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20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0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docx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

一、数字推理:

共5题,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例题】1,3,5,7,9,()

A.7B.8C.11D.未给出

【解答】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奇数列,故应选C。

请开始答题:

1.-4,2,18,22,(),830

A.280B.346C.380D.456

2.-3,-16,-27,0,125,432,()

A.345B.546C.890D.1029

3.0.2,6.8,-0.8,5.8,-1.8,4.8,(),3.8

A.-2.8B.3.8C.-4.8D.5.8

4.5,3,7,9,15,23,()

A.27B.31C.35D.37

5.0,2,2,5,4,7,()

A.6B.5C.4D.3

二、数学运算:

共15题,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

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暂时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例题】甲、乙两地相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

A.3B.4C.5D.6

【解答】故选D。

你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请开始答题:

6.1~200这200个自然数中,能被4或能被6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

A.65B.66C.67D.68

7.有7个不同的质数,它们的和是58,其中最小的质数是多少?

()

A.2B.3C.5D.7

8.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525个,堆成了一个实心的长方体,它的高是5米,长、宽都大于高,则长方体的长与宽的和是多少米?

()

A.21米B.22米C.23米D.24米

9.有一个电子钟,每走8分钟亮一次灯,每到整点响一次铃。

中午12点整,电子钟响铃又亮灯。

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几点钟?

()

A.1B.2C.3D.4

10.小明在商店买了若干块5分钱的糖果和1角3分钱的糖果,如果他恰好用了1块钱,问他买了多少块5分钱的糖果?

()

A.6B.7C.8D.9

11.某班有50个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成绩是在前10名的学生的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高12分,那么其余同学的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低了多少分?

()

A.3B.4C.5D.6

12.甲乙两个桶,原来水一样多。

如果从乙桶中倒12千克水到甲桶,这时甲桶里的水是乙桶里的3倍。

甲桶里原有水多少千克?

()

A.22B.24C.26D.28

13.有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

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可以坐8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可以坐12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同学?

()

A.44B.45C.48D.50

14.祖父今年65岁,3个孙子的年龄分别是15岁、13岁与9岁,问多少年后3个孙子的年龄之和等于祖父的年龄?

()

A.23B.14C.25D.16

15.有一瓶水,将它倒出1/3,然后倒入同样多的酒精,再将此溶液倒出1/4后又倒进同样多的酒精,第三次倒出此溶液的1/5后又倒进同样多的酒精,问此时的酒精浓度是多少?

()

A.70%B.65%C.60%D.55%

16.在时针的表面上,12时30分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

A.165度B.155度

C.150度D.145度

17.环形跑道周长4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出发,甲每分钟跑375米,乙每分钟跑365米,多少时间后甲乙再次相遇?

()

A.34分钟B.36分钟

C.38分钟D.40分钟

18.甲乙两个运输队向地震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甲队每天运送100吨,甲队比乙队每天多运40%,如果甲乙两队同时运送,当甲队运了全部救灾物资的一半时,比乙队多运了190吨。

这些救灾物资一共多少吨?

()

A.900吨B.950吨

C.1000吨D.1330吨

19.电视台向100人调查昨天收看电视情况,有73人看过二频道,25人看过八频道,23人两个频道都看过。

问两个频道都没有看过的有多少人?

()

A.22B.23C.24D.25

20.某单位计划在不相交的两条路的两旁栽上树,现在运回一批树苗,已经知道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

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186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406棵,问共有树苗多少棵?

()

A.9200棵B.9490棵

C.9600棵D.9780棵

第一部分至此结束,请继续做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本部分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和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

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句子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请开始答题:

21.在工业企业中,职工培训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它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生产和制造方法正经历着急剧的变革,企业里的职工都面临着提高个人素质以适应这种变化的问题。

这段话强调的是()。

A.目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十分重视

B.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生产和制造技术不断改进和革新

C.职工培训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一直抓下去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职工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22.在天气、土壤、水域、生物受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工矿区以及河流与沿海地带多为各种环境性疾病的发病区。

当代城市的“三废”污染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食道癌、肠癌、胃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是()。

A.沿海地带多为环境性疾病的发病区

B.环境污染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C.支气管炎是由“三废”污染引起的

D.大气污染与食道癌、肠癌和心血管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23.目前人造关节所用原材料不外乎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有可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物质必须高度稳定。

