1962年9月23日,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早期称为“九二三厂”即由此而来;

1964年1月,经党中央正式批准,在这里展开了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石油会战;

1966年2月,探明了山东境内第一个大油田——胜坨油田,由于该油田位于东营地区胜利村一带,为了纪念石油会战取得的重大胜利,1974年“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

二是快速攀升阶段。

经过多年的艰苦拼搏,胜利油田在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并一直保持至今;

原油产量1984年突破2000万吨,1987年突破3000万吨。

三是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1989年胜利油田结束会战体制,在大打勘探进攻仗的同时,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油田综合管理水平上来。

1991年原油产量达到335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3年建成了我国第1个百万吨级浅海油田;

到1995年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

四是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阶段。

1998年,国家进行石油石化大重组,胜利油田划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

2000年,重组改制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和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2006年,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变更为胜利油田分公司。

这一时期油气主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年产原油稳定在2700万吨左右。

五是科学和谐发展阶段。

2007年以来,油田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的理念审视、指导各项工作,油田进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阶段。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6年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建设、石油石化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胜利油田坚持以国为重、以苦为荣、多产原油、多做贡献,油气储量、产量和效益持续稳定增长。

截至2009年底,胜利油田已找到不同类型油气田77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9.09亿吨;

投入开发油气田72个,累计生产原油9.63亿吨,生产天然气532亿立方米;

累计实现产值10081亿元(现价),实现税费3085亿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石油石化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石油石化重组改制前,胜利油田作为石油工业原油上产主力军,为实施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总体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组改制后,胜利油田作为中石化集团公司上游“龙头”企业,始终把顾全大局、为石油石化发展分忧解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年来一直是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产量大户、创利大户。

2009年生产原油2783.5万吨,实现利润191.5亿元。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胜利油田秉承“油地一家人,油地一家亲”的优良传统,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建立并形成了团结协作、共兴共荣的良好关系。

随着胜利油田的发现和崛起,陆续兴建了铁路、公路、黄河大桥、机场、海港、平原水库、发电厂、给排水河道、防海潮大堤等大型公益工程,形成了工农两利的水、电、路、讯、港配套体系。

油田每年实现的企业增加值及上缴税费,在山东省特别是东营市经济构成中均占有很大比重。

2009年胜利油田共上缴税费227亿元,其中中央级169.0亿元、山东省级28.1亿元,地市级23.5亿元(其中向东营市上缴税费19.9亿元),油田实现企业增加值651亿元,占东营市GDP的31.6%。

截至2009年底,胜利油田共有二级单位58个,主要石油专业队伍有地震队12个,钻井队176个,电测队74个,综合录井队70个,采油队374个,采气队7个,输油(气)队91个;

有正式职工14405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8679人;

有科研院(所)5个,科研人员3500多人,其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0人,集团公司突出贡献专家28人;

拥有固定资产总额2383.4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和油气资产净值1132.43亿元。

胜利油田是我国特大型油田之一。

胜利油田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胜利油田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和形成了“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确定了“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的经营理念;

“打造胜利品牌,实现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

“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经营宗旨;

“诚信规范,科学高效”的经营准则;

形成了“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的胜利文化核心内涵。

胜利油田先后并多次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最佳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

2010年,胜利油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百年胜利”的目标方向,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在迎接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奋力前行,在新的起点上把油田的工作做得更好,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克时艰,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协调发展。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274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783美元,增长12.9%。

第一产业增加值70.08亿元,增长5.0%,对GDP的贡献率为1.2%;

第二产业增加值1570.93亿元,增长13.2%,对GDP的贡献率为74.3%;

第三产业增加值411.61亿元,增长17.2%,对GDP的贡献率为24.5%。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的格局。

三次产业结构为3.4:

76.5:

20.1。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挑战严峻、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迎难而进、成效明显的一年。

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团结拼搏,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上升为国家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而上,各项指标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7.9亿元,增长1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5.6亿元,增长23.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3亿元,增长19.1%;

地方财政收入80.87亿元,增长13.98%;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01亿元,比年初增加268.2亿元,贷款余额899.4亿元,比年初增加203.5亿元;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实现了控制目标。

  

(一)全力打好“三大战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去年初,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原油价格急剧下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经济严冬骤然降临。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沉着应对,共克时艰,全力打好扩大投资突破战、企业运行保卫战、结构调整攻坚战,一季度站稳了脚跟,二季度趋于平稳,下半年整个经济呈现出回升向好的局面。

在扩大投资方面,狠抓大项目建设,共开工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