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5762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7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docx

00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120

冲A必备

2019徐州市中考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

(1)

一、科学探究(学案)

1.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有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

2.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细微结构,它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3.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会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①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

②对光:

左眼观察,右眼要睁开。

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

③观察: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④收镜:

一竖(反光镜)、一降(镜筒)、两旁(物镜)、两后(压片夹)。

(书P19)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的倍数

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P的像为d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光学显微镜,也有电子显微镜。

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学生用的光学显微镜。

4.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这5个步骤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5临时装片制作方法:

擦,滴,取,展,盖,染。

二、生物与环境(学案)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a.阳光:

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

b.空气:

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

c.水:

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

d.温度:

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

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

对照课本P7图片1-2,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是何种非生物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竞争:

同一草原上的兔子与牛羊。

a.种间关系捕食:

狼捕食羊;羊吃草。

寄生:

动物体内的吸血虫;菟丝子将细根伸入大豆的茎内吸收营养。

种间互助:

蚂蚁与蚜虫共生。

种内互助:

蚂蚁一起搬食物

b.种内关系种内斗争:

植物种植过密反而减产,他们争夺阳光、肥、水等。

3.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能松土,蜣螂是“自然清道夫”,蝗虫危害农作物,老鼠破坏森林、草原,还吃掉大量的粮食。

b.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空气的湿度,降低空气的温度,净化空气等。

c.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

d.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

e.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⑵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适应则被淘汰。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保护色:

变色龙、蜥蜴

形态、结构的适应拟态:

竹节虫、枯叶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警戒色:

七星螵虫、毒蛇

生理、行为的适应:

鸟类的迁徙、动物的冬眠。

4.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绿色植物——生产者:

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生物成分动物——消费者: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微生物——分解者:

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非生物成分:

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

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5.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草原、生态、沙漠生态系统等

淡水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沼泽、农田、池塘

湿地、森林、海洋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切的联系。

6.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a、食物链:

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食物链。

食物链所包含的环节少,食物链就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

b、食物链的一般特点:

①.物链通常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

②.位于食物链中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③.位于食物链中其它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

c、食物网

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各条食物

链就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营养关系复杂的网状结构,就个网就是食物网。

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

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动物3种类型(按食性分)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7.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映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映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情况。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逐级减少的,有害物质逐渐富集而增加(如DDT),生物的种类逐渐减少。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冲A必备

2019徐州市中考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

(2)

三、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学案)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看懂指南针p20实验。

光(条件)

叶绿体(场所)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原料)(产物)

光合作用的意义:

将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且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

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恩吉尔曼”的实验证实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

绿色植物所有含叶绿体的器官在光下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其中叶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地球上70﹪的氧都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温度。

3.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各种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水: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细胞结构物质氮:

茎叶茂盛,叶色浓绿

磷:

籽粒饱满钾:

茎杆粗壮,抗倒伏

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铁、硼等是“微量元素”,植物需要量很小,但是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2)根尖结构

根冠:

细胞体积较大,其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

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细胞不断生长

分生区:

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保持分裂能力

根冠:

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保护作用。

浓盐水中的萝卜条:

变小,变软,发生失水现象

清水中的萝卜条:

变大,变硬,发生吸水现象

萝卜细胞内部溶液的浓度

清水的浓度

冲A必备

2019徐州市中考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3)

四、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学案)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提示”:

如何鉴定糖类、脂肪、蛋白质?

①淀粉+碘酒=变蓝

②蛋白质高温凝固成白色固体。

③脂肪在纸张和布匹上留下“油斑”,在水面上形成漂浮的“油滴”。

有机物

糖类:

(馒头、米饭、面包等)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供给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营养物质

脂肪:

(肥肉、食用油等)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蛋白质:

(鸡蛋、牛奶、豆浆、虾等)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维生素:

(水果、蔬菜等)是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物质。

无机物

无机盐(矿物质):

(钙、磷等)儿童时期缺乏钙盐,易患佝偻病。

水:

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约占体重的60%—70%,水能溶解和运输物质,能调节体温,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人体第七类营养素——纤维素

三大供能物物质(也是需消化人体才能吸收的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咽:

是食物与气体共同的通道

食管:

消化道胃:

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蛋白质被初步分解;

小肠:

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肠:

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

分泌唾液,唾液中的消化

酶使淀粉发生初步的分解。

胃腺:

分泌的消化酶(胃蛋白酶)

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消化腺

肝脏:

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能参与脂肪的消化。

胰腺:

分泌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参与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各类物质的进一步消化。

肠腺:

注:

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各种消化液都含消化酶

(除胆汁),对食物的消化具有重要意义。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蛋白质、脂肪、糖类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消化

大分子小分子

结构复杂结构简单

不溶于水溶于水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P63看图2-7:

①、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

淀粉在在口腔被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至小肠被消化。

②、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分别排到了消化道的什么部位?