这段话主要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

A.人造关节必须用金属制造

B.塑料人造关节容易老化

C.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很活跃,有腐蚀作用

D.制造人造关节必须选用化学性质高度稳定的金属和塑料

24.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B.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很大的负担,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

C.就在这时,机器忽然发生故障,锅炉不得不熄火了

D.老干部和新干部要搞好团结

25.一份文件的主题词是用来表达文件的主旨、概括文件内容特征的,因此它的词义必须明确清晰,使用的概念必须准确。

我们审核时首先要斟酌选用的主题词有无歧义,能否概括文件的主旨;其次要考虑所选用的主题词是否合乎《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的规范,对主题词注意不够的现象必须纠正。

上述陈述中,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怎样审核主题词B.怎样修改主题词

C.怎样写主题词D.主题词的重要性

26.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注重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是培训、奖惩、任免、工资增减的依据;考核具有激励功能,是提高管理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考核还具有导向功能;同时考核有利于对公务员实行监督,防止各级公务员滋长“当官做老爷”,脱离群众搞特殊化,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倾向。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A.国家要求对公务员进行全面考核

B.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

C.对公务员进行考核是国家的要求并且此举意义重大

D.对公务员实行考核制度的原因在于其在公务员管理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阅读短文,完成27~31题。

金属历来都是通过采矿、冶金制取的,可是8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

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

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

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是它的导电性。

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特的线型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有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

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

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度很难得到。

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此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呈现出超导电性能。

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也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问题。

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的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人们长期用蓄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有了(①)的可能。

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于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能产生电磁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放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

此外,人造金属弹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磨蚀性能好、强度高、成本低。

27.在文中的①里填一个最适当的词语()。

A.希望B.实现C.成功D.盼望

28.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造金属”和普通金属的制作方法不同,但原料相同

B.强氧化剂是制取“人造金属”的重要材料之一

C.“人造金属”能够导电传热,因此具有金属光泽

D.“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切性质

29.下列对“人造金属”的用途判断正确的是()。

A.用“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

B.“人造金属”的超导功能实现了有控热核聚变反应

C.“人造金属”电池充电一次,就可提供相当于常规电池的10倍的电力

D.“人造金属”可以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

30.下列对“人造金属”导电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自由电子”改变了塑料的物理性能,因而能够导电

B.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相同条件下,“人造金属”仍比普通金属导电率高

C.温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D.“人造金属”实现超导的尝试要求是常温以下

31.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造金属”完全可以取代普通金属

B.“人造金属”的制取带来了金属制造业的革命

C.“人造金属”的主要经济效益是导电性强

D.“人造金属”可以创造新能源

阅读短文,完成32~36题。

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

其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之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

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

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

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

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

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

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

(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①)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

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

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

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

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到10000米时的负荷。

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

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②)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32.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B.条件C.转折D.解释说明

33.对第三段的大意有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了地球表层的情况

B.说明了地球的构造

C.说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D.说明了板块大地构造假说是如何形成的

34.关于科学家推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还是个谜

B.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有可能超过万米

C.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也不例外

D.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最高只能达到万米

3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互相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36.文中①~②处少了两对关联词,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只要……就/如果……那么B.如果……那么/如果……就

C.只有……才/因为……所以D.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7~40题。

当前,海洋的污染正在日趋加剧,其中海洋的石油污染尤为严重。

这是由于石油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运输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大型油轮的营运成本较低,而经济效益却很高,因此,在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建造的油轮吨位越来越大,往往在20万吨以上。

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2/3经海路运输,经常运行在航道上的油轮大约有7000艘之多。

大型油轮失事以后,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入海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

此外,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

这些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危害。

石油溢出后,使污染区内的甲壳类和鱼类迅速死亡,海鸟也难以幸免。

因为原油能损害羽毛的功能,使海鸟体温降低,其游泳和飞翔能力降低,最后冻饿而死。

据统计,每年死于石油污染的海鸟多达数十万只,而甲壳类和鱼类根本无法统计。

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其结果一方面使海洋产氧量减少;另一方面,藻类生长不良也影响和制约了海洋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影响。

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污染海域的鱼虾及甲壳类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

海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海水中的氯烃,如DDT、毒杀芬等农药和聚氯联苯等,并把这些毒物浓集到海水表层,对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和晚上浮上海面活动的鱼苗产生有害影响,甚至直接触杀。

