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008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docx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精

2010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

高考小说阅读总说

文学作品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同样可以考查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文体——小说,却由于受到高考试卷字数限制,很少在高考中亮相,这似乎有些不正常。

04北京春季高考卷《雁阵》,07海南、宁夏卷小说阅读《林冲见差拨》(《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07上海春季高考卷《父爱无价》;08年浙江,江苏,广东,宁夏海南考了小说(3篇外国,1篇中国;09年浙江,安徽,四川,宁夏海南,辽宁,福建,考了小说(2篇外国,4篇中国。

这为小说成为高考阅读材料开了一个好头。

而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绝对地位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小说阅读训练和解读能力提升。

因此认真研究小说的命题规律,协助整合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和应答技巧,对科学有效的应对江苏2010高考,意义重大。

08、09、10年江苏新考纲已经明确把小说与散文相提并论。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考点见务实内部资料“现代文阅读总略”P1

(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

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

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

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

①说说作品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

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⒉命题指向

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⒊环境类考题类型示例

(08浙江卷《乌米》19题:

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

参考答案:

手法:

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

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08海南《二十年以后》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6分参考答案:

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每答对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09安徽《董师傅游湖》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09浙江《魔盒》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特点:

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

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⒋答题指要

⑴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⑵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⑶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故事情节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⒈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⒉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

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

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⒊考题示例

⑴情节类常规考题示例

(09四川《想象》15、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请概括回答。

(4分

参考答案:

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09辽宁《遗璞》2、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①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在县里当了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②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

(09安徽《董师傅游湖》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⑵情节类探究题示例

(09辽宁《遗璞》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

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8分参考答案:

观点一:

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

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饿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⒋答题指要⑴命题指向: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⑵解题技巧

⑴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⑵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⑶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⑷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5。

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

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三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⒉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⑷细节描写: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

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⑤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

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

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

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

⒊考题示例

⑴人物类常规考题及解题示例

(08浙江《乌米》21题: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6分

答案:

形象:

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

①使文中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

(08广东《河的第三条岸》17题: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分答案: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08海南《二十年以后》13题:

.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

重视友情,信守诺言;乐观开朗,心直口快;企图逃避法律。

(09浙江《魔盒》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过100字(5分

参考答案:

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

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20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概述。

(6分参考答案:

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09四川《想象》16、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8分

参考答案:

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

(09辽宁《遗璞》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分参考答案:

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啵救济。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09安徽《董师傅游湖》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7分

参考答案: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09福建卷《阿庆》14.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6分

参考答案:

探究要点:

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

(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

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⑵常见题型

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⑷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⒋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⒌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四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⒈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⒉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⒊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⒋考题试例

(08海南《二十年以后》13题:

.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

参考答案:

1.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他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20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

“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

这样写让人感动。

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

这样写有些做作。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09四川卷《想像》17、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

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

(6分

参考答案:

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

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09福建《阿庆》13.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

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要点:

①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

②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

③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

⒌解题思路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