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59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二)消除半衰期

是指血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药物体内消除速度。

(三)稳态血药浓度

如以相同的剂量和时间间隔给药,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血药浓度的积累速度逐渐减慢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药浓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称稳态血药浓度。

达到稳态的时间仅与药物的半衰期有关,须经过5个半衰期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为尽快达到稳态,可在首次给药时使用负荷量,如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负荷量通常为给药量的加倍量,可使最低血药浓度在一个半衰期后即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四)生物利用度又称生物有效度,是指药物制剂经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来评价制剂吸收程度的指标。

绝对生物利用度(F)=%100DAUCDAUCextiviv

ext相对生物利用度(F)=

%100DAUCDAUCT

R

T

(五)清除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将多少容积体液中的药物清除。

是反映药物体内消除的重要参数。

肝肾功能不良时会下降。

(六)表观分布容积

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体液的容积(以L或L/kg表示)不代表真正体积

根据Vd值可了解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Vd<

5L

3L<

Vd<

5L:

药物分布于血浆

10L<

20L:

药物分布于细胞外液Vd=40L:

药物分布于全身体液

100L:

药物集中分布于某一器官

第三章药,圈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的生化和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即阐明药物对机体作用和作用机理的科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治疗作用:

凡能达到防治效果或符合用药目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是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2、不良反应:

凡是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或使病人产生不利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副反应:

副反应也称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产生副反应的药理基础是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某一反应被用于治疗目的时,其他反应就成了副反应。

因此副反应是随治疗目的而改变的。

(2)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一般是在超过极量时才会发生。

(3)变态反应:

是一类异常的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常见于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这种反应和药物剂量无关,反应性质不尽相同。

(4)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主要效应。

(5)继发性反应:

是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6)停药反应:

又称反跳。

(7)特异质反应机体用药后少数病人因机体生化机制的异常而出现的特异性不良反应

二、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通过对量效关系的分析,可了解药物剂量(或浓度)产生相应效应的规律。

有助于阐明药物作用的性质,并为临床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1、剂量的概念:

根据药物效应,剂量由小到大可依次分为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最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

2、量效曲线

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点:

药物要达到一定的剂量即最小有效量,才产生效应;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也增加;

效应增加是有一定极限的,这个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当达到最大效应以后,效应不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称为效能。

药物效价强度,是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剂量大小,效价强度越大,用量越小。

3、量反应和质反应:

药物效应的高低以数和量分级表示的称为量反应,如心率、血压、利尿药排钠量等;

药物效应以有或无(阳性率)表示者,称为质反应,如死亡率、生存率、惊厥率、睡眠率等。

为了比较质反应的强度,常选用产生50%阳性反应的剂量,即半数有效量(ED50)为指标,该指标较准确地反应了药物的作用强度。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

作为药物毒性大小的指标,LD50越小表示药物毒性越大。

三、药物作用的机理

药物作用机理是药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研究药物作用部位,作用方式和作用性质。

通常药物作用机理可分为下述三个方面。

(1)作用于受体

(2)影响酶活性

(3)影响离子通道或载体的物质转运(4)影响核酸代谢

(5)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6)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7)影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8)影响免疫功能(9)非特异性作用四、受体学说

1、受体的特征:

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高灵敏度、多样性

2、受体的类型:

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

3、作用与受体的药物: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称为亲和力,它决定药物的作用强度。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称为内在活性。

根据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大、小的不同,可将药物分成两类:

第2页共14页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亦有较大的内在活性的药物称为受体的激动药;

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不引起生物效应,却能阻断激动剂和受体的结合,从而对抗激动剂的作用,此类药称为受体拮抗药或称阻断药。

4、受体的调节:

受体脱敏、受体增敏5、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

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

第二信使:

环磷酰苷、环磷鸟苷、肌醇磷脂、钙离子、二十碳烯酸类、一氧化氮

第四章药,圈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一、药物因素

1、药物的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药物2、药物的相互作用

(1)药动学方面

药物联合应用时,药物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方面可发生相互影响。

(2)药效学方面协同、拮抗作用

药理性拮抗,化学性拮抗。

二、机体因素1、年龄和性别2、病理状态3、精神因素4、遗传因素

第五章药,圈抗菌药物概述一、常用术语

1、化疗指数:

