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380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docx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

边院镇初级中学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5、1)

   

为推进学校工作高位均衡发展,创建肥城市优质学校,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幸福教育工程,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建设理念

以合作文化为主题,整合学校文化精华,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构建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努力提高办学品位。

二、建设背景

边院镇初级中学前身为河西联中,于1987年6月开始在边院村驻地选址兴建新校,于1989年2月建成竣工,同年迁入新校,后几经改建扩建等变迁,逐步规范完善,并正式命名为“边院镇初级中学”。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482人,教职工126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标准化学校建设先进学校、实验教学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电化教学示范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来,学校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孕育了“崇德,向善,勤勉,创新”为校训,“求真、求精、求实、求新”为校风,“严谨、敬业、善教、爱生”为教风、“自主、合作、乐究、善思”为学风等一系列体现幸福教育观的办学思想。

励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领航”的办学理念。

铸就了“办学条件高起点,校园文化高品位,学校管理高层次,教师队伍高素质,课堂教学高效率,全面育人高质量。

”的办学目标。

这些都是极其丰富的学校文化资源,是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

学校文化顶层设计及诠释

一、学校文化:

合作

二、共同愿景:

合作共同体幸福边中人

三、边中精神:

团结勤业创新卓越

四、办学使命:

办有特色的合作教育育有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

五、办学理念: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领航

六、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高起点

学校文化高品位

学校管理高层次

教师队伍高素质

课堂教学高效率

全面育人高质量

七、管理策略:

服务沟通合作分享

八、校训:

崇德向善勤勉创新

九、校风:

求真求精求实求新

十、教风:

严谨敬业善教爱生

十一、学风:

自主合作乐究善思

十二、教师形象:

重修德善合作博学识乐为师

十三、学生形象:

善修心尊师长明事理爱学习

十四、家长形象:

尊师教重身教懂情理善兼听

诠释:

一、文化核心主题语:

合作

诠释:

“合作”一词,语出《国语·晋语三》:

“杀之利。

逐之,恐搆诸侯;以归,则国家多慝;复之,则君臣合作,恐为君忧。

不若杀之。

”古语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人心齐,泰山移。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因此,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今天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善于合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只有运用合力,善于合作,才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把蛋糕做大,把事业做大、做强,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

业绩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团队合作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

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

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合作精神。

二、共同愿景:

合作共同体幸福边中人

诠释:

合作共同体,即拥有共同理想、目标或信念的若干个体或组织,在专业规范引导下,基于合作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团结和融洽的团体。

合作共同体的主旨是“开放、合作、实践”。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校际联盟、教师团队、小组合作、家校共育等。

校际联盟:

只有各学校之间各自打开封闭的围墙,通过建设合作共同体,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各校间文化的互动、融合,才能实现参与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教师团队:

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

团队文化建设就是把各种目标包容一起,不求相同但求相融,不求共同但求共享,不求一致但求和谐,建立一种虽有不同但相互认同,亦即“和而不同”的价值目标体系。

学校将采取“长板先行,短板增值,间隙加密”的整体提升策略。

小组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我们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搭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立足让“让每一个学生进步”。

家校共育:

努力构建和完善“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幸福边中人,让学校成为学生心存感激的地方,让老师成为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存在,让每一个生命都幸福绽放!

创造一个“尊重、包容、和谐、幸福”的成长家园!

让学校成为师生另一个温馨、温暖的家!

有家有爱有发展,立德成才创品牌,争创一流名校——让边院中学成为百姓放心,家长安心,学生开心的、有品位的、幸福指数高的优质学校。

三、边中精神:

团结勤业创新卓越

诠释:

“团结”。

团结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

团结文化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内部和谐,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无往而不胜。

“勤业”。

勤业就是自觉遵章守纪、依法执教、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教育工作任务,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卓越”。

就是指张扬个性,追求卓越。

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

不是优秀,而是优秀中的最优。

卓越是一种追求,在于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

四、办学使命:

办有特色的合作教育育有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

诠释: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学校以“崇德、向善勤勉、创新”为校训,以“团结、勤业、创新、卓越”为学校精神,通过以“合作”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学生以“合作”的眼光进行自我建设,培养使命感、责任感,不断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通过建设合作性教学、合作性德育、合作性管理、合作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让学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让学生享受文化、品味经典、修养内涵,使他们“善修心、尊师长、明事理、爱学习”,成为有骨气、有志气、有才气、有锐气、扬正气的未来公民。

“合作文化”应是闪耀人性光辉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是“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同在而且俱高的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

