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61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日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习日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日专.docx

《学习日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日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日专.docx

学习日专

学习日志

1、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及状况

自私。

我们经常会发现,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多数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

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不关心的态度,认为与自己无关。

高年级的学生坐座位上,旁边站着爷爷奶奶。

部分低年级的学生上学来是家长帮忙背书包,一放学马上把书包扔给家长。

敌对。

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很多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

笔者曾经碰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学生吵架打架,寻其原因都说是人家先动手,然后自己才反击。

在学习、活动方面,多数小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甚至有些学生会因别人的学业、比赛成绩超过自己而妒忌或产生故意找碴行为。

遇到批评不能正确对待,消极放弃或抵触的情绪大有人在。

自卑。

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

特别是潜能生,自卑感特别重。

在他们的心理,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灿烂的笑容。

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

心理失衡,产生消极情趣,自我感觉变得越来越差。

2、什么是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小学生的情绪,是指他们受到外界刺激时,因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比较剧烈的态度体验,如满意、愉快、忧愁、愤怒、恐怖等等。

小学生情绪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事物本身。

客观事物的不同特点以及客观事物与小学生之间的不同关系,使他们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的态度,出现不同的体验。

小学生的情绪与他们的需要密切联系,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

外界的刺激,并不都能唤起小学生的情绪,只有与他们的生理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其产生情绪。

通常,那种能满足小学生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会引起他们肯定的情绪,如高兴、喜悦等;反之,那种不能满足小学生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则会引起他们否定的情绪,如痛苦、悲伤等。

小学生的情绪有以下三种特征:

第一,是一种间接的反映形式。

小学生的情绪,不是他们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是客观事物与他们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第二,情绪活动有独特的生理机制。

小学生情绪的产生,除他们大脑皮层的主导作用外,皮层下部位,如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等也起着特定的作用。

第三,小学生的情绪活动有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觉醒状态。

如表情动作,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等;内脏机能变化,如消化、呼吸、循环及内外分泌系统的活动变化等。

3、教师的个性心理问题

教师的个性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较为明显。

这是因为具有不同个性类型特征的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认知是不同的,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及心理冲突等的情绪反应也不同。

属于外向型个性的人,虽然情绪反应较为强烈,但体验的深刻程度不大,情绪的持续时间也不长,恢复心理平衡较容易;属于内向型个性的人,情绪反应深刻而持久,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较长。

临床资料表明,某些特殊个性,常常成为某些神经症的发病基础。

例如,具有谨小慎微、求完善、拘谨呆板、敏感多疑、责任心过重,或苛求自己等个性特征的人,易患强迫性神经症。

具有富有暗示性、情绪多变、容易激动、自我中心等个性特征的人,易得癔病。

4、改进教师与领导关系的建议

1,关心集体,服从领导,支持领导工作。

教师与领导的关系就好比是乐队与指挥的关系。

如果乐队的成员各自为战,就奏不起动听的音乐。

如果学校中的教师各行其是,目无领导,则学校的管理、教学秩序就混乱不堪,学校也无法发挥其教书育人的功能,学校其实也就名存实亡了。

因此,教师要从集体利益出发,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

2,以学生为本,坚持真理

教师要有主人翁意识,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监督领导的工作。

如果发现领导工作中存在缺点和错误,就应通过正常途径予以指正,而不能处于“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的被动消极状态,任领导在错误的道路上滑下去,从而给学生、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与领导建立纯洁高尚的人际关系

教师是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榜样,在与领导交往时不能受庸俗的“关系学”思想支配,眼里只有领导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私利。

5、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

“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

”“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

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

因此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积极合作,努力达成课堂上的交往,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

首先,教师要放下“师架子”,善于与学生沟通。

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减少心理上的紧张感和生疏感。

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

其次,教师还善于向学生表达积极的情感。

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

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

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学习动机和原有知识掌握情况,多沟通、多用鼓励的话语,使他们树立信心;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让其发扬光大,及时鼓励学习中的进步;尽力为学困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看到自己还有展示的舞台,从而消除学困生的情感障碍。

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6、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日前,心理学研究界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最新参照标准:

  

1.热爱教师职业,乐于教书育人。

能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积极克服困难,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爱的教育中获得安慰,实现自我价值。

  

2.心态良好,能正确接受并接纳自己。

承认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允许自己不如别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3.有优良的教育水平。

能很快适应教育环境的改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

  

4.能自我调控情绪。

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优良品质和坚强意志。

敢于突破障碍,当机立断,处事沉着冷静。

  

5.在人际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尊重别人,信任别人,学会欣赏别人,真诚对人。

要有健全的人格,不与邪恶为伍。

  

6.能尽快地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

会自我排解压力,敢于挑战自我,凡事多思,以排解郁闷。

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设计的主题: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们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每天能够投入到学习中,快乐的生活,快乐的成长,轻松地学习,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设计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但是,纵观我们的执教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仍然是以分数为衡量教师工作效益的唯一标准。

每一个学期的小学教学质量测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学生成绩优秀,教师能长出一口气。

如果学生的成绩不好,教师的心情又怎能不着急呢?

