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44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0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

边际效用MU是消费量x的增量所带来的总效用TU的增量,即由ΔX所引起的TU的变化量ΔTU。

所以,

MU=U’(x)=

>

0,即边际效用使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正值。

总效用TU最大化的满足条件是,MU=U’(x)=

=0,因当MU降低为0时,TU就无法在获得正的增量了。

只要边际效用还未降低到0,总效用就会不断增加。

图表表达参加课本160页,图7-3。

总效用等于所有边际效用之和,即,TU=ΣMUi

2)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某种商品的总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关系称为市场需求(marketdemand)。

而实际的需求无疑是由个人作出的。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individualdemand)的总合,即:

Dm=Σdi

3)消费者的选择

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由两个因素决定,即,限制条件和偏好。

一个消费者的选择受到其收入水平和物品价格的限制。

如一个人的收入是既定的M,他只够买两种商品X和Y,它所能够买得商品的组合受到受M和价格PX、PY的限制。

导读课本156-157的例子。

由能够消费的X、Y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绘成的曲线,称消费可能性曲线,或预算线。

预算线外的任何一点的组合超出收入水平,是无法支付的。

预算线划分了能消费和不能消费数量组合之间的界限。

预算线表达了支出成本等于M的一系列商品的组合集,即,

M=PXX+PYY,其中M=收入=支出

消费者到底选择哪种组合,由他的偏好决定。

二、消费者均衡

此部分内容解决的就是消费者如何选择商品组合,这里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

当消费者所选择的各种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达到总效用最大时,这种选择就是效用最大化选择,这是也就是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以使效用最大化的方式配置其收入(资源)的状态。

效用最大化就是达到最大可能的效用,或说在消费时使总效用达到最大。

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总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使一定的支出带来最大的享受或满足感)。

原因在于他的消费组合受到其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的约束,只有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才能充分地利用他的收入,并得到最大的满足。

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每花费1元所买进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每1美元支出的边际效用是从某种物品最后1单位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用除以该物品的价格。

即:

=

=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或,

这一条件的实现,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以使用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来配置其收入的状态。

这一条件下最大化得以实现的原因在于,如果,

,如

,即消费者每单位货币在X商品上的支出所获得效用大于在Y上获得的效用,这时消费者继续将货币花费在X上就会获得更多的满足,于是他将放弃一部分Y的消费而继续选择消费X(因为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当然愿意将钱更多地花在能使自己得到更大满足的商品上)。

由于消费任何一种商品最终将导致边际效用递减。

所以当他增加X的消费时,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就会不断下降,直至下降到X的边际效用等于Y的边际效用,这时再将货币(放弃消费Y的货币)用于X的消费就不会产生比消费Y得到更大的满足(即,

)。

当达到这一状态时,无疑意味着消费者在X上得到的总效用已经达到他所愿意再放弃Y时的最大值。

由于此时消费商品Y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已经因不断放弃Y去消费X而递增,数量增加时边际效用递减,减少时当然就会产生递增,可用图表演示)已等于消费商品X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再放弃Y的话,将导致消费Y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超过X,那么消费者对X所享有的最大满足(最大总效用)就会降低,这当然是它所不愿意做的。

而这一均衡点也意味着在这一点消费Y时,如果再将货币从消费X转向Y的消费就不会产生比消费X得到更大的满足(因为只有更大时,他才会更多的消费Y),此时对Y的消费也达到了所愿意放弃X时的总效用的最大值。

因为,当达到均衡点时,X的总效用已最大,Y的总效用也已最大,所以X+Y的总效用实效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是的数量组合(x,y)即为实现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所选择的组合。

或,当选择这一组合时,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达到消费者均衡。

见书p.64,面包和唱片的例子。

图表证明,见165页图7-4。

因为,TU=ΣMU,所以只有当,

时,TUX+TUY围住的面积最大。

*数学证明:

效用函数和预算线之如下:

TU=U(X,Y)

(1)

PXX+PYY=M

(2)

(2)式可改写为:

M-PXX-PYY=0

以不等于0的变量λ(拉格朗日乘数)乘上式得

λ(M-PXX-PYY)=0(3)

(1)、(3)式相加得到拉格朗日函数:

Z=U(X,Y)+λ(M-PXX-PYY)(4)

由于(4)式中的λ(M-PXX-PYY)=0,所以Z与U(X,Y)的极大值同一。

Z是X、Y、λ的函数。

Z的极大值的必要条件是对所有自变量求其偏导数,Z’=0:

Z’X=

=MUX-λPX=0(5)其中MUX=U’X(X,Y),以下同

Z’Y=

=MUY-λPY=0(6)

Z’λ=

=M-PXX-PYY=0(7)

由(5)得,MUX=λPX(8)