石油一旦泄漏而流入海洋后应及时采取的措施,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围栏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以避免再进一步大面积的扩展,然后要尽快地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

进入海洋的石油,一部分可直接挥发而进入空气;一部分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光极慢地化学分解,而绝大部分石油污染都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

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目前已经知道细菌、放线菌、真菌中有70个属,约200多个种能氧化降解石油。

在近海、海湾等处,因海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物质,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较多,石油流入此海域后,较容易被氧化分解掉。

然而,由于外洋海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缺乏,石油降解菌的增殖受到制约,那里的石油降解菌很少,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

37.下列对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石油在工业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B.全球石油分布严重不均衡

C.大型油轮营运成本较低,经济效益高

D.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

38.下列对“这些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危害”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石油溢出后,使污染区内的甲壳类、鱼类及海鸟遭遇灭顶之灾

B.不透明的油膜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

C.海面浮油导致污染海域的鱼虾及甲壳类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

D.海面浮油中的氯烃,对许多海洋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甚至直接触杀

39.下列对海洋石油污染净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是目前主要的净化方法

B.进入海洋的石油,一小部分可以通过挥发和化学分解得到净化

C.在近海、海湾等处,因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较多,石油污染很容易被氧化分解掉

D.由于外洋海水中石油降解菌很少,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

4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防止石油的运输过程中大型油轮失事的石油泄漏、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是目前防治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方法

B.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其结果一方面对海洋生物有毒害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C.在近海、海湾等处,因海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物质,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较多,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净化方法

D.当前海洋的石油污染严重,而无论是人工治理还是依靠自然净化都很困难,如何从各个方面努力防治、消除它,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41~44题。

科学家曾这样想象:

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物质。

倘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就会爆炸成光辐射。

这一“反物质假说”,在21世纪将逐步变成现实。

2002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位科学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反氢原子。

科学家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从而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

世界公认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

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

这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

但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

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与反物质。

这些反物质在哪里?

宇宙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是一种解释;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之宇宙,是另一种解释。

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的努力,并且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反物质,以便更直接地研究反物质现象。

科学家认为,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反物质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

根据伽玛射线探测卫星提供的有关资料,有的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上方3500光年处可能存在不断喷射反物质的源头。

航天飞机携带的阿尔法磁谱仪升空探测虽未发现反物质,但它最近几年在太空采集的大量数据,对反物质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会有巨大帮助。

在自然界寻找反物质的难度甚大,而利用加速器将负离子流射向氙原子核已能制造反氢原子,因此科学家更注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反物质研究。

目前在实验室制造反基本粒子并不困难,但将正电子与负原子核结合并能证实它们已成为反原子的工作极为复杂。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耗资1150万美元研制的加速器利用磁场将高能反质子减速为光速1/10的反质子,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

跨过这个里程碑再前进,还需要科学家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工具”。

“反物质假说”认为:

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

科学家预测该释放率远远高于氢弹爆炸。

航天专家已经对反物质燃料的价值表示神往。

科学发现的应用价值是人所关心的。

当年一位贵妇人问电的发现者法拉第:

“电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反问了一句:

“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关于反物质的应用价值,目前只能作些模糊预测。

41.下列对“反物质假说”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中存在的反物质是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结合形成的

B.“反物质假说”不是科学幻想,正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宇宙中存在反物质

C.如果有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存在,它一旦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

D.科学家根据宇宙诞生理论想象,宇宙存在由带负电的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

42.下列有关“反物质理论研究”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正、负两种能量,其总量为零;这两种能量应转化为物质和反物质

B.为科学界公认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体现了最新的科学理念,推进了“反物质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突破

C.今之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而在“大爆炸”时产生的反物质已与同时产生的物质中的一部分相互湮灭

D.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太空探测采集大量相关数据,是深入进行“反物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条件

43.依据文中的信息进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能量状态的反原子是在受控条件下制造的,制造高能量状态的反原子必须解除受控条件

B.140亿年前爆炸的那个“极小的点”,可能有能量和物质存在,并且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C.人类能够得用高科技手段在实验室制造反原子,并不意味宇宙中一定有自然状态的反物质

D.如何将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引发的爆炸辐射纳入可控制系统,是研制反物质燃料必须解决的难题

44.准确揭示作者引述贵妇人与法拉第对话的用意的一项是()。

A.形象的反映了法拉第的价值观:

科学发现的价值远远高于应用价值

B.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