即用药物对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LD50/ED50)来衡量药物的价值。

化疗指数越大越安全。

2、抗菌谱:

指每种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3、抗菌活性:

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4、抗菌后效应:

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低于最小有效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作用,此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

二、抗菌药物作用机理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2、影响胞浆膜的功能

3、抑制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4、影响核酸代谢

三、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耐药性的种类:

固有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和钝化酶。

2、改变膜的通透性以增强屏障作用3、改变靶位结构4、形成代谢拮抗物5、加强主动外排系统6、其他药圈会员整理资料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是:

①尽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

②根据药物动力学特征合理用药;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唑类③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合理用药

④防止抗菌药不合理应用,严格控制预防用药。

⑤防止和杜绝抗菌药物滥用

病毒感染、发热原因不明者、皮肤和粘膜

一些腹泻、肠炎者(痢疾和部分大肠埃希菌感染选用)⑥防止联合用药的滥用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

⑴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先行联合用药,待诊断明确后即调整用药。

⑵单一药物不能控制混合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腹膜炎、烧伤感染等。

⑶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⑷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减少剂量。

⑸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第六章药,圈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青霉素类青霉素G

【抗菌作用】

主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有强大杀菌作用。

此外,对螺旋体如钩端、回归热及梅毒螺旋体以及放线菌等亦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对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无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弱。

【抗菌机理】

干扰敏感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作用靶位是PBPs

【用途】

用于各种敏感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不良反应】

青霉素G毒性很低,化疗指数很大,主要不良反应如下。

1、过敏反应2、局部刺激3、其他

半合成有霉素类青霉素V

口服青霉素,抗菌谱同青霉素,但作用弱,不耐酶。

双氯西林

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主要特点是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作用强。

可口服,与青霉素G间有交叉耐药性。

临床主要于耐药金葡菌感染或需长期用药的慢性感染。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素

广谱,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杀灭作用。

对绿脓杆菌无效,也不耐酶。

可口服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伤寒、副伤寒。

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广谱,对绿脓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抗青葡无效,也不耐酸,口服吸收少。

临床主要用于绿脓杆菌的感染,也用于变形杆菌的肠杆菌属的感染。

二、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差,对绿脓杆菌无作用,耐酶,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临床常用的是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耐酶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于第一代,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稍弱于第一代,部分对厌氧菌也有杀灭作用,但对绿脓杆菌无杀灭作用,对肾脏毒性较第一代低。

常用的有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菌素耐酶性更强,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活性弱,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尤其对绿脓杆菌、厌氧脆弱类杆菌及肠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肾脏基本无毒。

常用药物有头孢哌酮等。

第四代孢菌素广谱,耐酶性更强,无肾毒性。

常用药物有头孢吡肟。

三、非典型β-内酰胺类氨曲南

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作用很弱,具有耐酶、低毒、对青霉素无交叉过敏等特点。

临床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可作为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

亚胺培南

抗菌谱广(革兰阳、阴性菌、厌氧菌),耐酶,抗菌作用强,与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可作为两者的代用品西司他汀配伍(泰能,泰宁),可减少亚胺培南在肾的灭活。

用于耐药菌感染和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棒酸)和舒巴坦(青霉烷砜)。

它们本身的抗菌力很弱,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多种β-内酰胺酶而保护了不耐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而加强了后者的抗菌作用。

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复方制剂使用。

奥格门汀: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第七章药,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一、大环内酯类【抗菌谱】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与青霉素相似。

对某些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也有作用。

【抗菌机理】抑制蛋白质合成【不良反应】

红霉素无严重毒副作用。

刺激性强,大剂量还可引起肝损伤。

红霉素

是治疗军团菌、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罗红霉素(生物利用度高,胃肠道反应小,肺、扁桃体浓度高)

克拉霉素(首过消除明显,抗菌活性同类最强,代谢产物仍具有抗菌活性)阿奇霉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肺炎支原体作用同类最强)二、克林霉素类与万古霉素克林霉素

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但对厌氧的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好

抗菌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同,与红霉素合用时产生竞争性拮抗,故不易合用。

两药可用于青霉素G无效或对青霉素G过敏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是用于急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的首选药。

用于厌氧的革兰阴性菌感染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较轻。

偶见由抗药菌株引起伪膜性肠炎。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抗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尤其球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很少耐药。

