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20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docx

一至三章重难点分析

《现代教育思想》重难点分析

(1)

(第一章-----第三章)

 

大家好!

从这次开始,我将陆续分若干次概括《现代教育思想》一书的重难点内容并做必要的分析,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也希望对你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本次将从第一章导论开始包括科教兴国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三章内容,同时还为对这门课程有兴趣希望深入一步的学员准备了一些研究性质的资料附在后面。

第一章导论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要了解现代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识记现代教育思想的概念及其涵义;理解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教育思想建设和创新的现实意义;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对于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章的重点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概念及涵义,由此领会本书所分析的现代教育思想的章节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

教育思想是指经过人们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社会性和前瞻性等多种特征。

本书所概括的现代教育思想,是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为对象,着眼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现实问题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在结构上由相互联系的理论型教育思想、政策型教育思想和实践型教育思想组成,对于人们教育实践具有认识、预见、导向、调控、评价和反思等多种功能。

教育思想建设是教师素养建设、学校教育建设和国家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思想创新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现代教育思想的涵义

  从广义上说,人们对教育现象的各种各样的认识,无论是零散的、个别的、肤浅的,还是系统的、普遍的、深刻的,都属于教育思想的范畴。

在狭义上,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

现代教育思想,是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为研究对象的教育思想,是以我国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社会基础的,是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时代背景的。

  教育思想在其形成的现实基础上,具有与人们的教育活动相联系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

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观念形态上,具有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普遍性的特征。

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上,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及背景相联系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历史向度上,具有面向未来教育发展及其实践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和功能

  理论型的教育思想,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种以抽象的理论形式存在的教育思想。

理论型教育思想的出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结果。

理论型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教育不断变革、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因。

  政策型的教育思想,是指体现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教育思想,这是国家及其政府在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而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达的教育思想。

政策型教育思想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

面对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现实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强调思想概括性、逻辑严密性、客观规律性等等。

  实践型教育思想,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面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以解决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

实践型教育思想以它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解决教育活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问题,而实现了教育思想指导和服务于教育实践的功能。

实践型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类型,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致力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大力开展实践型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为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提供具体的理论和思想上的支持和指导。

  在现代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现代教育思想不仅超越了教育经验的水平,而且发生了结构上的分化,形成了理论的、政策的和实践的教育思想系统。

这三类教育思想各有各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共同促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

  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反思功能;概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功能。

  教育思想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教育事物的认识功能。

所谓教育思想的预见功能,是说教育思想能够超越现实、前瞻未来,告诉人们现实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从而帮助人们以战略思维和眼光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教育思想通过论证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从而发挥着导向功能。

教育思想还具有调控教育活动及行为的功能。

因为教育思想可以超越现实,超越经验,能够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结果,人们需要进行质量的、效率的和效益的评价。

教育思想也具有教育评价的功能。

人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经常的是以一种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效益观等等作为依据和尺度,对教育过程的结果进行评价,以此指导或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过程。

  教育思想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其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人们进行自我观照,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等,使教育者客观而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及结果,从而提高自己的自我教育意识,学会自我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策略、完善教育技能等,最终由一个自发的教育者变成一个自觉而成熟的教育者。

教育思想比起教育经验来有着视野开阔、认识深刻等优越性,所以更有利于人的教育反思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在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希望大家重视发展自己教育反思的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教育思想的反思功能,从而使自己有比较大的收获和提高。

  三、关于教育的思想建设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致力于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和教育思想现代化,其中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条件、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

  教育思想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教育思想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教育思想还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

  教育思想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许多方面或领域,与教育其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做大量工作。

教育思想建设对于教育者个人、学校系统和国家教育事业系统来说,有着不同的目标、任务、领域、内容、形式和方法,但是大体上都包括经验总结、理论创新、观念更新等过程和环节。

  教育思想建设,需要对现实的和以往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育思想建设离不开教育理论的创新,没有教育理论的创新就谈不上教育思想建设。

教育思想建设是一个面向未来、前瞻未来和把握未来,从而确立指导当前教育实践和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教育理论、理念、观念体系的过程。

教育思想建设需要总结教育经验,但是更需要进行教育理论创新。

教育思想建设还需要进行教育理论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推动现代教育思想的普及和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更新和创新,是教育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四、关于教育的思想创新

  教育思想创新是一个基于新的时代、新的背景、新的形势,以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新的视野,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事实、新问题,探索教育实践的新观念、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新内容和新方法的过程。

  教育思想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涉及教育的所有领域,就是说各个教育领域都有思想创新问题。

但是,按照本书对教育思想的类型划分,可以概括为理论型的教育思想创新、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创新和实践型的教育思想创新。

  理论型的教育思想创新是在教育基本理论层面的思想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通过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理论创新,深化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而为教育事业和教育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创新是在宏观教育政策层面的思想创新,涉及到政府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