由(6)得,MUY=λPY(9)

由(8)、(9)式可得,

因此,效用函数U(X,Y)最大化的条件就是

λ就是货币的边际效用MUm

三、边际效用与需求

由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而消费者收入水平是既定的,故当价格P变动时,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

当消费者依照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多种商品的消费组合时,就要按照

的条件,建立新的消费组合。

当价格既定,而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时,所能购买的商品量也会发生变动,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

从边际效用理论推导出需求理论:

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将递减。

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对于越少的边际满足感,消费者只愿意支付更少的价格。

所以,对于更大的消费需求量,相对应的只能是更低的价格。

从边际效用曲线直接可推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数量与消费者在购买时实际支付的数量之间的差异。

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商品要获得一定的总效用,其获得的总效用通常会超过他支出货币的而牺牲的总效用,两者之间的差就是消费者剩余,即他在交易中得到的好处。

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他愿意付出的价格与他实际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异。

(消费者拥有的边际效用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同一的)

参考书175页图7-7

价值悖论:

有些物品价值低,但效用却很大,如水,不消费它甚至就不能活。

但另一些物品价值很高,却并非必不可少,如珠宝。

消费者剩余理论正可以对此做出解释。

一些价格低的生活必需品,如水、食盐、面粉等,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很大而边际效用却不大,消费者为此支出的费用也不大,因而消费者剩余很多。

钻石等奢侈品边际效用很大,但总效用相对并不大,因而消费者剩余小。

同样,这种情况也符合消费者剩余理论:

当消费者在奢侈品和必需品之间选择消费组合时,对奢侈品支付昂贵的高价格和对必需品支付低价格,最终的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这种消费者选择符合等边际原理。

即;

*边际效用理论、供给和需求理论更合理地解释了商品价格的形成:

商品的价格是在供给与需求的市场交易中形成的,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用越高的商品人们越愿意支付高价格,反之则只愿意支付低价格。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在解释大量价格的形成时都无法成立,如沉船中打捞起的200年前的葡萄酒可买到极高的价格,但为它付出的劳动却并不比200年前多;

一只美丽的海螺也可以买到高价格,当显然拾到它的人并未付出多少劳动;

凡高的画也是高昂的,但凡高的劳动真的能值制造几百辆轿车的劳动吗?

更何况凡高的画曾经是一钱不值的。

19世纪边际效用理论的兴起替代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已不再被用来解释商品价值的形成。

第二节可能性、偏好与选择

一、消费可能性

1)预算线和预算方程

预算线即消费可能性边界。

消费者对消费的选择受到预算方程的约束。

预算方程:

M=PXQX+PYQY,其中M=收入=支出

由上式可得,

QX=

-

•QYorQY=

•QX

其中

分别表示收入M所能够买得最大数量的X或Y,也可称为按X或Y计算的实际收入。

如,收入M=100元,面包价格PX=2元,那么按面包价格PX计算的实际收入就是50,即实际收入相当于50个面包。

由于收入与价格是既定的,所以预算方程就是关于QX和QY两个变量的二元一次方程,或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在预算线上存在无数QX和QY的组合点。

预算线由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水平决定,当收入或价格发生变动时,预算线也相应变动。

2)价格变动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而另一种不变时[如X商品的价格变动(上升或下降),Y不变],按变动商品计算的实际收入数量就会发生变化,而按不变商品计算的实际收入数量则不变,预算线将依照X商品价格变动的状况发生相应变动。

由此将形成新的预算约束下的X与Y商品的消费组合集。

如,收入不变,X商品价格下降,按X商品计算的实际收入的数量(即

)就增加,同时Y商品价格不变,这将导致预算线与x轴的交点向外移,与y轴的交点不变,形成新的预算线。

参见书181页图8-2例子。

3)收入变动的影响

价格不变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发生改变,势必使按X和Y商品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数都发生改变,预算线将按X商品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与按Y商品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的变动情况同时发生变动。

如,X和Y的价格均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势必使按X和Y商品计算的实际收入数量都增加,这将导致预算线与x轴及y轴的交点同时向外移,从而使预算线整体外移,形成新的预算线。

见书183页图8-4例子。

意义:

由于收入水平或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变动的意义在于:

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变动时,其消费可能性边界也将发生变动,从而按照新的实际支付水平形成新的商品消费组合形式。

二、消费者偏好

偏好就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或不喜爱的程度。

偏好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状态,往往取决于一些非经济因素。

如北方人对小麦的偏好与南方人对稻米的偏好并不受价格和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偏好问题,消费者行为理论假定:

1、偏好是完全的,即任何两个消费集是可比较的,对A的偏好大于B,或相反,或相等;

2、偏好是可传递的,即如果消费者在A和B之间更偏好A,在B和C之间更偏好B,那么,他在A和C之间就更偏好A;