五、办学理念: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领航

诠释: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全力发展每一个学生;“为教师专业成长领航”,即重视名师引领、文化引领、科研引领,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六、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高起点学校文化高品位

学校管理高层次教师队伍高素质

课堂教学高效率全面育人高质量

诠释:

就是做到:

全程优化,全面发展,全体提高,特色立校,特色育人,设施完善,设备精良,环境精美,规范科学,和谐共进,优质高效。

七、管理策略:

服务沟通合作分享

诠释:

服务是一种态度,服务让人学习合作,只有互相结合、互补相融,才能形成完美的‘组织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加强合作,分享智慧;共建班级,分享快乐;共担责任,分享感动:

让“分享之风”吹遍校园,让学生更健康、更快乐、更阳光,努力打造和谐、幸福校园。

八、校训:

崇德向善勤勉创新

诠释:

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树立高尚的美德,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激发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正能量,就是要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永做奋发有为的为人师表者,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九、校风:

求真求精求实求新

诠释:

“求真”,就是追求真理、学习真知、学做真人、待人真诚、作风踏实、工作务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求精”,就是永不满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把工作做细、做深、做透。

做到“虑事精心,过程精细,结果精品”。

“求实”,就是追求实际,即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笃行精神。

“求新”,就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丰富新内容,争取新突破。

十、教风:

严谨敬业善教爱生

诠释:

“做事严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为人师者,做学问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无论是学习还是教书育人,皆应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勇于创新。

教师的职责: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善于循循善诱,教会学生认识世态万象;要关爱学生,尊重、理解、赏识、信任学生,“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

十一、学风:

自主合作乐究善思

诠释:

合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形成积极、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求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成就精彩人生。

十二、教师形象:

重修德善合作博学识乐为师

诠释:

《周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师德修养,以德载物,以德育人。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人文关怀打造和谐团队,坚持走专业发展之路。

十三、学生形象:

善修心尊师长明事理爱学习

诠释:

善修心,就是学会善待自然,善待他人,互助共赢;善待社会,共建和谐;善待自己,绽放精彩。

明事理,就是善于把握和运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明白事物蕴涵的道理。

尊师长,就是讲文明、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断追求真知。

爱学习,“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就是鼓励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十四、家长形象:

尊师教重身教懂情理善兼听

诠释:

家长要尊师重教,理解支持配合学校老师的做法,注重家校携手。

日常生活中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注重言传身教,并在遇到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时,家长能有方法、有思想地对孩子进行开导教育,做好家庭教育的责任人。

三、总体目标

业绩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环境。

学校将秉承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通过重建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和物质文化,构建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

五、具体目标和措施

(一)精神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

用学校精神凝聚师生发展

2、具体措施:

(1)创新整合文化系列

结合素质教育新理念,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系列,加强宣传,使学校精神入心入脑,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师生都置身于浓厚的学校文化建设之中,让师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服务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主要内容如下:

学校文化:

合作

共同愿景:

合作共同体幸福边中人

边中精神:

团结勤业创新卓越

办学使命:

办有特色的合作教育育有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

办学理念: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领航

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高起点

学校文化高品位

学校管理高层次

教师队伍高素质

课堂教学高效率

全面育人高质量

管理策略:

服务沟通合作分享

校训:

崇德向善勤勉创新

校风:

求真求精求实求新

教风:

严谨敬业善教爱生

学风:

自主合作乐究善思

教师形象:

重修德善合作博学识乐为师

学生形象:

善修心尊师长明事理爱学习

家长形象:

尊师教重身教懂情理善兼听

(2)确立体现学校精神的学校标识,打造标识文化。

构建精神标识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坐标;构建环境标识文化,展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用学校精神凝聚师生;构建课程标识文化,培育德才兼备的幸福学子。

(二)制度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

健全、完善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和谐共建为目的,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氛围。

2、具体措施:

(1)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进程。

不断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全面落实教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2)打造富于人文精神的管理文化。

从教师层面上,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使教师有归属感、幸福感,不断满足教师发展需求;从学生层面上,尽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3)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共建。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听取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开放式民主管理,满足家长的培养需求,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

(4)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以建章立制为突破口,通过精细化管理,让制度升华为学校的精神,健全、完善学校各层面的可操作性考核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质效;着力推进处室、级部制度文化建设,构建科学管理流程,形成新常态下的高效管理机制。

(5)健全校园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

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做到排查安全隐患常态化、安全演练常态化;加强综合治理,规范秩序管理,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教师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

一专多能、教学相长;相互欣赏,和谐共进。

2、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文化建设。

努力提高师德修养的实效性和实践性,探索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持续开展师德师风评优活动,完善“最美边院中学人”评选活动,并形成活动的新常态化,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2)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