于是,素质教育仍旧停在了应试教育上。

孩子们因此被困在了学校里,课堂中,作业负担重,促使孩子们对学习逐渐的失去了兴趣。

尤其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更是苦不堪言。

他们厌学、逃避学习,逐渐形成了很多的心理隐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及时的给于疏导,教育他们能够正视困难,从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快乐,成为一个快乐的学生。

本着这样的目的去设计这节课,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收到一些教育效果,不致使素质教育成为空口一谈。

《快乐的小学生》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角色变化,知道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很多,要积极地体验快乐,提高对学校生活的认识。

(二)态度与情感目标:

愿意快乐地学习、生活,并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

加深爱学校、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三)人格(行为)目标:

努力做到快乐地生活,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

二、教学重点:

认识自己的角色变化,知道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很多,提高对学校生活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起始活动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去快乐岛游玩玩,好吗?

相信在快乐岛上每个小朋友都会收获快乐的!

快乐岛很远,我们要乘坐大轮船去。

请大家闭上眼睛,从头到脚放松。

(放音乐,教师描述)“啊,船开动了,驶进了蔚蓝色的大海。

天空是那么蓝,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一群群海鸥在自由地飞翔,一阵海风吹来,真舒服啊!

啊,船靠岸了,请睁开眼睛看看,这是哪儿?

(快乐岛)你觉得这儿景色怎样?

(很美……)这儿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游戏等着你们去玩呢!

让我们走进去看看吧!

(二)主体活动

游戏一:

心空观测台

1、观察观测镜中人物的表情,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吗?

2、笑是表达快乐最好的方法,当我们快乐时,可尽情大笑。

说一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让你感到快乐、开心的事呢?

3、你觉得学校的生活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呢?

游戏二:

活动万花筒(毛毛实践园)

做“心有千千结”的游戏。

游戏规则:

全体小朋友,手拉手,记住和你拉手的左、右的同学,大家一起向左走一圈,向右走一圈。

松开手活动1分钟。

音乐停止时再一起拉手,直到找回刚才拉手的圆形。

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游戏后的感受吗?

游戏三:

一休聪明谷

1、天有晴也有阴,人有的时候会很快乐,有的时候也会不高兴、紧张、难受。

孩子们,当你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时,你能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变得开心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打靶游戏。

(1)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2)唱歌或听音乐;(3)做运动,做游戏;

(4)对着镜子微笑1分钟;(5)放声大笑;(6)闭着眼睛,深呼吸两分钟;

(7)向老师、好朋友、父母倾诉。

(8)换一种想法

2、“放飞心情”游戏。

我们还可以把不快乐、不开心的事写在纸上,再折成小飞机、小鸽子或小纸鹤。

放飞这些不开心的事。

游戏四:

心语冰淇淋

1、瞧,一列小火车正向我们驶来,让我们坐着小火车到快乐岛上的学生乐园参加心语冰淇淋活动。

出示问题:

1、写出至今为止最令你自豪和快乐的事。

2、说说你在成为小学生之后,进步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3、用5个词概括一下现在的你。

请你任选题目,把答案写在书签上。

让我们一起把它们夹在你的书中,做成一个快乐小书签。

永远留住属于我们的快乐。

4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快乐的合格的小学生呢?

下面是我送给每位同学的快乐锦囊,快打开看看吧!

(1)、能热心的帮助同学,团结同学。

(2)、学习上勤奋、认真。

(3)、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

(4)、遵守学校各项纪律,使自己成为一名文明礼貌的好学生。

(5)、遇到烦恼和困难,能及时与老师、爸爸、妈妈沟通。

(三)结束活动

游戏五:

心灵对对碰

小学生从来就应是天使,透明、快乐!

