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5979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压轴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成都龙泉中学2015级高三下学期3月“二诊”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陈仕彬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

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

如龙瑞先生所言:

“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

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B.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C.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其“以形媚道”的特点,实际上为山水画家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B.中国山水画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超越,是因为它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

C.所有山水画家都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王维

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加之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进而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辉煌的成就。

D.为山水画家开辟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的正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中国山水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传承山水画精神内核,可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B.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C.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

危遗产,言下之意,说的是当代的山水画家和大众对于中国优秀山水文化基因认识的缺失。

D.“正本清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何鲁:

真名士自风流

徐百柯

有许多关于何鲁的传奇。

其中最“玄”的一则流传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因为何鲁智慧超群,美国人愿以50万美元在他死后买下他的头颅,以供研究。

记者向何鲁的儿子何培炎求证。

何培炎听后大笑,称自己很早就听说过这个传闻。

“应该是没有这回事的。

不过父亲一直负才子之名,所以也一直有很多夸张的传闻。

何鲁早年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格,仗义执言,率同学严辞批评教师,被校长认定为“闹学潮”。

在开除他的全校大会上,矮个子何鲁面对校长侃侃而谈:

“经此次学潮,清华能改革进步,何鲁一人纵牺牲学籍也无关系。

若不改弦更张,而使最高学府萎靡腐败如故,就请我来读,我也不得来的。

”说罢,在全场学生的掌声中,扬长而去。

作为最早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何鲁1912年入里昂大学,1919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

何鲁的学习能力曾倾倒了他的教授,以至于教授经常在课堂上赞扬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个子:

“你们猜,谁的作业做得最好?

连法文也写得最好?

还是那个中国娃娃!

据何培炎回忆,1949年后,一些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国家高层领导,见到何鲁时,

还会双手抱拳,尊称一声“老前辈”。

从何鲁25岁归国担任教授起,不少著名学者都曾受业于他。

如物理学家严济慈、钱三强、吴有训、赵忠尧,数学家吴文俊、余介石,化学家柳大纲等。

华罗庚是数学家熊庆来的学生,但他一直说,何先生虽然没教过我,但也是我的老师。

华罗庚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数论经典著作《堆垒素数论》,送交中央研究院,竟无人能审。

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主审。

时值盛夏,何鲁在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阅,其间不时击案叫绝,一再对人说:

“此天才也!

”阅后,他不仅长篇作序,还利用自己是全国仅有的6位部聘教授之一的声誉,坚持给华罗庚授奖。

1941年,华罗庚终于成为国民政府唯一一次数学奖的获得者。

在南京高师教授数学时,何鲁有时会趁着兴致高,开讲座讲古典诗词。

据说,每逢此时,连窗台上都挤满了学生。

在中央大学时,他更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生黄侃等结为忘年交,意气相投,诗酒相和。

代理安徽大学校长期间,他以数学家身份,却被学生视为与郁达夫等著名文人相比肩的“风流名士”,尊其为“酒仙”。

何鲁是现代著名书法家。

在重庆时,他与沈尹默谈论书法,慕名而来的听者如云。

上世纪50年代,何鲁调到北京。

荣宝斋极为珍视他的书法作品,曾派人拿着他的字拜访他,问他如何标价。

何鲁却扔下一句:

“我的字,千金不卖;朋友要,分文不取!

何鲁敢言,批评蒋介石尤烈。

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曾在重庆著名的沙利文西餐厅“宴请”何鲁。

康泽问他:

“何先生是否有过对委员长不敬的言论?

”何鲁一笑:

“是啊,经常骂。

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次?

自1919年回国后,何鲁西装一脱,一辈子穿长袍。

何培炎给记者看了一张老照片,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合影。

前排中间6人,毛泽东、周恩来、马叙伦、郭沫若、何鲁、钱俊瑞。

惟何鲁一人,一袭长袍。

(选自《民国风度》,有删节)

相关链接:

材料一:

何鲁在里昂大学毕业时,祖国发生了“五四运动”。

远在异国他乡的何鲁深受震撼,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条件,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

踏进国门,面对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故土,何鲁思索着何以报效祖国。

他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前往法国学习理工的。

但是通过对法国及欧洲列强文明的回顾,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他感到人毕竟是第一位的,只有培养出众多的人才,才能挽救中华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走上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教书生涯。

