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6038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及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名(nì)镌刻(juàn)抑扬顿挫(cuò)锐不可当(dǎng)

B.歼灭(jiān)仲裁(zhòng)杳无音信(yáo)摧枯拉朽(xiǔ)

C.翘首(qiào)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眼花瞭乱(liáo)

D娴熟(xián)澎湃(bài)深恶痛绝(ě)殚精竭虑(dān)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一番话震耳欲聋,让许多沉迷在传销中的人们醒悟过来。

 B.我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军人的围追堵截。

 C.离开藤野先生后,“我”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来,是一去之后,杳无音信。

 D.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科技的落后与封锁,邓稼先殚精竭虑,熬了多少个通宵,青丝变白头,多少次累倒在实验场上,才换来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B.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处。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②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的一个阶段。

③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

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④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⑤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A①③②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④①③⑤②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改句: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桑葚的色味都比它要差得远。

B原句: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改句:

爸爸不能来,是因为他病倒了住在医院里。

C原句:

首届江西公安十大好新闻颁奖典礼今日在南昌举行。

改句:

今日在南昌举行的颁奖典礼是首届江西公安十大好新闻颁奖典礼。

D原句:

抚州市加大环境整治保护力度,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改句:

抚州市加大环境整治保护力度,城市饮用水水质没有不达标的。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4分)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傍晚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B颔联写行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

C颈联写诗人被月光下的夜景陶醉了,特意来寻找心仪已久的隐士庞德公家。

D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作者傍晚江行见闻。

“喧嚣”与山寺钟声的安宁静谧,形成了鲜明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富有生活气息。

B前四句着眼静态刻画,后四句则侧重于动态描绘,先静后动,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

C“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喻,此为类比。

D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道,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和谐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12分)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①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②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③,退则死法④,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⑤。

注:

本文是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

①寓居:

暂居。

②意谓:

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

③死敌:

死于敌手。

④死法:

死于军法。

⑤熟歇:

好好地休息一番。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B思欲/就林止息

C望亭/宇尚在木末D由是/如挂钩之鱼

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3分)

尝()若()虽()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①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1.本文写出了作者游览时怎样的心情?

作者从中悟到什么?

(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请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2)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5)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自非亭午夜分,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良多趣味。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年灯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②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

过年的时候,家里如有亲人还没有赶回来,要点亮这样一盏年灯,等候亲人的归来。

什么时候亲人回来了,这盏年灯才可以熄灭。

如果亲人一直都没有回家过年,这盏年灯每晚都要点亮,一直要等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年完全过后,才可以将灯取下。

③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

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

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④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

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

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

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

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⑤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

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

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

他不止一次对我说:

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

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

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

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⑥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

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

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

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

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⑦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

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

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⑧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

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⑨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

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⑩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

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

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

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⑾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

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

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

离正月十五还有10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⑿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2月02日)

13.细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

(4分)

年灯的变化

“我”的心情变化

以前:

去年

14.以“年灯”为标题有何作用。

(3分)

15.结全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句子或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4分)

①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

(从修辞角度)

②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

(从词语角度)

16.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

 

17.文中老爷子年年亮起年灯,期盼儿孙回家过年,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回家过年的观点不一。

下面是某社区学生的调查报告表。

对象数据态度

赞成

反对

无所谓

年轻人

63%

19%

18%

中老年人

89%

3%

8%

针对以上表格中反应了什么的信息?

你的态度是什么?

请简要陈述理由。

(3分)

 

(二)(13分)

窗外飘过蓝衬衣

张军霞

①18岁那年,他离开农村老家到县城去上高中,学习紧张而忙碌,每个月只能在月末回家一次,每次只能住一天。

②在这短暂的一天里,终日忙碌的母亲,总是放下所有的农活,变着花样为他做饭,他安心地享受着母亲做的手擀面。

短暂的停留之后,返校的时间到了,他远行的背包里,很快又有了干净的衣衫,从院子里采摘的新鲜水果。

母亲会推出自行车,踏着乡间小路,陪着他从村子走到小镇,他再从小镇乘坐客车,驶向50公里之外的县城,每个月都如此。

③高二的那年夏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去市里参加一次作文比赛,语文老师选中了文笔优美的他。

能去参加比赛当然是好事情,他在激动之余,却发现去参加比赛的日子,正好是学校放假的日子,也就是说,想要参加比赛,就不能回家了。

④自己家里没有电话,他跑到学校的小卖部里,打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请他帮忙去叫一下母亲。

母亲听他说要去参加比赛,高兴地说:

“去吧,好好比赛呀!

”他却犹豫着说:

“可是,那样的话,我就不能回家了……”

⑤母亲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这孩子从小就恋家,也恋娘呢。

她想了想,笑着对他说:

“你去市里比赛,长途客车不在小镇停留,但总要路过这里呀。

那天小镇过集,我正好要去办点儿事,不如顺便在路边等着,你打开汽车的玻璃窗,就能看到娘了!

⑥他感觉这个主意不错,尽管不能回家,却能看到娘,哪怕只是冲她挥一挥手也好呀。

于是,他放心地去参加比赛了。

等到返回学校时,他特意挑选了靠窗的位置,车轮滚滚之际,他看着车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房屋和行人,想像着将和母亲有一次特殊的会面,心里竟有几分激动。

⑦从市区到小镇,需要两个小时,因为准备比赛的事情,他接连好几天没有睡好,不知不觉中,困意袭来,眼皮沉重得睁不开,他想稍微打个盹儿,就特意叮嘱坐在旁边的同学,路过小镇时,一定要叫醒他。

⑧他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醒来时,车窗外万家灯火,汽车早已经驶过小镇,就快要到达县城了。

⑨他气急败坏地问同学:

“路过小镇时,你怎么不叫我?