作用机制以青霉素相近

用于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β-内酰胺抗生素过敏的严重感染,克林霉素引起伪膜性肠炎,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耳毒性肾毒性增加。

替考拉宁毒性较小。

第八章药,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同特性【抗菌作用】

第3页共14页

本类药物抗菌谱较广,主要对需氧革兰阴性菌及结核杆菌有强大抑杀作用。

对某些革兰阳性菌也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几乎没有抗菌作用。

抗菌机制,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2、肾毒性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4、过敏反应

(二)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

对结核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易产生耐药性,用于鼠疫、兔热病治疗。

抗结核。

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抗菌谱较广,且活性较强,对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属、痢疾杆菌、肠杆菌属等均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本类药肾毒性最大

阿米卡星

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谱广的抗菌药物。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其主要特点是有较好的耐酶性,听力的损害较轻。

奈替米星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有强大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较强的作用。

本品具有一定的耐酶性能,对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及对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作用。

本药对第八对脑神经及肾脏毒性发生率很低。

(本类药最低)第九章药,圈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一、四环素类【抗菌机理】

抗菌作用原理:

干扰敏感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用途】

临床应用广泛,作为首选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以及恙虫病、支原体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布氏杆菌病、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肉芽肿鞘杆菌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等为首选。

【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性2、二重感染

3、对骨、牙生长的影响

4、其他长期大量使用四环素和土霉素,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肝、肾功能不全者减量慎用;

也可见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四环素、米诺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

多西环素:

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2~10倍。

无肾毒性。

衣原体感染为首选。

米诺霉素:

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2~4倍。

对耐四环素的菌株有效,易穿透皮肤,适用于痤疮,有前庭功能改变(不作首选)

美他环素:

对耐四环素的菌株有效二、氯霉素类氯霉素

【作用与用途】

氯霉素属抑菌剂,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

干扰敏感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用于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或立克次体感染【不良反应】

1、抑制骨髓造血机能2、灰婴综合征3、治疗性休克

4、其他还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偶尔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变态反应。

第十章药,圈人工合成抗菌药一、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从而阻碍DNA的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应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目前已广泛用于敏感菌感染。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第三代产品可引起未成年动物软组织损害,导致软骨病,故不宜用于儿童和孕妇。

本类药物还可发生光敏反应,故用药后应避免进行日光浴或在阳光下曝晒。

老年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用药应注意。

【常用药物】

诺氟沙星:

诺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左氧氟沙星:

生物利用度高。

不良反应少(本类药中最低),

环丙沙星、加替沙星:

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金葡菌、肺炎军团菌有效,对厌氧菌无效。

司帕沙星:

对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分枝杆菌以及非典型分枝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本品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可进入多种组织和体液;

原形从胆汁、尿液排出。

本品为长效制剂,半衰期为17.6小时。

二、磺胺类抗菌药物甲氧苄啶磺胺类药物【抗菌谱】

为抑菌药,其抗菌谱较广。

对砂眼衣原体、疟原虫及放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对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无效。

【抗菌机制】

磺胺类和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细菌叶酸代谢。

【用途】l、全身感染2、肠道感染3、局部感染【不良反应】1、泌尿系统损害2、过敏反应

3、造血系统反应4、其他反应新生儿、早产儿黄疸;

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及乏力等。

一般反应轻微,无需停药。

磺胺嘧啶(SD)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低,故易扩散至组织及脑脊液中,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

磺胺甲噁唑(SIZ)抗菌效力较强,乙酰化率低,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甲氧苄啶

其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

第十一章药,圈抗真菌药一、抗浅表真菌感染药特比萘芬

口服广谱抗真菌药。

外用。

对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对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

广谱抗真菌药。

咪康唑可替代两性霉素B,但合用呈拮抗作用。

用于治疗深浅部真菌感染。

酮康唑毒性大,克霉唑口服吸收差,仅作局部用药。

二、抗深部真菌感染药两性霉素B【药理作用】

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各种深部真菌如念珠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及皮炎芽生菌等有强大抑制作用。

高浓度有杀菌作用。

抗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氟胞嘧啶

合成抗真菌药,抗菌谱窄,仅对酵母菌(新型隐球菌属)和酵母样菌(念珠菌属)有较强抑制活性。

对着色霉菌、烟曲菌等也有抗菌作用。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深部感染。

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并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及降低毒性。

氟康唑

氟康唑为广谱、高效、低毒的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活性高于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数10倍至百倍。

易通过血脑屏障

伊曲康唑药。

圈,药学人员的圈子!