合作学习,打造学习型团队;合作互助,打造协作型团队;合作竞赛,打造竞争型团队;合作提升,打造创新型团队。

实行目标管理,着力抓好年级、教研(备课)组的团队建设,开展优秀年级、教研(备课)组文化创建活动。

(3)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学校确立以“高位合作”为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进一步推进“专业成长工程”向纵深发展,完善个人成长业绩档案管理制度;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全面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争取更多教师进入名师行列。

(4)创建学习型校园。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形成教师自我发展新机制,全体教师要确立自我发展目标,敢于成名成家,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开展“读、写、说”活动,善读文化教育专著,善写教育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说课、评课、说经验、说困惑,以“读、写、说”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5)盘活校内名师资源。

开展“名师1+1”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名师的引领、帮带作用,培养学校的骨干团队;以“名师课、示范课、汇报课”为契机,搭建教学资源共享的桥梁,实现教学相长。

(6)科学评价教师工作。

健全、完善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建立多元民主的教师评价机制。

鼓励教师发挥特长,成名师,育英才。

通过家长评教、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7)关心教师生活和身心健康。

关注教师工作中的兴奋点,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来唤醒教育理想,引导教师感受职业幸福。

(四)课程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

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构建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课程改革体系。

2、具体措施:

(1)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

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做好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齐开好地方课程,开发建设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

(2)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充分调动教师的课程开发力量,努力打造自己的课程品牌,体现自身办学特色。

通过名师建设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品牌课程,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课程支撑。

(3)提升校本课程管理文化。

在课程设置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创设条件,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特长发展的课程体系,通过拓展性课程,培养学有专长的高素质优秀学生。

(4)健全、完善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致力于建设好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全面整合学校课程建设文化。

(5)进一步固化、提升“四段六环”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理论支撑,丰富、完善“四段六环”零距离教学模式内涵,细化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各项评价工作,努力形成校本特色。

(五)学生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

创新自主化德育模式,把学生培养成“诚信感恩、博学多艺、团结奉献、卓越幸福”的合格人才

2、具体措施:

(1)加强学风建设。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深化“四段六环”零距离教学研究,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增强合作创新能力。

(2)促进学生实现品德内化。

丰富发展以“自律、自理、自治、自育”为主题的自主建设新德育模式,注重习惯养成,促进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育,实现品德内化。

(3)加强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继续做好《边院镇初级中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整合、规范学校各项活动,以“品德、礼仪、和合、生本”为主线,塑造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合作共进、规范文明的学生文化,打造德育工作新亮点。

(4)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

以学校“163”大德育课题研究为载体,建立、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5)加强学生社团的规划和管理。

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扩大社团组织,做好社团活动与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1010”人才工程创建活动(确立10个主题、精选10名学生),打造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品牌社团。

(6)健全学生评价机制,抓好学生素养建设。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开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研究”活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荣誉激励机制。

(7)加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以生命教育为着力点,提升心理咨询室文化建设,重点开展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

六、物质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不断改善物质环境,加快精神文明化环境建设。

2、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校园。

对校园进行艺术化、人文化的设计,继续完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努力实现“让每一面墙壁都生动,让每一个角落都活跃,校园无处不育人”的目标,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以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现代化,办公事务和信息处理自动化;加大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使用力度,继续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争取实现电子图书资源共享。

(3)扎实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不断健全和完善后勤工作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服务的过程性管理,细化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后勤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后勤管理现代化。

(4)进一步健全、完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

坚持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围绕创建“师生满意食堂”、“安全文明宿舍”、“绿化先进学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5)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

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定期加固、整修校舍,继续抓好学校安全排查与隐患整改、应急管理和各项安全常规管理。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保证学校文化建设成效,学校成立“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为主要成员,全面组织、领导本处室、级部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加大资金投入。

把学校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给予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学校每年按一定比例拨出专项经费;同时,大力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团体、学校师生等为学校文化建设出资出力,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3、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学校工作方方面面。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既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和塑造者,同时又是学校文化的受益者,全体师生要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为学校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4、建立学校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及时总结学校文化建设经验,加强交流与研讨,逐步使学校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努力使学校文化建设成为边院镇初级中学每一名师生个人的自觉行为。

边院镇初级中学

2015年1月

 

附:

边院镇初级中学

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

马利民

副组长:

宿冰涛武东旭王光亮周光宏刘忠秋

工作小组:

组长:

宿冰涛

成员:

于传广丁怀宾王建明武仁勇于乐阳王伟宋其栋

李军武厚英李斌李英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