制定和推行各项教育政策,不仅需要面对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而且需要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作为理论依据。

实践型的教育思想创新是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创新,范围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涉及学校运营和管理、班级教育教学,以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教育实践问题。

教育教学实践,不仅有操作原则、规则、方法、技能等问题,而且有实践的思想、理念、观念、信念等问题。

只有不断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想创新,才能逐步优化教育教学的原则和规则,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能。

实践型的教育思想创新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科教兴国教育思想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了解科教兴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世界科教兴国的基本实践及经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思想的演进及有关历史人物、事件;识记科教兴国思想的基本涵义;理解科教兴国思想的主要观点,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教育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的观点,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知识产业的观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观点等;掌握科教兴国思想的基本规律,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用科教兴国思想的基本原则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

科教兴国思想认为,教育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知识和人才基础,是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知识产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的基础设施,是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的事业。

  一、世界科教兴国的基本实践及经验

  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是与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先进科学技术得以广泛传播,社会生产力就会获得巨大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就会增强,并在世界竞争格局处于有利地位。

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弘扬科学使法国异军突起。

大兴科教使德国后来居上。

科教为本使美国独占熬头。

科技立国使日本战后辉煌。

  对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简单回顾表明,在人类社会的近现代历史上,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都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的传播,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分不开的。

世界科教兴国的基本实践及经验,尤其是英、法、德、美等主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告诉我们,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就必须重视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要把教育事业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性事业来发展。

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事业,取决于教育事业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对整个民族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

  要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这是我们党和人民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科教兴国思想的主要观点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教育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是立国之本。

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这是由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最重要、最根本、最紧缺的知识和人才资源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只有加速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才能促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目标。

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最宝贵的人力资源相联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所以它是现代化事业的基础设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

科教兴国重在落实,要把教育事业真正摆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各级领导要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要千方百计把教育投入的问题解决好;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科教兴国思想的认识意义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深化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3.深化对教育的社会属性及其功能的认识

  五、科教兴国思想的实践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教育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这就对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文化素养、教育理论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现代人格素养等等,这是从事素质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素质教育思想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了解素质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识记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命题,包括素质这个概念的基本涵义与特征,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掌握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并自觉联系实际用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努力和社会实践,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四个统一”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等。

要加深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广大教师要在全教会精神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

  一、素质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2.传统教育的“应试”弊端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驱赶全部学生去挤升学的“独木桥”,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其二,它把整个中小学教育纳入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口的系列,中小学成了大学预备班,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在智育中,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成了教鞭下的奴隶,根本谈不上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三,它以单纯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单纯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导致了教育评价上的片面性。

  3.西方文明史上人们很早就开始对人的全面培养、全面教育的思考及实践,历史上曾有“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科学人文教育”等不同的教育术语或称谓,表达着使人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

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后来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实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现实实践,也有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有着对素质教育的实践性探索。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始于本世纪80年代,出现在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研究和教育立法之中。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二、素质的基本涵义与特征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努力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概括起来,素质有遗传性、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

素质的这些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工作:

  1.要充分认识到先天素质在学生发展中的前提作用,把握学生先天禀赋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与此同时,应特别重视环境和教育及个体主观努力在学生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注重育人环境的优化和育人方法的改善,尤其应在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狠下功夫。

  2.要努力培养学生稳定的知识技能、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身心素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并利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的现有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3.教育工作者既应善于开发素质的潜在功能,又应善于发挥素质的整体效应。

为了实现整体效应,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诸如重智育轻德育之类的做法。

  4.教育工作者还应立足于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形成高素质的群体打下基础;对学生既提出明确的共同的目标要求,又应有所侧重,不可强求一律;与此同时,应重视学生群体素质对个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使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的提高相得益彰。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决定》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三个面向”和“四个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这里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规律作出了规定。

  实施素质教育还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在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

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这里对素质教育的对象、范围、方法等方面作了规定。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这一段话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相互渗透与整体协调性。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所谓教育对象的“全体性”,从广义上说,是指面向全体国民,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通过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渠道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教育,以达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从狭义上说,是指全体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不得因种族、民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经济等因素而限制或剥夺其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到学校和班组级,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得人为地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相对于专业性、职业性的定向教育而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使其拥有“一技之长”;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潜力的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不是进行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特殊训练。

  第三,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的教育空间具有开放性。

课堂已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和机械地强化训练的场所,而是灵活安排与适当组合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第四,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国家教育方针中所规定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是由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所决定的。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应把握好两方面的规定性:

其一,对个体来说,既要保证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二,对群体而言,既应保证他们全面和谐地共同发展,又允许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发展存在相对的差异性。

  第五,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

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共同生活;其次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充满创造的活力。

素质教育既重视个体实现个性化,又重视其实现社会化,既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又有益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

素质教育要完成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要在培养大批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努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尤其是要下功夫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