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

对多种深部真菌有强大抗菌作用,治疗表皮和深部真菌感染。

第十二章药,圈抗病毒药一、抗人免疫缺陷病药

齐多夫定(叠氮胸苷,AZT)

为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HIV感染的第一个药物。

可竞争性抑制HIV逆转录酶而干扰DNA合成。

用于治疗不同病期的HIV感染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有骨髓抑制作用。

扎西他滨:

多与齐多夫定合用,可引起外周神经炎

司他夫定、去羟肌苷:

用于齐多夫定无效者,但不能合用,可引起外周神经炎拉米夫定:

对乙肝病毒DNA多聚酶有抑制作用,多与齐多夫定合用。

二、抗流感病毒药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能特异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抑制其复制。

可预防和早期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对其他病毒感染无效。

还可抗震颤麻痹。

扎那米韦:

鼻内或吸入给药,对耐金刚烷胺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有效。

澳司他韦(达菲):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预防流感病毒三、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广谱抗疱疹病毒药,对乙肝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主要用于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如角膜炎、皮肤黏膜感染、生殖器疱疹、疱疹病毒脑炎和带状疱疹,为临床首选药。

也用于乙型肝炎。

阿糖腺苷、曲氟尿苷

可抗DNA病毒,具有体外广谱抗疱疹病毒作用。

四、抗肝炎病毒药拉米夫定:

对乙肝病毒DNA多聚酶有抑制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阿德福韦酯

广谱抗病毒药,抑制病毒合成,需长期用药,停药易复发干扰素(IFN)

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小儿病毒性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脑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甲、乙、丙、丁型)。

还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药圈会员整理资料

第十三章药,圈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一、抗结核病药1、常用抗结核药异烟肼

第4页共14页

【体内过程】

异烟肼在肝内乙酰化,分为快代谢型(半衰期平均为70分钟)和慢代谢型(半衰期约3小时),慢代谢者肝中缺少乙酰化酶,故代谢慢,尿中游离异烟肼较多。

【药理作用】

选择性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

因其穿透性强,故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均有作用。

异烟肼抗菌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从而使细胞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

治疗各种结核的首选药。

1、神经系统:

常见周围神经炎。

过量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同服维生素B6可预防和治疗神经功能异常。

2、肝脏毒性

3、其他:

可致过敏反应,如药热、皮疹;

偶尔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利福平

原型药物及代谢产物经粪便和尿液排泄,因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是桔红色,患者的尿、粪、泪液、痰等均染成桔红色。

具广谱抗菌作用,对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作用强,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结核杆菌都有效。

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利福平的抗菌作用机理是特异性抑制细菌的DNA依赖性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而对动物细胞的RNA多聚酶则无影响。

利福平是目前治疗结核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单用容易产生耐药性,故主要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治疗各种结核病及重症患者,包括初治和复治。

对耐药金葡菌及其他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也有效。

还可用于治疗麻风病。

利福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4%。

1、胃肠反应2、肝脏损害3、过敏反应乙胺丁醇

【药理作用】药圈会员整理资料

对分枝杆菌作用强,对繁殖期的结核杆菌有选择性作用。

作用与链霉素相似,优于PAS。

对异烟肼或链霉素耐药的结核杆菌也有效。

抗菌机制与干扰菌体RNA的合成;

抑制阿拉伯糖转移酶,干扰细胞壁半乳糖合成有关。

一线抗结核药,治疗各型结核。

【不良反应】1、视神经炎2、胃肠反应链霉素

一线抗结核药。

抗结核作用仅次于异烟肼和利福平。

因穿透力弱,对细胞内和脑脊液中的结核杆菌作用弱。

易产生耐药性。

常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于浸润性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等,对急性渗出型病灶疗效好。

对氨基水杨酸(PAS-Na)

常与异烟肼、链霉素等合用治疗各型活动性结核病。

对结核杆菌作用弱于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

耐药性产生较慢。

吡嗪酰胺(PZA)一线抗结核药。

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抗结核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