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5878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教案.docx

《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教案.docx

第六单元教案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并做归纳,了解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

以读带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把握文章思路,欣赏古代谋士设喻

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讽谏除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体会古代明

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难点在于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悼贤臣魏征曾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可见,历代君王若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幸遇了这样一位谋士——邹忌。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选自《战国策》这部历史散文中的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

2、自主预习案

1、初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可播放录音朗读,学生听记字音、停顿、语气等】

邹zō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2、结合注释对重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

纳谏孰与及私诚孰(熟)

蔽左右闻间进期年修八尺有(又)余

3、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三、合作探究案

1、思考:

文题有几层意思?

讲解“讽谏”

2、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简要概述。

3、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4、反馈训练案

请独立完成《学法》基础达标部分练习。

五、板书设计:

(略)

第二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大家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处理了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课文。

2、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2、邹忌与徐公比美,文中妻、妾、客的回答客观吗?

结合文本分析。

3、邹忌是如何看出齐威王受到蒙蔽的?

4、齐威王“三赏”的区别何在?

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5、本文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写邹忌与徐公比美,这是否详略安排不当?

【品味语言】

1、邹忌与徐公比美,文中三问三答,非常精彩,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

试比较阅读。

【妻由衷爱恋的融融之情,妾畏惧拘谨的怯怯之情,客阿谀奉承的谄媚之情】

2、王曰:

“善”。

“善”字有何表达效果?

【“善”是齐威王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与赞赏,写出了齐王纳谏的态度虚心恳切,心悦诚

服,有宽广的政治家胸怀,同时也衬托出邹忌讽谏的说服力之强】

3、开篇介绍邹忌的容貌,目的是什么?

【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为下文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写作借鉴】

1、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2、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3、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3、迁移拓展案

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谈。

4、反馈训练案

1、《学法》和课后思考练习二2、背诵课文、注释、翻译。

五、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齐威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类比推理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受蔽甚矣

(家事·小)--(设喻)--(国事·大)

6、教学后记:

7、补充资料:

21、细柳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课文运用对

话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自读课文,理解文言字词,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及现实意义,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

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设计古代礼仪的字词。

难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比较衬托人物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与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古语有云: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可是,真正做到这样却不触怒龙颜的将军,恐怕少也。

西汉的周亚夫便是这少数人中一位难得的“真将军”。

他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其气魄、胆识及训练出来的军队着实令匈奴胆寒。

想知道怎么回事,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柳营》去看看吧。

2、自主预习案

(1)课题解析

(2)走近作者

(3)字词梳理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生听记生词并圈点,把握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相互纠偏读音。

棘门、彀弓弩、介胄、曩、诏、按辔徐行、揖、虏等

3、对照注释默读,猜读文意,小组内交流疑难。

4、生口头翻译课文,师生共同纠偏。

5、整理重要的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

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军士吏被甲(同“披”,穿)

多义词:

军、以、及、之、使、耳、为、持、骑、令等

古今异义:

先驱、驱驰、称谢、壁门、锐兵刃、持节诏将军

词类活用:

介胄之士锐兵刃

特殊句式:

嗟夫,此真将军矣(判断句、感叹句);天子为(之)动(被动句、省略句)

(文帝)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曩者(见)霸上、棘门军(省略句)

3、合作探究案

阅读思考,结合文本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提示:

从三个方面分析——军纪严明、治军有方、恪尽职守】

4、反馈训练案

完成《学法》基础达标部分练习

附板书:

天子不得入——军纪严明

细柳营“真将军”按辔徐行——治军有方

以军礼见——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第二课时

1、课文导入

周亚夫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不愧是“真将军”!

作者是怎样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2、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1、课文讲的是周亚夫细柳军的故事,为什么开篇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进行对比烘托】

2、概括一下汉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意外。

3、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文帝的话作结是否显得多余?

4、归纳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风范。

【品味语言】

1、“既出军门,群臣皆惊”句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2、结合全文试分析第一段所起的作用。

【写作借鉴】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

3、迁移拓展案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周亚夫精神现实意义的理解。

4、反馈训练案

1、完成《学法》及课后练习

2、掌握特殊句式及重要文言词汇

5、

板书

点明背景匈奴入侵治军

备战戍边严整

细柳营--霸上

文帝劳军棘门对比忠于

细柳职守

文帝盛赞“真将军”

6、教学后记:

22、古文二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司马光及其作品《资治通鉴》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2、过程与方法:

朗读体验,在阅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探究交流,师生共读共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的重要意义;学习祖逖忧国忧民、胸怀大志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学习主人公精神。

教学难点:

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对话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孙权劝学》

1、情境导入

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应该对吴国大将吕蒙有一些了解,他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

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知识,他却一再推三阻四,说自己一介武夫,不学也罢。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

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自主预习案

(1)课题解析

(2)走近作者

(3)字词梳理治经、但、孤、博士、当(掌管)(应当)见(了解、知道)(认清)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听记字音和语气。

卿qīng涉shè猎更gēng邪yé

2、生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劝学—辞学—就学—赞学

3、表演读,分配角色,模拟人物身份和说话语气。

3、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1、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结合文本分析。

【大惊--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文章在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

文中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什么

不一样吗?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品味语言】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写作借鉴】

1、记事简练,剪裁得当。

2、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

4、迁移拓展案

有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但她总不爱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甚为着急,现在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你能运用学到的语言技巧来劝劝她吗?

