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6102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docx

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2

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会转化为活跃化学能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解析】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属于叶绿素,都含有镁元素,A正确。

在光反应中被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可以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B正确。

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于叶绿素b,C正确。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不能吸收绿光,D错误。

2.对下图中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I显现出该植物细胞正处于光合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

B.图II虚线表示酶促反应中提高温度后的变化曲线

C.图III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且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本质是相同

D.图IV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

【答案】D

【解析】图Ⅰ显示细胞从外界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错误;图Ⅱ反映了条件变化可能是酶的量增多或酶的活性增强,底物浓度增大后,生成物的量应增多,B错误;图III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已经丧失了,C错误;图IV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宜温度,对应图III中的TO,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促反应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其原因是()

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所以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

酶作用的机理

4.阳光穿过森林空隙形成的“光斑”会随太阳运动和枝叶摆动而移动。

下图表示一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斑照射前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

B.光斑照射开始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DP由类囊体移至基质的速度加快

C.光斑移开后CO2吸收曲线短时间内不下降的原因是叶绿体中还有较为充足的ATP与[H]

D.CO2曲线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答案】C

【解析】根据图形可知,在“光斑”照射前有氧气的释放和二氧化碳的吸收,且氧气的释放量等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说明“光斑”照射前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A错误;光斑照射开始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DP由基质移至类囊体的速度加快,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光斑移开后,CO2吸收曲线短时间内不下降的原因是叶绿体中还有较为充足的ATP与[H],C正确;AB段“光斑”移开,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氧气的释放量下降的同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也下降,说明暗反应的进行与光照有关,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完全

水解后都是氨基酸;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B、1份淀粉酶能催化100万份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催化水解蔗糖。

前者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后者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C、酶参与催化反应后,其化学本质和含量都不变

D、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PH值、温度和某些化合物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酶完全

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磷酸、含氮碱基,酶在细胞内或细胞外都具有催化能力,A项错误;1份淀粉酶能催化100万份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催化水解蔗糖,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B项正确;酶是生物催化剂,参与催化反应后,其化学本质和含量都不变,C项正确;温度、PH等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底物的浓度等也会影响酶促反应速度,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水是生命之源,下面是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需有水的参与

B.水是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C.标记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

D.ATP转化成ADP的过程需要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

厌氧呼吸产物为酒精、二氧化碳或乳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B错。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结合为水,故C正确。

ATP水解为ADP需要水的参加,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水与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7.下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酶具有

①统一性

②高效性

③催化特性

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加入过氧化氢酶的曲线和加入FeCl3的曲线,说明酶的高效性;加入过氧化氢酶的曲线和未加酶的曲线,说明酶的催化特性,故C正确。

【考点定位】酶的作用与特性

【名师点睛】与酶相关的曲线解读

(1)酶的高效性曲线

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酶专一性的曲线

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

②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该反应。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温度和pH

a.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b.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c.从丙图可以看出:

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8.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D

【解析】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正确;筛管中的单糖借助单糖转运载体的协助、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其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因此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正确;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稍大。

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在此基础上,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9.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两株植物(同种)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

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的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乙图中的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B.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是D点和G点

C.DE段与EF段相比,光合作用较慢的是DE段

D.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下降

【答案】C

【解析】图甲中,在有光的条件下,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A正确;根据图乙中曲线分析,D点和G点刚好达到平衡点,表明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正确;

EF段与DE段相比,二氧化碳浓度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所以DE段与EF段相比,光合作用较慢的是EF段,C错误;由图乙可知24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0点时高,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分解大于有机物合成,即有机物总量减少,D正确.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10.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和③被吸收

B.⑤⑥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①是既耗能又需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有关

【答案】C

【解析】图分析可知,①是主动运输,②是被动运输,③、④分别为胞吞和胞吐,⑤、⑥分别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A、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作用吸收,A错误;

B、被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

C、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

D、蔗糖进入果脯细胞是因为在腌制过程中果脯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了生理活性,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11.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D.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

【答案】D

【解析】细胞中ADP含量增加,说明该过程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是自由扩散,不需消耗能量,A错误;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一部分存储在ATP中,B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是水分子的渗透作用,不需消耗能量,C错误;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需要消耗能量,促使ATP水解,产生ADP,使ADP增多,D正确。

12.斯帕兰札尼发现,放在鹰胃内的肉块经过一段时间后消失了。

这主要是由于鹰胃内有对肉

块起了作用的()

A.胃蛋白酶D.胃淀粉酶C.盐酸溶液D.物理性摩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肉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胃中的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使肉块变小消失。

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特性。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13.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等条件下,某同学对甲、乙两种高等植物设计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注:

光照强度单位为klx;CO2吸收量或释放量单位为mg/(200cm2·h)

⑴本实验中,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⑵光照强度为lklx时,甲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ATP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⑶光照强度为3klx时,甲、乙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1.5mg/(100cm2·h)

⑷甲、乙两植物相比较,甲植物更适合在弱光下生长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答案】C

【解析】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属于无关变量,⑴正确;光照强度为lklx时,甲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ATP由类囊体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⑵错误;光照强度为3klx时,甲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其固定CO2速率为11+5.5=16.5mg/(100 cm2.h),乙达到光补偿点,CO2吸收量为15mg/(100 cm2.h),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1.5mg/(100 cm2.h),⑶正确;甲、乙两植物相比较,甲植物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乙低,更适合在弱光下生长,⑷正确。

综上所述,确的说法有三项,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信息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明确黑暗条件下测得的是各自呼吸作用强度、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光饱和点。