⑩同学十分委屈地回答:

“哎呀,你睡着了,我也睡着了呀!

⑾每天从市区路过小镇的客车,至少有二十多辆,他想像着母亲冲着一辆辆客车摆手的样子,心中追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

回到学校,他立刻跑到小卖部,再次拨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话筒那边传来的居然就是母亲的声音,原来她猜到他要打电话,早就在邻居家等候多时了!

“⑿娘,我……”他不知道如何向母亲解释。

⒀“儿子,看到娘了吧?

我很早就去小镇了,看着从市区开过来的客车,一辆又一辆地开过去,等到最后一辆也开过,我才回家了。

⒁母亲开心的笑声,让他果断地决定,要撒一个小小的谎:

“娘,我看到你了!

可惜那辆车开得太快了,我没来得及挥手,汽车就跑出去老远了……”

⒂“看到了就好,娘就没有白跑这一趟。

”母亲欣慰地说完,忽然又像个小孩子一样逗他,“你真的看到娘了,那你说说,娘今天穿的什么衣服?

⒃“蓝衬衣!

”他毫不犹豫地说。

⒄“说对了,看来你没说瞎话。

”母亲咯咯地笑着。

 ⒅他却久久地握着话筒,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⒆因为,自从父亲在五年前去世,母亲只能依靠种田来支撑这个家,日子过得非常节俭,她仅仅在他上高中的那年,因为要参加他的开学典礼,特意买了一件蓝衬衣,此后,她再也没有为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

两年来,每次去镇里送他,母亲总是郑重地穿上蓝衬衣。

 ⒇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选自《人生十六七》2016年第4期)

18.请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2分)

假日母亲的忙碌——约好比赛途中见面————。

19.第②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分)

 

20.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母亲那天真的穿了蓝衬衣吗?

请简述理由。

(3分)

 

21.在塑造母亲形象时,作者都用了哪些手法?

请你从文中举例进行欣赏。

(至少有两点)(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2.本月你班级举行“话说抚州历史名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要求你在活动中介绍一位抚州历史名人。

你被分到的历史名人是王安石或汤显祖,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本市教育局这方面的专家陈教授。

在采访前你准备打电话和他沟通说明此行目的,你要怎么说?

你打算向他提三个问题,你想问哪三个问题?

(要求语言得体,目的明确。

涉及到学校班级名称和自己姓名时,请A、B、C等字母代替,问题须与主题任务有关。

你会这样说:

(3分)

 

你想问的问题:

(3分)

 

(二)作文(50分)

23.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向往,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所谓“我的地盘我作主”;但每个人又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还扮演着很多角色:

子女、学生、同学、朋友……

请以“我,不只属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但戏剧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B4.D5C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一)6.C7.B

(二)8.C

9.(曾经)(如果)(即使)

10.①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

②因此心里就像一个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的感觉。

11.轻松愉悦。

感悟:

乐观豁达地面对失意贬谪,才能获得个人解脱(或是个人解脱的好方法)。

(感情1分,感悟2分)

(三)

(1)归雁入胡天

(2)徙倚欲何依(3)芳草萋萋鹦鹉洲(4)山随平野尽(5)谁家新燕啄春泥(6)素湍绿潭,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三、13.

年灯的变化

我的心情的变化

以前:

以前:

14.①是全文的行文线索。

(意思贴近即)

②写出了老爷子每年点灯的习俗及盼儿孙(亲人)团聚的执着心情。

③抒发了作者的对空巢老人的怜悯对亲情的怀念之情。

15.

(1)运用比喻与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每次回家路上的漆黑以及母亲那盏桔黄色灯光带给我的温暖,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童话”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爷子几十年如一日的点灯带给我的憧憬和感动。

16.照应开头与标题。

老爷子的那盏年灯成了我春节的记忆和标志。

它提醒我要时时回家。

表达我对亲情的怀念。

17.大多数人赞成回家过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赞同(或赞同的人数更多)(1分)

(1)我赞成。

父母年事已高,他们盼望子女回家过年,享受天伦之乐。

回家过年也是“孝”的一种表现。

(2)不赞成。

过年只是一种形式,在哪过年其实都一样,我们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来,或者用其他方式向父母尽孝心。

(任答一种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错失见面的机会谎言安慰感深情

19.内容上:

主要描写了母亲的行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2分)

结构上:

为下文不能回家的遗憾和途中约定的情节埋下伏笔。

(2分)

20.

(1)穿了蓝衬衣,因为母亲重视儿子,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要慰藉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体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2)没有穿蓝衬衣,因为那她在地头忙碌,没有来得及回家换衣服,怕错过了与儿子的会面,匆匆赶去路旁等候,更突出母亲对儿子的深爱。

(任答一种意思贴近即可)。

21.

(1)侧面描写:

通过儿子猜测准确来表现母亲的简朴。

(2)语言描写:

表现母亲的执著,为了慰藉儿子的思念不放弃任何一次可能。

(3)细节描写:

母亲开心的笑声,说明她是一个为了儿子毫无怨言的伟大母亲。

(4)肖像描写:

母亲的蓝衬衣表明她的简朴和对儿子的深情。

(任何两点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22.陈教授你好!

最近我班举行“话说抚州历史名人”活动,我想了解王安石(汤显祖)的有关情况,您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我能当面和向你请教几个问题,可以吗?

(注意说话礼貌,得体,目的明确即可3分)

(1)请问王安石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2)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王安石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4)青年时代的王安石有哪些励志故事?

(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就行每问1分)

(二)23作文(5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