(选自高希尧《何鲁小传》)

材料二:

将法文的物理、化学教科书倒背如流,100来页笔记不打一个墨点……做到这一切的学霸,是重庆大学第五任校长,数学家、教育家、诗人何鲁。

他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

(摘自《重庆晚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何鲁早年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时,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格而率领同学闹学潮,从而被校长开除。

对此不公正的处罚,何鲁愿牺牲自己以换取学校的改革与进步。

B.何鲁在法国留学时的教授经常在课堂上盛赞他的作业做得好,一些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高层领导见到他也会尊称一声“老前辈”,从侧面反映了何鲁学习能力很强。

C.华罗庚一直说何先生虽没教过他,但也是他的老师,原因是何鲁曾负责主审华罗庚写的《堆垒素数论》,不仅给他作长序,还坚持给他授奖,对华罗庚有知遇之恩。

D.何鲁留学归来,之所以选择走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教书生涯,是因为他认识到科学无法救国,教育救国才是根本。

E.何鲁是第一个在法国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还是国内不少著名学者的老师。

5.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

(3分)

6.何鲁“风流名士”的形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讨白

李进祥

马亚瑟用了十二年时间,才在一个叫马家大山的村子找到了锁拉西。

锁拉西突然见到了马亚瑟,怔往了,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有惊、有喜、有疑惑,也有恐惧。

马亚瑟看着,感觉到自己的脸上也一定是同样的表情,脸也一定被那些复杂的表情弄得扭曲了。

两个人对视着,谁也不知道第一句话该怎样开口。

一只苍蝇就叫得很凄凉。

锁拉西先开口:

“你到底还是找来了。

“我找了你十二年。

“我等了你十二年,怕了你十二年,想了你十二年。

“我也是!

“你成家了吗?

“没有,成啥家呢,马主席托付的事没办成。

“马主席托付的事,啥事?

“报仇,惩治叛徒。

“我不是叛徒!

”锁拉西突然高声说。

“可你跑了。

锁拉西又激动了,连声说:

“我没有叛变!

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过几天日子。

“临阵脱逃,和叛变一样。

“不一样。

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我不跑咋办,等死吗?

“红军走的时候,叫马主席一起走,他走了吗?

马主席被抓了,其他人走了吗?

锁拉西不说话了。

“给你三天时间。

”马亚瑟侧身望着锁拉西说。

锁拉西笑了,不是苦笑而是那种很解脱的笑。

“我知道迟早有这一天,我也盼着这一天。

人总是要见安拉的,早死早得脱离。

要是当时就战死了,那该多好。

”锁拉西的语气平静了,但平静中又有伤感。

这份伤感马亚瑟也有同感。

当天下午,锁拉

西出去了,说是有些账债要清一清,有些人情要还,不能把账债带到后世里去。

锁拉西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回来,他一脸的轻松。

山窝子里太阳升起的迟,落下去的早。

但太阳落下去后,天还亮着。

吃过晚饭,做过了晚礼拜,两个人就在小房子里的炕上睡了。

两个人都睡不着,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夜闲话。

第二天一早起来做过了晨礼拜,太阳还没露出脸,锁拉西就张罗着要宰羊,说是过个尔麦里,顺便也给自己念个讨白。

晚上,锁拉西没有和马亚瑟一起住,他说得把他的事跟家里人说说,把后事安顿一下。

马亚瑟送锁拉西出门时,山头上有夜猫子的叫声大笑样地响起,叫声在几座山之间来回地滚响了许久还回音不绝,一直响在马亚瑟的心上。

马亚瑟睡不着。

他看到锁拉西和女人先到了儿女住的窑洞,一家人应该是说了许久的话,一盏油灯一直幽暗地亮着。

马亚瑟的眼睛也亮着。

星星把院子照得冷亮的时候,锁拉西和女人才出了儿女的屋子。

女人一手端着灯盏,一手遮挡着一点橘黄色的火苗,像在呵护着一个生命。

火苗一闪一闪的,马亚瑟真担心它会熄灭了。

它却终于闪进另一个窑洞,马亚瑟才松了一口气。

一声清亮的鸡啼,万籁突然又归于沉寂。

所有的声音都跑得一丝不剩。

只有空壳还留在马亚瑟的耳边。

马亚瑟也成了一具空壳,他的灵魂被听到的那些声音掏出来,挂在三尺高的上方,连他自己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锁拉西突然进来了,在幽暗的晨曦中,他的脸上有少年般的亮光,他

双手托着一把刀,就是他曾经用来杀敌的那把刀。

刀被重新擦拭过了,冷亮得真像是铁。

锁拉西把刀子递给马亚瑟,急切地说:

“天亮以前动手吧!