写段文字。

5、反馈训练案

1、完成《学法》相关练习。

2、复习并预习。

附板书:

《孙权劝学》

不可不学

权劝涉猎见往事

孤常读书

吕蒙辞学——就学

--议论轻松调侃

鲁肃大惊——结友

第二课时《祖逖北伐》

1、情境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

有“闻鸡起舞”、“枕戈待

旦”之说,讲的就是东晋范阳祖逖。

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天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侵中原,晋王朝的半壁江山丧失,国家内忧外患之际,祖逖是怎样做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2、自主预习案

(1)课题解析

(2)字词梳理纠合骁健、起冶铸兵、毒流中土、蹴琨觉、戎狄、自相鱼肉、残贼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听记生词,注意停顿。

2、生自读课文,猜读大意。

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小组内释疑。

4、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层(从“初”到“因起舞”),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基础。

第二层(从“及渡江”到“有如大江”)写祖逖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在不被朝廷重用的情况下仍率部渡江,并立誓收复中原。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祖逖渡江后,招募军队准备北伐。

3、合作探究案

【文本探究】

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2、祖逖力主北伐,为了完成这一心愿,他都做了哪些努力?

【大胆进言--招募人马--立誓江心】

3、文中写“闻鸡起舞”一事有什么作用?

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

【品味语言】

赏析“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写作借鉴】

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4、迁移拓展案

课外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成语故事。

如:

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程门立雪等

5、反馈训练案

1、完成《学法》和课后思考练习

2、背诵课文及注释。

附板书设计:

《祖逖北伐》

少有大志--闻鸡起舞

一代名将遗民遭残--请命出师忧国忧民、果敢自信

率部渡江--中流击楫

铸造兵器--募兵北伐

六、教学后记:

23、公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请”“地方”“机变”“距”“诎”“敝舆”“说”等;了解子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体会其高超的劝说艺术暨运用排比、比喻及诱导的说理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读课文加深对字词和文章的理解,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探讨墨子的劝说艺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非正义战争的危害,理解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有力量的道理,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与难点:

字词与文本阅读理解为重点,劝说艺术体会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

战争始终是世界人民深恶痛绝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之一,战争是残酷的,它带给人们的灾难罄竹难书,尤其那些不义战争更是如此。

那么,大家是否相信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他的勇敢和机智就阻止了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位奇人。

大家阅读课文《公输》。

2、自主预习案

(1)课题解析

(2)走进作者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本文选自《墨子》。

(3)字词梳理郢、舆、藉子、鲋鱼、圉、禽滑厘、鼋鼍、公输盘、诎、文轩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正音断句。

2、生自读,对照注释,猜读文意。

3、对子互译,疏通文意,质疑解惑。

3、合作探究案

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情节。

(1)本文对峙双方是谁?

主要表现的是哪一位?

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墨子其人?

(2)若以一线串珠,你觉得本文哪一个字可以作为线索?

【“见”字:

墨子见公输盘1/12----墨子见楚王13/16----墨子见公输盘17/22】

4、反馈训练案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情节,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对墨子的政治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练习,我们对所掌握知识还要进一步加以巩固。

1.《学法》课堂训练部分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墨子前往楚国,就是要劝阻楚国攻打齐国。

我们且进一步看看,墨子是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进行劝阻的。

二、合作探究案

(一)文本探究

请大家默看全文,思考问题。

【墨子劝阻,分三个步骤:

使公输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防,击败公输,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1、墨子是怎样说服公输盘的?

2、墨子是怎样说服楚王的?

3、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结果怎样?

表现了墨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4、本文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明且各有特点,挑一个说说。

要结合文本来谈。

主要人物墨子:

明辨是非、坚持正义、有勇有谋、不畏强权、反对战争。

“闻”“起”“行”“至”一系列动词,可见墨子焦急心态,体现其明辨是非、反对战争。

“献金”之计激怒公输,诱其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然后驳斥公输不义之举,富有谋略,正义凛然。

设喻劝说楚王,聪明机巧。

公输恼怒动了杀机,镇定沉着,胸有成竹,有勇有谋。

公输盘:

有头脑、有计谋、有野心、虚伪阴险。

楚王:

无理无义、贪婪成性、愚蠢。

(2)品味语言

1、公输盘诎。

一个“诎”字表明了什么?

