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332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55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

2016年春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

(一)

(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后进生转化措施:

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

诚心、爱心、耐心。

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五、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6课时

二、长方体

(一)……………………………………………………7课时

三、分数乘法…………………………………………………………8课时

四、长方体

(二)……………………………………………………8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五、分数除法…………………………………………………………6课时

六、确定位置…………………………………………………………3课时

七、用方程解决问题…………………………………………………5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6课时

总复习……………………………………………………………5课时

 

(最新)备课笔记

课题

分数加减法:

折纸

课型

总课时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预习要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第1教时)

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回忆:

什么是通分?

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

2、计算下面各题

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引导观察

根据这一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2)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3、探索算法

(1)估一估

(2)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

(3)交流算法

提问:

为什么要将异分母变成同分母?

(4)课件演示计算过程,理解算理

4、即时练习

3/4+5/89/10-1/6

5、归纳算法

提问:

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课件出示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

1、课本试一试

请学生先计算再说一说淘气和笑笑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2、数学小医生:

3、算一算

2/3+1/83/4-1/6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巡视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四、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它们相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先通分,再加减)。

2、在本课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法,在探索与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应该注意的事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备课笔记

课题

分数加减法:

星期日的安排

课型

总课时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养成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预习要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1教时)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题

105+72+35+28306-43-57

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引导得出: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2.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板书课题: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出示课本5页的图。

指名说一说:

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出示学生不同的算法

思考: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简便?

强调: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1/2+2/5+3/103/4+1/3+3/81/3+5/9+1/9

2.计算:

1-(1/6+1/3)  

思考:

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结合板演集体订正,纠正存在的问题。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在基本练习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求剩余的,由于学生对分数中剩余的问题很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把谁看成整体“1”的问题是很抽象的,为此,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式,随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运算方法。

备课笔记

课题

分数加减法: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课型

总课时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能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小数。

预习要点:

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1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0.9里面有9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7里面有7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13里面有1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分数与小数互化)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书第7页情境图,引导观察

根据这一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0.06与1/20哪个大?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指导估算。

先让学生估计,指名说一说估计的结果。

3.引导学生通过除法或者画图或者其它方法进行尝试。

(1)画图,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把时化成分的方法进行比较。

(3)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4)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比较。

(5)其它方法。

4.引导得出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页下面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一练第1、2题

3.练一练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是借助分数和小数比大小来引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在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备课笔记

课题

练习一

课型

总课时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

3、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分数、小数互化。

2、教学难点:

能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小数的互化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要点:

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分数、小数互化。

教学过程(第1教时)

一、引入课题

1.再现所学的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板书课题:

练习一

二、指导练习

1.出示练习一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

组织交流,纠正存在的问题

2.第3题,连一连

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纠正存在的问题

3.第4题:

在尺子上标出各数

指导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4.第7、8题,第7题找出错误并改正,第8题解方程。

5.第2、6、9解决问题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熟练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经历不同的计算方法,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较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备课笔记

课题

长方体

(一):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总课时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预习要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第1教时)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3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出示课件)

师:

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

师:

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二、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

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

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

是怎样发现的?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1)师:

请同学量一量正方体的长、宽、高,你发现了什么?

(2)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练一练

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长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利用教具学具和讨论提纲,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图像和练习,学生会看平面上的立体图。

2、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备课笔记

课题

长方体

(一):

展开与折叠

课型

总课时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预习要点: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过程(第1教时)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正方体的展开图

(1)师: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2)师: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什么样的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了吗?

2、正方体的折叠

看课本习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3、长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指导操作,师:

请观察自己手中的展开图,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4、长方体的折叠

看课本习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5、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二、练一练

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第2题。

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通过反思我找到了一些不足: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展开图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很好地结合起来。

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是寻求帮助,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3、由于让孩子们充分地进行操作和探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练习时就显得有点仓促。

备课笔记

课题

长方体

(一):

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总课时

2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预习要点: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第1教时)

一、寻找联系、引入新知

图形的世界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大家还认识长方形吗?

你知道长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吗?

(指名说,师板书)再来看(出示长方体),这是新认识的长方体,你还记得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特征吗?

(重点板书:

长方体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出示相关数据)关于这个长方体,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发现相对的面,颜色相同。

同学们手中也有一个相同的长方体,你能像老师这样摆放,并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展开与折叠,谁能说一说将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展开后,将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还知道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得到的长方体的展开图也是不一样的。

下面,老师就将这个长方体展开,得到一个像这样的展开图(出示展开图)。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揭示长方体表面积概念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找出了长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联系,那么你想不想通过自己的本领知道我们做这样一个纸盒需要多少纸板吗?

其实就是求什么?

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引导感受长方体的表面积。

2、估计长方体纸盒表面积

谁能先来估计一下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多少?

3、交流计算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结合这个长方体及它的展开图想一想,你准备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

四人小组内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让其他同学给予相应的评价。

4、概括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方法一:

6个面面积相加

方法二:

计算3个面的面积×2,依据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特点。

方法三:

计算三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谁能说一说,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灵活的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

知道了长宽高,应该怎样计算?

5、知识推广

求正方体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本练一练习题

2、拓展练习

一个长方体的饮料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6.5cm、3.8cm、10.5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总结

板书设计:

S=长×宽+长×宽+长×高+长×高+长×高+宽×高+宽×高

S=长×宽×2+长×高×2+宽×高×2

S=(长×宽+长×高+宽×高)×2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表面积时,从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思考,想办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从而揭开表面积的概念。

备课笔记

课题

长方体

(一):

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总课时

2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预习要点: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第2教时)

一、创设情境

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为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你们能帮淘气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回忆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

如何来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必须知道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综合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综合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选择题

1.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6×3+3×15)×2

②(6×15+3×15)×2

③(6×15+3×15+6×3)×2

2.一种长方体硬纸盒,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高4分米,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有多大?

①(2×4+2×4+2×2)×2

②2×2×4+2×4×2

③2×2×2+2×4×4

根据要求,说解答方法。

(1)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鱼缸所需的用料。

(2)求粉刷教室的面积。

(3)火柴盒的用料。

(4)游泳池贴瓷砖要贴哪些部分。

四、课堂练习

课本习题练一练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根据要求,说解答方法。

(1)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鱼缸所需的用料。

(2)求粉刷教室的面积。

(3)火柴盒的用料。

(4)游泳池贴瓷砖要贴哪些部分?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备课笔记

课题

长方体

(一):

露在外面的面

课型

总课时

1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