小肠

口腔

唾液排到口腔;胃液排到胃内;胰液、肠液、胆汁(不含消化酶)排到小肠。

小肠

淀粉麦牙糖葡萄糖

小肠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吸收:

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口腔、食管:

基本没有吸收作用

胃: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小肠:

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注:

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被吸收的物质除大部分脂肪成分被小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外,其余营养成分都由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青少年肥胖症的原因之一就是摄食过多,营养过剩。

4.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a、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饥饱适当,粗细结合,三餐合理。

b、全天热量分配以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为宜。

c、青少年的合理膳食:

①主副食合理搭配谷类是我国膳食中的主食。

肉类、豆类、蔬菜类是副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青少年身体内各种器官迅速增长,需要大量蛋白质。

②粗细粮合理搭配稻米和小麦面粉是细粮,大麦、玉米、高粱等是粗粮。

③荤素合理搭配动物肝脏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铁。

④三餐合理搭配⑤饮食要定量

冲A必备

2019徐州市中考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4)

五、能量与呼吸(学案)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食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被人利用,能量随着营养物质经过人体的消化过程进入细胞,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吸入空气中的氧气,然后将细胞内的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可以用来维持体温,例如人、哺乳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一种叫ATP的物质中,而ATP就像一个能量“储存库”,又像一个能量“传递员”,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

呼吸是生命的标志。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在组织细胞内)

2.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

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

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举例说明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

吸气时,进入肺泡的氧穿过肺泡壁以及缠绕在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流动将氧带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利用氧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着血液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再通过呼气排出个体。

4.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呼吸作用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在组织细胞内)

 

六、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学案)

1.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以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区别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线粒体

液泡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细胞膜

细胞壁

3.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4.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5.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6.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7.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8.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

(1)用干净的纱布把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

(2)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4)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到水滴,然后轻轻盖上;(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7)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重复2~3次,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冲A必备

2019徐州市中考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5)

七、地面上的生物(学案)

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异同。

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水中与空中的生物(学案)

1.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和鸟类主要特征。

鱼鳍适应水中游泳,鳃适应水中呼吸,体表黏液、流线体型减少水中阻力,鱼鳔调节在水中位置,体色背黑腹白适于隐蔽。

鸟类的身体具有适应飞行的结构,身体呈流线型,并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骨骼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有的中空,使身体轻盈;发达的胸肌驱动双翼上下扇动。

九、土壤里的生物(学案)

1.说出细菌的三种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

 

冲A必备

2019徐州市中考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6)

十、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血管种类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功能

人体内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管道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分布

 身体较深部位,但在体表有时能触摸到  

 身体较浅部位,在体表就可以看到  

 分布广,数量多  

管壁

较厚,有较大弹性  

薄,弹性不大  

极薄  

管腔

粗,断面圆形  

细,断面扁形  

极细,  

血流速度

快  

慢  

很慢(单行通过)  

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近。

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

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的含铁的蛋白质,在氧浓度高时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时容易与氧 分离,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血液中的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人会出现贫血。

2.概述血液循环。

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如:

头部、肝脏、胃等)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完成了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肺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

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在肺处为血液补充了大量的氧气,排出部分二氧化碳,将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3.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是血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C型和O型4种。

4.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说出肾脏的结构特点。

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其中肾脏是尿液的形成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运输尿液的器官)流入膀胱(暂时存储尿液的器官),经由尿道(尿液排出的器官)排出体外。

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

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概述尿液的形成的排出过程。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把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分子滤下,剩下小分子的液体流到肾小囊,到达肾小管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把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一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到血液中。

 

冲A必备

2017徐州市中考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7)

十一、生命活动的调节

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

其中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做灰质,又叫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大脑皮质的内部是神经纤维汇集而成的白质。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内有呼吸、血液循环等活动的调节中枢,因此有“生命中枢”之称。

  

脊髓在脊柱的椎管里。

脊髓的灰质在椎管的中央,呈蝶形,白质在外。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脊髓控制的反射也受大脑控制。

脊髓内有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

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轴突或树突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分布在身体各处。

3.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动物和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有些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叫做非条件反射。

有些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叫做条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抠的参与下完成的。

人类由于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因此还能建立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这是有别于其他动物的。

反射弧是反射发生的神经结构,也就是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

它包含五个基本环节: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膝眺反射的感受器是膝盖下方的韧带,效应器是大腿肌,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

人体要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4.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组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常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等)、胰岛(分泌胰岛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等。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又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激素在血液里含量很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某人的尿液能引来许多蚂蚁,原因是此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测量此人的血液中的物质含量,含量比正常人高的是葡萄糖,含量比正常人低的是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

婴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侏儒症。

  

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防治方法:

食用加碘盐以及常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协调统一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

十二、运动与行为

1.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按照对动物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等。

  

①防御行为是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的行为。

如逃跑、静止不动、释放臭气、集体防御等。

  

②繁殖行为是指在繁殖过程中表现出的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与繁殖相关的行为。

如孔雀开屏,雌、雄蛙的抱对,萤火虫发光等。

  

③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社群行为群体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典型的营社群生活的动物有蜜蜂、蚂蚁、狼等。

  

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两大类。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

如鸟类的迁徙、筑巢等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所以又称为学习行为。

 

冲A必备

2019徐州市中考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8)

十三、生态系统的稳定

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能够促进根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时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促进水分的吸收与运输。

2.识别气孔的组成。

气孔是以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它是由成对的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

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度,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

光能;部位是叶绿体;产物是:

有机物和氧气。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地球大气中氧气的根本来源,维护大气中碳——氧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