14.下列实验目的与材料或方法匹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材料或方法

A

观察线粒体/细胞质壁分离

人口腔上皮细胞

B

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荧光标记法

C

检测新鲜豆浆的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并水浴加热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用放射性同位素H3进行标记

【答案】B

【解析】观察线粒体可以用人口腔上皮细胞,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应该用成熟植物活细胞,故A错误。

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可以用荧光标记法,用不同荧光标记鼠和人细胞膜,然后看荧光混合程度,故B正确。

检测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但不需要水浴加热,故C错误。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该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故D错误。

【考点定位】与实验相关的材料

15.如图甲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下,淀粉酶分解淀粉产生的生成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B.乙图中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后,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变化情况,若该反应过程中pH下降,则b点下移,a点左移

C.乙图中若该反应过程中温度适当降低,则b点不移动,a点右移

D.甲图可以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乙图中a点后曲线变成水平,表明底物已被消耗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图纵坐标为反应物的剩余量,反应物的剩余量越少,酶的活性越高,因此在一定pH范围内,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故A错误;由于酶属于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则pH降低后,b点不动,a点右移,故B错误;若反应过程中温度降低,b点不动,a点右移,故C正确;甲图中有温度和pH两个自变量,可以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活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H]和ATPB.[H]和水C.[H]和氧气D.氧气和ATP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反应的产物有氧气、[H]和ATP,而C3的还原需要[H]和ATP,故A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7.关于下概念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和②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B.分子物质一般不能通过①所示的过程进入细胞

C.①所示的过程需要细胞内的ATP供能

D.③、④所示的实例可以分别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答案】A

【解析】逆浓度运输物质是①主动运输,②表示协助扩散,顺浓度运输物质。

18.专一性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或生理过程的一种特性,下列物质或细胞参与的过程或反应不具有专一性的是:

A.洋葱根细胞膜上的载体B.限制性内切酶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神经递质

【答案】C

【解析】

19.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协助

B.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D.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抑制根的生长

【答案】D

【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A项正确;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分生组织等部位,B项正确;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C项正确;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也可能促进根的生长,也可能抑制根的生长,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运输方式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有三种:

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其中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非极性运输可以发生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且需要在单一方向的刺激下发生。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多涉及坐标曲线图形式的试题。

一定要区分清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不要误把最适生长素浓度看成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分水岭”。

(3)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①植物的顶端优势:

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

②除草剂: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

③根的向地性:

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

20.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颜色变化不正确的是()

A.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B.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C.利用健那绿染液观察线粒体,线粒体呈蓝绿色,细胞质接近于无色

D.利用无水乙醇提取菠菜叶片中叶绿体色素,经纸层析后滤纸条上的色素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所以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能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利用无水乙醇提取菠菜叶片中叶绿体色素,经纸层析后滤纸条上的色素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教材中的基础实验。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1.果子酒放久后易产生蛋白质沉淀而使酒浑浊,加入少量蛋白酶可以使浑浊消失,二加别的酶(如氨基酸氧化酶等)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特点

D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加入蛋白酶能让浑浊消失,说明酶能将这种物质分解,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加入别的酶不能将其分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故选D。

此题干和温度没关系,故A错误,该实验不能说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是说明该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故B错误。

酶的催化作用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而此题未涉及无机催化剂,故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2.下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

A.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

B.若x代表某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y表示稳定性,则a一定为抵抗力稳定性,b一定为恢复力稳定性

C.若x表示外界温度,y表示耗氧量,则a为变温动物,b为恒温动物

D.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强度会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也增加,无氧呼吸会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强度降低,故A正确。

物种丰富度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是负相关,但也不一定,故B错误。

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变温动物体温也升高,酶活性增强耗氧量增加,而恒温动物随着外界温度升高,不需要产生较多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所以需要消耗较少的氧气少,故C正确。

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B

【解析】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导致细胞死亡,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受细胞壁的的限制不会破裂,B正确;用过高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细胞后,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死亡,C错误;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死亡,细胞失去正常生理功能,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名师点睛】可能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三种情况:

1、溶质可被细胞主动吸收:

如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

钾离子和硝酸根可以被细胞主动吸收,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大。

2、溶质分子较小:

如尿素分子可扩散进入细胞,但扩散速度小于水分子。

3、溶质分子为脂溶性物质:

如乙二醇分子可经扩散进入细胞,但扩散速度小于水分子。

24.夏季晴朗的中午,某些植物因为蒸腾作用过于强烈而出现气孔关闭的现象,这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此时这些植物叶肉细胞内C3、C5、[H]、ATP的含量短期变化分别是()

A.降低、升高、升高、升高

B.升高、降低、降低、降低

C.降低、升高、降低、降低

D.升高、降低、升高、升高

【答案】A

【解析】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降低,消耗的C5降低,而C3的还原仍在继续,所以C5的含量升高。

C3降低,消耗[H]和ATP的量将降低,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量不变,故[H]和ATP的含量将升高。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25.下图1表示酶促反应,图2表示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物质A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图1若C、D为同一物质,B可能为蔗糖

C.图2中的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物质B在2min内完全水解

D.图2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温度①最接近该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由于催化剂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因此图1中物质A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由于麦芽糖能水解成两份自葡萄糖,因此图1中若C、D为同一物质,B可能为麦芽糖,B错误;图2中的曲线④表明反应物B可以完全水解,C正确;若图2中的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对应的温度最接近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故D正确。

考点:

酶的作用原理及特性

点评:

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6.

⑴材料中,水稻培养液里的Ca2+、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⑵材料表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__性,这一特性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有关。

⑶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

这与不同作物根系对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性吸收有关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