3、所有商品都是值得拥有的,且对任何一种商品总是偏好其多,而不是其少,如对苹果的偏好,5只肯定大于3只。

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偏好这一概念。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的组合,即在无差异曲线上,消费(x1,y1),(x2,y2)……(xn,yn)各商品组合所产生的满足感均相等。

在这条曲线上消费者对于各点的偏好程度也相等。

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各种形状,直线、正双曲线、折线等,只要能表达消费组合的无差异即可。

但通常是凸向原点的。

见书185页图8-5。

由于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总满足感)均相等,所以无差异曲线又称等效用线。

无差异曲线或等效用曲线有如下特征:

在无差异曲线图上的多条无差异曲线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即U1<

U2<

U3……<

Un。

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相交则说明两条无差异曲线有相同的总效用,与不同的等效用曲线代表不同的总效用相矛盾。

作图可证。

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满足程度不变时为了得到更多的X物品与放弃Y的物品的比率。

数学表示:

MRSxy=

因ΔX与ΔY反方向变动,符号相反,故边际替代率小于零。

无差异曲线的第三个特征是:

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X与Y的组合[即,(xi,yi)]的边际替代率是负数,即,MRSxy=

<

因MRSxy=

,故等效用曲线(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可用过该点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

参见187页图8-7。

在等效用曲线上,消费者越多的消费新的1单位X物品,所愿放弃的Y物品的数量就越少。

因为增加更多单位X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递减,为了满足越低的效用当然只愿付更少的代价(放弃Y的数量)。

由此可得出结论:

当消费者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进行消费选择时,增加X物品消费,减少Y物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替代率有递减的趋势,称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替代率递减也正说明了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

替代性问题:

边际替代率的大小反映了两种物品之间的替代性的大小。

普通物品一定程度上是可相互替代的,但不能完全替代。

如消费苹果与梨。

普通物品的等效用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完全替代品,增加X所愿放弃的Y的数量不变,边际替代率为定值,MRSxy=

,不变。

如柯达与富士胶卷,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无差别(对两者的偏好是完全相同的),可完全替代。

完全互补品,是完全不可替代的,即增加X不能以放弃Y为代价。

如眼镜框和镜片是完全互补品,根本不可能以放弃眼镜品来增加镜框的消费。

图表表达见书189页图8-8。

*徐:

在两种商品之间进行消费组合选择时,可产生无数等效用组合,即:

UX1+UY1=UX2+UY2=……=UXn+UYn

因此在一条等效用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效用均相等,即效用无差异。

但任意点上的等效用组合未必能都达到消费者均衡。

因消费者均衡受消费者预算约束(M=PXX+PYY),所以等效用线上能达到消费者均衡的点只有一个。

其他点所产生的总效用尽管与消费者均衡点是相同的,但不符合预算约束,要么超出预算,要么为充分利用预算。

三、选择与消费者行为

我们了解了消费要受到预算水平和消费者偏好的影响,现在讨论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消费者如何做出消费选择。

1)消费者选择

预算线表明了收入与物品价格既定之下消费者选择受到的限制,无差异曲线或等效用曲线表明了消费者偏好的特征(消费者总偏好更高的效用)。

消费者实际选择的消费商品组合点只有同时位于预算线和等效用曲线上(即,某条等效用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线),才能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要求,才能实现理性的消费。

图表表达见书190页图8-9。

在这一点上,等效用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或者说,在这一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预算线的的斜率)。

相对价格是增加购买1单位X商品,所必须放弃的Y商品的数量(在预算线上任一点,越多地选择X就必须越少地选择Y,所放弃的Y的数量就是所增加X的价值,也就是

它恰等于,等效用线上得到更多的X物品与放弃Y的物品的比率(MRSxy=

消费者必须按照既定的相对价格作选择。

满足这两种条件进行选择的实际意义在于,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时既要得到尽可能大的满足,又要有能力支付得起。

2)替代效应

由前述理论可知,当价格或收入发生变动时,消费方式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动的影响有两种形式: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在原有的效用状况(效用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即相对价格,也就是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称为替代效应。

或,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增加跌价商品的购买量以代替相对上涨的商品的现象,称为替代效应。

由于相对价格或交换比率就是预算线的斜率,所以发生替代效应的情况就是预算线的斜率发生改变,形成新的预算线。

即,约束方程M=PXQX+PYQY中的

的原有值(定量)发生改变。

此时要保持原效用水平不变,新的预算线与原有的等效用曲线发生新的切点。

[为了符合保持原效用不变的前提,发生替代效应的过程中必视收入M相应的有所变化(减少或增加)。

]196页图8-12(b)