要知道“天空虽有乌云,但在乌云的上面,永远有太阳在照耀。

不但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是快快乐乐的,爸爸、妈妈们也希望你们能够开心、快乐地学习、生活。

(播放录像)

结束语:

让我们一起拍手唱起歌坐船回到可爱的学校,愿我们的生活里永远充满歌声与微笑。

(大家跟录音机唱《歌声与微笑》)

活动方式与效果:

设计本课后,我在学校的五年级学生中实施了教学活动,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在讨论、观看课件,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互相学习和交流,大部分孩子认识到了学习的快乐和生活中的快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他们满怀热情,相信会取得成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心理健康教学方案

心理健康教学方案

一、建立严谨实验流程与督查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对该课题的领导工作,确保该实验顺利、有效地开展,学校的课题领导小组完善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组”有关的管理制度,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验教师——研究小组——领导小组——行政会层层汇报或请专家学者及时解决。

为了让实验取得实效性进展,学校课题组狠抓实验管理。

〈一〉狠抓实验计划的管理。

拟定计划,按计划开展实验,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也是直接关系到实验报告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实验成败得失的问题。

由此,我们课题组十分重视实验计划的制定工作,学校课题组首先制定出课题实验计划,同时要求实验教师制定出切合本身实际的课题实验计划。

课题领导小组对实验教师的实验划计划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严格落实实验计划。

〈二〉狠抓实验过程的管理。

1、抓实验重点。

本期的重点实验内容是:

围绕“四优化”课堂心育渗透的教学开展研究。

(1)优化教学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营造平等、开放、宽松的教学理念,激励学生大胆提问,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

(2)优化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引发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4)注重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求各实验教师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抓实验记载。

本实验阶段中,要求实验组每周有一名教师上1节以上实验公开课,参与实验教师坚持每周听课1节;要求所上实验课做到有教案、有记录、有小结、有反思。

教师还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记载,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实验与研究》实验课学生反馈表”,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写好总结,对学生的表现反馈情况进行收集整理。

使整个课题实验有步骤地进行。

二、培训师资,加强合作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实验教师在培训、交流、合作中提高自身素质。

〈一〉校内交流与培训。

实验教师根据阶段研究目标,每周教研活动时间把本周在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进行交流探讨。

期末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或总结交给学校课题组,然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除此之外,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回来后,为实验教师进行讲座培训,为本校教师传经送宝。

〈二〉校际交流与培训。

为了更好推进我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这一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走入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2005年10月派教师参加了丽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试点校、联系校第一次协作会议,学习了本市川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现场观摩了其他中学心理健康“B”证教师开设的《学会倾听》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2005年12月参加丽水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观摩活动,观摩了朱老师的《学会合作》课。

我校与兄弟学校进行上课、说课、评课、微型讲座的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在这些教研交流活动中,南平市、建瓯市心理健康学会领导还亲临指导。

发贴

1、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是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投入的过程,在课堂上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接受教师情感感染的过程。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点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越来越得到证实。

为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三点认识。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是健康教育,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毛泽东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把身体比喻为“载智之舟”和“寓德之舍”,进而得出结论:

“无体即无德智也。

”由此引申开来,我们有理由认为“无心既无德智也”。

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再好的德性,再高的智慧,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生长点。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心理问题凸显出来。

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离婚率的上升造成单亲家庭子女的增多,升学、择业的竞争造成了心理负担过重,使得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孤独、紧张、恐惧、猜疑、忧郁、嫉妒、报复等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甚至出现离家出走、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

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需要加进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教育,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

过去,德育与智育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德育工作者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是收效甚微。

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德育心理又有智育心理,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条件,互相补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

智力活动的过程是观察、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必然伴以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乃至理想、信念、价值观。

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二者的结合才是心理活动的全过程。

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

可以认为,德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对智力的发展虽然有关系,但不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而心理健康则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最好的结合点。

3、让学生快乐学习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

现就对本次培训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给孩子们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环境,给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让学生快乐,就要给学生玩的时间。

学生除了是学生,还是孩子;是孩子,就有爱玩的天性。

适当方式的玩,可以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或获得有限的知识与认识;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地投入课堂学习。

如我们要求教师不拖延一分钟下课,作业各课要协调,绝不超量布置等。

让学生快乐,就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真正持久的快乐是来自于自我成长的快乐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自我获得他人认可与赞赏的快乐。

因此,要让学生做真正快乐的人就要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长,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

培养成人成才快乐的学生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辛勤工作的目标,还是学生个人学习成长的目标。

因此,成人成才快乐的学生文化的创建决定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

4、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童年快乐的缺失,幸福感的缺失。

形成原因有:

1、缺失空间;2、远离了大自

然;3、缺少感受幸福快乐的密码。

因此,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二、信念的缺失,目标的缺失。

三、精神文化的缺失。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读好书,读好报。

四、亲情缺失,亲情的沟通出现问题。

要学会沟通,要学会倾听,听比说重要。

五、成就感的缺失。

不要老是看着孩子的不足之处,要让孩子树立信心,不要让孩子心里有阴影。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

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下面我来谈谈开展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

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

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

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

让家长们认识到: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

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

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

”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

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

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

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