再看到太阳,我会难过的。

趁他们这会儿都睡着,快动手。

他们看到了也要难过。

马亚瑟机械地接过刀子,看着锁拉西,他眼中是那只宰杀过了的绵羊。

绵羊的眼睛里没有恐惧,没有乞求,空得近乎神圣。

锁拉西面向西方跪着,闭上了眼睛,嘴里小声地念着。

马亚瑟知道他是在给自己念讨白。

马亚瑟有些恍惚。

锁拉西则再一次催促马亚瑟:

“快动手吧!

你还等啥呢?

马亚瑟被喊醒了,他这才真切地看到锁拉西。

第一缕晨光已透进屋子,马亚瑟的手突然握紧了刀把,举起刀子。

刀子在晨光中像月牙一样。

月牙慢慢地落下来,“当”的一声掉到地上。

一阵光影乱动。

锁拉西的女人,他的儿子尤素夫,还有女儿阿米乃都慌慌地进来了。

很显然他们一直在外面听着。

马亚瑟这时候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对仍在跪着的锁拉西说:

“那个临阵脱逃的锁拉西已经被我宰杀过了,你起来吧。

”说完这句,马亚瑟就走了。

锁拉西一家人早呆了,谁也没有送他。

马亚瑟走出大门的时候,大黑狗问询地向他叫了一声。

他没有回头,向太阳即将升起的那个山头走去。

(选自2015年第5期《小说选刊》,有删改)

注:

讨白,是穆斯林向安拉悔罪的一种形式。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马亚瑟和锁拉西两位老朋友相见,前者决心执行命令处死后者,而后者安排家事,念了讨白平静受死。

前者看到后者温馨的家庭、真诚的忏悔,于是刀下留人,毅然离去。

B.锁拉西和马亚瑟是战友,一起参加过革命,可是后来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马亚瑟坚持革命,而锁拉西却背叛了革命,娶妻生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C.小说以十二年后马亚瑟终于找到了锁拉西展开故事,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D.小说没有从正面去描写战争的惨烈、战士的无畏,而是通过马亚瑟的叙述去回顾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5分)

9.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巧妙,尤其是小说的结局出乎意料,意蕴悠长。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杜杞,字伟长。

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

强敏有才。

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

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

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

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杞言:

“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

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

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

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

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

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次宜州,蛮无至者。

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

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

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

杞谓将佐曰:

“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

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

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

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

杞上言:

“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

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

”因为行赏。

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

杞言:

“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

”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

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

“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

”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

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

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

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

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

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

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

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

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网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5.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句1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表明了宁死也不改变节操的态度。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之景的名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前一段时间,电视剧《楚乔传》热播,许多观众不禁想问:

魏贵妃到底是何等身份,竟可以在皇上面前说话一言九鼎?

②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集团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③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对叙中部哈马省等地的攻势更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

④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

⑤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

因为鱼龙混杂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⑥在这个意义上,平凡的工作实在更有价值,作为交警,孟昆玉平凡的工作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正是一种厝火积薪、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日本放送协会近日播放相关纪录片,破天荒地第一次公开731部队成员逾20小时的“认罪录音”。

B.杨振宁说:

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科学,而仅仅因他不懂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规律却去指责科学现象和规律为迷信,那是非常可笑的。

C.北大教授饶毅认为中国古代科学先进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相比科学,中国古代的技术稍好些,但总体也是落后于西方的。

D.在结束高三的彷徨、疲惫与挣扎后,很多同学压抑已久的心灵得到解放和宣泄,童心、玩心都在大学校园里毫无遮掩地进发并燃烧。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拙著《写在高三》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明年二、三月份便会陆续惠赐各位亲朋师友。

B.本人才疏学浅,研究过程中常有绠短汲深之感,因而书中疏误不少,敬请读者谅解并能不吝指正。

C.2015年我乔迁新居,秦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珍藏。

D.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二战结束后,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