2、文中两处“吾不言”,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3)写作借鉴

1、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2、巧妙运用迂回战术和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3、迁移拓展案

墨子与公输盘和楚王的这场斗争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反馈训练案

1、《学法》课后提升部分练习

2、课后思考练习。

3、复习注释和翻译

5、板书:

公输

起因:

楚将攻宋

经过:

墨子劝说公输盘——诱敌深入--迂回陈说

巧设类比--请君入瓮宣扬“兼爱”

墨子劝说楚惠王

演习攻防体现“非攻”

6、教学后记

24.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体味作者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作品的主旨,把握艺术形象,理解诗词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合作探究分析诗歌艺术形象及作品主题思想,鼓励个性化的见解。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升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主旨与内涵。

教学准备:

与诗歌有关的图画,pp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情景导入: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追思古代仁人志士,欣赏他们高洁傲岸的情怀;你还可以放眼旖旎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诗的殿堂,学习古人智慧的篇章。

请大家一起看《十五从军征》这首诗。

2、自主预习案:

(1)初读,了解作者,读顺诗句;

(2)再读,疏通词句,了解大意。

3、合作探究案:

(1)有感情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说说该诗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家”的凄凉】

《十五从军征》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的故事,暴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2)阅读思考:

1.该诗是如何描写出老翁回乡所见之景的?

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先通过同乡之口写远望之景;然后以老翁的眼光,写近看所见的荒凉景象。

通过种种惨景,表现出老翁的悲凉凄楚之情。

2.如何理解首两句中的“十五”“八十”?

【可理解为一种夸张手法,目的是极言从军之久。

揭露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深重】

3.“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老翁出门东向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落泪?

【许是看到了远处的荒冢,亲人的墓地,许是举目四望心茫然,孤苦无依泪满襟。

4.刻画老翁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试结合文本分析。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三)学习《诉衷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导入:

品读诗词,与诗人对语,让自己与南宋杰出诗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吧。

2.了解作者陆游、辛弃疾,简洁介绍各人生平。

3.朗读,整体感知。

(1)正音释义。

戍shù貂diāo裘qiú鬓bìn兜鍪dōumóu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爱国之情:

悲愤难平、壮志难酬】。

上阕:

回首当年;着眼现实

【用典:

诗中“觅封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之典;“尘暗旧貂裘”借苏秦游说秦王的典故表明词人报国之志难以实现的沉痛】

下阕:

年老体衰;壮志难酬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

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苍苍;沉思往事,雄心依在,壮志难酬。

“空”字既写出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出了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3)《南乡子》一词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

【南宋朝廷无能,偏安江南,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都快保不住了。

词人创作该词就是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委婉地表达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4)赏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

【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诗句,是说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长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抒写历史兴亡之感,也喻词人思绪无穷。

(5)“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句话隐含了很深的意思,暗示了今天的朝廷统治者不如孙权,懦弱无能。

表达词人不满朝廷,爱国情深。

4、迁移拓展案

改写《十五从军征》。

既要符合原文意思,又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可以从这位老兵的从戎经历,家人的生死、将来的生活等方面展开想象。

不少于400字。

5、反馈训练案

1.背诵诗词三首

2.《学法》课堂训练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满江红》《朝天子·咏喇叭》

1、情景导入: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自称“鉴湖女侠”的秋瑾女士,巾帼不让须眉,她勇敢地冲破封建家庭的藩篱投身革命,匡国济时,还留下了不少抒写凌云壮志的佳作。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满江红》吧。

2、自主预习案

(一)初读,了解作者,读顺诗句;【秋瑾,字竞雄,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她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

(二)再读,疏通词句,了解大意。

三、合作探究案

(一)有感情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说说该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反映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挣脱,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匡国济时的凌云壮志。

(2)阅读思考:

1.结合上阕内容,说说你对“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中作者复杂矛盾心理的理解。

2.秋瑾将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喻为“四面歌残终破楚”,是否有夸大之嫌?

3.下阕写“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秋瑾的什么形象?

结末却写“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茫然与惶恐,两者是否自相矛盾?

(3)学习《朝天子·咏喇叭》一词,探究诗歌主题。

1.解题。

2.诵读,疏通词句,了解大意。

3.赏析:

这首散曲表面上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从哪些字眼可以看出讽刺艺术?

【全曲以“吹”字贯穿始终。

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继而写“吹”之功用——“全仗你抬身价”;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

活脱脱勾画出一群装腔作势的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

4、迁移拓展案

读完这五首诗词,你有什么感受?

从这些诗词中你学到了什么?

5、反馈训练案

1.完成《学法》

2.背诵并默写诗词。

6、板书【略】

萧索的秋色秋思

《满江红》苦闷彷徨雄心壮志

自我写照---为人评述---慨叹孤独

7、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