当价格变化时,消费者将用相对低价格的商品替代相对高价格的商品。

3)收入效应

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成为收入效应。

商品可分为正常品和低档品(劣质品)。

正常品是收入效应为正的物品,即随收入增加消费量也增加,反之则相反。

收入变动后,由于商品价格未变(相对价格或交换比率未发生改变),所以新预算线的斜率也不变。

新的预算线与更高或更低的等效用线相切,确定新的消费选择。

见194页图8-11(a)。

低档商品是收入效应为负的商品,即收入增加消费量反而减少,反之则相反。

收入变动后,新的预算线与更高或更低的等效用线相切,确定新的消费选择。

新的消费选择将是消费者更多地选择低档商品的替代品(正常品),而放弃一定数量的低档品消费。

见194页图8-11(b)。

4)价格效应

价格变动对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影响称为价格效应。

以一种商品跌价,另一种不变为例。

价格变动的影响可以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因为价格变动肯定会产生以相对便宜商品替代相对昂贵商品的现象,即发生替代效应。

同时,价格变动也将引起按商品数量表示的实际收入的变动,即发生收入效应。

价格变动的第一步表现为替代效应:

收入不变时,一种商品X价格下跌,另一种商品Y价格不变,将引起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反方向改变(一种下降,另一种上升也有同样的效果),即预算线的斜率发生改变(按照新的相对价格

确定新预算线的斜率)。

在原有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具有新的相对价格,与原等效用曲线建立新切点,即保持原效用的消费选择点。

此时为了保持这种替代效应,实际上就必须减少其货币收入(名义收入)。

因为,一种商品跌价,另一种不变,肯定意味着按商品数量计算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增加的实际收入肯定要与更高的效用水平相适应,但此时又要求保持原有效用不变,那末就必以减少货币收入相适应,即保持与原来相等的实际收入。

第二步表现为收入效应:

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而收入水平未变,实际意味着消费者实际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了(用X商品表示的是收入为

,X价格下降,将导致

上升),实际收入增加就可以使消费者的预算线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用曲线(将第一步中减少的货币收入补上)。

于是在第二步中预算线从第一步中的新预算线按照它的新相对价格平行向外推,在高价格商品数量轴上推动的距离等于因在第一步中保持原效用不变时,减少的相对高价格商品的数量(在本例中,外推的最大距离就到既定的货币收入对价格不变商品的实际购买力[

]的那一点,即原预算现在Y轴上的截距点)。

价格效应经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两步变化完成,从而确定了新的消费者选择组合。

图表表达见192页图8-10(a)。

上述过程可简化为预算线直接延X商品数量轴外推,外推距离等于由于X降价而带来的对它的最大购买量的增量,同时因Y商品价格不变其最大购买量也不变,即与Y数量轴交点不变。

外推的预算线与更高的等效用线相切,确定新的消费组合。

由于在预算方程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可以用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来表示,因而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时,其消费数量也会出现变动,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当X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将选择更多的相对便宜的X来替代Y,以达到更大的效用。

更多的选择X时所愿放弃的Y就越少,而X的价格可以用Y来表示。

Y商品轴就可以变成价格P轴。

由此推导出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换而言之,从由预算线和等效用曲线共同决定的消费者选择组合理论,可直接推出当价格效应发生时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或需求理论)。

图表表达见192页图8-10(b)。

这也说明了需求曲线的形状是由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决定的,需求规律的背后是消费者行为。

当X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将更多的选择相对便宜的X来替代Y,以达到更大的效用。

而X的价格可以用Y表示,更多地选择X时,所对应的数量组合中的Y就越少,即价格越低,由此推导出需求定理。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

第一节基本概念

企业又称厂商,是一种使用生产要素并把这些要素组织起来生产并销售产品和劳务的机构。

企业从出售的商品和劳务中得到的收入称为收益。

企业为了得到生产要素服务而进行的总支出称为成本。

收益与成本之差为利润,负利润即为亏损。

企业所有者的经营目标是获得最大可能的利润。

经济活动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

第二节产量与成本

一、企业的目标和产量

企业的生产行为受市场和生产技术的限制。

需求数量和价格限制了生产行为。

生产的组织方法就是一种技术,包括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短期是至少一种投入品的数量固定而其他投入品的数量可变的时期。

短期内数量可变的投入品称可变投入。

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的的投入品称不变投入。

劳动通常是最容易改变的投入,而固定资本通常在短期内不容易改变。

短期内厂商可通过改变劳动投入量来改变产出水平,但很难通过改变固定资本来改变产出水平。

厂房、耕地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

生产函数,产量与各种投入之间存在着函数依存关系,可表达为:

Q=f(K,L)

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就是总产量。

总产量曲线表达了资本不变情况下,劳动量可变所达到的最大产量。

图表见234页图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